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纪录片《共和国医者》讲述中国医者一生用热血和求知铺就革命、建设、救治之路的感人故事,具有较强的政治教育意义与主流宣传氛围。本文以纪录片《共和国医者》为研究对象,以叙事学为根基,通过分析其叙事主题、叙事语言、叙事视角及叙事价值,发现该纪录片将宏大的历史叙事融入个人成长中,真实还原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医学界从艰难走向光辉的峥嵘岁月,也为广大观众提供回溯党指引下我国医学百年发展脉络的机会,承担了记录与传承历史的重任,为讲好中国医学故事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纪录片《何以中国》是一部聚焦考古实证、历史演进和文明溯源的大型考古纪录片。它通过多元的叙事范式和权威的历史解读,深入挖掘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强调多元一体的文化特质。其既有一个宏大的叙事结构,又有一些非常细腻的细节,具备多元的叙事内容和全景叙事结构,首次通过全国性的考古挖掘讲述中国历史和中华文明的故事,环环相扣地解答了“何以中国”的问题,厘清了历史进程中每一次重要的承继与遗忘,从而理解中华溯源的必然性,意蕴深远,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 相似文献
3.
《我和我的父辈》是于2021年国庆档公映的一部热门主旋律电影,该电影通过4个独立单元分别描绘了抗战、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四个历史时期中几代父辈的奋斗经历,讲述了中国人的精神传承。本文从微观叙事视角、单元式叙事模式、多元化叙事类型三方面探究电影《我和我的父辈》的创新性叙事方式和价值构建,有助于明确新媒体环境下主旋律电影《我和我的父辈》在主流意识形态传递中的创新性叙事书写实践。 相似文献
4.
赵江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2):172-173
本文以2018年的优秀历史纪录片《西南联大》为例,分析了《西南联大》之所以成功的几个原因,首先,叙事元素令人耳目一新,文章日记、口述片段、历史影像资料的合理使用既体现纪录片的真实性,又具有感染力;第二,叙事策略的标新立异,横向叙事与纵向叙事有机结合,宏大叙事与微末叙事的有机结合,使得纪录片更加贴近现代观众的心理特征,取得良好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5.
民俗题材纪录片通过纪录片独特的镜头语言真实记录民间文化,一方面,可以完整保留人类生存生活的遗迹;另一方面,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文化竞争愈加激烈的今天,民俗题材纪录片的兴盛可以使我国传统文化更有力地抵御外来文化入侵。本文主要以民俗题材纪录片《我要上村晚》为例,从空间的象征性、叙事线索的挖掘、人物的选择、音乐的使用、画面的建构五个维度探讨民俗题材纪录片的叙事特点,以增强纪录片的可视性、传播力。 相似文献
6.
在新媒体时代,微纪录片作为新媒体主打的一类视听艺术形式,在创作上具有独特性。本文以微纪录片为研究对象,从创作的角度总结微纪录片的创作方法,包括关注普通人的选题视野、递进式的三段式叙事结构、多变的声画节奏与丰富的细节表现。 相似文献
7.
《我在故宫修文物》是近年来纪录片领域讨论的热点,它的走红吸引了人们对历史文化、文化传承、传统工艺、匠人精神等的关注。该纪录片分为三集,分别展现对书画、钟表、木器、陶瓷、织绣等文物的修复过程。《我在故宫修文物》能在业界内外均引起极大关注离不开它的叙事方式,该片以"人"为第一角度,将故宫内的各项修复工作转以"日常化",以最平凡的语言叙述着每一位故宫修复工作者的日常工作状态。观众在观看过程中感受到的不仅是对修复工作者的敬意,更是对文化传承的自豪。 相似文献
8.
匡蓉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1,(9):173-174
纪录片《棒!少年》聚焦于一群特殊的棒球少年,他们从贫困的泥潭中站起来,叫板命运.《棒!少年》极具价值,从叙事艺术来看,叙事对象的选择、情感叙事和空间叙事的运用都彰显出创作特色;从现实表达来看,《棒!少年》让底层问题被看见,也揭示了阶层命运难以逾越的困境,最重要的是传达了叫板命运的抗争精神. 相似文献
9.
