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用XRD法研究了退火Fe73.5Cu1Mo3Si14.5B8合金中α-Fe(Si)晶化相的有序化过程,结果表明,Fe73.5Cu1Mo3Si14.5B8非晶合金经460℃×1h退火后,α-Fe(Si)晶化相是具有DO3结构的有序相,有序畴为球形,直径为6.1nm,它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长大,在560℃退火后达14.0nm,与α-Fe(Si)晶粒的尺寸相当。此时,α-Fe(Si)的有序度为0.78。800℃×1h退火后,α-Fe(Si)的DO8超点阵线条消失。  相似文献   

2.
非晶态Fe-B-Si合金的退火脆化具有明显的成分依赖性,并且对制备条件和退火方式比较敏感;近共晶成分的合金(如Fe80B11.5Si8.5和Fe79B11.5Si9.5等)和适当液淬工艺条件下制备的非晶合金薄带具有相对较小的脆化倾向。与常规退火工艺相比,脉冲电流加热快速退火,可在保持延性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明显改善合金的磁性;是获得非晶态Fe-B-Si合金磁性优化与良好延性配合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3.
含硅过共析钢晶界铁素体形成的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合金元素在珠光体相变时无分配状态下形成的含Si合金渗碳体做为一种介稳相处理,利用规则溶液亚点阵模型的有关文献中的数据,计算了含Si合金渗碳体相对于无Si渗碳体的自由能增量δGSi^Fe3C,得到了渗碳体中含δGSiFe3C的对应关系;并利用Si在不同温度下的分配系数,计算了Si对Fe-C合金介稳态γ/(γ+Fe3C)相界碳浓度的影响。所得结果认为,含Si过共析钢珠光体转变时在原奥氏体出现连续网状  相似文献   

4.
通过测定非晶态Fe79B16Si5合金在退火脆化,结构弛豫和晶化时激活能,分析了合金的延-脆转化机制。非晶态Fe79B16Si5合金对应于延-脆转化临界点的激活能为125kJ/mol,与反映结构弛豫过程中原子间交互作用变化激活能相近,而远低于预晶化相α-Fe析出激活能,说明结构弛豫过程中非晶结构的短程有序化导致脆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合金的脆化与晶化无关。  相似文献   

5.
利用XRD、DSC以及TEM方法研究了快速凝固Al-20Si-5Fe合金退火态的微观组织、弥散相结构和相转变。结果表明,快凝Al-20Si-5Fe合金组织中存在两种弥散相,δ-Al4FeSi2和初生Si相,退火温度低于310℃时,δ-Al4FeSi2相未明显粗化;当退火温度高于310℃时,亚稳相δ-Al4FeSi2转变成稳定相β-Al5FeSi,β-Al5FeSi相随退火温度的提高而明显粗化。高温  相似文献   

6.
车晓舟  曹兴国 《金属学报》1994,30(12):B532-B536
非晶态Fe-B-Si合金的退火脆化具有明显的成分依赖性,并且对制备条件和退火方式比较敏感,近共晶成分的合金(如Fe80B11.5Si8.5和Fe79B11.5Si9.5等)和适当液淬工艺条件下制备的非晶合金薄带具有相对较小的脆化倾向,与常规退火工艺相比,脉冲电流加热快速退火,可在保持延性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明显改善合金的磁性,是获得非晶态Fe-B-Si合金磁性优化与良好延性配合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热处理后前后变形Ni-Cu-Fe-Mn-Si合金中的Si的存在形式,在晶界及晶内的分布状态和结构,并研究了在热处理状态下,合金性能的变化,XRD分析表明:Ni-Cu-Fe-Mn-Si合金基体为面心方立结构,在热加工状态(R态)下,Ni-Cu-Fe-Mn-Si合金除Ni3Si相外,还出现了Ni31Si12相。该相为立方结构。TEM分析表明:第二相(Ni3Si)在晶界和晶内弥散分布,少量在晶界聚  相似文献   

8.
硅对压铸模与铝合金相互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了研究压铸模与铝合金的相互作用,探讨Si对压铸模与铝铸件焊合倾向性的影响,进行了热浸铝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模具钢在纯铝熔体中热浸时,主要形成Fe2Al5相层和针片状的FeAl3相,Fe2Al5相是反应扩散的主导相。模具钢在A380合金中热浸时,主要形成FeSiAl3和Fe2Al5两种相层。由于Si降低了Al在FeSiAl3相层中的活度,减少了从铝熔体向Fe2Al5相供应的铝原子数,从而抑制了Fe2Al5相的快速生长。因而,Si减弱了铝合金熔体与模具钢间的相互作用,从而降低压铸合金的焊合倾向性。热浸温度降低,Si对Fe2Al5相层生长的抑制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9.
用透射电镜和能谱仪分析了Fe73.5CU1Nb3Si13.5B9合金经不同温度退火后的组织、晶化相结构以及不同晶化相中的各元素含量变化。合金于450℃退火1h析出尺寸小于5nm的bccFe(Si)相,并且其尺寸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到约15nm。于600℃退火时合金中析出四方结构的Fe3B相,其晶格常数为a=0.87nm,c=0.439nm。在700℃退火时出现面心立方结构的Fe3B6相,其晶格常数a=1.039nm。在Fe(Si)相中,含有约17at%的Si,在Fe23B6中含有约11at%的Si和约4at%的Nb,而在FE3B中Si和Nb含量均很少。  相似文献   

