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复杂铝青铜Cu-14Al摩擦磨损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高铝青铜Cu-14Al的铸态组织在干摩擦和油润滑两种状态下,及高铝青铜Cu-14Al热处理前后油润滑下,进行摩擦磨损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高铝青铜Cu-14Al不适合在干摩擦条件下使用,加20^#润滑油后,其他条件不变,摩擦因素由0.526~0.684下降为0.138~0.161,磨损质量损失降为干摩擦下的3.7%左右,对铸态组织在860~900℃固溶处理和560~600℃时效处理后,与铸态时相比,摩擦因素由0.138~0.161下降为0.022~0.038,磨损质量损失下降为铸态油润滑下的40%左右。  相似文献   

2.
王会群 《现代铸铁》2007,27(5):47-49
通过对化学成分(WB/%)为:C3.0~3.5,Si0.5~1.0,Mn0.5~1.0,Ni4.0~4.5,Cr1.0~2.0,Mo0.2~1.0的镍硬白口铸铁铁液进行过热和保温,研究过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对该材料的石墨数量和碳化物数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石墨含量的变化规律:在1460℃的温度下,保温30min,组织中含有1%的石墨;在1480℃的过热温度下,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组织中的石墨逐渐消失;在1500℃及以上的过热温度下保温时,组织中没有石墨出现;(2)碳化物含量的变化规律:随着过热温度从1460℃到1480℃、1500℃、1520℃碳化物数量逐渐增加,在1500℃以上过热保温时,碳化物数量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3.
Mg-Gd-Y-Zr镁合金热压缩流变应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恒应变速率高温压缩模拟实验,对Mg-Gd-Y-Zr镁合金在应变速率为0.001~1.0s^-1、变形温度为150~500℃条件下的流变应力行为进行了研究,计算了变形激活能及相应的应力指数,建立了峰值流变应力方程。结果表明:在恒温条件下,合金的流变应力随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增大;在恒应变速率条件下,合金的流变应力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在350-500℃,0.001~1.s^-1的变形条件下,变形激活能和应力指数分别为2215kJ/mol和368;流变应力方程计算出的峰值应力与真实值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4.
采用细粒度金刚石油石,对氧化锆工程陶瓷进行了超声珩磨与普通珩磨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磨削条件对被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和表面破碎影响较大:1)超声珩磨的表面和普通珩磨表面相比,磨削沟槽不仅宽且底部平坦,网纹较均匀,珩磨沟槽的顶部较平整,并且不存在断续现象。2)普通珩磨的延性域加工临界磨削深度不超过1.5m,而超声珩磨方式下,其延性域临界磨削深度可达到3μm。3)普通珩磨方式下,在磨削速度100~150r/m,磨削深度1.0~1.5μm时,可取得较低粗糙度值;超声珩磨方式下,在磨削速度150~190r/m,磨削深度1.0~1.5μm时,取得较低的粗糙度值,同等条件下比普通珩磨低1~2级。  相似文献   

5.
在生产条件下,用加入TD含钛硅铁合金微钛合金化的办法生产高强度灰铸铁。在CE为3.80%~4.01%的条件下,抗拉强度达270~303MPa,相对强度、相对硬度和品质系数均达到较好水平。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退火态42CrMo钢的热变形行为,利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进行了单道次热压缩实验,获得了变形温度930~1230℃、应变速率0.001~1 s-1条件下的高温流变应力曲线。分别应用Arrhenius方程和Yada模型构建了42CrMo钢的高温本构模型和动态再结晶动力学模型,并基于动态材料模型应用不同变形条件下的峰值应力构建了其热加工图。结果表明,在大部分变形条件下,高温流变应力曲线呈典型动态再结晶特征,由于动态再结晶的作用,流变应力随变形温度的升高或应变速率的降低而减小。基于峰值应力构建的42CrMo钢高温本构模型和动态再结晶模型可以用于预测不同变形条件下的流变应力和微观组织演变。此外,根据42CrMo钢的热加工图,最佳热加工工艺参数范围为1100~1230℃、0.01~1 s-1。  相似文献   

7.
预氧化对快速渗氮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预先氧化对化学热处理过程是有影响的。例如短时氧化时获得的氧化膜,可以加速高温下的渗碳和碳氮共渗。在450~550C温度下长时间3(大于0.5h)保温对渗氮层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因此,确定短时间5、30min预氧化对氯化层形成的影响是很有意义的。本文对在同一台炉内进行短时氧化和渗氮的工业纯铁和调质合金钢40X和38X2MЮA试样进行了研究。试样在诊氮前于550~620C温度下在水蒸汽气氛中预氧化5~10min。试样在水蒸汽气氛中氧化后代之以分解率为25~45物的氨气,在同样的炉温下进行渗氮。渗氮过程结束后,试样炉冷到180~ZOO…  相似文献   

