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四针床电脑横机编织毛衫原理出发,研究在绞花组织四针床电脑横机上的造型结构、复合花型设计以及三维仿真。从绞花组织花型的线圈图、组织花样、压缩花样进行设计分析,结合绞花组织的编织形式、成形方法及外观特征,得出四针床电脑横机上毛衫绞花组织设计特点,提出毛衫绞花组织花型设计方法。最后,通过岛精服装设计系统对毛衫绞花组织进行三维仿真模拟,从三维立体的角度为绞花组织的二次设计提供参考,从而拓展毛衫花型设计的空间,为四针床电脑横机开发毛衫产品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探讨了如何在横机上编织各种不同组织和不同筒径的管状结构针织物,如反面平针组织、罗纹组织、各种双反面组织包括双反面提花组织等。编织工艺是基于在横机上通过不同的工艺要求并结合线圈转移来完成。本文使用德国Stoll公司的12机号双针床横机进行变形结构编织,对应针床织针排列为1×1形式。通过两个编织系统可使经过改进的双反面组织和花式双反面组织获得所设想的管状结构。  相似文献   

3.
SHIMASEIKI(岛精机)横缩机系列中的SES122RT型机已开发多年,经不同厂家使用后证明其功能非凡,十分适合生产全成型收放针的编织品,特别是在罗纹组织、四平针组织、圆筒组织、元宝针组织的收放针生产上更见其能力。此外,在四平针组织上还可增加一些结构变化,如绞花、挑孔、双面不同颜色、双层布等,丰宫了花样设计品种。SES122RT的主要特点是在传统的横编机的反V型针床上增加2块水平针床,1块在V型针床的前上方,另1块在V型针床的后上方,2块新针床都可以左右移动,在需要时,根据电脑程序指令将针床调到适当位置。新增设的…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四针床全成形编织技术,更好地开发全成形产品,以四针床电脑横机及SDS-ONE APPEX3设计系统为依托,对四针床全成形毛衫移圈工艺进行研究。在探讨6种移圈编织工艺技术的基础上,分析移圈工艺在全成形毛衫结构、组织上的应用。研究表明:移圈工艺通过翻针、摇床动作互相协作来实现;前下、后下针床线圈横移要分别借助后上、前上针床执行翻针;同一编织行存在不同针数、方向摇床时,遵循先小针位后大针位、先左后右原则。移圈工艺在结构上应用可改变圆筒编织横向宽度,实现织物补洞、开口编织、线圈平收以及多个圆筒或衣片的拼合;在组织上应用可形成镂空、绞花效果。研究成果为全成形毛衫的生产与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电脑横机中针床横移机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件,在针床横移的作用下,可编织斜纹、绞花、空花、移圈等复杂结构的织物。分析了横移机构的原理及作用,并介绍了凸轮螺旋针床横移机构和滚珠丝杠螺母副针床横移机构的结构,在此基础上比较了两者之间的优缺点,对电脑横机企业的横机设计和使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国内现有电脑横机全成形编织工艺复杂、效率不高、组织稀疏等问题,结合双针床电脑横机全成形编织方法,提出一种新型的多针床电脑横机全成形编织工艺。阐述该工艺编织系统的设计方法、针床结构的布局、走针路径的设计、路径转换方式等,并以1+1筒状罗纹为例分析其编织工艺。同时对比分析双针床和多针床电脑横机全成型编织工艺,包括三角系统、罗纹间距、走针路径、织针使用等。该新型全成形工艺采用满针编织方式,提高组织密度,增加翻针路径,同时进行编织和移圈,并采用内、外走针轨道改进移圈三角以减小机头宽度,可以显著提高编织效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双针床电脑横机采用隔针编织技术进行全成形编织时,由于线圈沉降弧较长、回缩困难导致织物稀松、难以实现满针效果.隐形四针床电脑横机同为双针床结构,在每个针槽内同时安装两枚织针,即前后针床同针位各具有两枚织针,可相互对翻,但总针数比正常机型多一倍,采用隔针技术进行全成形编织时,能够实现满针编织效果.本文以隐形四针床电脑...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毛衫生产无法一体成形,下机后需再进行套口和缝合等不足,研究了四针床电脑横机的全成形工艺。从机器的针床、机头三角系统、拉力装置、送纱和导纱装置的工作原理出发,对平针组织、罗纹组织以及开口的成形编织原理进行分析,并以典型的毛衫为例,用四针床电脑横机,探讨其结构成形方法。结果发现:基于4 个针床配置的电脑横机使得毛衫能够进行满针筒状编织;四针床电脑横机全成形编织的基础是圆筒编织,具体包括筒状平针结构编织、筒状罗纹结构编织以及开口编织;通过选择编织方向和配置纱嘴,能完成典型款式毛衫,如高领长袖套衫、长袖开衫、无袖套衫,在四针床电脑横机上的一体成形。  相似文献   

9.
