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种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压缩蠕变强度的各向异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压缩蠕变强度的各向异性.结果表明,压缩蠕变强度的取向依赖性与温度有关,其由大到小的排序分别为:1023K-[110],[111],[001];1123K-[110],[001],[111],当蠕变速率小于8×10-5s-1时,[001]与[110]间的各向异性减弱;1223K-[110],[001],[111],但[001]与[110]间的各向异性变得非常弱,通过蠕变门槛应力分析,确定了上述取向在不同区域中的蠕变控制机制,拼据此解释了压缩蠕变强度的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001〉取向的CMSX—2,SRR99和RR2000三种单晶镍基高温合金,从750-1000℃温度范围和从150—680MPa应力下的蠕变断裂特征;用扫描电镜对上述各种实验状态下的蠕变断口和纵向剖面进行了详细观察。结果表明:单晶的蠕变断裂具有明显的晶体学特征,蠕变裂纹总是从已有的铸造的显微疏松处萌生;对于含碳量较高的材料,碳化物及其与基体的界面也是裂纹萌生的有利位置;这些已萌生的裂纹在外加应力轴垂直的(001)面上各向异性地扩展,直到由于承载截面的逐渐减小而导致最终破坏。虽然在较高的实验温度下,断口被强烈地氧化,但是蠕变断裂特征没有改变,在对三种材料断口上(001)面的大小和面积分数的测量和计算表明,用面积分数来表征蠕变损伤程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一种镍基单晶高温合金DD499的[001],[011]和[111]3个晶体取向在典型应力条件下的持久性能。结果表明,持久寿命的取向依赖性与温度和应力有关。760℃,790MPa时,[001]取向的持久寿命明显高于[011]和[111]取向;1040℃,165MPa时,持久寿命由大到小顺序为[111]>[001]>[011],但不同取向的各向异性减弱。利用SEM观察持久断裂后的断口和组织结构表明,760℃,790MPa时,[001]取向试样的断裂特征为解理和准解理混合型断裂,[011]取向为单系滑移引起的剪切断裂,而[111]取向为多系滑移引起的剪切断裂;1040℃,165MPa时,3种取向都为微孔聚集型断裂。 相似文献
4.
对一种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在两种蠕变条件下(760℃/780MPa和982℃1248MPa)的变形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中温高应力条件下(760℃/780MPa),在低应变阶段,位错以堆垛层错的形式切入γ’相;高应变阶段,位错以位错对的方式切入γ’相.在高温低应力条件下(982℃/248MPa)的低应变阶段,母相a/2(110)位错在基体中运动弓出,并绕过γ’相,发生位错反应而形成位错网;高应变阶段与中温高应力条件的切入机制相同. 相似文献
5.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CMSX—4相形态演变及蠕变各向异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1253K,350MPa拉伸蠕变过程中(001),(110)和(111)取向镍基单晶高温合金CMSX-4基体相γ和析出相γ的演变方式及相尺寸的变化规律,比较了不同取向单晶试样中γ和γ′特征尺寸的变化对蠕变应变量和应变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沿γ′定向粗化方向上γ基体通过宽度(即相邻γ′的间距)的变化经对蠕变应变量和应变速率的影响较为明显,根据不同取向试样中γ基本通道的演变规律和塑性变形机制综合 相似文献
6.
何家宝;王亮;邹明科;徐福涛;孙兰;孟杰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24,(3):299-304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叶片的主要受力方向为[001]晶体学方向,但叶片实际制备时受力方向一般会偏离[001]一定角度。介绍了偏离[001]晶体学取向不同角度的镍基单晶高温合金蠕变行为的研究进展,综述了蠕变行为与偏离[001]取向角度的关系。综合来看,高温条件下,取向偏离角对镍基单晶高温合金蠕变行为的影响较小;中温条件下,较小偏离[001]取向且靠近[011]取向的镍基单晶高温合金蠕变性能比较小偏离[001]取向且靠近[111]方向的更优。 相似文献
7.
8.
铸造镍基高温合金的蠕变阻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对颗粒强化理论和位错蠕变理论进行回顾、评价基础上,发展了一个位错蠕变阻力模型,认为蠕变阻力是影响铸造镍基高温合金蠕变机制的重要因素。当施加应力足以使位错切入γ′相时,主要蠕变机制是位错切割γ′相过程,蠕变阻力就是位错切入γ′相的临界门槛应力。在低施加应力区,位错只能借助于热激活攀移过程通过γ′相。蠕变阻力包括两部分:第一项是位错攀移临界门槛应力,与施加应力无关;第二项是与施加应力有关的阻力项,代表了其他强化机制的贡献。位错攀移机制蠕变阻力的上限是切割机制门槛应力。在3种铸造镍基高温合金中(定向凝固DZ17G合金,IN100合金和IN738合金),对上述模型进行了验证,理论计算应用了SL强化理论,与实测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9.
张诚江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9,48(12):3930-3938
对3种不同取向的DD6镍基单晶高温合金进行了980℃下的蠕变试验,结果表明镍基单晶高温合金蠕变失效机理是材料内部微孔洞的萌生与微裂纹的扩展,其本质是由位错运动造成的。采用透射电镜(TEM)对蠕变初期[001]、[111]和[011]3种取向的单晶合金的位错形貌进行观测,发现其分别符合八面体滑移系开动、六面体滑移系开动与两滑移系同时开动的特征。针对上述微观现象,基于晶体塑性理论建立了考虑Orowan效应与位错阻碍效应的蠕变本构模型与蠕变损伤模型,并根据试验得到的蠕变曲线拟合了模型参数。该模型的有限元模拟结果与单晶材料的蠕变断口形貌相互印证,解释了单晶蠕变的各向异性的力学行为。 相似文献
10.
