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忠  冯中伟  邓世斌  雷云 《建筑结构》2021,51(10):27-33
框架-核心筒结构楼盖角部的框架柱与核心筒角部剪力墙之间一般采用斜梁连接,或采用半框架梁间接传力到剪力墙.成都某超高层塔楼创新性地采用Y形框架梁连接框架柱与核心筒剪力墙,对Y形框架梁的优化布置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该超高层建筑进行了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重点分析了Y形框架梁的性能水准,进行了结构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该超高层建筑能达到预设的性能目标,采用Y形框架梁是一种可行的结构布置方案,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2.
《特种结构》2014,(3):136-136
<正>本工程是40层钢骨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的框架-核心筒结构超高层甲级(5A)写字楼项目,主体塔楼为40层、总高240m的立方柱体,地下三层,设计中使用了21m×21m的核心筒构造,满堂板桩筏基础;围框架柱为钢骨柱,环向框架梁采用钢骨梁,外框柱与核心筒连接的框架梁采用钢梁,核心筒墙采用设有构造钢骨的钢筋混凝土墙。核心筒内的楼盖为普通钢筋混凝土梁板体系,核心筒与外框架之间的楼盖为钢梁+钢筋桁架  相似文献   

3.
《福建建设科技》2021,(1):63-67
装配式结构建筑是国家重点推广的绿色环保建设方式之一,本文以厦门年产40000吨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化项目采用预制装配式梁板免模免支撑建造方式为例,通过与传统现浇施工模式对比,对预制装配式梁板免模免支撑建造方式的施工工艺流程、预制梁及楼板制作安装、叠合框架梁与次梁连接、结构体系防水、抗震、质量检验、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发展预制装配式梁板免模免支撑建造方式方面的建议及展望。  相似文献   

4.
某办公楼地上建筑高度69.6m,需采用装配式建筑。针对建筑高度和建筑平面进行分析,可采用两种装配式结构方案,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现浇核心筒结构或装配式钢框架-现浇核心筒结构。对两种方案进行结构计算分析及预制构件布置,对其成本及优缺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现浇核心筒结构成本比装配式钢框架-现浇核心筒低21.81%,但其施工工期较长,预制混凝土构件加工、制作、吊装、安装有一定难度,塔吊成本较高,装配式钢框架-现浇核心筒方案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梯梁一般采用现浇的方式,其影响楼梯周边安装进度以及造成工序交叉不便,提出了一种新型双钢企口连接节点做法,运用于预制梯梁与预制竖向构件之间连接。此连接节点可解决现浇梯梁所造成的的预制斜梯段的进度滞后问题,可实现梯梁无支撑施工及干式连接,降低施工难度,且结合具体项目节点运用有限元计算分析,可满足梯梁抗扭受力要求,可用于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  相似文献   

6.
预制构件工厂化生产是工业化的基础也是产业化的核心。预制装配式楼梯建造技术是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的体现。通过预制装配式楼梯在高层住宅建筑群项目的应用实例,介绍了预制楼梯的预制生产、安装及与现浇结构连接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7.
混凝土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现浇连接部位狭小、施工成型精度要求更高,为更高效、更准确地进行构件安装临时连接,提出混凝土装配式建筑现浇连接部位关键施工技术.转换层钢筋定位、预制墙体标高控制、PCF板定位控制、水平向预制构件安装、叠合板现浇区域连接及装配式保温预制外墙外脚手架连墙件安装等关键施工技术的应用,可加快现场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8.
预应力框架梁与柱的施工有预制梁与现浇柱成整体和全部就地现浇砼两种,本文介绍现浇后张部分预应力砼框架梁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9.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节点为刚接,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梁柱节点为铰接,为使装配式框架结构梁柱节点实现刚接,提出预制现浇组合柱及组合梁结构,预制梁与预制芯柱采用焊接连接,通过现浇外柱实现梁柱节点整体浇筑,从而形成刚性节点.  相似文献   

