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冷却速度对65Mn钢过冷奥氏体组织转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炜新 《热加工工艺》2008,37(10):76-78
用热膨胀法对65Mn钢连续冷却条件下过冷奥氏体的转变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在900℃奥氏体化条件下,该钢的M5点为265℃,获得马氏体的临界淬火冷却速度为45℃/s.冷却过程中,奥氏体仅在很窄范围内形成贝氏体,且属于典型的羽毛状上贝氏体组织,没有观察到针片状下贝氏体组织.  相似文献   

2.
戚飞鹏  侯旭 《铸造》1998,(12):27-29
辙叉是工作条件最为严峻的铁路轨道部件之一。以贝氏体钢取代奥氏体锰钢制造辙叉具有较大的意义。用PD3钢轨钢作为基本材料,进行贝氏体化热处理,随着等温淬火温度的不同可获上贝氏体、下贝氏体或贝氏体与屈氏体混合组织,它们的力学性能可与奥氏体钢相媲美。  相似文献   

3.
用冲天炉开发生产针状体球铁轧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状体球铁轧辊以其较高的强度、韧性和硬度及辊身硬度落差小,较好的耐磨性等优良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型材、棒材、管材的精轧机组,并逐渐扩展到半精轧。 大量生产实践证明,只需在合金球铁中调整铬、镍。铝等元素的含量,藉以改变S曲线的形状和位置,降低轧辊铸件的临界冷却速度,就可以在铸态下直接使轧辊获得针状体组织。由于在铸态下直接得到贝氏体组织时,必须添加高的铬、镍、钼等合金元素,因此常伴随着相当高的残余奥氏体及残余应力。为适应轧制条件必须控制好残余奥氏体的含量,通过必要的处理,消除残余应力,控制残余奥氏体量…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了采用金属型铸造、在铸态下获得屈氏体高铬铸铁磨球的可能性;说明了屈氏体磨球化学成分的选择原则、金相组织和机械性能的特点。试验证明,金属型铸造屈氏体高铬铸铁磨球的综合机械性能良好、耐磨、球耗量低(50—90克/吨水泥),一般比40Cr球的耐磨性高2倍左右,是普通锻钢球的10倍以上。应用发现,该种磨球基本无碎裂或剥皮现象发生。与淬火球相比,由于省去了高温热处理工艺,可明显省能减耗,因而在市场上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控制冷却对新型贝氏体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冷却速度对新型贝氏体钢力学性能及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奥氏体化后冷却速度控制在25~117C/min时,可以获得良好的力学性能,组织为贝氏体、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在贝氏体转变温度范围内缓冷,对改善贝氏体的韧性有利。  相似文献   

6.
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上进行铆螺钢的热模拟实验,通过研究其不变形条件下和与实验室轧机轧制变形量相一致的变形条件下的连续冷却相变行为,建立了相应的静态和动态CCT图,通过扫描电镜(SEM)对其组织进行观测。结果表明,由于形变增加了形核位置和能量,加速了相变,在热变形的CCT图中,变形使铁素体、珠光体和贝氏体转变线向高温区的左移。最快的冷却速度获得了全部的马氏体组织;随冷却速度降低,粒状贝氏体、多边形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形成;快冷抑制了铁素体和珠光体形成,使硬度增高;硅、锰和铬合金元素使CCT图中的珠光体和贝氏体转变线右移;在变形条件下以3.3℃/s~16.7℃/s的冷速冷却时,能够得到多边形铁素体、粒状贝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织。由于组织中残余奥氏体的存在,有助于产生相变诱发塑性(TRIP)效应,铆螺钢实际轧制时可能能够获得满意的冷镦性能。  相似文献   

7.
消失模铸造低碳球铁磨球的工业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所介绍的消失模工艺铸造低碳球铁磨球,在工业条件下可获得准铸态贝氏体组织磨球。通过在水泥厂应用,结果表明:磨球的成本可比低铬合金铸铁磨球降低18%,磨球的吨水泥磨耗降低80%,破球率降低一半。  相似文献   

