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水利与城市水资源科学配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生态水利研究的基础上,对生态水利的内涵、理论框架及实践原则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对城市水资源的配置进行了分析,认为要把生态水利的发展观充分渗透到城市水资源配置的规划、设计、实施、管理各个层面,提出了基于生态水利思想的城市水资源科学配置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2.
承德市是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在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开源、节流与治污等诸方面对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优化配置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针对城市水资源短缺与经济发展日益突出的供需矛盾现状,唐山市丰润区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实现了水资源优化配置、节约和保护,为该区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4.
孙智一  郭胜  曹蕾 《水资源保护》2017,33(S1):63-65
为实现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宏观控制,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哈尔滨市主城区及阿城区、呼兰区等中心城区为研究范围,结合水资源的社会经济功效,通过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和科学管理等途径,研究区域内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优化配置,提出城市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5.
承德市是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在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开源、节流与治污等诸方面对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优化配置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面向生态的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框架与数学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面向生态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是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体现.也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阐述了面向生态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内涵、原则、机理和决策等基本理论框架,探讨了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目标的具体量化方法以及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工程投资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的量化方法,运用大系统分解协调和多目标综合集成的方法.建立了面向生态的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7.
以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权衡为最优,建立了太子河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数学模型,并用多目标递阶动态规划法求解,以取得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8.
根据青岛市水资源条件、水源地位置和供用水结构、效率,考虑到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遵循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利用新技术方法对青岛市城市水资源配置工程网进行综合规划。主要内容包括城市供用水现状调查、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需水量预测、水资源优化配置分析、水资源配置工程网布局以及配置工程网监控调度系统、水量调度及预警制度、配置工程网管理体制建设等。规划成果为增强青岛市城市供水系统抗风险能力和实现南北贯通、互济互配、主客水联调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国际水资源配置的发展阶段进行分析和总结,认为水资源配置经历了从初步探索、系统分析与模拟、追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到注重社会公平与市场调节这4个阶段,并从水资源配置理论、配置方法、配置机制以及配置效果的后效评价4个方面对我国水资源配置研究进行评价和分析,提出水资源配置的发展趋势应以天然与人工复合驱动作用下的水循环过程为基础,以广义水资源为配置对象,协调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用水的关系,配置手段应注意管理手段和工程措施并重。  相似文献   

10.
王式成  倪宪汉 《治淮》2000,(11):18-19
水是宝贵的资源。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社会、经济和人类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但由于地区水资源缺乏和水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出现了水资源危机,水资源危机已成为一个世界性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加之水污染加剧,可利用的水资源将十分有限和珍贵。为了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显得非常重要。随着工程水利向以资源优化配置和环境生态平衡为系统目标的资源水利转变,以水资源优化配置为中心内容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科学研究也就显得异常重要,它为水资源研究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  相似文献   

11.
供水系统是城市居民生产生活、社会生态发展的重要系统。然而,随着社会对水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大,当前城市水资源紧张程度日益严重,此外,城市供水系统的整体建设与运营成本也越来越高。在满足各类用户对水资源质量、压力及水量需求的基础上,为尽可能地节约水资源并实现供水成本最低化,提出采用多源供水系统优化方案,对各类水源取水量、各水厂处理量以及各类用户的配给量进行优化配置。首先,简要介绍了城市供水系统的组成结构;其次,建立了多源供水系统优化配置数学模型,并对优化过程中采用的优化算法工作流程进行分析;最后,以遵义市旅游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对所提出的多源供水系统优化配置方法进行实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所提出的优化方法,可以在较少的迭代次数下,实现对多源供水系统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2.
基于构建和谐城市的南阳水资源优化配置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构建和谐城市的进程中,必须统筹利用各种水资源,化解各种用水矛盾,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介绍南阳市的水资源概况,提出该市存在着缺乏较为科学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地下水动态监测与研究工作滞后、水质污染已影响到城市供水、供水水源单一等问题。在进行城市水资源优化配置时应坚持必须坚持和谐性、公平性和开源与节流并重的原则,提出合理开发多种水资源、加强地下水监测和预警工作、加大水资源管理力度、完善水务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等措施。  相似文献   

13.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公共性的社会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文章通过对娄底市水资源的分析评价和水库供水的实践探索,从工程、环境和政策的角度,从战略高度揭示了水库向城镇供水是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的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水资源优化配置是多目标多决策的大系统问题,必须利用大系统理论的思想进行分析研究,文中深入分析了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理论,分别对“对需定供”的水资源配置、“以供定需”的水资源配置、基于宏观经济的水资源配置、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配置做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的发展方向,其结论是:传统的水资源配置存在对环境保护重视不够,强调节水而忽视高效、重视缺水地区的水资源优化配置而忽视水资源充足地区的用水效率提高、突出水资源的分配效率而忽视行业内部用水合理性等问题,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应加强水资源优化配置研究,特别是新理论和新方法的研究,协调好资源、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动态关系,确保实现社会、经济、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由定性分析及已有水权交易工程实例得出,水权转让可解决城市缺水问题,使交易双方的收益均得到增加,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研究水权转让对城市水资源配置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如何合理进行水权转让来达到城市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将成为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在综述城市水资源特点及现状基础上.从城市水资源供需变化及城市用水量总体变化等方面.探讨城市水资源概念、承载能力和水安全等问题,为制定城市水资源规划及合理配置提供借鉴。通过建立优化模型对城市水资源水质水量一体化和水资源可利用量进行研究,建立城市水资源合理规划和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17.
区间分析在水资源配置和谐性评判中的运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资源配置是一个多目标、多层次、非结构化的决策问题。水资源配置和谐性是评判在一定条件下,对一定量、质的水资源,根据社会、经济和生态对水资源的需求,进行科学和有效地配置,达到总体平衡和相对合理的指标,区间分析是一种数值分析方法,考虑到水资源的有限性以及水资源配置中各个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将区间分析运用于对水资源配置和谐性的评判中,提高和谐性评判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8.
论水资源承载能力与水资源优化配置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左其亭 《水利学报》2005,36(11):1286-1291
本文在论述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资源优化配置概念的基础上,认为水资源优化配置是通过建立优化模型来选择水资源配置方案;水资源承载能力是计算得到的水资源对社会经济最大支撑规模,可以作为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的约束条件.本文把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分为3个层次:即考虑不承载条件下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考虑承载条件下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并给出各层次模型的表达式,并对其进行比较.最后以郑州市为例,介绍各层次模型的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城市河道景观工程建设需要一定量的水资源作支撑,在缺水地区的城市大规模地兴建河道景观工程,助推了水资源配置以城市为中心,要防止进一步扩大水资源配置中的城乡差异,合理地进行规划、配置水资源,以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杨万生 《河北水利》2012,(10):39-39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区域性水资源的短缺,城市水资源管理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一个良好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一个合理的城市水价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目前县一级水资源管理体制的局限性制约着生产力和当地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