为了评估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在诸如高超音速飞行器等有限寿命应用中高温弹塑性安定设计的使用情况,在600℃和900℃下进行了短时高应力蠕变试验.结果 表明,在900℃/350 MPa(屈服应力的52%)条件下测试的试样产生的蠕变应变比600℃/900 MPa(屈服应力的99%)时更高.由于热激活效应,在900℃/350 MP... 相似文献
11.
一种镍基单晶高温合金高温持久性能的各向异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测定了一种镍基单晶高温合金[001],[011]和[111]三个取向的高温持久性能。结果表明,[001]方向塑性最好,[111]方向寿命最长,而[011]方向各性能指标都较低,组织分析显示,[111]取向启动多个滑移系,形成界面位错网,且分切应力低,因而寿命长;[001]取向等价滑移系最多,可有效钝化微裂纹,因而塑性最好;而[011]取向切应力高,滑移系少,形变孪晶易促进裂纹萌生,所以寿命短且塑性也低,三种试样在持久过程中都形成一种沿枝晶方向的藤状γ′,是由各枝晶间的微小取向差引起的,这些滕状γ′可以成为一种重要的裂纹源。 相似文献
12.
13.
采用弹塑性应力-应变有限元方法计算了[111]取向镍基单晶合金中γ/γ′两相共格界面的von Mises应力及应变能密度分布,研究了施加拉应力对γ/γ′两相界面von Mises应力分布及γ′相定向粗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111]取向镍基单晶合金经热处理后,组织结构是立方γ′相以共格方式嵌镶在γ基体相中,沿(100)方向规则排列.当沿[111]取向施加拉应力蠕变期间,与近(010)γ′晶面的基体通道相比,近(001)γ′和(100)γ′晶面的基体通道有较大的von Mises应力,在主应力分量的作用下,(100)和(001)晶面分别沿[001],[010]和[010],[100]方向发生较大的晶格扩张应变,可诱捕较大半径的Al和Ti原子,这是促使γ′相在(010)面沿[001]和[100]方向定向生长成为层片结构的筛网状筏形组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15.
单晶镍基合金高温压缩蠕变的微观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TEM对「001」取向单晶镍基合金高温压缩蠕变行为的研究表明:γ’相沿应力轴方向形成筏状后,形变机制是〈110〉超位错切入筏状γ’相,(1/3)〈112〉超Shockley不全位错自于「101」超位错的分解。领先和拖曳的超Shockley不全位错形成的位错环阻碍了「101」超位错的继续扩展,是压缩蠕变应变量小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011]取向镍基单晶合金蠕变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一种[011]取向镍基单晶合金的拉伸蠕变特征及其变形期问的微观组织结构.结果表明:在750℃/680 MPa条件下,合金的初期蠕变和稳态蠕变速率相对较高,蠕变寿命较短.TEM观察显示,蠕变期间的变形特征是1/20<110>位错在基体中运动,发生反应形成1/3<112>超Shockley不全位错切入γ'相后产生层错;在870℃/500 MPa条件下,蠕变中期出现不均匀滑移带并有大量超不全位错剪切γ'相,使合金具有较高的应变速率;在980℃/200 MPa条件下,合金具有较长的蠕变寿命和较低的稳态蠕变速率.不同Burgers矢量的位错相遇发生反应形成界面位错网,位错网可以阻止位错切入γ'相,γ'相沿[010]方向扩散生长,逐渐转变成筏形组织.蠕变后期位错切入,γ'相,是合金变形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7.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瞬态液相连接接头的微观结构和结晶学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Ni-15Cr-3.5B非晶合金箔带作为中间层合金对镍基单晶高温合金进行瞬态液相(TLP)连接.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接头的微观结构进行观察和分析,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方法测定了连接区域和基体之间的结晶学取向.结果表明,接头区域由连接区、中间金属/基体金属界面扩散区和基体金属区组成,连接区中心形成M23B6+γ和MB+γ共晶,扩散区形成细小的A4382颗粒;均匀化处理后接头与基体的γ'相的尺寸趋于一致;TLP接头等温凝固过程中,固/液界面向液相移动中外延生长,连接层与所连接的基体金属的结晶学取向一致. 相似文献
18.
一种Ni基单晶高温合金[001]方向的持久性能与断裂行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SEM观察了一种Ni基单晶高温合金[001]方向持久断裂的断口、纵向剖面和变形后的组织结构.结果表明:在760-1100℃温度范围内,合金的断裂均属于韧性断裂.在低于800℃的低温高应力下,合金中的γ’相不形成筏形组织,合金的断裂特征为纯剪切型断裂,对显微疏松缺陷不敏感;随着温度的增加和应力的降低,γ’相逐渐发生定向粗化,形成筏形结构,合金的持久断裂逐渐转变为微孔聚集型断裂,气孔和疏松成为主要的裂纹源. 相似文献
19.
对一种含3%Ru(质量分数,下同)的第四代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热处理态组织中的γ′相尺寸及分布情况、亚晶及嵌镶结构、γ/γ′两相点阵错配度、γ′相体积分数等进行了表征.X射线衍射实验结果表明,该合金不是一种完整的单晶合金,而是由许多相邻平均取向偏差为0.5°左右、最大取向偏差为3°左右的亚晶组成,亚晶存在亚晶界.每一个亚晶又是由大量的嵌镶结构组成,嵌镶结构之间的取向偏差为0.1°-0.2°.实验结果表明,这种合金的热处理态组织中存在明显的组织不均匀现象,呈枝晶状分布.该合金的平均γ′相尺寸为0.39μm,平均γ′相体积分数为69.5%,平均γ/γ′两相点阵错配度为-2.0×10~3.讨论了这种合金热处理态组织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