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空间、时间、事故次数和可燃性粉尘种类等事故相关因素的特征,总结我国粉尘爆炸事故发生的一般规律,对我国 2005-2018 年发生的粉尘爆炸事故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粉尘爆炸事故多发于浙、苏、粤等工业发达地区;夏冬季、交接班时刻及人体机能下降期为事故高发时间段;金属粉尘、木粉尘和食品粉尘是发生爆炸的主要粉尘,其中金属粉尘是粉尘爆炸事故的最主要类别,事故起数占比高达 45.24%。研究结果有助于更有针对性地预防和控制粉尘爆炸事故,促进我国工业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2.
一木屑加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粉尘爆炸并引发火灾,通过对爆炸中心、爆炸性质、引爆能量的确定,阐述了该起事故调查的全过程,并由此结合粉尘爆炸特点对预防粉尘爆炸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王丽 《江苏建材》2014,(5):17-19
为有效预防粉尘爆炸事故的发生,从粉尘的概念、分类、可燃粉尘爆炸的条件、过程、特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从建筑物的建设和企业管理两方面提出相关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4.
根据以往粉尘爆炸泄压试验,认为2014年8月2日发生的江苏昆山的特大爆炸可能不是车间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遇到火源造成的.粉尘爆炸发生在除尘管路,300个抛光装置的除尘管路相互连通到总除尘管道的除尘装置是主要原因.长期使用使滤网磨损,经过滤网流出气流中的粉尘浓度等于或大于爆炸下限,电机过热产生火源引爆除尘管道中的粉尘-空气混合物.  相似文献   

5.
谨防粉尘爆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粉尘爆炸是可燃性固体粉尘或可燃性液体的雾状液滴分散于空气或其它助燃气体中,当其浓度达到爆炸极限时,接受相当的点火能量所必然发生的一种爆炸现象。在我国,粉尘爆炸每年都有发生,而且常常属于重特大火灾。据有关统计表明,发生爆炸事故最为严重的是铝粉和食品粉尘,其它还有煤粉、塑料粉、木粉等。因此,粉尘爆炸是煤矿、粉末金属加工企业和棉麻、塑料、食品加工企业等防火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粉尘爆炸具有以下特点:1.产生的能量大,破坏性大粉尘的燃烧速度虽比气体爆炸要小,但因其分子量一般比气体大得多,单位体积中可燃…  相似文献   

6.
粉尘为何会爆炸呢?悬浮在空气中颗粒很细的可燃粉尘表面积大,被氧化的加氢系统,一旦遇火燃烧,会发生剧烈的氧化反应,同时产生大量的热和很高的压力,形成爆炸。而且,某一点上的粉尘爆炸后,所产生的火焰和高温,作为新的火源,又引爆另一点上的粉尘,或者由于爆炸冲击,大量的粉尘被吹扬起来,迅速形成新的爆炸混合物,在火焰和高温作用下,再次发生爆炸。粉尘爆炸所具备的三个条件是:一是粉尘微小到能够悬浮在空中,堆积在一起的粉尘不会爆炸;二是粉尘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三是有火源,即使是极微弱  相似文献   

7.
正实验证明,当易燃、可燃粉尘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遇明火就会发生爆炸性燃烧。这是因为,粉尘的颗粒小,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大,燃烧速度快。当悬浮在空气中的粉尘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就形成了爆炸性混合物,遇到火源会迅速燃烧甚至爆炸(如图1所示)。粉尘爆炸化学反应速度极快,具有很强的杀伤力和破坏力。粉尘爆炸跟汽油爆炸类似。汽油是气体分子挥发到  相似文献   

8.
从安全技术角度来看,粉尘一般可分为可燃性粉尘与非燃烧性粉尘两类。可燃性粉尘又分为普通可燃性粉尘与爆炸物粉尘,它们之问的主要区别,体现在爆炸条件、反应速度和爆炸所产生的气体数量与压力的差别上。有许多可燃性粉尘,它们在堆积状态下,并没有爆炸危险;但是与空气混台后在呈悬浮状态的情况下,达到某一特定的浓度范围时,由于外界能量的诱发,可以发生强烈的爆燃或爆炸。这就  相似文献   

9.
粉尘所引起的生产爆炸事故近年来层出不穷。由于粉尘爆炸的升压速度和降压速度都比较慢,正压作用时间长,加上粉尘粒子边燃烧边飞散,以及往往发生二次甚至连续爆炸,爆炸产生的大量CO等不完全燃烧产物,不但会造成人员中毒,而且在密闭场所还可能引起气体爆  相似文献   

10.
被破碎成细小颗粒的固体物质称作粉尘。固体物质被粉碎成粉尘以后,其燃烧特性有了很大变化。原来是不燃物质可能变成可燃物质,原来是堆燃物质可能变成易燃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就可能发生爆炸。粉尘爆炸前没有任何征兆,其后果却会使建筑毁于一旦。而能导致粉尘爆炸的情况很多,从农产品的加工、储存和运输以及工业废物的产生,到药物、食品、有机、无机物的生产等众多的工业生产过程中,粉尘的爆炸时有发生,危害性极大。粉尘包括的范围很广,但并不是随时随地都能爆炸,要发生粉尘爆炸必须具备几个条件。首先,物质必须是可燃的。可燃粉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