8.
冷却速度对20Mn2Si1VB贝氏体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20Mn2Si1VB空冷贝氏体钢在高温奥氏体化后冷却速度对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钢在800℃~500℃获得贝氏体组织的平均冷却速度为0.5℃/s~10.0℃/s;随冷却速度不同,贝氏体组织中所含粒状贝氏体、无碳化物贝氏体和低碳下贝氏体的含量也不相同,但其对强度和塑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6 mm厚Q890高强钢板进行了焊接热模拟试验。通过原位观察研究了不同焊接热输入条件下钢板显微组织的形核和核长大过程。结果表明:焊接后在t8/5为300 s的条件下冷却的钢板奥氏体晶界析出块状铁素体,室温组织为先共析铁素体、粒状贝氏体和少量板条贝氏体;在t8/5为60 s的条件下冷却的钢板,贝氏体转变从奥氏体晶界开始,室温组织主要为针状铁素体、板条贝氏体和粒状贝氏体;在t8/5为30 s的条件下冷却的钢板,板条贝氏体呈缠结互锁状,室温组织主要为板条贝氏体和板条马氏体;在t8/5为15 s的条件下冷却的钢板室温组织为板条马氏体及少量板条贝氏体。通过采用高温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焊接热模拟试验并结合组织转变的原位观察来判定高强钢钢焊接性能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利用Gleeble-1500焊接模拟试验机,在固定的加热速度,峰值温度及峰值温度保持时间条件下,研究了800-500℃冷却时间对奥氏体-贝氏体球墨铸铁焊接热影响区的组织吸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t8/5=9-15s时,高碳马氏体在基体组织的95%以上,σb与ak值显著下降,当t8/5=20-30s时,马氏体与屈氏体共存,随屈氏体量的增加,σb及ak值上升;当t8/t=40s时,马氏体消除,  相似文献   

11.
利用Gleeble 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一种Cr-Mo双相钢进行了奥氏体未变形和变形两种条件下的连续冷却相变测定试验,获得了两种试验条件下的连续冷却相变CCT曲线。对比分析了两种试验条件下获得的组织和连续冷却相变曲线,探讨了奥氏体变形对Cr-Mo双相钢连续冷却相变的影响。结果显示,奥氏体区变形明显提升了铁素体相变开始温度和珠光体相变临界冷却速度,使CCT曲线向左上方移动,同时,奥氏体区变形促进了贝氏体及马氏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金属型铸造Km TBCr12高铬铸铁磨球铸态空冷和铸造后不同温度保温空冷磨球的组织。结果表明,铸态Km TBCr12组织由屈氏体、不同形状的共晶碳化物和奥氏体组成。共晶碳化物主要以板条状、块状、菊花状分布,铸造后开模冷却,350~500℃保温处理,磨球的组织均为屈氏体和碳化物组成,600℃保温处理组织为粒状珠光体组织。  相似文献   

13.
基于Gleeble-3500热力模拟试验机、光学显微镜与显微硬度计,研究了高Cr耐候钢不同冷却速率下的连续冷却转变行为与形变对奥氏体组织转变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未变形奥氏体在冷却速率≤0. 2℃/s时,其组织为准多边形铁素体与少量珠光体;当冷却速率为0. 5~1℃/s时,其组织由准多边形铁素体与贝氏体组成;当冷速大于2℃/s时,其组织为贝氏体。当奥氏体经30%变形后,对试验钢组织类型未发生改变;当形变温度较高时,其组织相对粗大,组织中贝氏体以粒状贝氏体为主。在低冷速条件下,形变对试验钢硬度有一定影响,800℃形变时硬度稍低于未形变时硬度,850℃形变时硬度稍高于未变形时硬度,900℃形变时硬度与未形变时相当。  相似文献   