自《舌尖上的中国》播出以来,美食题材纪录片已成为国内一种重要的纪录片类型。该类纪录片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象征意义,不仅是凝聚民族情感的样本,在对外传播实践上也具有重要价值,成为西方观照中国的切入点之一。本研究采取文本分析法,对《风味人间》系列纪录片所表征的空间进行考察。在实体空间层面,《风味人间》通过刻画中国城乡空间的融合与对立,表达出对传统文化消逝的忧思;在想象空间层面,该纪录片通过方言和人物这两大感官要素,为观众塑造了基于地方符号的情感空间;在意义空间层面,基于该纪录片的网生特性,观者与创作者通力打造出弹幕主客互动空间,实现意义的延伸和流动。 相似文献
10.
电视纪录片是创作者根据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景象、真氛围创作的,客观上是创作者观察、思考、选择后的产品,能表达创作者潜在的主观思想,具有一定程度上的艺术感染力。好的电视纪录片的叙事结构不仅在于把故事讲清楚,更在于让欣赏者在影像时空中得到审美的愉悦,产生理性的思考,亦即产生结构美。因此,电视纪录片结构构建的美学追求,有助于最大程度地实现电视纪录片的表现效果。 相似文献
11.
《我在故宫修文物》于2016年在央视纪录频道特别呈现,随后在微博等社交平台引发热议,获得一致好评,该片以日常化的叙事视角,用平实平淡的镜头语言呈现文物修复师的日常工作与生活,将稀世珍宝与悠久历史文化融入普通人的情感之中,引发观众共鸣.本文从该纪录片对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呈现入手,对其独特的叙事视角以及饱满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军旅题材纪录片是社会大众了解人民军队的一个重要窗口,在舆论导向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对军旅题材纪录片《我用青春护国门》的叙事策略进行研究。首先通过梳理军旅题材纪录片的历史发展总结出不同时期军旅题材纪录片的特点。其次从叙事策略的角度入手,通过多重视角、组合结构、群像刻画三方面来对本片的叙事手法进行重点剖析。最后通过对视听语言手法的分析,从叙事镜头的应用及声音的艺术造型两大方面重点分析本片的艺术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13.
时代在发展,人文纪录片从创作观念到创作手法都在不断进步.新时代的人文纪录片早已超越了最初“宣传与教育”的理念,开始从叙事上不断突破,更大程度地体现了人文关怀.本文探讨了叙事学在纪录片里的应用,从三个方面研究了人文纪录片的叙事策略,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时代在发展,人文纪录片从创作观念到创作手法都在不断进步。新时代的人文纪录片早已超越了最初宣传与教育的理念,开始从叙事上不断突破,更大程度地体现了人文关怀。本文探讨了叙事学在纪录片里的应用,从三个方面研究了人文纪录片的叙事策略,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任秋艳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1,(13):156-158
2019年,主旋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获得票房和口碑的双赢,其艺术创作手法对同类型电影极具借鉴意义.本文就主旋律电影的艺术创作方法进行研究,结合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具体片段分析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在影片中的体现,探索主旋律电影的艺术化处理意义. 相似文献
16.
时代在发展,人文纪录片从创作观念到创作手法都在不断进步.新时代的人文纪录片早已超越了最初“宣传与教育”的理念,开始从叙事上不断突破,更大程度地体现了人文关怀.本文探讨了叙事学在纪录片里的应用,从三个方面研究了人文纪录片的叙事策略,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对纪录片成功范例《舌尖上的中国》进行了研究,望对地州电视台如何做好纪录片的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韩国KBS电视台和日本放送协会NHK电视台合作拍摄的纪录片《茶马古道》中文化现象的解读,体验片中所传达的深邃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9.
20.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我国国产人文纪录片的内容制作和传播方式更加多元,新媒体环境下的国产人文纪录片也逐渐开始走向大众化。本文通过分析纪录片《人生第一次》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叙事策略与传播策略,旨在为其他国产人文纪录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