8.
旋转磁场净化钢液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旋转磁场净化钢液技术进行的实验研究表明,钢液在磁场下旋转速度的增加能加速夹杂物的向心迁移和聚合,但过高的转速将导致液面的卷流,降低分离效果。在同样的磁场强度下,不锈钢液由于粘度大,因而其转速比碳钢液的转速约低20%~30%。旋转磁场的施加使钢液中全氧含量迅速降低,在80~120r/min的转速下,碳钢可以获得约70%、不锈钢可以获得38%以上的全氧含量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9.
《钢管》2007,36(3):62
本发明涉及无缝钢管的生产技术,是一种制备高合金难变形无缝钢管新工艺。其技术路线是,采用离心铸造合金管坯,外车内镗,经过合适的热处理后直接冷轧生产出无缝钢管。具体操作步骤如下:①离心铸造——在1650~1700℃温度下浇注,离心转速控制在1000~1200r/min,铸造出管坯;②均匀化退火——离心铸造管坯之后,将管坯在1100—1200℃温度下进行均匀化退火,  相似文献   

10.
为准确获得TC21钛合金塑性加工的变形特征和热加工条件,合理设计锻造工艺参数,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机进行等温恒应变速率热压缩试验,研究了TC21钛合金在变形温度为830~1010℃、应变速率为0.01~10 s-1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采用Arrhenius双曲线正弦函数推导出TC21钛合金本构方程。并基于动态材料模型(Dynamic Materials Model, DMM)建立了TC21钛合金的热加工图。结果表明,在本试验的变形条件下,该合金的流变应力随着变形温度的降低和应变速率的升高而增大。根据热加工图确定了合金的热加工安全区域为:变形温度为900~940℃、应变速率为0.01~0.05 s-1和变形温度为970~1010℃、应变速率为0.01~0.08 s-1。  相似文献   

11.
SUS304-2B不锈钢薄板加工硬化及退火软化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单向拉伸试验研究了SUS304-2B不锈钢薄板的加工硬化规律和该合金硬化后的退火软化规律及机理,确定了其最佳的退火工艺参数。试验表明,该合金冷加工后强度指标(HV、σs、σb)明显增加,塑性指标(δ和ψ)降低。随着形变量的增加,组织中形变孪晶数目增多,加工硬化的程度增加。对不同加工硬化程度的试样,在低温(100~490℃)下退火后再拉伸,其力学性能基本不变,退火软化效果不明显;在高温(900~1050℃)下退火3min~10min,快冷,该合金组织发生完全再结晶,且晶粒大小较均匀,退火软化效果明显。由此确定,SUS304-2B不锈钢最佳退火工艺为:在1020~1150℃下退火3min,快冷。  相似文献   

12.
采用单向拉伸实验研究了SUS304-2B不锈钢薄板的加工硬化规律;采用退火实验研究了该合金硬化后的退火软化规律和机理,确定了其最佳的退火工艺参数。实验表明,冷加工后该合金强度明显增加,塑性降低;并且随着形变量的增加,组织中形变孪晶数目增多,加工硬化的程度增加;对不同加工硬化程度的试样,在低温(100~490℃)下退火35min(空冷)后再拉伸,其力学性能基本不变,退火软化效果不明显;在高温(900~1050℃)下退火3~10min(快冷),该合金组织发生完全再结晶,且晶粒大小较均匀,退火软化效果明显。由此确定,SUS304-2B不锈钢最佳退火工艺为:在1020~1150℃下退火3min(快冷)。  相似文献   

13.
为提升聚晶金刚石的致密度,研究在初装、冷等静压后以及六面顶压机内等不同压力条件下,不同金刚石粉体粒径和配比在加压前后的粉体密度、粒径分布及重排微观结构变化,发现金刚石粉体的变化规律。合成过程包括初装料的无序排列到220 MPa等静压后的细颗粒填充孔隙与重排,再到超高压力下大颗粒被挤压破碎,孔隙被逐步填充。由于细颗粒的缓冲效应,大颗粒G20~30在双粒径配方G2~4和G20~30中比在单一粒径G20~30配方中破碎更少,更有利于提升金刚石粉体堆积密度。  相似文献   