14.
《铸造》2000,(9)
1 金属型湿砂型缩包铸球复合模具 专利号 :91 2 0 1 72 2 8此模具是一型多铸 ( 4~ 8个 )。与砂型铸球相比 ,具有组织致密、内外硬度均匀、工艺出品率高 (大于 75% )、废品率低(小于 5% )、铸铬系磨球省略高温处理等优点。平均吨球消耗模具费 30~ 50元。可向用户提供模具加工图纸 ,也可代加工模具。2 铸态屈氏体磨球 专利号 :91 1 0 0 1 6 8 9本磨球属高铬球系列。金属型铸造 ,不需高温淬火 ,铸态下直接获得屈氏体基体组织 ,经低温时效后使用 ,与淬火马氏体高铬球相比 ,具有成本低 (吨球低 10 0 0元 )、破碎率低 (小于 0 2 % )、应用…  相似文献   

15.
高铬铸铁的热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铬铸铁被认为是良好的抗磨材料,这种材料的碳化物(Cr,Fe),C3呈断续网状,嵌在回火的马氏体基体中,基体上均匀分布着弥散的二次碳化物,硬度高且具有一定韧性。热处理是使高铬铸铁获得上述优良金相组织的必要手段。1脱稳处理通常,高铬铸铁的铸态组织为珠光体、贝氏体、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且以后两相为较多。这是因为,浇注成形相当于在固相线温度进行奥氏体化,基体中碳与铬含量较正常热处理奥氏体化时的高。虽然,特型中冷却慢,但由于高碳、高铬使铸铁淬透性好,珠光体转变被遏止,其民点亦低,故铸态高铬铸铁基体组织多以奥…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在焊态快速连续冷却条件下获得奥氏体-贝氏体球墨铸铁焊缝组织的可能性,本文研究了Ni、Mo、Ni-Mo及Ni-Mo-Cu对焊态奥-贝球铁焊缝显微组织的影响,提出了焊态快速连续冷却条件下获得奥-贝球铁焊缝组织的焊缝化学成分范围。为发展奥-贝球铁用新型焊接材料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周振丰  李德元 《焊接学报》1995,16(3):125-129
为了研究在焊态快速连续冷却条件下获得奥氏体-贝氏体球墨铸铁焊缝组织的可能性,本文研究了Ni、Mo、Ni-Mo及Ni-Mo-Cu对焊态奥-贝球铁焊缝显微组织的影响,提出了焊态快速连续冷却条件下获得奥-贝球铁焊缝组织的焊缝化学成分范围。为发展奥-贝球铁用新型焊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控制冷却获得贝氏体/马氏体球墨铸铁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10  
周荣  胡国忠 《铸造》1996,(9):14-17
铸件经奥氏体化后,采用控制冷却的技术,将铸件快速冷却至贝氏体中温转变区,中止喷射冷却,采用相应保温措施,利用铸件余热,创造类似于等温淬火的外部条件,以完成贝氏体转变,获得贝氏体组织为主(70%以上)、少量马氏体及残余奥氏体基体的球墨铸铁。其冲击韧性在15J/cm2以上,硬度大于HRC50。将此材料用于生产磨球等铸件,具有工艺简便的优势,可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在砂型连续冷却条件下,向球铁中同时添加cu、Ni、Mo等合金元素,获得以奥氏体 贝氏体为主的多相复合组织球铁;考察了在冷却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添加合金总量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添加合金总量(质量分数)大于3.60%时,铸态球铁ob可以稳定在900 MPa以上;当添加合金总量达到3.95%时,铸态球铁具有最佳的综合力学性能;继续增加合金添加量,冲击韧度和伸长率将下降.  相似文献   

20.
用热膨胀仪测定了12MnNiVR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并结合显微组织观察和硬度测定,研究了低冷速下奥氏体向铁素体转变及向贝氏体转变的动力学,分析了铁素体转变及贝氏体转变的生长方式.实验钢在连续冷却过程中的计算相变动力学结果与实测相变数据吻合很好.研究结果表明实验钢在低冷速下冷却时奥氏体向铁素体转变,形核位置主要在晶棱处,生长方式主要为二维长大,奥氏体向贝氏体转变,形核位置主要在界面处,生长方式主要为一维长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