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环氧树脂改性水性丙烯酸涂料、有机氟改性水性丙烯酸涂料、聚氨酯改性水性丙烯酸涂料、有机硅改性水性丙烯酸涂料及外加纳米助剂改性水性丙烯酸涂料的研究进展,经过改性水性丙烯酸树脂涂料能够获得优良的综合性能,提高了水性丙烯酸树脂涂料的使用性能,扩大了水性丙烯酸树脂涂料的推广应用范围。提出了当前水性丙烯酸改性研究存在的难题,指出将来水性丙烯酸涂料的研究应朝着多功能、高性能、多样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丙烯酸聚合物具有易燃和热稳定性差的特点,纳米粒子可以弥补这一缺陷。针对丙烯酸聚合物的燃烧特点,综述了纳米粒子填充丙烯酸聚合物的手段,同时对不同类型纳米粒子阻燃丙烯酸聚合物的研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3.
丙烯酸粉末涂料的研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主要介绍丙烯酸粉末涂料的发展研究概况、种类及性能 ,并阐述了丙烯酸树脂的结构和聚合方法 ,提出丙烯酸粉末涂料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丙烯酸改性醇酸树脂和热变色材料的制备方法,并将热变色材料分散于丙烯酸改性醇酸树脂中,制备出丙烯酸改性醇酸树脂热变色涂料.结果表明:所得的丙烯酸改性醇酸树脂热变色涂料的性能优良,受热变色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利用微波发泡法制备一种新型的功能性发泡缓冲包装材料,采用热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对发泡淀粉基调湿材料的表观形貌及力学性能进行测试,探讨了淀粉含量、丙烯酸-丙烯酸钠混合溶液与丙烯酰胺质量比、丙烯酸中和度及初始水含量对发泡淀粉基调湿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淀粉含量为10.5%wt、丙烯酸-丙烯酸钠混合溶液与丙烯酰胺质量比为4.5∶1、丙烯酸中和度为80%、初始水含量为10 g时,发泡淀粉基调湿材料的平台应力和缓冲系数分别达到0.363 MPa和3.618,单位体积吸收的能量为0.326 J/cm;发泡淀粉基调湿材料的吸/放湿率随淀粉含量的增加而降低,随丙烯酸-丙烯酸钠混合溶液与丙烯酰胺质量比、丙烯酸中和度及初始水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6.
丙烯酸改性酚醛环氧树脂热变色涂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确定了丙烯酸改性酚醛环氧树脂和热变色材料的制备方法,并将热变色材料分散于丙烯酸改性酚醛环氧树脂中,制备出丙烯酸改性酚醛环氧树脂热变色涂料.结果表明,所得的丙烯酸改性酚醛环氧树脂热变色涂料的性能优良,受热变色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高固含量丙烯酸涂料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高固含量丙烯酸涂料的设计、溶剂的影响及施工与应用,详细论述了高固含量丙烯酸涂料的合成研究,讨论了高固含量丙烯酸涂料的改进,指出了发展高固含量丙烯酸涂料需将新型原材料、改进工艺和特殊的施工技术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环氧-丙烯酸热变色涂料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性能优良的环保型的水性环氧-丙烯酸树脂作主要成膜物质,将无机热变色材料分散于环氧-丙烯酸树脂中,制成环氧-丙烯酸热变色涂料.结果表明,所得到的环氧-丙烯酸热变色涂料的性能优良,受热变色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日本关西涂料公司的含氟树脂NAD化(聚合物非水性分散化)技术属世界首创。这一技术是在聚四氟乙烯-乙烯基醚共聚物溶液中添加丙烯酸单体,在分散聚合过程中,丙烯酸聚合物粒子在有机溶剂中析出。在丙烯酸单体聚合的同时,氟树脂的官能基与丙烯酸树脂的官能团反应,生成的丙烯酸聚合物粒子都被氟树脂层均匀包覆,形成粒径为  相似文献   

10.
丙烯酸历来被用于生产丙烯酸酯,包括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和2-乙基己酯的原材料,丙烯酸酯原用于生产溶剂型丙烯酸树脂。然而,今天,使用更环保的水性丙烯酸树脂,而不是采用较陈旧的溶剂。丙烯酸也用于生产聚丙烯酸酯,聚丙烯酸酯被用作为增稠剂,分散剂和流变控制剂。丙烯酸也用作在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中与丙烯酰胺的共聚单体,并用于生产工业涂料配方中使用的羟基丙烯酸酯。高吸水性聚合物(SAP)也是丙烯酸一个重要的用途。  相似文献   

11.
光响应聚丙烯酸-丙烯酸芘甲酯胶束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偶氮二异丁腈(AIBN)引发丙烯酸与丙烯酸芘甲酯进行自由基聚合,得到丙烯酸-丙烯酸芘甲酯两亲性共聚物。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和紫外分光光度计(UV)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合反应成功,所得共聚物中丙烯酸与丙烯酸芘甲酯的物质的量比为20∶1。此共聚物在水中可自组装形成胶束,动态光散射(DLS)及扫描电镜测试结果表明,胶束粒径约170 nm。此胶束具有光响应性,可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发生瓦解。  相似文献   

