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无损检测》2011,(2):4-4
航空航天无损检测认证部(NANDTB-CN)是由国防科技工业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委员会(Di NDT)成立,提供满足NAS410/EN4179国际宇航准则的无损检测人员资格符合性认证服务。目前NANDTB-CN已有41家成员单位61名代表,包括了国内主要航空航天领域的企事业单位(CAAC,  相似文献   

2.
《无损检测》2011,(4):11-11
航空航天无损检测认证部(NANDTB-CN)是由国防科技工业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委员会(DiNDT)成立,提供满足NAS410/EN4179国际宇航准则的无损检测人员资格符合性认证服务。  相似文献   

3.
《无损检测》2010,(8):633-633
<正>中国航空航天无损检测认证部(NANDTB-CN)是PRI在中国地区唯一认可的无损检测人员认证机构。NANDTB-CN行政依托在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按照国际惯例与通行做法,开展雇主认证体系下的无损检测人员认证工作,为国内航空航天企业提供国际转包生产资质审核认证过程对符合NAS 410/EN 4179的无损检测人员提供认证服务。  相似文献   

4.
《无损检测》2015,(2):68
国防无损检测人员鉴认委秘书处(DiNDT)根据2014年航空航天无损检测认证部(NANDTB-CN)制定的工作计划,按照《航空航天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准则》(DiNDT-R02)的要求,于2015年分别举办三次符合NAS410/EN4179要求的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考试。  相似文献   

5.
《无损探伤》2010,(4):15-15
<正>2010年6月21日~25日,国际航空航天知名机构PRI在新加坡召开Nadcap国际会议。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航空航天无损检测认证部(NANDTB-CN)人员认证工作,加强与国外航空航天用户、主承制商与供应商之间的交流,加快满足从事国际航空航天转包生产制造企业对无损检测人员符合NAS410/EN4179标准认证的资质要求,中国航空航天无损检测认证部委派认证部秘书张京焘、成员代表王俊涛参加了该次会议。  相似文献   

6.
《无损检测》2015,(2):67-68
经上级主管机关批准,国防科技工业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委员会秘书处依据DiNDT-R01《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准则》(等效GJB 9712A-2008),开展2015年度国防科技工业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考核工作。  相似文献   

7.
《无损检测》2011,(11):78-78
2009年9月由欧盟无损检测学会认定的中国无损检测学会人员资格认证机构和唯一认可的考试中心均设立在上海材料研究所。中国无损检测学会实行的NDT人员认证制度符合EFNDT认可的欧洲标准和技术文件要求的专业范围,并被EFNDT多国互认协议(MRA)所接纳并注册。  相似文献   

8.
《无损检测》2011,(1):53-53
2009年9月由欧盟无损检测学会认定的中国无损检测学会人员资格认证机构和唯一认可的考试中心均设立在上海材料研究所。中国无损检测学会实行的NDT人员认证制度符合EFNDT认可的欧洲标准(EN473—2008)和技术文件要求的专业范围,被EFNDT多国互认协议(MRA)所接纳并注册。  相似文献   

9.
《无损检测》2006,28(10):552-552
无损检测学会人员资格认证体系在各地培训和考试机构几年来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完善和发展,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与国际同步发展,经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认证委员会商议决定,2007年1月1日起学会系统将执行GB9445-2005《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  相似文献   

10.
走向ISO9712     
马铭刚  张企耀 《无损检测》1999,21(4):186-186
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和认证,历来是各国无损检测学会中的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不论是国际的,还是欧洲、拉丁美洲和亚太地区等的无损检测会议,其议程内容中总少不了对这项工作的探讨,这也可以说是无损检测学会的特点.国际上众多的工程学会中绝少有包含这项工作的,即使是历史悠久、规模最大的焊接学会,因其会员限于技术员和工程师,所以焊接工人的认证并不在其工作范围之内.国际上无损检测人员资格及证书互认的呼声始于70年代.最先在国际无损检测委员会提出并推动此项工作实施的是德国学会的Kopinek教授.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进展不大,双边互认的国家也不多,但在今日,在国际间贸易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需要各国的产品质量互相认可,于是导致无损检测人员的资格和证书需要互相认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已经推出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和认证的国际标准ISO 9712E,欧洲已有十几个国家按此标准实行互认,并且正在向“全球互认”迈进.该标准的工作委员会最近还规定:认证工作应由各国有关政府部门授权的无损检测学会执行.对此,我国学会只在1990年和1991年与德国学会签署了超声、射线、磁粉和渗透(UT,RT,MT和PT)四个常规方法、三个级别的证书互认协议.目前,我国的认证还是由各工业部门各自发证,  相似文献   

