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盐酸分解蛇纹石矿粉,将矿粉中氧化镁转化为氯化镁,经过滤、净化、溶液处理提纯,通过浓缩干燥一体机和同步逆位煅烧炉联动,一步生产出轻质氧化镁。酸浸后的滤渣中的二氧化硅,经过干燥后生产白炭黑。通过工艺条件生产试验、物料衡算和经济效益分析,我们认为该工艺从蛇纹石矿粉中制取轻质氧化镁和白炭黑生产具有流程短、投资少,收率高、产品质量好、不出其它副产品、无环境污染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杨保俊  徐玉娟  王百年 《广东化工》2011,38(5):75-76,45
文章在常压、较低温度(<100℃)下,开展了江西弋阳蛇纹石硫酸浸出工艺条件的研究.以蛇纹石中氧化镁的浸出率为主要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条件实验和正交实验,分别考察了蛇纹石酸浸反应温度、酸浸反应时间、硫酸溶液质量浓度、液固比等因素的变化对蛇纹石中氧化镁浸出率的影响,所得较佳的工艺条件为:酸浸反应温度95℃、酸浸反应时间5h...  相似文献   

3.
分别利用三种实验方法进行了蛇纹石的水热合成.制备的粉体分别用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进行成分与形貌的表征分析.结果表明以滑石与氧化镁为反应物的方法在220℃、pH=13、反应30 h条件下成功合成出纤蛇纹石纳米管,并讨论了水热合成条件对产物的影响.含有纤蛇纹石的合成产物及天然蛇纹石分别经表面修饰剂修饰后进行四球摩擦磨损实验来研究其摩擦性质,人工合成蛇纹石表现出比天然蛇纹石更好地减摩抗磨效果.  相似文献   

4.
由蛇纹石酸浸渣制取白炭黑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蛇纹石酸浸渣为原料制取白炭黑的工艺过程,分析了白炭黑产品的形貌和质量。试验结果表明,白炭黑制取过程中SiO2总回收率为88.37%,白炭黑产品为无定形结构,形貌近似球状粒子,平均粒径为1.28μm,化学成分符合HG/T 3061-1999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白炭黑和各种添加剂在带机传动带及胶管粘合部件应用的例子,静态和动态粘合研究包括NBR与黄铜,CR,CIIR,EPDM和NBR与织物和帘布粘合,在这些实例中,增加白炭黑含量,间苯二酚树脂,酚醛树脂,氧化锌和氧化镁是改善粘合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脱碳联钙(镁,硅)法生产系列粉体填料新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脱碳联钙(镁、硅)法生产系列粉体填料新工艺该新工艺是将井陉县化肥厂“中小氮肥厂一步脱碳联钙新工艺”专利技术与河北科技大学(原河北轻化工学院)“双喷新工艺生产超细碳酸钙”、“以白云石为原料生产超细含镁碳酸钙联产工业氧化镁新工艺”及“喷旋法生产透明白炭黑新工艺”等科研成果结合在一起,利用含不同添加剂的碱性石灰乳或白云灰乳或水玻璃溶液,吸收变换气中酸性气体CO2,并制超细碳酸钙、超细含镁碳酸钙、活性碳酸钙、轻质碳酸镁、工业氧化镁、活性白炭黑等系列粉体填料产品。1.1 原材料规格(表1~表4)表1 …  相似文献   

7.
蛇纹石制轻质氧化镁和白炭黑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蛇纹石矿中镁的总浸出率可达82%,对酸浸液中的杂质提出经济、简便和有效的分离方法。制得的轻质氧化镁和白炭黑产品纯率分别为98.15%和97.60%;并副产含镁硫酸铵肥。  相似文献   

8.
蛇纹石在我国储量大、分布广、品位好,是一种具有重大开发价值的非金属矿。通过硫酸(或盐酸)浸取蛇纹石,分离得到富镁滤液和富硅滤饼,进而可以制备出品种丰富、附加值较高的镁和硅系列产品,如轻质氧化镁、氢氧化镁、五水偏硅酸钠、白炭黑等。本文对近年来蛇纹石酸浸工艺、镁和硅系列产品研发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对研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由蛇纹石制取镁、硅系列产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硫酸(或盐酸)浸取蛇纹石,分离得到富镁滤液和富硅滤饼,进而可以制备出品种丰富、附加值较高的镁和硅系列产品,如轻质氧化镁、氢氧化镁、五水偏硅酸钠、白炭黑等.本文对近年来蛇纹石酸浸工艺、镁和硅系列产品研发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对研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前文证明一种新的高分散性、低比表面积沉淀白炭黑(SBET=74m2·g-1)是有吸引力的气密层胶料填充剂。调整配方后,这种白炭黑解决了气密层炭黑胶料疲劳问题并改善了大多数性能。研究了不同的偶联剂。全填充白炭黑的BIIR胶料的主要老化机理与炭黑胶料明显不同。恰当调整氧化镁含量,可改善白色胶料的耐老化性能。我们证实了填充白炭黑的胶料老化前300%定伸应力越高(偶联),耐疲劳性能越好,填充炭黑的胶料则相反。  相似文献   

