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有机磷杀虫剂广泛用于德国小蠊的防治,对一种最常用的有机磷杀虫剂氯蜱硫磷,现在普遍产生抗性。有机磷杀虫剂抗性大量产生,再由于拟除虫菊酯与有机磷相比,药效高许多,因此导致广泛使用许多新的拟除虫菊酯(残留或喷洒施用)防治蜚蠊,时间已逾10年之久。因此德国小蠊野生群体对拟除虫菊酯发展抗性的报道也有不少,但几乎不知道其抗性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2.
一、前 言 氨基甲酸酯于1947年开始用作杀虫剂,它具有低毒、杀虫谱广等优点。由于近年来有机氯和某些有机磷农药因残毒和抗性问题,在生产和使用方面受到一定限制,为寻找有机氯的代用品和解决某些有机磷杀虫剂的抗性问题,氨基甲酸酯这一类杀虫剂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 速灭威(MTMC)是氨基甲酸酯中日本发展的新品种,一九六八年开始投产,年产原药300吨,1969年增至1000吨,由三菱·住友等公司生产,在日本同类农药中使用量最大。  相似文献   

3.
Shozo.  E  范加勤 《世界农药》1989,11(3):47-48
关于白背飞虱对杀虫剂的敏感性已有不少报道。据介绍在1967~1976年期间白背飞虱对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敏感性无变化;而有关褐飞虱对杀虫剂敏感性的变化有过一些报道:Nagata 等(1979)报导了对有机磷杀虫剂的抗性,Kilin 等(1981)、  相似文献   

4.
<正> 仲丁威(巴沙)是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水稻叶蝉、飞虱等害虫。对蚊、蝇、蟑螂等也有一定活性。仲丁威1ppm水溶液对孑孑的致死率为100%;对家蝇的LD_(50)为3.39μg/虫;防治德国小蠊的效果与残杀威相当;因此,仲丁威既可农用,又可作卫生用药,是一种用途较广的杀虫剂。  相似文献   

5.
草地贪夜蛾(Spodeptera frugiperda)是一种严重危害谷物,棉花、大豆、花生等农作物的害虫。近年来发现这种害虫已对甲萘威(西维因)产生了抗性。曾有人推测这种抗性与某些行为和生理因素有关,但确切的机理一直不清楚。已知对氨基甲酸酯类的抗性涉及三个方面的因素:解毒作用和穿透排泄作用的增强以及靶部位的不敏感性。微粒体细胞色素 P_(450)依赖的单氧酶活性在家蝇的抗性产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羟化酶活性增强则被认为与德国小蠊和绿桃蚜的抗性有关。有的研究表明埃及棉叶虫、德国小蠊和马铃薯甲虫的抗性是由于穿透排泄的增强;蚊子和绿稻叶蝉抗性产生的原因之一是胆硷酯酶变性而导致敏感性降低。  相似文献   

6.
德国小蠊和家蝇是重要的经济和医学害虫,防治主要是施用杀虫剂。然而由于管理法规的严格、理想杀虫剂的缺少以及害虫抗性的发展,必须开发安全、新颖的适于防治这类害虫的新化合物。 交互抗性是一个潜在的问题,限制了任何新杀虫剂的活性发挥,虽然交互抗性并不能阻止新类型杀虫剂的开发,但对于开发新化合物的抗性管理策略时,这方面的数据资料是十分  相似文献   

7.
世界上对杀虫剂产生较大抗性的卫生害虫已超过140种,双翅目昆虫的抗性水平提高得很快,其次是蚌蠊和虱类,也引人注意。在日本,家蝇、淡色库蚊属对有机磷农药的抗性已成为实际防治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8.
李庆凤  黄健波  高菊芳  袁建忠 《农药》2014,(10):762-764
[目的]评价呋虫胺、噻虫啉、烯啶虫胺、啶虫咪、噻虫嗪和吡虫啉6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德国小蠊的杀虫活性。[方法]采用药膜法和饲喂法分别测定杀虫剂对德国小蠊的触杀和胃毒活性。[结果]除噻虫啉外,其余5种新烟碱类杀虫剂对德国小蠊成虫和3龄若虫的触杀活性均高于氟虫腈。呋虫胺活性最高,KT50分别为6.29、5.90 min。1%饵剂饲喂成虫和3龄若虫72 h的死亡率均可达到75%以上。其中呋虫胺为最高,分别为98.15%和94.27%,稍逊氟虫腈(100%、100%)。[结论]呋虫胺对德国小蠊具有极好的触杀和胃毒活性,是一个替代氟虫腈合适的候选卫生杀虫剂。  相似文献   

9.
害虫抗药性是害虫防治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抗性作为杀虫剂应用而进化的产物之一,要终止其发展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只要合理地施用杀虫剂,降低抗性发展速率及防治抗性害虫还是可能的。要做到合理施用杀虫剂,害虫抗性种群监测是其关键问题之一。目前,已发现多种害虫对有机磷杀虫剂的抗性与非特异性酯酶活性密切相关,据此,通过比色法、测压法或电泳的方法检查田间种群个体的酯酶活性来确定其对有机磷杀虫剂的抗性。本文主要是介绍Ozaki(1969)和Sawicki等(1978)  相似文献   

