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东营凹陷油源特征分析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5
东营凹陷油气丰富,发育了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四段两套有效烃源岩。根据烃源岩及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探讨凹陷内各油田的石油来源。将东营凹陷已发现石油划分为沙三型、沙四型及混合型,认为:南斜坡地区原油主要来源于沙四段烃源岩,凹陷中部及北部油田的原油主要源于沙三段或为沙三段、沙四段的混源油;凹陷周边油田的原油大多数来源于沙四上亚段烃源岩,大致呈环状分布于凹陷边部;凹陷中部油田的原油以沙三型为主。各供油洼陷生成的油气就近运移聚集,油气环绕生油洼陷呈环带状分布。图4表1参8 相似文献
2.
渤南洼陷沙三段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渤南洼陷沙河街组部分烃源岩、原油、含油砂岩抽提物中的饱和烃化合物进行GC和GC—MS分析,研究饱和烃色谱和生物标志物特征,讨论了沙三段原油的来源问题。结果表明,沙四段和沙三段烃源岩均可分为两类,沙三段原油可以分为差别明显的三类。油源对比表明,第一类原油来自沙四上亚段膏岩层段的暗色泥岩夹层,第二类原油来自沙四段膏岩层下部的泥岩层段,第三类原油来自沙三段时期淡水-微咸水还原环境下的暗色泥岩。 相似文献
3.
4.
通过对车西洼陷下第三系烃源岩特征、原油地化特征及油源对比、油气运移规律的综合研究认为,现今埋深2800~3000m以下的Es3(下—中)烃源岩是车西洼陷主力烃源岩,埋深2200m以下的Es3(上)及Es1烃源岩具有一定的低熟资源潜力;目前已发现的原油绝大多数源于Es3(下)优质烃源岩,而源于Es3(中),Es3(上)及Es1烃源岩的原油仅有零星发现;Es3(下)烃源岩早期生成油气以顺油源断层垂向运移至Es2储层成藏为主,后期由于垂向运移通道封闭,则以侧向进入Es4(上)储层或古潜山储层中成藏为主,Es3(下)烃源岩下伏Es4(上)储层或古潜山储层圈闭应该是今后勘探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6.
断层的发育控制着断陷盆地的几何形态和沉积建造,决定了盆地的不同区带各有其沉积构造演化特点,并形成其特有的油气藏类型。沾化凹陷四扣洼陷区是受张性及张扭性应力控制的箕状断陷区,断裂体系及活动特征分析是对其沉积构造演化、圈闭类型及油气运聚规律研究的基础。洼陷区断裂活动从古生代持续至第四纪,多期断裂活动导致了断裂体系的复杂性和构造类型的多样性,基底断层的活动对四扣洼陷油气生成与运聚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其继承性活动又控制了盖层断层的发育特征。主要结合该地区的断裂系统特点,论述该地区断裂体系及其对四扣洼陷区油气运移与聚集成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8.
查干凹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与油源对比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林卫东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0,21(3):249-251
查干凹陷是一个中、新生代断陷盆地,其原油属低密度、低粘度、低硫中蜡轻质油,具饱和烃含量高(占原油的80%~90%)、C27甾烷丰富等特点。该凹陷发育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二段和苏红图组一段两套烃源岩。甾烷ααα(20R)C27/C29比值,类异戊二烯烷烃Pr/Ph,Pr/nC17比值及碳同位素曲线特征均显示原油与巴音戈壁组二段的白云质泥岩具有较好的亲缘关系,而与苏红图组一段深灰色泥岩亲缘关系不明显。因此,查干凹陷的原油主要来自下白垩统巴音戈壁组二段的白云质泥岩。 相似文献
9.
惠州凹陷西区油源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GC、GC/MS技术,对惠州凹陷西区20个原油样品进行了分析检测。依据分析所得的数据.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及获取的大量地化数据,重新对该区油源进行了对比研究.取得了与前人不同的新认识。研究结果表明,XJ24—3、XJ24—1油田的原油主要来自XJ24洼昌组和恩平组烃源岩,而XJ30—2油田的原油主要来自XJ30洼昌组烃源岩。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志丹地区生油层有机质丰度、镜质体反射率Ro、奇碳优势、异戊间二烯烷烃、全烃色谱分析等多个方面综合研究,得出该地区有多套具有生烃能力的烃源岩,成藏原油具有多个来源。从区域上看,长7烃源岩生烃潜力大,是区内主要生油层,主要由深湖-半深湖相的泥质岩组成;岩性主要为黑色、深灰色的油页岩、泥岩及页岩。该套地层区域分布稳定,在研究区厚约40 m,有机质丰度高(3%~5%),生烃母质类型较好(Ⅱ型),生油气潜力大。 相似文献
11.