给出了Logica系统电脑横机同针床横机挑孔组织的主要特点与两种具体的编织方法,包括二次编织成型与插行或制作模块.在二次编织成型中,探讨了它的基本编织程序,包括将同一横列线圈分两次转移的基本规则、针床横移不同方向与不同横移针距个数的先后次序安排、与将线圈转移到原来针床上的程序等;在插行或制作模块中,探讨了不同线圈重叠方式的调节方法.  相似文献   

10.
熊秋元 《毛纺科技》2020,48(1):38-42
借鉴传统木雕的雕刻手法以及棒针编织手法,结合绞花、阿兰花、提花、浮线、正反线圈的肌理效果,分析电脑横机绞花编织原理,采用国产电脑横机,结合毛衫工艺设计软件及横编组织设计原则,对绞花组织制版方法进行创意设计及工艺研究,开发出门窗木雕装饰纹样、十字交错纹样、蜂巢装饰纹样、蕾丝纹样等多种肌理风格绞花复合织物;阐述了绞花蜂巢组合纹样编织的工艺要点及注意事项。该设计方法和编织形式可为绞花组织设计拓展新的创作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为减小传统经编提花鞋材织物的面密度,丰富提花组织,提高织物结构稳定性,提出一种在双针床双贾卡经编机上编织单层立体提花鞋材的方法。对经编提花鞋材进行分类,包括单层单贾卡提花、单贾卡间隔提花、双层双贾卡提花以及单层双贾卡提花。重点研究了单层双贾卡提花的原理,通过控制电子贾卡导纱梳栉在针前横移时的偏移信息,实现后针床贾卡装置在前针床提花编织。结合针织鞋材的结构特点和性能要求,研究了提花鞋材的组织结构设计方法,并通过工艺举例,阐述了原料、组织结构、工艺参数和后整理的设计方法,为其他经编提花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从针织物组织的编织原理入手,采用龙星制版软件设计花型,利用电脑横机编织试验,探索能产生凹凸效应的针织物组织的编织方法。通过正反针、移针、集圈、改变织物密度、针床横移等方法进行创新,从而使组织结构产生变化。在此基础上,设计并编织出5类具有凹凸肌理的针织物组织,从而为织物组织的创新设计提供思路,为毛衫设计提供设计素材,并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周罗庆 《针织工业》1991,(6):3-3,21
纬编脱散法不均匀组织是在双针床机器上编织的。第一针床进行构成织物基本组织的编织,与第一针床成罗纹对针的第二针床的某些或全部织针按花纹需要成圈,以线圈方式储存纱线,如此编织一个横列或连续  相似文献   

14.