11.
0Introduction Internationalcertificationplaysaveryimportantrole whencompaniesparticipateininternationalmarketcompe tition.AsChinaisgettingstrongerattheaspectsofpoli tics,economy,scienceandtechnology,theopportunities thatChineseweldingfabricationenterpri…  相似文献   

12.
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和国际资质专业认证的互相衔接、互相促进,为国内焊接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按国际统一的培训规程的要求,结合国内焊接人员的专业背景和工作实际需要,开展在职焊接人员的国际焊接工程师可选途径(IWE-A)培训与认证,满足焊接制造业人才国际化、工程化的要求,这一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赢得了行业的认同,促进了焊接工程技术人员职业教育培训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潘建华 《无损检测》2013,(11):83-86
介绍了我国民航NDT人员资格鉴定与认证标准(MH/T3001)与国内外相关标准的差异和特点。对比和评价了雇主认证体系和认证机构体系两种认证体系。通过对比和评价,认为由于参考了两种认证体系,并且在NDT人员经历、培训、考核和重新认证等方面规定了更详细地要求和管理责任,MH/T3001标准作为我国民航业NDT人员资格的鉴定与认证标准是科学和合理的。  相似文献   

14.
针对国际焊接技师的培训规程及实施情况做了综合概述。阐述了国际焊接技师在企业中的职责及国际焊接技师资格证书在企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重点介绍了国际焊接技师培训规程,从多样化的入学途径及入学条件,到丰富的培训内容及严密的课程设置;介绍了国际焊接技师培训认证工作在国内的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15.
基于目前业内对标准GB/T 9445-2015/ISO 9712:2012的日渐熟悉,重点对其引用的关于发证机构要求的标准GB/T 27024-2014/ISO 17024:2012进行深入研究,并就重点内容展开论述,旨在为同行了解国际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认证通行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学会成立 2 5周年和第 8届全国无损检测会议召开之际 ,总结了学会工作 ,包括各专业、工作委员会及各省市地方学会的学术活动、国际交流、资格认证、教育培训及编辑出版等 ,并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肖峰 《无损检测》2000,22(10):458-460,463
介绍美国无损检测学会制订的几种主要的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和认证程序,着重分析雇主认证体系和中心认证体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徐可北 《无损检测》2002,24(4):177-180
根据航空工业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认证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要求,从有效利用信息资源和提高行业管理水平的角度阐述了建立航空无损检测授证人员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确定了系统工作目标,进行了子系统功能划分及设计;在Windows操作环境下,选择以Mi-crosoft Access2000为支持数据库、以可视化的Visual Basic6.0语言作为编程工具,成功地设计、开发了授证人员管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9.
基于ISO 3834国际焊接质量管理体系在中国的应用实践,总结了该管理体系针对焊接这一特殊工艺方法的特点,规定了系统的焊接质量管理细则要求。很好地弥补一般通用质量体系在这一方面的空白。其核心包括焊接责任人员、焊接工艺及评定、焊接及检验人员资格认证等诸多要素。该标准体系具有全面质量要求、标准质量要求和基本质量要求3个质量等级,可供不同的企业根据客户要求、自身要求和产品特点进行选择,并且对于运行环境没有特别要求,其质量控制原则可以用于熔化焊方法之外的其他方法,应用不受产品种类的限制。  相似文献   

20.
谭蓉  魏继昆  蒋湘云 《电焊机》2007,37(5):30-34
介绍了一些国外电焊机产品的认证,其中包括:CE认证、GS认证、VDE认证、UL认证、ETL认证、EMC认证.以UL认证为例,阐述了认证工作的程序;对认证工作所涉及到的产品关键零部件的选择问题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