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周子豪 《西部广播电视》2023,(4):180-182+186
长期以来,军旅题材纪录片是社会大众了解人民军队的一个重要窗口,在舆论导向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叙事学的角度对军旅题材纪录片《我用青春护国门》的叙事策略进行研究。首先通过梳理军旅题材纪录片的历史发展总结出不同时期军旅题材纪录片的特点。其次从叙事策略的角度入手,通过多重视角、组合结构、群像刻画三方面来对本片的叙事手法进行重点剖析。最后通过对视听语言手法的分析,从叙事镜头的应用及声音的艺术造型两大方面重点分析本片的艺术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新媒体的发展推动着各类媒介产品的衍生与更迭,也不断促进着影视行业的进步。现实题材纪录片作为纪录片的一大类型,以真实性、再现性等本质属性吸引着广大观众。新媒体即时性、海量性的特征使得现实生活中的热点话题得到广泛传播,也间接推动了现实题材纪录片的创新进程。在新媒体环境下对现实题材纪录片进行研究,能够让制作团队准确把握社会热点动向,从而生产出更多贴近受众日常生活、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质作品。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时代,主旋律题材纪录片的创作与发展迎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平衡主流意识形态传播与市场娱乐需求成为主旋律纪录片面临的首要问题。《守护解放西》作为一档警务纪实题材的主旋律纪录片,在题材类型、叙事手法、传播技巧等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实现了主流价值传播与市场媒介语态的高度融合,收获了较高的播放量和节目评价,为主旋律题材纪录片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范本。基于此,本文以《守护解放西》为例,分析主旋律纪录片的创新表达和价值传递。  相似文献   

4.
民俗题材纪录片通过纪录片独特的镜头语言真实记录民间文化,一方面,可以完整保留人类生存生活的遗迹;另一方面,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文化竞争愈加激烈的今天,民俗题材纪录片的兴盛可以使我国传统文化更有力地抵御外来文化入侵。本文主要以民俗题材纪录片《我要上村晚》为例,从空间的象征性、叙事线索的挖掘、人物的选择、音乐的使用、画面的建构五个维度探讨民俗题材纪录片的叙事特点,以增强纪录片的可视性、传播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哔哩哔哩出品的网生纪录片在不断拓展叙事边界的同时,突破常规纪录片创作的模板,以其题材涉猎的广泛性实现网络时代的类型跨越,并通过内容文本的深度挖掘完成文本框架的创新。同时,以对人物立体性的塑造为桥梁,与观众构建强有力的情感连接,在多维网络的传播过程中收获极大范围内的热度与好评。本文将依托“媒介情境论”这一理论依据,以题材类别、文本模式、人物建构为论点着手进行剖析,实现对该网站纪录片情感转译路径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中国题材纪录片将客观镜头与真实描述相结合,全面呈现出我国的社会发展历程,是向国际社会展示我国形象的有力载体。随着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不断提高,中国题材的纪录片逐渐进入国际舞台,为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搭建桥梁。但中国题材纪录片在国际传播中仍存在着瓶颈,阻碍我国国际形象的建构。通过分析中国题材纪录片在国际传播中的价值与瓶颈,根据所遇瓶颈总结相关的创新策略,为中国题材纪录片的创作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7.
彭静  杨润忠  杨建安 《电视技术》2021,45(12):20-23
现阶段,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非遗题材纪录片逐渐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在叙事过程中体现出了丰富的叙事维度与视听构建艺术,在非遗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传播路径作用.随着地方民间传统文化的日渐衰落,继承、传播非遗文化已经成为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通过传播学角度研究非遗题材纪录片的视听构建艺术,借助视听语言艺术保留、传承非遗文化,成为当前学术领域探讨的重点课题.基于此,以大型系列纪录片《承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承德影像录》为例,分析非遗题材纪录片的概念与发展状况,分别从拍摄角度、视听语言等方面剖析新媒体时代非遗题材纪录片中的视听构建艺术,以期促进国内非遗题材纪录片在创新发展与传承中国文化内涵中体现出相应的发展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由搜狐视频主办的“2011搜狐全球华人纪录片互联网巡展”已于2011年12月正式拉开帷幕。在前年举办的首届搜狐全球华人纪录片互联网盛典基础上,2011搜狐全球华人纪录片互联网巡展旨在通过纪录片巡展形式,全球范围召集华人纪录片作品,选拔优秀的作品和创意题材,推进中国纪录片市场的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题材纪录片里,历史战争题材纪录片历来是一种重要的类型,且在数置和质量上都有较好的表现.从观众群体而言,因为内容的特殊性,历史战争题材纪录片的观众主要以高学历的男性群体为主.纪录片《冲天》则打破这一局面,从女性主义视角切入,在历史战争题材纪录片的叙事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赢得了女性观众的喜爱,进而扩大了历史战争题材纪录片的受众群体.文章主要以纪录片《冲天》为例,从叙事视角、叙事结构、情感表达等方面探讨女性主义视角下历史战争题材纪录片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作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和战略部署的文化载体,具有极高的文化传播价值,所以需要多手段、高效率传播。