12.
吕良波 《材料导报》2016,30(Z1):458-462, 473
广州地区出土青铜器十分脆弱,强度极低。为筛选最佳的加固材料,选取水性丙烯酸乳液、水性丙烯酸树脂、有机硅、丙烯酸清漆、水性聚氨酯分散液、聚乙烯醇缩丁醛树脂、热塑性丙烯酸树脂共7类8种加固材料进行实验,通过对比粘结性、渗透性、颜色变化、耐酸碱、成膜性、耐水性等7项性能,热塑性丙烯酸树脂B48N是目前最适合广州地区出土脆弱青铜器的加固材料。  相似文献   

13.
药用丙烯酸树酯类薄膜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倩倩  姚金水  张希岩  王益珂  黄淑萍 《材料导报》2007,21(Z2):213-215,219
综述了药物包衣的发展状况、种类,详细介绍了丙烯酸树脂类包衣材料的种类、性质等,并且阐述了丙烯酸树脂水分散体的特性、成膜机理、稳定性及不同种类丙烯酸树脂类产品的制备,最后详细给出了国内外在药物包衣用丙烯酸树脂方面的研究历程及现状.  相似文献   

14.
原位聚合法制备壳聚糖-g-聚丙烯酸/高岭土复合树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无机粘土矿物与烯类单体的接枝共聚反应制备复合高吸水性树脂,具有改善树脂吸水性能、增强凝胶强度、降低产品成本的优点。以高岭土、壳聚糖和丙烯酸为原料,在水溶液中通过接枝共聚反应合成了壳聚糖接枝共聚丙烯酸/高岭土复合吸水树脂。以丙烯酸量为基准,研究了交联剂、引发剂、壳聚糖、高岭土等与丙烯酸的不同质量比对复合树脂吸水倍率的影响。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丙烯酸、壳聚糖和高岭土共同参与了接枝聚合反应。以过硫酸胺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丙烯酸中和度为70%,引发剂用量0.3%,交联剂用量为0.05%,壳聚糖与丙烯酸的质量比为0.13,高岭土与丙烯酸质量比为0.13时,高吸水性树脂具有较好的综合吸液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丙烯酸树脂及其阻燃剂蔡永源(天津市合成材料工业研究所)一、概述丙烯酸树脂(AcrylicResin)系指丙烯酸及其衍生物经聚合所得产品的总称。丙烯酸树脂性能的最大特点是透光率高(达92%)、透紫外线(73%)、耐候性好、易着色,其缺点是表面硬度较低,...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一种新型两性聚电解质渗透汽化膜分离材料,利用沸腾、高速搅拌的无皂乳液聚合法合成纳米聚丙烯酰胺-丙烯酸,经Hoffman降解制备纳米聚乙烯铵-丙烯酸钠。利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激光粒度分析仪对纳米聚乙烯铵-丙烯酸钠进行结构表征,测试不同pH值时聚乙烯铵-丙烯酸钠膜的耐水性。对不同浓度、不同有机物-水体系中的溶胀度和吸水速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聚乙烯铵-丙烯酸钠粒径在24 nm左右、pH≈5(接近等电点)时,聚乙烯铵-丙烯酸钠膜的耐水性最好,适合乙醇、丙酮中水的分离。  相似文献   

17.
以氧化石墨烯(GO)作为增强相加入到丙烯酸树脂中制备GO/丙烯酸树脂复合材料。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对GO结构进行表征,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GO以及复合材料形貌进行观察,发现GO在丙烯酸树脂中分散状况良好。另外,将所制备的丙烯酸复合乳液涂覆在马口铁片上成膜,对复合材料的附着力、热学、力学、以及耐酸碱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相对于纯丙烯酸树脂而言,添加了少量GO的丙烯酸树脂,其热学性能更加稳定,硬度也有较大的提高,附着力以及耐酸碱性能都有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腐植酸/丙烯酸型吸水树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伟  路遥 《材料导报》2011,(Z1):430-433
介绍了腐植酸/丙烯酸型吸水树脂的合成与表征,综述了腐植酸/丙烯酸型吸水树脂的性能及应用,指出了目前腐植酸/丙烯酸型吸水树脂的优点与不足,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开发了一种新的反应型丙烯酸聚合物,与一般丙烯酸乳液相比,它对难粘的塑料薄膜具有特别好的粘合力。本文列出了该新体系与双组分溶剂型聚氨酯胶以及一般丙烯酸乳液等性能的比较。交联的溶剂型胶与可能的水溶性替代物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性能差距。双组分溶剂型聚氨酯最难用水溶性丙烯酸替代。目前主要的问题是不能兼有低温活性和化学交联赋予的耐溶剂和耐热性。本文介绍的这种新的反应型丙烯酸聚合物能满足这些要求。  相似文献   

20.
程伟  路遥 《材料导报》2011,(1):430-433
介绍了腐植酸/丙烯酸型吸水树脂的合成与表征,综述了腐植酸/丙烯酸型吸水树脂的性能及应用,指出了目前腐植酸/丙烯酸型吸水树脂的优点与不足,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