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运用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对Internet上的换热器计算机辅助选型进行研究 ,开发了 1个基于Brower/Server模式的换热器快速选型系统。介绍了该系统总体结构、关键技术以及相关的数据库 ,分析了这种基于Internet的选型系统的特点。初步应用表明 ,基于Internet的换热器选型系统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缩短了产品选型周期。  相似文献   

2.
油田生产单位工作环境恶劣,缺少系统维护人员,计算机系统崩溃对生产带来极大的影响,快速有效的恢复系统至关重要。本文提供了一种便捷的系统恢复方案,备份与恢复软件基于32位Linux平台,通过网络采用脚本,操作简单,用户界面友善,在实际应用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正> 一.前言计算中心在计算机方面的投资,到目前为止,已有相当的规模。但这都是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不同的应用目的,而分别引进的。其机型包括大、中、小各种不同类型的计算机8套,从不同厂家购进的工作站十几套,微型机几十台。进货时期不同,供货厂商不同,操作系统五花八门。这就使我们面临一个多厂商、异机种、异种网互联的难题。也是当今网络技术研究关注的焦点,是计算中心局域网研究和实施的关键技术之一。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保护已有投资,以最少的再投资,使我们现有的计算机互联成网起了决定性作用。从而使人们工作更加愉快、快速、有效且方便。为此从92年初开始进行中心局网的研究与开发,经过两年的试验研究和两次实  相似文献   

4.
UNIX系统是用C语言实现的多任务多用户操作系统。自从UNIX系统用于地震勘探仪器后 ,仪器控制和采集速度大大加快。然而 ,由于野外使用环境比较恶劣 ,比如仪器发电机电压波动或突然掉电 ,常常引起系统紊乱或开机引导不正常。通过多年观察和查阅有关资料得出 :开机引导不正常的多数原因是由于系统文件的丢失或被修改造成的。同时指出 :系统文件破坏后不必重新装系统 ,可用快速方法进行恢复。节省了时间 ,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毛清 《齐鲁石油化工》2002,30(3):274-276
分类介绍了几种在局域网维护过程中的常见故障 ,并提供了相应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VAX计算机和SUN工作站的网络体系结构,在理论上探讨了地震资料解释系统网络采用以太网进行互联的可能性。并进一步研究了地震资料处理系统的交互处理网络、VAXCluster群机系统网和解译系统SUNnet网络的配接方法,最后说明了处理系统网络和解释系统网络通过光纤电缆的联接过程和整个网络上资源的共事方式。从而为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人员提供了灵活方便的处理、解释环境。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重从矿井机车无人驾驶系统构成及系统关键技术的解决方法对矿车机车无人驾驶系统进行了研究,同时结合实际提出了关键技术点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与上位机组态软件结合在工业控制领域的应用相当广泛。介绍了Momentun。系列PLC接舍工业组态软件Intouch,在“渤海10号”钻井平台的自动钻井监控系统中的具体应用。整套系统是对旧的钻井监控系统的改造升级,硬件部分主要由3台上位机、现场的PLC以及大量的现场设备组成。通过Modbus协议.主上位机(防爆计算机)与现场PLC建立通信,对钻井流程进行全程监控;而3台上位机通过集线器组成局域网.应用NetDDE协议通信并实现数据共享。3台上位机均安装了由Intouch二次开发的自动钻井软件包,并且通过由Borland C Builder编写的专用软件,对数据进行后期处理。  相似文献   

9.
阐述基于无线通讯技术的管网叠压装置的结构组成及控制原理,介绍对自动控制单元的控制要求及实现方式.重点说明控制系统中的机组变频恒压控制的实现以及与GPRS通讯模块的串行通讯,最后给出了整套装置的测试数据的发送和接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蒋薇  门朝威 《石油机械》2012,(5):108-110,113
为解决目前抽油杆拉伸检验效率低及废品率高等问题,提出了基于网络的拉拔机协同监控系统的体系结构,论述了系统的客户层、服务器层和数据库层的基本内容和主要功能。通过分析拉伸检验时下位机与控制中心进行互通与协同的详细过程,阐释了拉拔机自动监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并简要介绍了趋势控件和报表控件等关键技术。试验结果表明,系统能有效抗击干扰,响应快,稳定性好,没有出现拉力过大而引起的抽油杆损坏等问题,工作效率提升约20%。  相似文献   

