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大曲中酯化菌的分离及在黄浆水酯化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从大曲中分离出一株酯化菌WD-5,经初步来红曲霉菌,其酯化力达685mg/100ml,将该菌应用于黄浆水酯化技术中,通过实验找到了最佳黄浆水酯化条件。  相似文献   

2.
浓香型大曲中酯化酶细菌的分离鉴定及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从浓香型大曲中分离得到1株产酯化酶细菌,经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鉴定为血红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Saltguinis).在液体发酵培养基中,37℃、150r/min恒温振荡培养48h,发酵液酶活可达15.35U/mL.对该菌株产酯化酶的培养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黄豆粉为氮源,玉米粉为碳源,初始pH值为7.0,32℃下培养48h,酶活可达18.26U/mL.  相似文献   

3.
对分离自宜宾多粮浓香型白酒酿造环节中的135株霉菌产酯化酶的能力进行了检测,发现40株菌具备产生酯化酶的能力。其中以来自窖房的最多(34株),分离自糟醅次之(4株),其余为曲药(1株)、曲房(1株)。通过对这40株霉菌开展的基于ITS nu-rDNA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发现其分属于Penicillium、Aspergillus、Emericella、Rhizopus、Cladosporium、Mucor等6个属,以Penicillium(19株)和Aspergillus(13株)为主要类群。结果显示,宜宾多粮浓香型白酒酿造环节中具备大量产酯化酶能力的霉菌,而且这些霉菌存在较为丰富的系统发育多样性。  相似文献   

4.
浓香型大曲中酯化酶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耀  范文来  徐岩  刁亚琴  陆红珍 《酿酒》2003,30(2):18-21
对浓香型大曲的酯化酶测定方法作了研究。建立有机相反应体系来代替方法的水相反应,与传统测定方法(需反应100h)相比,它能简单、快捷检测大曲质量,适合工业化生产的要求。有机相中酯化反应条件为:在30mL正庚烷有机反应介质中,35℃的条件下,0.15M的底物酸,己酸与乙醇的浓度比为1:1.25,加入15g(干曲)的大曲,仅用24h有比较出大曲酯化力的高低。  相似文献   

5.
一株酯化酶霉菌的分离、鉴定及代谢产物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培养条件下产酯化酶霉菌的代谢产物特征。从浓香型大曲中分离得到一株产酯化酶霉菌,用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进行鉴定,改变培养温度、发酵时间、碳源物质等培养条件,用乙醇对发酵液进行萃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对其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该分离菌株为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随温度的升高,其代谢产物分子量逐渐加大,高级醇的合成逐渐增多,碳链逐渐加长;随时间的延长代谢产物的合成大致呈醇-酸-酯的变化规律,碳链短的产物先于碳链长的产物出现;分别以淀粉、蔗糖、麸皮为碳源物质时,正丁醇、异戊醇是其共有的代谢产物,以蔗糖为碳源时合成的代谢产物多为一些短链的醇、酸,以淀粉为碳源时生成了琥珀酸乙酯,以麸皮为碳源时,合成的代谢产物较少。  相似文献   

6.
一株产己酸乙酯酯化酶霉菌的分离鉴定及产酶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浓香型大曲中分离得到1株产己酸乙酯酯化酶霉菌,经Biolog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鉴定为黄曲霉。在液体发酵培养基中,36℃、150r/min恒温振荡培养72h,发酵液酶活可达6.75u/mL。对该菌株产酯化酶的培养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黄豆粉为N源,淀粉为C源,初始pH6.0,36℃下培养72h,酶活可达9.16u/mL。  相似文献   

7.
陈处达  陈处海 《酿酒》1994,(1):9-11
酯化酶的培制及其在黄水生物酯化技术中的应用陈处达,陈处海(江苏宝应酒厂)黄水生物酯化技术作为提高浓香型白酒质量的措施之一,近几年来,许多酒厂都做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随着对浓香型白酒香味物质生化合成研究的深入和微生物技术的高度发展,人们在摸索酸...  相似文献   

8.
酯化酶粗酶制剂在麸曲浓香型酒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酯化酶粗酶制剂在麸曲浓香型酒的应用卢世珩陈昭容(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徐春玲张广学(内蒙古宁城老窖酒厂)随着对大曲浓香型白酒的深入研究,大曲浓香型白酒生产的理论进一步完善,使人们掌握了生产浓香型白酒的关键,这就产生了一些酒厂特别是北方的酒厂利用麸...  相似文献   

9.
酱香型大曲中具产酶功能霉菌的分离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酱香型大曲中筛选功能菌。方法:从贵州省某酒厂的酱香大曲中分离到19株霉菌,测定了各菌株的液化酶、糖化酶和蛋白酶活力。结果:筛选到两株同时产液化酶、糖化酶和蛋白酶三种酶活都相对较高的菌株,对两株菌进行鉴定,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经鉴定两株菌分别为谢瓦散囊菌FBKL3.0004和阿姆斯特丹散囊菌FBKL3.0013。结论:筛选的两株菌能够应用于白酒酿造。  相似文献   

10.
霉菌液态培养产酯化酶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根霉和红曲霉为实验菌种,采用液态发酵方法研究了不同菌种、碳氮比、碳源、氮源、发酵培养基浓度对产酯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根霉比红曲霉更适合作为液态发酵菌种生产酯化酶,根霉液态培养的最适碳氮源比为5,最佳氮源为黄豆粉与蛋白胨的混合物,培养基浓度以5%较好,发酵周期72h,培养至36h时产酶活性最高,适当添加底物如橄榄油可提高产酶量。  相似文献   

