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郝晴 《西部广播电视》2023,(19):135-138
“她题材”电视剧以关注社会现实、女性热点等热门话题,成为近年来国产电视剧重要的产出类型。从青春剧、家庭伦理剧到职场剧,强调女性话语与自身价值是“她题材”电视剧不变的主题。这类电视剧以女性形象的塑造及价值观的刻画为核心,描绘社会中的女性群像,受到观众尤其是女性受众的喜爱。本文将围绕“她题材”电视剧中的女性形象,分析现代女性的自我价值,探究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技术为现实题材电视剧的“破圈”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路和更加丰富的手段,如何把握这股时代浪潮成为电视人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以央视总台大剧《人世间》为例,从现实题材电视剧的新媒体思维根基、立足台网联动打破圈层、受众赋权实现多层次传播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实现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的“破圈”,走好新媒体时代的“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3.
医疗题材电视剧是电视剧的一个特殊类型,在进入21世纪以后开始崛起,并在2010年后进入成熟期。伴随着医疗题材电视剧的热播,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倾向。本文以结构主义叙事学为理论视角,从叙述者、情节和结构三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批评性分析,并由此揭示出医疗题材电视剧在反映的社会主流价值观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维吾尔族题材电视剧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新疆地域特色,展现了维吾尔族丰富多彩的文化,是我国电视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从传播学角度对维吾尔族题材电视剧的功能进行解读,分析其议程设置功能、文化传承功能和娱乐功能.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门年轻的大众艺术,电视剧与现实空间互构,逐渐成为女性群体试图通过文化领域打破性别桎梏的重要媒介。21世纪以来,我国现实题材电视剧女性形象从“父权秩序的他者”成长到“剥离他者的自我”,妇女事业的发展、“她经济”的繁荣以及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发挥着积极作用。荧幕女性形象作为表现与再现融合的女性主义实践产物,既需要电视媒介以平等性别视角承担起建构、传播责任,也需要全社会树立和谐两性观念使女性绽放真实生命姿态,为女性形象建构提供现实来源。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中国现实题材电视剧女性形象的建构及嬗变。  相似文献   

6.
《乡村爱情》系列剧是农村题材电视剧的代表,开播于2006年,截至2022年,共播出14部,并且保持着良好的口碑、热度、话题度。它是一系列反映农村青年爱情、婚姻、事业、生活的轻喜剧,从根本上抓住了观众的心,融合了优秀农村剧朴素、真实的特点,体现了独特的东北民俗文化,对农村风俗和东北文化都进行了有效的宣传。  相似文献   

7.
2022年,《胡同》在一众电视剧中脱颖而出,它以一种年代跨度的诗意叙事重构了现实题材主流电视剧的表达方式,将视线聚焦于老北京胡同中的普通百姓身上,同时以三代女性接任居委会主任工作的成长过程来讲述时代发展下北京城的人文流变。作为一部新主流电视剧,《胡同》打破了传统的叙事风格,通过人物成长中自我蜕变的精神面貌来传递新时代的主流价值观,构建新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8.
1987年,在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因为这年7月4日由中宣部和广播影视部共同领导,丁峤、徐怀中担任正、副组长的“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后改名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在北京成立.这一举措开始将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纳入国家监管部门并使这一类型电视剧的整体艺术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观.在此之后,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生产也就改变了各自为政的无序状态,逐步走上了有章可循的历史轨道.  相似文献   

9.
近十年来,我国涉案题材电视剧再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其中正面角色刻画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趋势。角色不再固守传统英雄模式,创作者通过对于职业多样性和复杂的人性的描写为角色注入了更多活力,从而展现出人物更真实、丰富的个性。本文主要从人物类型、形象特征和剧情等角度分析正面角色刻画方法,总结我国近十年来涉案题材电视剧正面角色刻画的变化,并且预测未来电视剧正面角色刻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现实题材电视剧在叙事中促进观众共情的策略,以《乔家的儿女》为例,探讨情感叙事对于现实题材作品的意义。文章首先分析情感符号在叙事中的作用,研究现实题材电视剧如何通过角色的情感变化、行为选择和心理冲突,构建情感共鸣和反思现实的桥梁。其次,研究情感符号引起的观众情感起伏,以及媒介文本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关系,特别是在数字时代背景下的变化。再次,文章讨论现实题材电视剧如何通过具象化的时代缩影营造现实感,进而获得观众的情感认同。最后,聚焦现实生活,通过刻画典型人物和着眼现实话题,凝聚情感共鸣。文章认为良好的现实叙事不仅要真实反映生活,还要促使观众审视和反思,通过情感共鸣发挥现实题材电视剧的社会功能,使电视剧成为艺术与社会交流的桥梁。  相似文献   