11.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VAX计算机和SUN工作站的网络体系结构在理论上探讨了地震资料解释系统网络采用以太网进行互联的可能性,并进一步研究了地震资料处理系统的交互处理网络,VAXCluster群机系统网和解释系统SUNnet网络的配接方法,最后说明了处理系统网络和解释系统网络通过光纤电缆的联接过程和整个网络上资源的共享方式,从而为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人员提供了灵活方便的处理,解释环境。  相似文献   

12.
地震资料处理内部局域网由于建设较早,存在许多问题,急需升级.升级方案是,通过对局域网中的交换机、服务器和相关软件的升级和优化,有效的解决网络拥挤、网络资源利用率低、应用软件应用不理想等问题.在网络升级过程中,综合协调局域网的新、老设备,有效地解决新老设备的冲突,保护网络建设的前期投资.升级后,提高系统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增强网络的整体性能,为地震资料的及时处理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3.
数据备份与恢复为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提供了保证。本文所论述的基于磁盘的数据备份与恢复管理系统,具有自动数据备份、灾难恢复和系统防护等特点。该系统采用文件块级增量备份、合成全备份、即时恢复等技术,在备份性能和空间利用率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机械制造业,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产品开发和生产并行工作创造了条件。网络环境下,CAPP除了具备工艺管理与设计功能外,应注重解决工艺设计各个专业口之间、CAD与CAPP之间、CAPP与ERP之间的信息关联、沟通和共享。CAPP系统应建立在CAD平台上.从网络上读取CAD图形信息和属性信息.作为工艺设计的依据。工艺设计的各专业口应将公用信息和相互关联的内容互相传递.并相互引用,保证工艺内容的统一。CAPP系统需要建立一个开放的资源管理器,保证系统方便快捷地录入各种内部与外部数据,最大限度地利用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和成功的数据资源,建造CAPP强大的数据库.跟踪企业工艺技术、设备、刀具等工艺资源的不断变化,提高工艺设计的水平和指导性。  相似文献   

15.
为满足润滑油现场快速分析的要求,保障车辆及设备的正常运转,开发了一种适用于外场条件的可车载机动式油液质量快速监控系统。本文介绍了油液质量快速监控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开展的油液快速监测技术研究及系统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6.
油田配电网分支多,地域广,结构复杂,供电量大,既有供(配)电所,也有可移动的临时变电所,虽然各基层单位采取了一些节电措施,但因为没有实时的数据采集,校核分析,难以形成较为完善的油田综合节电策略,近年来,大庆油田供配电的地理信息系统和远程抄表系统已经投入使用,边远地区实现了变电所无人值守,具备了全面推广需方管理系统(DSM)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针对水下油气生产系统风险控制分析模型建模中的时变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络(DBN)和安全屏障技术的风险控制分析建模方法。在对水下油气生产系统风险辨识的基础上,以设备元素和屏障措施为网络节点,建立了水下油气生产系统风险控制分析动态贝叶斯网络模型。利用OREDA数据库和历史数据对水下油气生产系统风险控制模型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该建模方法反应了系统风险控制对时间的依赖关系,提高了水下油气生产系统风险分析的动态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油田的数据中心及其灾难恢复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制定科学、合理的系统灾难恢复策略是这项工程的难点,也是关键点。本文着重分析了油田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策略制定的要点,以及如何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来构建信息系统的评价体系,并以石油行业的信息系统灾难恢复项目作为典型案例,详细论述了此评价体系在信息系统灾难恢复优先级确定过程中的应用,从而为油田信息系统灾难恢复策略的制定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张海波 《录井工程》2007,18(1):36-38,42
计算机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使井场与基地间的信息传输成为现实,然而如何实现在Pocket PC手机上的传输,国内尚无先例.针对这一情况,介绍了胜利油田地质录井公司开发的基于Pocket PC的地质录井信息无线传输系统,从系统原理、结构组成、软件、传输方式以及相关技术方面阐述了该系统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用户借助Pocket PC手机可随时随地对井场信息进行查询检索与监控,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井场信息"手中掌握",满足了用户随身携带的需求.该系统的研制及投入应用对推动井场信息化建设向更高层次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网络应用的发展、网络结构复杂化、用户增多给网络管理、维护和监测带来很大难度。网络流量监测技术是网络性能分析和规划设计的基础,对设计高性能网络协议、高效网络拓扑结构、业务量预测与网络规划、精确的网络性能分析与预测、拥塞管理与流量均衡都有重要意义。通过体系化的网络流量监测技术对所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可以较为准确地获知网络和网络设备运作的状态实现对网络流量的监控和异常情况的报警,在网络病毒泛滥的今天,提高病毒防范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