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以前.邢台百泉是一个天然的泉域系统。80年代以后,随着岩溶地下水开采量大幅度增加.导致泉水断流.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使百泉岩溶地下水系统显现出地下水库库容。通过对岩溶地下水库蓄水构造、边界条件及水源补给等地下水库各要素进行分析.对岩溶地下水库的水量调节的功能和作用行评价。为岩溶地下水开采状态下,有效合理利用地下水库库容进行蓄水和调节用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张庆秀 《山东水利》2010,(5):25-25,29
在总结聊城市供水下码头以及东阿县城两个水源地开采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东阿断层的存在,首次提出了东阿蓄水构造这一基本概念,并简要阐述了这一构造的补给、径流以及排泄过程,使之这一理论得以完善。  相似文献   

3.
邢台百泉岩溶地下水系统水-岩反应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岩溶水是一种具有独特性质的地下水,它赋存和运移于岩溶化地层中,并且在运动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差异性溶蚀,使岩层中原有的孔隙和裂隙扩展,使水质产生变化.通过对邢台百泉岩溶地下水系统水-岩反应特征分析及对水质的影响程度分析,揭示岩溶地下水质量浓度变化规律,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岩溶地下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恢复邢台百泉泉水流量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百泉泉区天然状态与超采状态下的水环境对比分析,并对岩溶水补给量和开采量进行计算,阐述恢复邢台百泉泉水流量的可行性,随着“引朱济邢”和“南水北调”供水工程的实施,邢台百泉水生态环境的恢复将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5.
邢台百泉岩溶地下水系统特征分析与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根据邢台百泉岩溶盆地中赋存的岩溶地下水补给快、循环周期短、水质好,同时流域内污染源容易污染岩溶地下水的特点,计算了岩溶水补给资源量,并对邢台市供水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NO3 N检出率较高,可能与长期使用氮肥有关。阐明在开发利用岩溶地下水时应遵循其自然特性进行合理开采,还应通过人工调节、人工补给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正>百泉泉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水文系统且补水面积较小,受气候和人为因素影响较大,水环境也更容易受破坏。从历史上来看,1980年前泉水平均流量6.87m3/s,丰水年达9.80m3/s。1980年以后,随着区域内矿产开挖的加剧和一批重点企业建成投产以及朱庄水库下闸蓄水,使百泉泉域内水位持续下降,至2011年7月百泉水水位埋深接近80m。按照邢台市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指挥部  相似文献   

7.
根据勘探实践和区域地层、构造研究,说明华北地台内,在石炭二迭纪煤系地层下伏的是以寒武一奥陶系碳酸盐岩为主的岩相变化不大、厚度基本稳定的地层。该套地层在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下,形成了隐伏的构造岩溶型含水组合体,岩溶水资源分布广、面积大、含水量丰富,广义简称为“奥海”。总结了奥水的特点和豫北、冀南相邻地区的隐伏岩溶水的远景储量,并预测了20个远量区。对华北各地分布众多的规模不同的隐伏的“奥海式”岩溶水资源,建议应系统地勘察和科学地开发利用,这是解决北方大部干旱缺水地区的希望。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库的蓄水能力是地下水库调蓄能力的现实基础,它包括极限蓄水能力和实时蓄水能力.以台兰河流域为例,介绍了山前凹陷带地下水库的水文地质特征和地质构造,利用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其极限蓄水能力及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库最大调蓄空间理论值为174亿m3,而现状利用的空间理论值为70亿m3,调蓄潜力理论值为104亿m3,具有很大的调蓄利用空间.  相似文献   