10.
用旋转水中熔融金属纺丝法制备了Fe-Si-B非晶金属丝。拉伸和弯折性能表明,当合金中杂质碳原子分数含量≥0.2%时,制备态(淬态)非晶丝发生脆化。电子探针、Auger能谱分析与透射电镜观察发现,非晶丝表面具有大约150-300nm宽的富碳层且包含Fe_(23)(C,B)_6相。该相是Fe-Si-B非晶丝脆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超微晶合金Fe73.5Cu1Nb3Si13.5B9晶化过程的X射线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X射线衍射方法研究了超微晶合金Fe73.5Cu1Nb3Si13.5B9在退火过程中晶化相及晶格常数的变化。经480℃×1h退火后,合金中出现bccFe(Si)相,600℃出现Fe3B相,670℃出现Fe23B6相。退火温度升高时,Fe(Si)相的晶格常数由0.2838nm上升到0.2849nm合金经过550℃×4h退火后仍只有Fe(Si)一个晶化相,其晶格常数随时间的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用X射线衍射方法研究了超微晶合金Fe78.5Cu1Nb3Si18B9在退火过程中晶化相及晶格常数的变化。经480℃×1h退火后,合金中出现bccFe(Si)相,600℃出现Fe3B相,670℃出现Fe23B6相。退火温度升高时,Fe(Si)相的晶格常数由0.2838nm上升到0.2849um。合金经过550℃×4h退火后仍只有Fe(Si)一个晶化相,其晶格常数随时间的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用旋转水中熔融金属纺丝法制备了Fe-Si-B非晶金属丝。拉伸和弯折性能表明,当合金中杂质碳原子分数含量≥0.2%时,制备态(淬态)非晶丝发生脆化。电子探针、Auger能谱分析与透射电镜观察发现,非晶丝表面具有大约150-300nm宽的富碳层且包含Fe_(23)(C,B)_6相。该相是Fe-Si-B非晶丝脆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快速凝固Al—8.3Fe—1.9V—2.1Si合金的相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扫描电子显微分析、X射线衍射技术、差热分析手段研究了快速凝固Al-8.3Fe-1.9V-2.1Si合金的相组成及相转变温度。结果表明,合金中的相组成为αAl+Al13(Fe,V)3Si相;在638℃-645℃温度范围内,立方结构的Al13(Fe,V)3Si相向六方结构的Al3(Fe,V,Si)相转变。钒添加至Al-Fe-Si合金中,提高了快速凝固Al-8.3Fe-1.9V-2.1Si合金粉末的  相似文献   

15.
将合金元素在珠光体相变时无分配状态下形成的含Si合金渗碳体做为一种介稳相处理,利用规则溶液亚点阵模型和有关文献中的数据,计算了含Si合金渗碳体相对于无Si渗碳体的自由能增量δGFe3CSi,得到了渗碳体中含Si量和δGFe3CSi的对应关系;并利用Si在不同温度下的分配系数,计算了Si对FeC合金介稳态γ/[γ+Fe3C]相界碳浓度(A′cm)的影响。所得结果认为,含Si过共析钢珠光体转变时在原奥氏体晶界出现连续网状铁素体,是Si增加含Si渗碳体自由能,从而提高了介稳态γ/[γ+Fe3C]相界碳浓度(A′cm)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FeCuNbSiB合金的纳米晶化过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裕芳  余正方 《金属功能材料》1997,4(4):159-161,182
应用X射线衍射分析和穆斯堡尔谱学研究了Fe73.5Cu1Nb3Si13.5B9非晶合金的纳米晶化过程.Fe73.5Cu1Nb3Si13.5B9合金在500~600℃温度范围内分别退火1h,可形成纳米DO3结构的FeSi相和剩余非晶相。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有更多的FeSi相析出。在500℃等温退火中FeCuNbSiB合金出现二阶段纳米晶化过程。  相似文献   

17.
鲍进生  杨成  哈宽富 《金属学报》1995,31(5):197-200
实验证明位错密度有两个量级差异的Fe-3%Si单晶体的延-脆转变温度几乎不变,但与Fe-3%Si多晶体的转变温度比较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18.
用Hopkinson效应及X光衍射技术研究了Fe78.5Cu1.0Nb3.0SI13.5B9纳米软磁合金的居里温度特性。随晶化退火温度Ta的提高,合金中aFe-Si纳米晶相的居里温度提高,但低于相同Si含量下的常规Fe-Si合金,且与显微组织结构有关,当Ta较低时,合金中非晶相的居里温度与原始非晶合金基本相同,但其Hopkinson峰宽化,Ta〉783K后,其中Hopkinson峰消失,无法判断居  相似文献   

19.
用X射线、SEM和TRM研究了FeCuMSiB系(M=Nb,Mo,Mn,W,Ni)合金的表面晶化、磁性、结构和温度稳定性。发现B含量低,表面晶化严重。B、Si和M含量影响合金的磁性。在晶化温度(Tx)附近温度下进行无磁场、纵向磁场或横向磁场退火,可以获得性能优良的高起始磁导率、高矩形比或低剩磁合金。FeCuMSiB系超微晶合金是由10~30nm的α-Fe(Si)相(或还有少量的Fe3Si相)和非晶相组成。上述三类性能不同的超微晶合金,显示了良好的温度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超微晶合金Fe73.5Cu1Nb3Si13.5B9晶化相的电镜观察及能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透射电镜和能谱仪分析了Fe73.5Cu1Nb3.Si13.5B9合金经不同温度退火后的组织,晶化相结构以及不同晶化相中的各元素含量变化,合金于450℃退火1h析出尺寸小于5nm的bccFe(Si)相,并且其尺寸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到约15min,于600℃退火时合金中析了四方结构的Fe3B相,其晶格常数为a=0.878nm,c=0.439nm在700℃退火时出现面心立结构的Fe23B6相,其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