王新泉 《国际纺织导报》2022,50(1):15-19,23
通过分析四平针2+1罗纹和相对2+2罗纹的组织结构和外观特点,绘制编织意匠图和结构图.在四平针2+1罗纹组织结构基础上,详细介绍两种减针留边工艺,包括四平针2+1罗纹的减针留边和相对2+2罗纹的减针留边,并在双针床电脑横机上编织羊毛衫实物.结果表明:四平针2+1罗纹组织结构的两种减针留边工艺均能满足产品设计需求,确保产...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全成形产品在多针距电脑横机上编织常规款式的可实现性,通过多针距技术的编织原理介绍,隔针技术的设计要点分析,线圈结构图和编织意匠图的绘制,设计了一款带有绞花组织的全成形自带领插肩款产品的工艺,并编织出成品。结果表明:不使用特殊的全成形四针板电脑横机,采用传统双针板电脑横机的多针距隔针技术也能够实现全成形产品的编织,且该工艺无需缝制、套合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是双针板电脑横机编织全成形产品的一次创新,有助于进一步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针织面料的凹凸肌理效果,针对当前针织面料凹凸立体效果不强,织物组织结构变化创新不足,编织工艺难等问题,通过实践编织法,开发了5种凹凸肌理针织面料:正反针组织、凸条组织、绞花组织、泡泡纱组织、移针挑孔组织。分别介绍组织结构设计、编织工艺参数、电脑制版、编织步骤,比较其外观效果,并分析其在毛衫设计中的运用。研究结果表明:凹凸肌理针织面料可由多种组织结构来编织实现,且不同的组织结构其呈现的外观效果也不同。通过运用不同的针法组合、花型图案设计,可设计开发出满足针织毛衫时尚化个性化发展需求的凹凸肌理针织面料,为毛衫设计师提供设计素材,为针织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文中对全成形编织法的针织提花旗袍进行款式设计与生产实践,针对隐形四针床电脑横机可实现满针编织效果的特点,探索隐形四针床电脑横机进行满针效果全成形提花编织的方法,设计背面浮线提花、背面拉网提花、背面芝麻点提花3种织物组织结构。通过实践得出背面浮线提花适用小碎花花型,织物薄、背面浮线影响穿着,易出现反色;背面拉网提花结构为双层结构,布面易起皱且编织困难;背床隔针芝麻点提花组织结构织物紧密、硬挺、布面平整,使针织旗袍有较好挺括性和编织可行性。通过实践得出合理的编织工艺参数,可供企业生产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18.
针对电脑横机上不同针距针床互换复杂,以及移圈翻针位高低变化的问题,本文设计了L型针床辅助调整机构和电脑横机机头整体三角系统调整机构。在介绍这种新型的电脑横机多种针距针床通用互换技术设计思路的基础上,详细阐述L型针床辅助调整机构的工作原理,以及机头三角系统调整机构的各部件动作分析及具体的实施方式。该新型多种针距针床通用互换技术,更换方法简单快捷,可完成不同标准针距织物的编织,实现一机多用,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9.
梁鑫花  俞旭良  丛洪莲 《丝绸》2022,59(2):94-100
为深入探究针织产品在异形结构的开发可能性,对横编仿鱼鳞结构的成形规律进行研究。先对横编仿鱼鳞结构进行设计,以单层结构和双层结构为研究对象,并以四针床电脑横机为依托,对其成形原理进行分析,并通过试织样品和数据测量,建立了横编仿鱼鳞单元结构的尺寸工艺模型。研究表明:单层结构通过部分织针参与编织及隔行加针的方式,可使鳞片结构呈现一定的弧度;双层闭口结构的织针全部参与编织,相邻两个单元结构可通过形成长浮线方式进行连接;双层开口结构在编织单元的首尾行时,所有织针参与编织,中间行只有部分织针参与,形成“折叠”状的开口结构;织物单元上边缘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与花型循环数呈线性关系,上边缘线与下边缘线对应高度包含的纵向线圈数比例约为2︰1。通过建立织物参数与横编仿鱼鳞单元结构的相关关系,为仿鱼鳞结构织物的快速开发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电脑横机的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现代电脑横机在制造技术方面有了很大发展,体现在七个方面:选针机构采用无需驱动、无触点的选针器,选针技术由三位选针发展为五位选针;机头组件更加小巧灵活,传动更加科学,提高了速度和使用效率;开发了纱线张力稳定系统和线圈长度控制系统;采用新型弹簧舌针、复合针;针床横移运动由步进马达驱动并由微机控制,同时开始使用辅助针床;普遍采用沉降片装置,牵拉卷取实现了连续化;花型准备系统功能更加丰富。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使电脑横机很方便地实现了变换不同的组织结构,使用不同线圈长度,改变各线圈横列中进行编织的针数三种技术,从而,为电脑横机产品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