14.
钼镍铜等合金元素对球墨铸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祖方道  戴维鉴 《铸造》1996,(6):36-39
论述了钼、镍、铜等元素对球墨铸钢组织特征及机械性能的影响。在合适的合金化条件下,可获得理想的球状石墨组织,其抗拉强度σb可达900~1000MPa,伸长率为1.0~2.85%。  相似文献   

15.
何浩东  陈科 《铸造》1998,(1):43-45
研制了二种水玻璃砂促硬剂,LRG型低温促硬剂可在-10℃~10℃或者更低些的温度下使用,DR500型常温促硬剂可在10℃以上的环境下使用,二者都有加快硬化速度和提高砂型强度的作用。可节省CO230%~50%,能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台湾台南技术研究所最近对W-CU电极材料及W-Cu在电火花加工中的行为进行了研究.采用平均粒度(μm)分别为1.0、1.5、2.0、2.5、3.0五种钨份制作试样,钨粉纯度大于98.9%.试样制作工艺为:用石蜡汽油溶液混料~制粒~在100MPa~800MPa压力下模压成型~在300℃~400℃下脱蜡一在氢气炉内于1150℃下烧结40min.氢气露点为一25℃一用一100目的雾化银粉在钢模里压成球粒,对钨坯进行侵铜处理,时间为3forn,其它条件与烧结相同。测量了钨骨架和汉钢后的W-Cu材料的体积收缩,观察了显微组织,然后用W-CU试样对Fe-1.SC-0.…  相似文献   

17.
借助有限元方法研究CuCGA互连结构轴向压力载荷下的力学行为. 结果表明,直径0.32 mm、长径比5~11.5范围的铜焊柱压曲失稳前会因性能薄弱的钎焊圆角局部区域存在超过钎料极限强度的拉伸应力而引发局部微裂纹;而长径比11.5~16.5范围的铜焊柱则会首先发生屈曲失稳;在综合考虑钎焊圆角局部微裂纹失效和焊柱压曲失稳失效前提下,建立了铜柱长径比和阵列铜焊柱互连结构轴向压力载荷下临界应力的关系方程;轴向临界压应力在长径比5~11.5范围内几乎保持恒定,而在长径比11.5~16.5范围内轴向临界压应力随铜柱长径比λ0增加而降低,规律与描述大柔度杆的欧拉公式相符合.  相似文献   

18.
作为在破场环境下使用的无磁结构材料,奥氏体系高锰钢日益受到重视,高锰钢具有优良的无磁特性和低的热胀系数,但是在强度特性上尚待进一步提高。因此,研究了钻在提高Fe-Mn-B系高锰钢强度特性和改善无磁特性上的效果。所研究的高锰钢的成分含(Wt%):C0.005—0.01、Si0.05~0.11、Mn20~35、B0.2、Mo0~6、余为Fe,由高频感应电炉在氩气保护下熔炼获得6.5kg钢锭,经热骸和冷锻加工成~10~lmm棒材。然后在473~1273K加热18ks后炉冷热处理后,测定了热胀系数、抗拉强度、硬度和磁性等。研究结果表明:(1)添加错,在Fe-…  相似文献   

19.
W,Mo对贝氏体灰铸铁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树盛 《铸造》1998,(5):36-38
普通灰铸铁中加入W、Mo,铸态下可获得贝氏体。该铸铁的σb可达450~613MPa、HB达280~360。试验结果表明,适量加入W、Mo会明显改善灰铸铁的组织从而提高力学性能,过多则不利。  相似文献   

20.
首先,以挤压态HNi55-7-4-2镍黄铜合金为对象,应用热模拟机Gleeble-3500对其进行等温热压缩实验,研究该合金在600~800℃和0.01~10 s-1条件下的热变形行为。其次,基于动态材料模型和极性交互模型,分别建立HNi55-7-4-2镍黄铜合金的Prasad、Murty和PRM加工图,并结合不同变形条件下的微观组织演变,对比3种加工图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Murty加工图预测效果最差,而Prasad加工图和PRM加工图预测效果较好。HNi55-7-4-2镍黄铜合金的最优热变形加工参数范围为:变形温度为600~725℃,应变速率为0.01~0.07 s-1和变形温度为740~800℃,应变速率为0.05~1 s-1。失稳区的变形机制为局部塑性流动和混晶组织,安全区的变形机制为动态再结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