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以前.邢台百泉是一个天然的泉域系统。80年代以后,随着岩溶地下水开采量大幅度增加.导致泉水断流.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使百泉岩溶地下水系统显现出地下水库库容。通过对岩溶地下水库蓄水构造、边界条件及水源补给等地下水库各要素进行分析.对岩溶地下水库的水量调节的功能和作用行评价。为岩溶地下水开采状态下,有效合理利用地下水库库容进行蓄水和调节用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邢台百泉岩溶地下水系统水-岩反应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岩溶水是一种具有独特性质的地下水,它赋存和运移于岩溶化地层中,并且在运动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差异性溶蚀,使岩层中原有的孔隙和裂隙扩展,使水质产生变化.通过对邢台百泉岩溶地下水系统水-岩反应特征分析及对水质的影响程度分析,揭示岩溶地下水质量浓度变化规律,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岩溶地下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总结聊城市供水下码头以及东阿县城两个水源地开采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东阿断层的存在,首次提出了东阿蓄水构造这一基本概念,并简要阐述了这一构造的补给、径流以及排泄过程,使之这一理论得以完善。 相似文献
4.
恢复邢台百泉泉水流量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百泉泉区天然状态与超采状态下的水环境对比分析,并对岩溶水补给量和开采量进行计算,阐述恢复邢台百泉泉水流量的可行性,随着“引朱济邢”和“南水北调”供水工程的实施,邢台百泉水生态环境的恢复将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5.
6.
7.
根据勘探实践和区域地层、构造研究,说明华北地台内,在石炭二迭纪煤系地层下伏的是以寒武一奥陶系碳酸盐岩为主的岩相变化不大、厚度基本稳定的地层。该套地层在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下,形成了隐伏的构造岩溶型含水组合体,岩溶水资源分布广、面积大、含水量丰富,广义简称为“奥海”。总结了奥水的特点和豫北、冀南相邻地区的隐伏岩溶水的远景储量,并预测了20个远量区。对华北各地分布众多的规模不同的隐伏的“奥海式”岩溶水资源,建议应系统地勘察和科学地开发利用,这是解决北方大部干旱缺水地区的希望。 相似文献
8.
9.
刘帮建 《水利水电技术报导》1999,(1):6-14
在碳酸盐地区,岩溶是长期地质历史和岩石可溶化作用下形成的产物,研究其岩深发育规律,对查明溶渗漏途径和库坝区岩溶渗漏评价、提出工程处理方案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10.
江坪河水电站大坝是目前建造的世界第三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水库库容大,蓄水历时长,导流洞封堵施工及大坝安全等对蓄水进程控制要求高。在确保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并分析工程形象面貌、蓄水位控制、下游生态、初期发电等因素,提出了水库下闸蓄水方案,方案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干流水质特征与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分析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水质的变化情况,选取三峡水库干流5个代表断面,通过2010年现状水质调查监测结果与1998~2009年历史水质资料的比较,深入分析了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干流水质特征和变化趋势。研究表明:目前三峡水库干流水质良好,年度水质为Ⅲ类;蓄水前以Ⅲ类为主,蓄水后以Ⅱ~Ⅲ类为主;从水库上游至下游,沿程水质逐渐趋好;蓄水后,总磷、高锰酸盐指数、铅等是影响水质的主要因子,与蓄水前相比,其沿程降低趋势更强,水质超标污染状况有所缓解。 相似文献
13.
水库周边“岩溶浸没--内涝”现象是水利水电建设的环境问题之一。本文以红水河岩滩水电站库区的内涝为典型事例,分析了产生岩溶浸没内涝的主要原因和形成条件,归纳了“降雨、管道、水库”三要素。指出对水库“岩溶浸没--内涝”问题研究工作须进一步加强,并强调调查、观测、模拟试验等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介绍浩坤水电站库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及喀斯特发育特征,结合连通试验成果和水位观测资料,对浩坤水电站库区喀斯特渗漏问题进行分析论证,提出防渗处理措施,评价是否具备成库条件。 相似文献
15.
16.
通过对旧院水库工程地下汇水面积的勘察研究,查明了该工程岩溶水文地质特性和规律,对该水库地下汇水面积作出准确的分析论证,得出水库地下汇水面积为43.7 km2,为工程论证及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