11.
三国题材电视剧取材于三国历史,自建国以来在荧屏上多次演绎,并塑造了众多经典形象。2017年,三国题材电视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登陆各大卫视与视频门户网站,并获得了第31届电视剧"飞天奖"。该剧在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手法结合下,以新颖的故事技巧和多元的视听语言迎合了大众的审美心理,书写传统文化的同时彰显了鲜明的时代性。本文以此剧为例,从创作手法、内容建构和文化阐释的层面,探讨三国题材电视剧在当代语境中创作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2.
现实题材电视剧是围绕现实世界,聚焦真实故事或社会热点再现社会现实面貌的电视类型,依托强烈的情感传播引发群体情感共鸣、反映时代真实变迁、形成正确价值导向。以2023年热播的现实题材电视剧《我们的日子》为例,从主题、内容、叙事三个角度入手,剖析其弘扬时代主旋律、定制化内容生产、形成多元叙事等情感传播策略,并结合当前现实题材电视剧在情感传播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实现情感价值的多维度连接、落实情感话语的多元化表达、保障情感影响的互动式传播等策略。  相似文献   

13.
《觉醒年代》作为建党100周年优秀电视剧展播剧目,获得了大量年轻受众的追捧,斩获三项白玉兰大奖。文章梳理总结《觉醒年代》破圈走红的传播规律,并从该剧的创新性生产、受众的身份转变、主旋律与亚文化的碰撞来解读这一现象,以期为更多主旋律题材剧提供创作灵感和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4.
英模题材电视剧往往以英模人物为原型,通过展现其感人事迹,充分体现主流价值观,弘扬时代精神。本文以英模题材电视剧《大山的女儿》为例,从传播学议程设置理论的视角出发,从议题的选择、属性的呈现以及公众的反馈等方面,分析新媒体时代英模题材电视剧是如何进行议程设置、榜样精神传播的,以期能给今后英模题材电视剧的创作与传播带来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钟笛 《数字通信》2006,(12):97-97
最近一两年来。美剧在中国越来越红火。可以这么说。美剧的选材比国产电视剧完全不同。看厌了国产剧集的朋友们。不妨看看题材更加丰富的美剧。  相似文献   

16.
我国电视剧年产量巨大,但在与欧美的节目交易中却始终处于“逆差”.中国近年来取得的经济成就让世界瞩目,但是电视剧却依然让很多西方人“看不懂”.本文简要分析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并建议电视发行人借鉴电影和图书向海外推广的经验,对国产电视剧在题材上加以筛选,以人类的共情点为原点,选择能够反映中国人普遍价值观念的电视作品作海外发行.  相似文献   

17.
慢电影的创作者借助非戏剧化、无情节的叙事,以及长镜头带来的时间的绵延、停滞与留白,营造出一个沉浸式的感官世界。而优秀的民族电影,核心在于体现民族文化内核,真实反映族群生活和民族精神的内涵。因此,民族电影的创作者可以借鉴慢电影的创作思维,为观众营造真实且缓慢的沉思空间,制作更多具有民族内涵的文化电影,而非好莱坞式的幻觉营造。本文通过论证慢电影及其诗意美学的概念,探讨慢电影在全球范围内的诗意美学建构;结合慢电影相关理论,分析部分云南优秀的民族题材慢电影的视听语言,思考云南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的诗意建构。  相似文献   

18.
《数字通信》2006,(4):78-78
弟弟是个电视剧迷,幼龄孩童最爱的动画片,花季少年为之疯狂的青春偶像剧,老年人爱看的农村题材情景剧,统统不放过。尽管他爱看电视剧.却不爱在电视上看.受不了每天两三集的等待,更忍不住半个小时的广告折磨。网络的便利性.成就了他一天看一部电视剧的“理想”。网络流畅的时候,可以在线观看,无法在线观看的,就BT下来慢慢看。  相似文献   

19.
中国题材纪录片将客观镜头与真实描述相结合,全面呈现出我国的社会发展历程,是向国际社会展示我国形象的有力载体。随着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不断提高,中国题材的纪录片逐渐进入国际舞台,为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搭建桥梁。但中国题材纪录片在国际传播中仍存在着瓶颈,阻碍我国国际形象的建构。通过分析中国题材纪录片在国际传播中的价值与瓶颈,根据所遇瓶颈总结相关的创新策略,为中国题材纪录片的创作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20.
与电影不同,奥运题材电视剧多是表现了在奥运影响下,—个范围内的群像生态。在电视剧中,奥运与我们的生活可能走得更近—些。[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