10.
《农药》2016,(8)
[目的]测定5种杀虫剂对德国小蠊的半数致死浓度(LC_(50))及以LC_(50)值为基础浓度在饵剂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点滴法测定药剂的LC_(50)值、参照GB/T 13917.7—2009进行室内药效测定及现场药效试验采用粘捕法进行密度测定。[结果]氟虫腈、毒死蜱、残杀威、氟虫胺和吡虫啉对德国小蠊的LC_(50)值分别为71.82、806.78、1361.52、7087.67、7874.56 mg/L。以LC_(50)值为基础浓度制定的0.01%氟虫腈饵剂、0.1%毒死蜱饵剂、0.2%残杀威饵剂、1%氟虫胺饵剂和1%吡虫啉饵剂对德国小蠊的室内药效试验结果显示,8 d内死亡率均大于94.44%。现场防治试验结果显示,第30天的密度下降率分别为100.00%、95.13%、98.67%、100.00%和100.00%。[结论]以5种杀虫剂LC_(50)值为基础浓度配制的饵剂对德国小蠊具有很好的室内药效和现场防治效果,LC_(50)是制定德国小蠊饵剂的基础浓度。  相似文献   

11.
杀虫单结晶杀虫双高浓度水剂及联合法新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沙蚕毒素(Nereistoxin)为模板仿生合成的沙蚕毒类杀虫剂是一类昆虫神精传递阻塞剂,即只阻断乙酰胆碱受器而不作用于乙酰胆碱酯酶的化合物。由于作用靶子的不同,这对常用有机磷、有机氯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已经产生抗性的害虫特别适用。应用已表明其抗性小、并且未发现有交互抗性现象的报道。因  相似文献   

12.
杨芳  高菊芳 《世界农药》2012,34(6):1-8,18
1996年,食品质量安全保护法通过后,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发布了评价相同作用机制的农药暴露的指南.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作为常用农药应独立评价,虽然它们都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但机制不同.正因为如此,对于累积暴露评估的每类农药,意味着每种有机磷或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暴露都要累加起来,甲胺磷暴露被归于有机磷类农药,杀线威暴露被归为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相似文献   

13.
Tefluthrin是新的拟除虫菊酯土壤杀虫剂,以12~150克(有效成分)/公顷剂量施用,对大量的土壤害虫包括鞘翅目、鳞翅目和双翅目害虫有极好的防效。它可以粒剂土壤施用、液体土壤喷洒或种子处理使用,尤其适合在害虫抗性或微生物降解增加使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杀虫剂药效降低,以及适合更换农药类型的地方使用。特别是当它以低浓度粒剂使用时,对使用者、蚯蚓和鸟类安全,对淋溶或地下水的污染危险也很小。这些特点,使Tefluthrin作为土壤害虫防治剂取得非常明显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农药》1972,(1)
氨基甲酸酯系化合物于1947年开始作为杀虫剂使用,美国联合碳化公司在1956年首先创制了西维因,并得到推广应用,产量约达5万吨,仅次于滴滴涕,主要用于防治棉花害虫。1958年日本开始应用,到1968年已投产十几个品种,用于防治稻飞虱、叶蝉和果树害虫等。西德拜耳公司发展的残杀威(PHC)在卫生上杀体外寄生虫、家庭和粮仓害虫效果优于敌百虫。就目前看来,氨基甲酸酯系杀虫剂继有机氯系和有机磷剂之后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有机氯和有机磷类农药残毒和抗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胺丙畏(巴胺磷)是一种具有不对称结构的新型有机磷杀虫剂。国外商品名为Propet-amphos或Safrotin。胺丙畏为黄色油状液体,沸点为87~89℃(0.005毫米汞往),n~(20)D为1.495,24℃水中的溶解度为10ppm,能溶于大多数溶剂,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我们于1982年底开始对胺丙畏进行探索性试验,并对其同系列品种进行了筛选;在有关单位的协作下做了大量的室内、室外的药效试验。在室内对德国小蠊的药效测试中,胺丙畏的半数击倒中时KT_(50)为32.26分,24小时死亡  相似文献   

16.
当前关于抑制神经活性的杀虫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种靶标类杀虫剂:电压敏感的钠通道(针对滴滴涕和菊酯类农药)、乙酰胆碱酯酶(针对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乙酰胆碱酯酶受体(针对硝基甲基烯及其类似物)和γ-氨基丁酸(GABA)—门控氯离子通道。对前  相似文献   

17.
有机磷杀虫剂的纸上层析已被广泛地用来进行分离和检定在有机磷混合剂中、食物中及代谢物中的某些有机磷。在滤纸上检定有机磷杀虫剂的方法,根据选择显色剂的不同,主要的有下列几种:(1)将有机磷氧化成无机磷酸盐,用铜蓝法使之显色。(2)以硝酸银丙酮液和苯氧基乙醇液喷射后,用紫外光灯照射使之显色。(3)属硫代磷酸酯的杀虫剂(即  相似文献   

18.
All 等人(1977)曾分析二氯苯醚菊酯与选择的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杀虫剂对玉米穗虫(Heliothis zea)及烟芽夜蛾(H.Virescens)幼虫的协同作用。在对这两种虫的实验室和田间试验结果中,发现二氯苯醚菊酯加上甲基对硫磷或灭多虫具有增效作用。在某些情况下,包括二氯苯醚菊酯的二元混合物防治这两种害虫的药量可以降至单用量的10%。他们没有阐明增效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19.
报道了过去几年有关昆虫对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抗性的研究情况,并指出了对其抗性治理的3种主要方法:添加增效剂,进行农药复配,改变氨基甲酸酯的某个取代基  相似文献   

20.
由于环境保护的关注,促使研究减少使用杀虫剂防治德国小蠊的新技术。近年获得广泛使用的新技术之一是杀虫剂饵剂,尤其是胃毒剂如:avermectin和hydramethylnon等。其中以abamectin蜚蠊饵剂(Avert,PT310;Whitmire药厂生产)药效最佳。Cochran发现avermectin B_1低浓度对蜚蠊的生殖系统有毒害。同时还有人证实avermectin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