10.
简要回顾了几种典型装配式结构体系(内浇外挂结构、叠合式装配结构、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含饰面集成)、装配整体式框架-核心筒结构、全装配式框架结构)的项目情况,对项目中的关键技术(叠合式结构计算分析与构造、预制剪力墙分析与连接构造、预制框架梁柱节点构造等)与工程问题(生产、安装效率与连接质量等)做了简单介绍。对近年来装配式建筑行业推广中所涉及的设计理论、工程构造及建造效率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思考,并对装配式结构的优化与中远期目标进行了设想。提出可通过逐步提升预制构件的应用比例及自动化安装程度来实现全面工业化的建筑产品,达到绿色可持续发展与向工业化转型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塔楼基本以核心筒+钢框架结构为主,核心筒施工完毕后,进行钢结构外框施工,在钢结构外框处需要进行外边线挑板施工。传统的做法是以混凝土现浇为主,但施工难度大,不易一次浇筑成型。本文通过引入预制构件的思路,对外挂板进行深化设计与拆分,创新性的提出预制外挂板代替现浇,并将预制外挂板首次应用在超高层建筑施工中,来解决现浇时遇到的问题。文中以武汉精武路项目T5塔楼为例,详细阐述预制外挂板在其施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案例中项目是我国首例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预制核心筒结构,项目为AAA级装配式建筑,也是三星级绿色建筑。通过前期策划装配式结构体系选型、装配式方案,结合设计、生产、运输和吊装条件,对装配式围护墙、装配式楼盖、预制核心筒和预制混凝土柱的结构设计和拆分进行策划。阐述各策划逻辑,探索预制核心筒技术的应用,为类似装配式办公建筑项目的策划、结构设计和拆分的实施提供参考,为项目的高效顺利施工创造条件,并为此类项目的标准化设计工作进行铺垫,同时促进我国新型建筑工业化中混凝土装配式技术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连接节点的抗震性能,探讨其与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节点之间的性能差异,设计并制作了2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试件和1组现浇混凝土框架节点试件,通过试验研究试件的滞回特性、承载能力、位移延性、强度退化和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及其破坏特征。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设计,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的滞回耗能性能与现浇混凝土框架节点相当,其承载力和初始刚度基本等同于现浇混凝土结构节点,但其承载力退化速度快于现浇混凝土框架节点,屈服后预制构件累积损伤程度较现浇构件严重;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框架节点在轴压比较大时,节点破坏较为严重,耗能更多。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预制装配式框架核心筒墙梁平面外连接节点的抗震性能,在配筋率相同的条件下,设计了1个现浇试件和2个不同连接形式的装配式试件。研究了在梁端施加低周往复荷载的条件下不同的连接形式对装配式试件耗能能力、刚度、延性及极限抗弯承载力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装配式试件具有与现浇试件相当的刚度及极限抗弯承载力。装配式试件的开裂荷载﹑屈服荷载和延性高于现浇试件。现浇试件的抗震耗能能力要好于装配式试件。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一栋高层办公楼建筑为例,简要阐述了高层预制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核心筒结构体系的设计过程,注重概念设计和结构分析模型的建立,通过连接节点合理的构造措施,提高装配式建筑的整体性,实现装配式结构与现浇混凝土结构基本等同的要求.预制构件的标准化、连接节点的简单化以及建筑、结构、机电设备、室内装修一体化设计与装配式结构设计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6.
《工业建筑》2019,(11):138-143
为研究采用钢管混凝土键连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柱和预制剪力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3个试件的抗剪试验。对比分析了钢管混凝土键间设置与不设置钢筋混凝土块的连接方式之间及与现浇结构的荷载-位移曲线、破坏过程及应力情况。结果表明:在钢管混凝土键间设置与不设置钢筋混凝土块的连接方式,其承载力和延性均优于现浇结构,但不设置钢筋混凝土块的连接方式,其初始刚度低于现浇结构;设置钢筋混凝土块的连接方式破坏阶段明显,承载力和延性高,抗震性能好,具有工程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PCa内浇外挂体系是预制拼装与现浇钢筋混凝土相结合的一种结构施工形式,横、纵剪力墙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外部非承重墙采用预制的钢筋混凝土墙板。预制复合梁的外墙通过梁的预留纵筋与现浇剪力墙的钢筋绑扎连接再和混凝土现浇与主体结构形成整体;叠合梁的荷载直接传递给现浇剪力墙或暗柱,而预制外墙不承重,且外墙底部与楼板之间不连接。基于实际项目,介绍内浇外挂体系的非承重构件的外挂、承重构件的现浇连接和接缝防水3大关键技术;并通过统计和计算标准层施工所需的人工费,对比分析内浇外挂式施工方式与传统现浇施工方式的技术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8.
采用有限元程序GSSAP进行某超高层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墙帽分析,由于框架梁的截面高度限制为500mm,且框架梁跨度12m过大,文中通过每层剪力墙筒体外墙向外飘出2m左右厚度500mm的厚板,使框架梁跨度减至10m,用扁梁将外围柱和剪力墙筒体连接,形成带墙帽的框架-剪力墙核心筒体系。  相似文献   

19.
邓声祥  董军  赵军  王辉 《建筑结构》2022,(23):62-68+77
南昌联发中心3#超高层塔楼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核心筒在高区单侧收进。为满足室内净空的设计要求,框架梁采用宽扁梁,核心筒墙肢采用跨高比较大的弱连梁连接。弱连梁削弱了核心筒整体稳定性,尤其在罕遇地震下承载力和延性较差,弱连梁较早破坏并丧失耗能性能。核心筒单侧收进造成结构刚心和质心偏离、结构扭转、楼层刚度突变、承载力突变。通过比选不同钢骨混凝土连梁布置方案,得到耗能性能最优的连梁布置方案,从而优化了结构整体受力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在关键楼层的关键位置布置钢骨混凝土连梁可以解决弱连梁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各项指标满足设计要求,也满足室内净空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0.
在兰州红楼时代广场施工过程模拟的基础上,对主楼高层框架柱与钢筋混凝土筒体的竖向变形及竖向变形差异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在分析中采用时间依存累加模型,在混凝土特性中考虑徐变、收缩和强度增长,并计入部分构件(如加强层伸臂桁架)延时安装对整体模型的影响。并比较不同加载模式、框架梁梁端与核心筒不同连接方式对竖向变形的影响等。分析表明,工程施工完毕时,核心筒筒体徐变变形占总变形的40%以上,并在使用阶段继续增长;徐变收缩增加了高层框架柱的轴力及竖向变形,也使得核心筒墙肢轴向力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小;采用核心筒与框架梁铰接的形式大大减小了核心筒与周边框架之间因竖向变形差异产生的附加内力,也使得施工期间核心筒与周边框架分别承担竖向荷载的分担率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