9.
在岩溶地区建坝,岩溶水库的渗漏是首要的水库工程地质问题,而砾岩岩溶相对于研究广泛的碳酸盐岩溶来讲具有其本身的特殊性。以铜头水电站水库为例,分析研究了砾岩岩溶的特点、发育规律,并对水库渗漏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
在碳酸盐地区,岩溶是长期地质历史和岩石可溶化作用下形成的产物,研究其岩深发育规律,对查明溶渗漏途径和库坝区岩溶渗漏评价、提出工程处理方案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11.
由于溪洛渡、向家坝水库与三峡水库蓄水时间上的同步性,使三峡水库蓄水难度进一步加大,进而影响其综合效益的发挥。为满足下游地区在蓄水期对上游梯级水库下泄流量的新要求,研究金沙江溪洛渡、向家坝水库与三峡水库联合蓄水调度方案,优化梯级水库蓄水过程。在综合分析防洪、泥沙、库区、发电及供水等指标基础上,推荐梯级水库蓄水调度方案。防洪、库区淹没及泥沙淤积的影响分析表明,所提方案可进一步缓解下游地区的供水压力,对金沙江梯级水库联合蓄水调度一定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三峡水库试验性蓄水期间水环境质量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分析三峡水库蓄水后的水体质量变化情况,选取水库干流全程和主要支流典型断面进行了水质监测。水库蓄水期间水质分析的结果表明:库区干流水质较好且总体稳定,但支流水质总体较差,支流回水区各断面水质以Ⅳ类为主,主要超标因子为总磷,与蓄水前相比,支流水质明显下降,大部分处于中营养或富营养状况,部分支流回水区的局部河段发生了水华。水质分析结果为针对性地制定三峡水库水环境保护措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拜泉镇城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拜泉镇区内地下水可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和白垩系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承压水两大类型,共采集了11个无机全分析水样(潜水水样点4个,承压水点7个)和4个有机分析水样(均为承压水)。潜水水化学类型以HCO3-C l为主,而承压水水化学类型则以HCO3型水。城区潜水可C l-、NO3-、NO2-、Mn2+、NH4+、TDS、总硬度等指标均超标,而承压水只有Mn2+、NH4+超标,且超标程度低于潜水。可见,研究区潜水的水质已经受到人类生活生产的污染,水质较承压水差。虽然,目前研究区承压地下水所测试的有机物含量均没有超过饮用水标准的限值,但4个地下水样中均检出农药成分666,这说明了研究区承压水均受到了人类农业生产中使用农药的污染。  相似文献   

14.
三峡水库135 m蓄水过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峡水库135m蓄水是逐步发挥三峡工程综合效益,保证三期工程顺利施工的关键。2003年6月10日22时三峡水库如期蓄水至135m,标志着三峡工程进入了建设施工与生产运行并重的崭新阶段。为此,就135m蓄水对坝址上游、两坝间、葛洲坝下游水位变化的影响,蓄水期间三峡泄水建筑物的逐步启用,蓄水后水库回水末端的确定,梯级枢纽形成后水库调度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从而为梯级水库调度和后期三峡工程的156、175m蓄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三峡水库蓄水前后重庆段整体水质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三峡水库的形成和不同水位的蓄水,水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对三峡水库重庆段2003~2009年主要代表监测断面水质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单因子评价方法对蓄水前后整体水质进行评价,以各月水质类别占全年比例的变化来反映水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考虑粪大肠菌群,三峡库区重庆江段总体水质良好,各个监测断面水质类别大多为Ⅲ类(含优于Ⅲ类水),少数断面个别年月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和石油类超标较严重。干流2003~2009年Ⅲ类水质类别所占比例为58.9%~80.56%,且比重呈上升趋势,变化幅度平缓;支流2004~2009年Ⅲ类所占比例为80.3%~96.96%,年变化趋势平缓。三峡水库蓄水6 a来,库区江段总体水质呈向好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干流水质特征与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余明星  邱波  夏凡  刘辉 《人民长江》2011,42(23):34-38
为了分析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水质的变化情况,选取三峡水库干流5个代表断面,通过2010年现状水质调查监测结果与1998~2009年历史水质资料的比较,深入分析了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干流水质特征和变化趋势。研究表明:目前三峡水库干流水质良好,年度水质为Ⅲ类;蓄水前以Ⅲ类为主,蓄水后以Ⅱ~Ⅲ类为主;从水库上游至下游,沿程水质逐渐趋好;蓄水后,总磷、高锰酸盐指数、铅等是影响水质的主要因子,与蓄水前相比,其沿程降低趋势更强,水质超标污染状况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17.
水库周边“岩溶浸没--内涝”现象是水利水电建设的环境问题之一。本文以红水河岩滩水电站库区的内涝为典型事例,分析了产生岩溶浸没内涝的主要原因和形成条件,归纳了“降雨、管道、水库”三要素。指出对水库“岩溶浸没--内涝”问题研究工作须进一步加强,并强调调查、观测、模拟试验等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