11.
五粮液大曲中产酯化酶红曲霉的分离及酯化酶的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晓龙  赵东  葛隐  龚勇 《酿酒》2011,38(3):35-38
从五粮液大曲中分离筛选出三株红色霉菌株,编号分别为M1、M2、M3,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初步确定此三种菌株为红曲霉.从这三株菌种选出具有酯化活性的菌株M1进行研究,用超滤法对其产的固态发酵物浸液进行浓缩,浓缩后的固态发酵物浸液比浓缩前的酯化活力提高了2倍左右:然后又确定M1菌株固态培养时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33℃...  相似文献   

12.
利用酯化酶提高浓香型白酒优级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束成忠  王忠英  高臣刚 《酿酒》2001,28(3):34-35
我们公司是山东省兖州市国营酿酒厂改制后的股份制企业,年产粮食酒1200余吨,近年来,由于生产稳定,出酒率比改制前有了较大水平的提高,但提优率偏低,为了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粮食酒提优率,我们应用山东梁山徐坊大曲有限公司生产的酯化酶在粮酒车间做了提高提优率的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13.
孙晓璐  王明跃  张源 《食品与机械》2018,34(10):40-44,123
以安徽金种子集团中温大曲为原料,从中筛选能够产酯化酶的发酵菌种并鉴定其种类,再以酯化力为目标值研究该菌株产酯化酶的发酵培养基组成和发酵条件。结果表明,从金种子中温大曲中分离得到1株高产酯化酶的菌株LD06,通过形态学观察、分子鉴定及Biolog鉴定确定该菌株为犁头霉。以该菌株发酵产物中的酯化力为目标值,得到该犁头霉的固体发酵培养基组成为:麸皮10g,玉米粉1.5g、酵母粉2.0g、亚麻籽油1g/100g·培养基、硫酸铵0.2g、蒸馏水10mL;培养条件分别为温度36℃、时间45h。该条件下得到的犁头霉产酯化酶的酯化力为9.32g/L,与该菌株初始酯化力相比提高了22.55%。  相似文献   

14.
该文概述酯化酶的特性,酯化酶在酯类合成中的重要作用,浓香型白酒酿造生产中微生物发酵产酯化酶在酯化大曲、黄水及酿造发酵过程中的研究应用情况。分析酯化酶对于提高浓香型白酒出酒率、优质酒率及减少用曲量等方面的积极效果,并对目前酯化酶在浓香型白酒酿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与展望,为酯化酶在浓香型白酒品质提升中的应用研究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15.
16.
本文主要研究了不同酸浓度和pH值下清香型、浓香型和酱香型大曲的酯化酶催化合成乙酸乙酯、乳酸乙酯、己酸乙酯和丁酸乙酯的不同特性。结果显示,随着酸浓度的升高,三种香型大曲催化合成乙酸乙酯、己酸乙酯的酶活力均是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催化合成乳酸乙酯的酶活力随乳酸浓度的升高降低;而催化合成丁酸乙酯的酶活力变化趋势三种香型大曲有所不同,清香型和浓香型大曲的酶活力随丁酸浓度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酱香型大曲的酶活力则是逐渐升高。清香型、浓香型和酱香型大曲催化合成乙酸乙酯的最适pH均为4.0,催化合成乳酸乙酯的最适pH分别为7.0、7.0、8.0,催化合成己酸乙酯的最适pH分别为5.0、4.0、4.5,催化合成丁酸乙酯的最适pH分别为4.5、4.0和3.0。综上,不同香型大曲酯化酶的催化特性各有不同,且每种酯的合成都有其合适的酸浓度和pH范围。  相似文献   

17.
以衡水老白干酒大曲中分离纯化出的3株霉菌为研究对象,以酯化力为评价指标,通过二级筛选得到1株高酯化力霉菌8号,初步鉴定为毛霉。将其制作成纯种的麸曲进行培养条件优化。结果表明,大曲在目前已测定的10个碳原子以下的酸醇反应中,对己酸乙酯具有最高酯化力101.29 mg/g麸曲。8号菌在最适培养温度36 ℃,酸度0.40度,固态发酵培养基含水量50%,固态发酵培养基厚度10 mm时,具有最高酯化力263.55 mg/g麸曲(以乙酸乙酯计)。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湖北咸宁浓香型黄鹤楼酒霉菌和放线菌的类型和特点,采用不同的培养基,对夏季和冬季车间样品微生物进行分离纯化及形态鉴别。结果表明,夏季车间空气中分离到15株霉菌,大曲中10株霉菌(104~105 CFU/g),窖泥中1株霉菌和1株放线菌(102~103 CFU/g)。冬季车间空气中分离到9株霉菌,大曲中9株霉菌(104~105 CFU/g),窖泥中7株霉菌(103~104 CFU/g);窖泥霉菌菌落的气丝少,形态与空气及大曲中的主要霉菌差异显著。比较冬季和夏季样品,仅从冬季大曲的曲心和曲皮中分离到青霉,从夏季底泥中分离到一株放线菌,冬季的空气霉菌少于夏季,而冬季窖泥中的霉菌多于夏季。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大曲中己酸乙酯含量,从汾酒大曲中分离得到1株高产己酸乙酯酯化酶的霉菌SXG-Z-6,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分子鉴定方法对其进行鉴定,确定为黑曲霉。以酯化力为指标,对该菌株的固体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适培养基:以10 g麸皮为基质,添加1.5g玉米粉,2 g酵母粉,体积分数1%大豆油,0.2 g(NH4)2SO4和10 m L蒸馏水。最适培养条件为36℃恒温静置培养44 h,酯化力最高达到615.8 mg/d L,比优化前提高了35.7%。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