12.
13.
应用生物标记化合物、碳同位素等地球化学参数对N凹陷进行了油 -源对比 ,指出原油来自AJ组烃源岩。通过油 -油对比 ,分析了中央隆起带两个含油构造的原油特征 ,指出它们地化特征一致性较好 ,但成熟度高于隆起带上的烃源岩 ,据此推断目前隆起带上所发现的原油应主要来自两侧生油洼陷。建议本区下步油气勘探应选择中央隆起带两侧的有利构造进行钻探 ,有望获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4.
珠一坳陷惠州西凹混源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的原油和烃源岩抽提物分析表明,珠江口盆地东部地区存在两套有效的烃源岩。源自始新统湖相烃源岩的典型原油具有丰富的C304-甲基甾烷和相对较低的双杜松烷化合物(T)特征。与之相反,源自渐新统恩平组的典型原油则具有高含量的双杜松烷化合物(T)、高Pr/Ph比值以及相对低含量的C304-甲基甾烷。然而,绝大多数原油的化学组成特征与那些未知烃源岩不相匹配,而与这两套烃源岩的混合特征相一致。其油源对比结果表明,西江24-3、西江24-1原油主要来自西江24洼文昌组和恩平组烃源岩,而西江30-2原油主要来自西江30洼文昌组烃源岩。原油的化学组成受洼陷内烃源岩组合的控制,且油气具有近源成藏、短距离运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准噶尔盆地南缘四棵树凹陷目前发现的原油主要为轻质原油,伴生湿气,但在不同区域油气性质有差异,在油气源认识上存在争议。选取南缘露头剖面中—下侏罗统和中—上三叠统烃源岩样品,进行岩石热解、氯仿沥青A、气相色谱、有机岩石学等分析,结合钻揭烃源岩的地球化学分析数据,分析四棵树凹陷三叠系、侏罗系和古近系烃源岩的地球化学性质,确立烃源岩有机相,探讨油气成因和来源。结果表明,四棵树凹陷轻质油气主要来自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富壳质组的烃源岩,还可能来自中—上三叠统烃源岩;独山子油田和西湖背斜新近系原油主要来自侏罗系或三叠系烃源岩,部分来自古近系安集海河组烃源岩。 相似文献
16.
为确定东营凹陷永安镇-盐家地区已发现原油与烃源岩的成因关系,以原油和烃源岩饱和烃色谱、色谱-质谱分析为基础进行油源对比.分析认为区内已发现油气田均与民丰洼陷沙三段和沙四段烃源岩有密切关系,已发现原油主要可划分为沙四上型、沙三下型、沙三中型和混合型.不同地区原油的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盐家地区以沙四上型原油为主;永安镇地区原油类型多样,以沙四上为主,其次为沙三下型;沙三中型原油仅分布在永1沙四段,混源油主要分布在断层发育区. 相似文献
17.
长岭断陷层油源对比研究表明,登娄库组、火石岭组地层中发现多套来自火石岭组烃源岩的油层.地化指标显示,火石岭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好.干酪根类型以Ⅱ型为主,成熟度演化处于生气的高—过成熟阶段,综合评价属中等烃源岩;平面上主要分布在前七号、北正镇和流水镇等局部地区,且厚度较大.其在沙河子组沉积时期(约140 Ma)进入生烃门限,开始持续生烃,并在登娄库组沉积末期达到生烃高峰,至嫩江组沉积早期(约80 Ma)全面进入成熟门限,之后生烃能力逐渐下降.盆地模拟计算火石岭组累积生烃量为224.46×108t,其资源贡献占整个长岭断陷层资源量的31.96%,资源贡献值仅次于沙河子组而大于营城组,具有良好的资源前景和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8.
济阳坳陷沾化凹陷富林洼陷成藏条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富林洼陷是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沾化凹陷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对富林洼陷进行地球化学分析和对比,研究油气运移成藏规律。表明,富林洼陷原油既有来自孤南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的成熟油,又有分别来自富林洼陷中次洼和东次洼自身的中熟油和低熟油,主要以富林洼陷中次洼中熟油为主。油气运移的条件和油气运移的特征决定了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富林洼陷及其周边地区不整合面、断层以及各层系储集砂体的空间配置构成复杂的立体网络通道,决定了油气的运移,控制了油气分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