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我国,“海绵城市”概念从萌发到逐步发展至今历经了十多年,但正式确立且成规模地付诸于实践至今才经过短短三年多。“海绵城市”实质上是基于国情下提出的现代雨洪管理思路和技术方法,目前这一概念的提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因此,有必要梳理与分析近年来“海绵城市”概念的发展演变过程及其理论内涵的主要观点和热门争论,其中主要争论观点分为理论性和实践性两大方面。通过对权威观点的辨析,以期探讨新时代下我国以“海绵城市”概念为基础的雨洪管理理论的演变趋势和发展前景,从内涵把握、尺度构建、专业配合、加强管理四大方面提出综合完善我国现代雨洪管理体系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
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工作衔接是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我国先后两批试点城市海绵建设中,多部门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暴露出一些突出问题,给建设项目推进带来诸多困难,有些甚至成为顺利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瓶颈之一。美国在现代雨洪管理领域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相对有效的多部门合作机制以及联邦、州、郡、市几个政府管理层级的协调机制。通过查阅美国政策文件以及年度报告等资料,分别从联邦和地方两个层级,对美国雨洪管理中的多部门合作及其经验进行分析,对完善我国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多部门合作提出建议,包括重视立法、明确职责、完善协调机制以及加强流域治理合作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城市内涝问题突出,雨水得不到有效的回收利用。海绵城市的提出是雨洪利用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新时期治水思路的丰富和完善,对于解决城市水问题意义重大。海绵城市建设在改善我国城市逢雨必涝的同时又能利用雨水资源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从建设途径、建设框架、雨水利用和建设措施等方面简单介绍了海绵城市的建设,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泉州市峰尾古镇的雨洪空间作为研究对象,探索传统城镇空间营造中的"海绵城市"思维,并从古镇的风水格局、排洪系统、建筑排水、排水构造等方面分析古镇空间营造中体现的"海绵智慧",最后从峰尾古镇雨洪空间营造的思路中提出对当代城镇的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海绵城市概念与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绵城市是当下我国力推以解决城市雨洪管理难题的新建设模式。通过梳理海绵城市概念提出的背景和源起,指出弹性城市、低影响开发和可持续资源管理是海绵城市理念的核心思想,认为海绵城市比雨洪管理更加准确体现城市雨洪管理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完整内涵,海绵城市与生态城市、低碳城市存在理论递进的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海绵城市的概念与思想具有先进性和有效性,有利于推动我国城市雨洪管理模式的转变和发展,保障城市水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6.
本文系统梳理了国际雨洪管理技术体系和国内海绵城市建设实践案例,在比对国际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国内海绵城市建设在研究范围、水文循环、规划管理和实践地域上的不足,并指出维护生态格局和水文循环、加强城市规划监督、促进各部门统筹协作是海绵城市建设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建设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修复城市水生态、实现雨洪利用和促进城市水系统的良性循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从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和水生态方面对淄博市展开调研与分析,切实把握海绵城市的重点建设方向,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的编制思路与规划策略,推动淄博市海绵城市规划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复杂地貌区域地形丰富、地被多样,生态敏感度较高,地区特色显著。研究从保障生态安全、完善生态布局、优化生态管理等三个层面进行中马产业园"海绵城市"建设分析与设计,最终明确"海绵城市"总体建设目标,构建完整的雨洪管理体系,并通过一套分主体分阶段的管理指标进行落实。  相似文献   

9.
土壤在中国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作用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俊达 《风景园林》2017,24(9):106-112
为解决日益严重的城市雨洪问题,中国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土壤作为"海绵体"中至关重要的元素之一,在海绵城市建设中被广泛研究,然而对土壤的系统性研究尚少。通过对海绵城市建设中关于土壤保护利用的文献综述进行研究,分别分析了土壤组成及土壤理化性质与水分调节的相关性,进而阐明土壤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土壤保护和利用对策,为今后海绵城市在土壤方面的规划和土壤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夏镜朗  崔浩 《中国市政工程》2016,(4):36-40,101,102
"以水定城"提上国家战略层面后,海绵城市建设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重点。早在1984年,面对雨洪风险、淡水资源短缺、水体恶化的威胁,澳大利亚开始水资源可持续管理研究,并建立水敏性城市设计(WSUD),与美国的低冲击(LID)和绿色基础设施(GI)、英国的可持续城市排水(SUDS)、德国的分散式雨洪管理(DRWM)相互促进,发展至今。通过梳理水敏性城市设计的主要特征、工作路径、工作内容和研究进展,着重强调水敏性城市设计具有系统性和前瞻性,能够给城市带来更多的环境效益,为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应对城市雨洪问题,可充分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对城市滨河绿道进行雨洪管控。该文首先分析了城市滨河绿道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承担的作用,总结了我国城市滨河绿道建设的不足,然后提出了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城市滨河绿道景观规划设计的基本模式,主张从源头控制、中途传输、末端调蓄三个阶段对城市滨河绿道进行集水、输水、汇水景观设计,实现从源头到末端的雨洪管控。并以内江市小青龙滨河绿道为例,探讨了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如何更好地构建城市滨河绿道,以期为城市滨河绿道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海绵城市是基于我国面对雨洪灾害频发和城镇发展严重缺水的双重压力提出的。作为我国城镇化发展建设新推行的城市雨洪管理理念,海绵城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对"海绵城市"理念及现有的发展情况研究,根据园区、社区的特点,结合现有的海绵城市技术工艺,对"海绵城市"理念在园区、社区上的应用作以分析。  相似文献   

13.
