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粤港澳大湾区跨界合作区作为新时期推动粤港澳三地跨界合作的空间载体,对于探索跨界协同规划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国务院于2022年6月发布《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要求南沙建设“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文章以该方案为基础,结合南沙新区空间方案国际咨询工作,通过深入剖析跨界合作模式、区位优势和发展瓶颈,结合国家战略制定区域发展目标,从产业、交通、人文空间3个方面提出规划策略,并进一步探索跨界治理机制,搭建“机遇研判—策略制定—机制创新”的跨界合作区规划编制框架,以期通过跨界合作区规划编制与协同治理的探索,增强南沙新区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引领和区域协作能力,推动大湾区的区域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随着粤港澳地区经济发展,三地交流融合日益加深,粤港澳地区以"大湾区"建设作为切入点,从区域合作上升为国家战略,将成为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新的增长极."湾区经济"是带动区域发展和引领技术创新变革的重要力量,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以及东京湾区这些世界级湾区相比,粤港澳大湾区在贸易、港航业、科创、制造加工等方面逐渐形成比肩世界的竞争力.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将在内地与港澳融合发展、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以及进一步扩大开放等方面发挥更为深远的战略作用.文章提出了港航业发展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中重点推进的几个问题:包括综合交通一体化、航运政策创新、核心港口定位以及区域内港口资源整合.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2)
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是新形势下国家贯彻"一国两制"方针、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从2009年首次将"湾区发展计划"列为空间总体布局协调计划的一环,到2017年,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见证下签署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8年的时间为大湾区建设谋划了更多发展空间。本文通过分析粤港澳大湾区的基本经济情况,认为该地区产业协作已具备成熟的条件,但也存在政策联动性差等潜在问题,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协同创新成为湾区城市发展的重点,着力打造创新空间是构建区域创新网络的重要措施。面向湾区中微观创新空间,总结其空间类型、特征与发展趋势,提出设计策略,包括完善创新服务基质,提供满足创新主体不同成长阶段的多元服务,构建以知识创新单元、技术创新单元和服务创新单元为核心的创新社区,塑造响应企业和创新人群空间需求的第三空间。文章依托佛山三龙湾创新基础和区域资源,在城市设计中提出空间布局优化建议和建筑组团指引,促进创新活动的聚集和创新发生的可能,为湾区中微观创新空间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以“场所空间”和“流动空间”为双重研究视角,运用卫星遥感、产业普查等数据描述空间发展态势,并基于企业总部-分支机构数据而构建起城市联系网络;据此对粤港澳地区内部建成空间的发展特征与演变趋势、网络关联的次级结构及中心城市的职能分工等做系统分析,同时亦审视广东省内非湾区与湾区地域的发展差异.研究表明,自新世纪以来,粤港澳地区呈现出沿珠江口大湾区高度集聚发展的特征,大湾区一体化趋势已经较为明显;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城市的分工进一步差异化,且职能互补;大湾区核心地域对外链接全球城市网络,对内辐射区域腹地的“两个扇面”的区域枢纽职能已经初步形成.最后基于实证研究的结论,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的要义做若干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粤港澳合作由来已久,目前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成为地理、经济、规划等多学科关注的热点。粤港澳大湾区是粤港澳"9+2"全新的发展战略,是国家应对新时期国内外发展形势、落实多项国际性战略、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借鉴美国纽约、旧金山和日本东京等全球著名湾区的发展经验,良好区位、高效交通、合理的城市分工、顺畅的流动与互动、适时的产业调整、第三产业发展以及创新经济和生态保护是国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8)
粤港澳大湾区这一概念的提出,是中国社会从政策开放转向制度开放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迈向开放型经济的必经之路。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是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点,同时,也符合粤港澳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内在需要。本文介绍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意识,重点分析了该湾区城市群建设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发展将重塑地区城乡发展格局,推动城乡资源再分配,乡村地区势必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在全面放协调的发展趋势下,湾区乡村的转型发展将成为必然。立足新的时代背景,通过重新审视乡村的角色与地位,剖析粤澳大湾区乡村发展的现实问题与症结,从城乡融合的视角和全域发展的视野出发,探索新时期粤港澳大湾区乡村发展路径与策略,旨在为粤港澳大湾区实现乡村振兴、实现城市先进生产力和乡村资源的有效对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正地点:广东省深圳市Location: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关键核心。大湾区作为世界最大的湾区经济中心,拥有超过7,000万人口,包括了深圳、广州、香港、澳门等重要城市。为了确立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和科技创新领域的核心地位,Henning Larsen设想的深圳湾总体规划,将转变中国城市规划范式,并成为未来绿色城市、可持续建筑和宜居城市的范例。深圳现有的商务中心都与海滨相距甚远,而深圳湾超级总部的地理位置优势,将重新联系在过去处于分裂状态的城市与海洋。为了使深圳回归真正的滨水城市,打造吸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16)
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强调,要抓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带动全省各方面各领域工作,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加快"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塑造成型。要高起点谋划粤港澳大湾区金融定位和目标,探索粤港澳三地金融合作的新路径,推动粤港澳金融竞合有序、错位经营、协同发展,广东中小银行如何定位自身优势资源,助力大湾区建设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规划师》2020,(9)
文章结合中山总部经济区滨水城市设计实践,探讨在粤港澳大湾区整体发展规划背景下,城市设计如何创新运用"精明准则",持续高效地对城市中心滨水区土地开发和公共空间营建实施精确导控,以引领中山向紧凑、绿色、智慧、人文、安全的韧性湾区城市发展目标演进。  相似文献   

