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食品专业工程人才培养过程重科学轻工程的问题,为培育新时期食品产业发展急需的创新型复合工程人才,以新工科的全新视角探索食品工程人才的培养新模式。在食品工程人才专业培养方案中,充分发挥食品物理类课程群在工程人才培养过程的支撑作用,以物理类知识体系为主线,从基础物理、工程物理、应用物理三个层面打造食品人才工程教育课程体系,强化食品产业优质资源融入高校人才培养、高校智力资源融入产业创新与创业的机制,激活产业与高校之间共同创新、融通育人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闽南科技学院为例,介绍了PBL法在应用型本科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食品酶学原理"教学中的应用,旨在培养在生产与科研中掌握食品酶学知识并具备熟练运用酶工具的高素质人才,为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的教学方法提供新方案。  相似文献   

3.
韩佳润  郦萍  顾青 《食品工业》2024,(3):212-217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新工科建设不断加快推进。课程体系重构与实践是实现新工科背景下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食品微生物与酿造技术”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食品专业核心课程,在食品学科人才培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其课程体系的构建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为适应高速发展的食品行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以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专业为例,对“食品微生物与酿造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剖析,通过重构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式、改进考核模式、建立多元化培养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建立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学体系,旨在为提升“新工科”背景下食品领域应用型人才培养及专业竞争力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4.
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既是我国加快高等教育大众进程的重要举措,更是我国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品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新工科建设是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向工程教育强国迈进的重要抓手,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食品专业在新工科人才培养上,一要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建设优秀师资团队,二要构建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的效果评价及反馈体系,三要融入现代教育方式方法,四要建立应用型人才共育平台和基地,五要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实施新工科理念下食品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关键是要做到校政企融合互动。  相似文献   

5.
穆泉伶 《广西轻工业》2010,26(12):165-166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固有的教育观念及教育模式培育出来的人才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挑战。鼓励加强学生的创新性意识,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应用型人才,是高校发挥其人才培养基本职能的重要体现。讨论了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必要性,从教学课程设置以及实践技能培训等方面,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在“岗课赛证”育人模式下探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文章对“岗课赛证”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内涵进行分析,阐释新时期食品产业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求,针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路径进行研究,从而形成面向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产学研三赢合作教育机制,全面提升应用型高等院校面向人才的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7.
“政产学研用”融合培养体系是在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研究中的新兴热点,成为协同创新育人的新路径。以锦州医科大学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学位研究生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例,对从创新教育融入、教育实践活动、服务平台、教育师资等方面开展的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多部门融合的联合育人模式进行阐述,构建食品加工与安全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政产学研用”融合的教育改革模式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对以输出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地方高等院校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渤海大学食品专业向应用型转型的关键时期,为培养食品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进行面向新工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尝试。在把握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演变历程的基础上,从人才培养理念的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提高、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造和升级原有理科优势专业,摸索和构建面向新工科的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以工程实践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工程技术性应用型的食品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9.
面对现代纺织产业发展需求,文章通过对纺织工程专业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问题的梳理,搭建了“五位一体”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平台,重构了纺织工程专业实践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创建了“两团队、六融合、八平台”学科竞赛体系,形成了“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双轨制育人模式,引入渐进式的双创助推实践活动,深度融合了实践教学、学科竞赛、校企融合、双创创新,形成了较为全面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国纺织工程领域的人才培养提供基础和支撑。  相似文献   

10.
应用型本科高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阵地,实验教学作为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形式之一,在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关注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如何在实验教学中融入双创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的相关教学研究尚停留在理论层面,相关改革实施例较少。文章以“食品加工工艺学”实验课为例,介绍了基于“双创”教育理念的教学改革情况,改变了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广西轻工业》2016,(5):155-156
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革新与发展,校企合作模式的教学理念越来越被众多应用型学科所重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由于其学科特点与人才培养的方向,注定与食品企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分析目前高校本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探讨校企合作模式办学的意义,并提出落实校企合作的具体工作,从不同层面全面分析本专业的校企合作工作,旨在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思维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在产业转型背景下高校服装专业要满足行业新型市场竞争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就必须不断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针对高校服装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结合产业转型背景下对应用型人才能力的要求,提出了构建高校服装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教育部指出“应用型高校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深化产教融合、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基于此浙江科技学院依托校企合作优势,积极与产业龙头企业共建纸基材料“产业学院”,并结合企业发展需求,优化调整培养方案,共建企业课程,创新实践教学方法,最终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三个教学目标+四大课程模块+四个实验教学”培养模式。该模式注重人才培养供给和产业需求结构要素的全方位融合,加快轻化工程卓越拔尖人才培养,为轻化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新路线。  相似文献   

14.
《广西轻工业》2015,(5):153-154
我校电气信息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画像"、"塑像"等教学实践表明,整合优化资源,强化应用型人才基础能力培养,完善创新训练体系,注重工程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培养,强化教育教学过程设计、管理及评估,探索实践多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实现并促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广西轻工业》2019,(6):185-186
《食品工程原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在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中具有重要的作用。OBE教育理念是一种基于"成果导向"的先进教育模式,PDCA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遵循的科学程序。创新性地将OBE教育理念和PDCA循环相融合,运用到课程《食品工程原理》的教学过程中,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索,切实提高了课程《食品工程原理》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食品营养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在对食品营养学教学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建构主义理论从内容、模式和实践等方面进行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激发了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和实践动手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目标,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现代食品检测技术课程为例进行了转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尝试。从转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教学模式的构建和体会三方面对现代食品检测技术的转动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通过转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转动课堂教学模式更利于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8.
为培养有文化自信和专业素质的复合应用型人才,项目着力实施“红绿蓝”工程。文章介绍了该工程具体实施的三大计划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构建印刷包装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三个有效途径,指出该项目在人才培养理念、创新教育体系等方面的创新之处。项目成果的应用,有力增强了学生对印刷文化和行业的认同感,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视野及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19.
在阐述工科院校服装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和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以盐城工学院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为例,通过对人才培养目标基本框架、优化创新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定位与特色和优化创新实践教学等方面的论述,探究工科院校服装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便于进一步完善现有人才培养方案,拟为服装专业本科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与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0.
蒲晓璐  崔玥  王琳  刘易东 《食品工业》2022,(12):266-271
为了积极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转型,国家提出“新工科”,积极推进面向未来与产业需求、注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工程教育改革。文章阐述了在食品类专业教育中创新创业思维的培养与新工科高等教育要求相融合、与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相契合的应用价值,总结了坚持立德树人-强调思政引领、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构建双创教育实践平台、产学研创协同育人四种主要应用途径,归纳了目前国内外高院在食品课程和专业建设上创新创业思维的应用成效,为新工科食品类创新创业卓越工程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为深化双创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