刘颂  李春晖 《风景园林》2016,(6):104-111
澳大利亚作为西方发达国家可持续性雨洪管理领域的先驱,其提出的水敏性城市设计(WSUD)在城市建设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从雨洪技术、政策、管理等方面回顾了澳大利亚雨洪管理近60年的转型历程,分析转型中遇到的困境及应对策略,并对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城市暴雨频发,旧城的雨水管理系统已不能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城市雨洪灾害。文章从造成城市雨洪灾害的原因进行分析,列举出美国Austin Johnson总统夫人野生花卉中心的雨水资源利用系统的实践,以美国的马里兰州乔治王子县萨默赛特西南12号大街"绿色街道"景观的雨洪管理理念及实践为例,从而提出从城市建设和区域尺度应对雨洪灾害的策略,为新城建设雨水管理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弹性"对国际范围内区域空间的发展与规划起着深远的影响。但国内对区域弹性的研究与实践尚少。在理解区域弹性和雨洪弹性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作为"软性区位因子"的区域雨洪弹性是提升区域弹性的关键要素。本文通过聚焦宏观区域层面的海绵城市规划方法,以增强区域雨洪弹性,并由此提出三点策略——"大海绵"规划与区域规划对接、通过情景规划实现海绵城市弹性、跨尺度海绵措施弹性组合优化,以期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来提升区域雨洪弹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推动海绵城市的建设与实施,促进城市内部雨洪管理模式与城市生态环境的发展,本研究梳理了中国海绵城市政策的发展历程,以华南地区的海绵城市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以4种海绵城市相关专业专家为调查对象,从环境危机感、责任归属感、优点认同、政策拥护以及海绵城市的建设措施方面进行问卷调查。首先建立"危机—行为"理论模型并利用结构方程分析法揭示相关专业人员对环境问题的意识、对海绵城市政策的拥护程度数理关系。其次,分析适宜华南地区建设的海绵城市措施,得出"竖向结合天然河道"的建设措施具有最高的区域针对性。同时,基于区域发展现状与区位环境特征,提出可融入政策的措施制定方法,为相关政策与实施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华中建筑》2021,39(8)
低影响开发(LID)是一种新兴的城市雨洪管理技术,能够有效地减少城市径流污染与洪涝灾害发生的风险。随着海绵城市的建设发展,LID在我国得到了大量应用与推广。通过对近20年相关文献的统计分析,发现当前国内外LID的研究热点由单体技术设计转向城市规划与成本效益分析。从LID措施的成本控制和效益评估两方面对LID成本效益的研究内容进行了系统综述,总结了LID成本效益的研究方法及具体应用。最后,提出未来我国应进一步完善综合性的城市雨洪管理效益评估体系,构建城市雨洪管理优化布局方法框架,并在实践中重视城市雨洪管理的动态评估检测。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城市面临的雨洪控制问题,提出了建设海绵城市的思路,阐述了海绵城市具有的优势,并对其建设过程中的阻碍因素进行了分析,从政策支持、资金鼓励、模块化施工等方面,总结了相应的建设方法,有利于海绵城市的推广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我国海绵城市的建设背景、概念,针对国内发展现状,借鉴国外可持续性雨洪管理经验,提出了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注意事项,旨在为我国海绵城市的发展与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极端雨洪灾害日趋频繁和我国城市持 续推进绿色发展理念的时代背景下,本文提出了 以海绵城市理念,推进蓝绿灰基础设施结合,系 统构建雨洪韧性城市体系的框架,从空间管控、 工程建设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阐述了构建思路, 并建立了雨洪韧性城市的风险适应、风险防治及 灾害应急实施策略与措施。在此基础上,结合我 国多个新区规划建设案例从理想蓝绿空间结构、 洪涝统筹治水体系和功能复合的用地布局等角 度探讨了构建和谐“人水城”关系的规划解决方 案,以动态发展的全过程视角制定目标,多专业、 多角度、多手段制定治水方略,推进海绵城市理 念的落实,实现城市雨洪韧性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