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概述新媒体时代纪录片的传播趋势,包括传播主体多元化、受众群体广泛化、传播渠道多样化等,进而简述“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的含义和特征,提出新媒体时代“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的传播策略,包括拓展纪录片传播主体范围、精准定位受众、打造全媒体传播矩阵、打造影响力大的意见领袖等,旨在更好地扩大“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的传播范围。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时代观众对电视节目的“多元化”需求,不少电视纪录片的创作者正在以探索和发现的眼光,以创新的思维追求题材和表现手法的艺术“多样化”,以寻找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我在认真观察、研究了国内外同行成功的人文类,社会类、自然类纪录片之后,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民族题材纪录片曾经一度作为政治宣传片以及影像资料片,缺乏美学价值与欣赏价值,商业化的程度较低,随着媒介环境中竞争的日趋激烈,民族题材纪录片脱离市场,缺乏商业化意识的弊端开始变得越来越显著。概述民族题材纪录片发展遭遇的困境,分析民族题材纪录片商业化运作的必要性,探讨民族题材纪录片商业化运作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自《舌尖上的中国》播出以来,美食题材纪录片已成为国内一种重要的纪录片类型。该类纪录片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象征意义,不仅是凝聚民族情感的样本,在对外传播实践上也具有重要价值,成为西方观照中国的切入点之一。本研究采取文本分析法,对《风味人间》系列纪录片所表征的空间进行考察。在实体空间层面,《风味人间》通过刻画中国城乡空间的融合与对立,表达出对传统文化消逝的忧思;在想象空间层面,该纪录片通过方言和人物这两大感官要素,为观众塑造了基于地方符号的情感空间;在意义空间层面,基于该纪录片的网生特性,观者与创作者通力打造出弹幕主客互动空间,实现意义的延伸和流动。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纪录片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开局之年,2022年网络纪录片围绕“使命”“情感”“边界”三个关键词,在题材、内容、表达等维度上守正创新,彰显出强大产能与创作活力。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人口老龄化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在这种社会环境下,老年题材纪录片在正确引导社会公众对老年人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进行关注,以及引导人们主动探索未来养老新路径方面,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对老年题材纪录片的多元价值展开分析,同时探析纪录片中独具特色的媒介语言符号及其在推动情节发展与情感表达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国内主流平台上,以真实记录为属性的纪录片通常发挥着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的作用,商业价值不足,受众基础比较薄弱。网络群体的崛起,给纪录片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具有明显社群属性的视频网站,通过创新纪录片内容和形式,实现了对受众的精准传播,进而引发了一系列文化现象,为纪录片的现代发展提供了新的路径。我国的网络群体年龄构成年轻化,信息接收方式呈现碎片化和即时性特点,艺术创作和欣赏习惯倾向娱乐化、去中心化。为此,如何吸引网络观众的注意力,在内容选择和表现形式上进行创新,是新时代纪录片创作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哔哩哔哩自制纪录片为例,从网络群体的心理特点和哔哩哔哩自制纪录片的类型、制作策略出发,总结基于网络群体的纪录片制作策略,为互联网时代的纪录片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7.
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对外的名片和对内的向心力,在城市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传媒行业已然成为构建城市形象的重要推手,而纪录片以其独特的艺术特性和媒介特征完美适配城市形象的构建。本文以美食类纪录片《寻味东莞》为例,通过剖析当前传统纪录片在城市形象建构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分析纪录片《寻味东莞》对于城市形象建构的创新探索。笔者站在纪录片与城市形象的内部、外部和整体维度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期为往后纪录片建构城市形象提供有力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亲密接触EX3     
《篮球的诱惑》是一部以中国农村女子篮球队为题材的纪录片。再次与赵良导演合作,让我在纪录片的摄影上又有了—次更深刻的感悟。赵良是2004年Discovery的签约新锐导演,这几年拍了不少有影响的纪录片。看过他片子的人都能感受到他对影片高质量的追求,无论是画面的质感还是多角度灵活的拍摄都有着他独特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纪录片《人生第一次》是由央视网联合上海广电纪录片中心,bilibili出品,在全网播出后受到广泛好评,这是人文纪录片史上一次重大的创新,纪录片《人生第一次》取得巨大成功,这是一部具有温度的纪录片,该片记录平凡故事中最不平凡的故事。本文通过分析纪录片《人生第一次》的独特创新之处,解读该片独特的选题视角。  相似文献   

20.
由CNEX基金会出品,中国大陆导演杜海滨拍摄,以四川地震为题材的纪录片《1428)》,于2009年9月12日勇夺第66届威尼斯影展“地平线单元竞赛”的“最佳纪录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