12.
<正>"大风起兮云飞扬",伴随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的落地,深圳物业管理乃至粤港澳湾区的物业管理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节点。在这个大背景下,深圳市住房和城市建设发展研究中心协助中国物业管理协会承办粤港澳大湾区现代物业服务业创新发展论坛,邀请来自美国旧金山湾区和粤港澳两区九市,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共聚一堂,围绕"质量提升、科技引领、专业关怀"的话题开展对话,探讨未来在大湾区背景下作为传统服务业的物业管理服务业,如何向现代物业转型升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下,由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及广东省9个城市组成的大湾区,将成为全球产业最多元化的湾区经济体。这项规划战略将为区内各城市的宏观经济及社会发展带来转变,而位处大湾区及中国大陆门户的香港将可凭借"超级联系人"的定位及金融服务业的优势,帮助大湾区的内地城市与国际市场接轨。  相似文献   

14.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创新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是经济全球化新格局下我国打造的世界级城市群。通过构建基于“产”“城”“人”的产城融合多指标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进行测度评价。结果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产城融合水平整体较高,广深两城排名始终位于前列,但其他各城发展存在不均衡;粤港澳大湾区宏观政策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对推动本地区产城融合有重要影响;粤港澳大湾区区域产业等级差距进一步扩大,产城融合与城市发展逐渐回归以人为本。基于此,从基础设施、产业结构、人才吸引及核心城市打造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协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全球视角下的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视角下的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研究,将为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方向。立足全球化背景下创新发展趋势,通过分析对比和总结归纳,识别当前大湾区区域和城市在创新发展的特征、问题和原因,并对大湾区提升全球创新地位提出建议。分析发现,大湾区创新主体高度集聚,创新产出和创新服务具有全球竞争力,但仍存在基础创新较弱、创新协作不足、创新服务品质不高等问题。基于以上结论,进一步提出了提升大湾区在全球创新地位的有关建议,包括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加强多元创新协同、优化创新环境品质等。  相似文献   

16.
赵超 《城乡建设》2021,(11):37-39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平台,构建互联互通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核心内容.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已基本形成网络,客运、货运、机场、港口互联互通水平进一步提升,初步成为功能完备、通关便利、流转顺畅、各类交通基础设施联通的对外开放门户和枢纽.但是也存在交通基础设施布局不均衡、东西两岸交通基础设施联通不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减慢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制约粤港澳大湾区的进一步发展.要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实际情况,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为依据,打破各个城市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协同发展壁垒,加速三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整合,实现三地人员、资金、货物、信息等要素便捷流动,促进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协同发展,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高效互联互通.  相似文献   

17.
<正>大湾区的发展为国家之战略,也是香港上市公司大显身手的绝佳时机。禹洲集团作为香港上市的民营企业,积极融入大湾区建设,未来将继续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持续深耕和布局,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出不懈努门和贡献。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方面作了全面规划,一个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区域交通一体化的意义与内涵出发,结合我国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战略,分析中山市融入湾区一体化发展面临的问题,以中山市构建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交通一体化发展为目标,综合考虑中山市特点与区域交通一体化的内涵与要求,结合中山市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功能定位和对外交通发展趋势,论述中山融入湾区交通一体化的思路.最后从区域协调与管理机制、基础设施网络衔接、运营管理与信息共享等方面提出了中山市融入湾区交通一体化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公司     
《城市开发》2018,(11):8-9
禹洲地产:拓疆粵港澳大湾区,把握发展新机遇11月15日,禹洲地产以总价15.23亿元成功斩获中山市火炬开发区W15-18-0053优质地块,首次进军中山楼市,继香港、惠州、佛山之后,成功布局大湾区第四城,积极推动大湾区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粤港澳大湾区跨界地区协同发展模式研究——以广佛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城市群协同发展是国家在新时代的重要战略;粤港澳大湾区将担负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的战略使命。如何强化跨界地区的协同发展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议题。以多层级治理为理论视角,以国内跨界地区协同发展程度最高的广(州)佛(山)为研究地区,从宏观政策制度建构和微观合作项目实施切入,对广东省、广佛两市及所辖的区、镇街等不同层级政府在协同发展过程中的角色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探究协同发展模式。研究发现,广佛两市构筑的"城市政府主导的合作模式"是推动跨界地区协同发展的一次有益尝试,但存在一定的脆弱性;区及镇街政府的合作渠道虽已搭建,但成效有限;市民缺乏参与的渠道;上级政府的有效介入有助于公益民生项目的协调实施。研究将有助于丰富关于区域治理的学术讨论,也能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