11.
PTT的结构及性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介绍PTT的结构特征和有关的性能优势及其发展前景。指出PTT的甲基呈螺旋排列,分子链呈"Z"状,易于结晶但不发生晶型转变,使之具有较高的拉伸及回复性,较低的模量,适中的玻璃化温度,良好的抗化学性能及低吸水性等,因而加工条件简单,可纺性好,易于染色。  相似文献   

12.
选用硬脂酸(HSt)与钛酸酯偶联剂131分别对芳香酸钙(CaT)表面进行处理;观察了处理前后CaT在聚氯乙烯(PVC)中的分散状况与界面结合。研究了CaT对PVC拉伸性能、冲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aT表面未处理,当其含量为4份时,PVC的缺口冲击强度由2.9kJ/m~2提高至3.6kJ/m~2,拉伸强度略有上升;CaT表面经3%HSt处理后,分散性能变好,改性效果明显,当其含量为4份时,PVC的综合性能最好,其拉伸强度由53.5MPa提高至56.0MPa,缺口冲击强度由2.9kJ/m~2上升至3.7kJ/m~2。CaT表面经2%钛酸酯偶联剂131处理后,界面结合性能明显变好,当其含量为6份时,PVC的综合性能最好,其拉伸强度由53.5MPa上升至57.5MPa左右,缺口冲击强度由2.9kJ/m~2上升至4.05kJ/m~2;扫描电子显微镜发现CaT表面处理后,在PVC中分散更加均匀,界面结合得更好,更大程度发挥了刚性粒子增韧效果。  相似文献   

13.
鲁桂林  姜楠 《辽宁化工》2012,41(1):9-12,17
为解决羧甲基羟丙基瓜尔胶(CMHPG)合成过程中副产物多,容易糊化的问题.以丙酮为反应介质,甲醇钠为催化剂代替乙醇、异丙醇为介质,氢氧化钠为催化剂.探讨了工艺条件对产品的影响,找出了较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合成较佳工艺条件为:环氧丙烷与瓜尔胶质量比为0.2∶1、氯乙酸与瓜尔胶质量比为0.4∶1,反应时间为160 min;前者催化剂与瓜尔胶质量比为0.2∶1、反应温度为45~50℃,后者催化剂与瓜尔胶质量比为0.3∶1,反应温度为65~ 70℃.乙醇、异丙醇为介质,氢氧化钠为催化剂合成产品的羧甲基取代度为0.43,羟丙基取代度为0.36,粘度为1 120mPa·s;以丙酮为反应介质,甲醇钠为催化剂合成产品羧甲基取代度为0.48,羟丙基取代度为0.37,粘度为1 030 mPa·s.  相似文献   

14.
循环冷却水中杀生剂适宜使用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氧化型杀生剂二氯异氰尿酸钠来抑制循环冷却水中微生物的生长,分别将药剂的投加质量分数、温度、接触时间、pH值等4个因素作为变量对杀生效果进行评价。研究表明,杀生剂的质量分数对杀生率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时间。再次是pH值,最后是温度;适宜条件为杀生剂的质量分数4μg/ g,时间6.8 h,温度36℃,pH值为6.8,此条件下杀生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
断块油田由于断裂输导体系丰富,原油往往来自于多个生烃凹陷或多套烃源岩,从而使得成熟度不同的油性混杂。这不仅造成原油归类难度大,而且使原油成熟度评价困难,因此需要使用比往常更多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此次选取了断裂体系丰富的断阶带上的多个油田,使用原油碳同位素、族组分、异构烷烃,以及很多非常规的甾类和萜类化合物指标,对多层位多区域的原油进行了归类,并对原油成熟度评估。测试发现原油的δ~(13)C在Es3层段较高,Es1较低,Ed最低。从族组分上看,饱和烃比例最大,即以优质原油为主。通过各类标志物分析可将原油可分3类,Ⅰ类油δ13C较轻,Pr占优势,Ts/Tm值约1.9,C_(27)、C_(28)、C_(29)甾烷呈L或V型,属于成熟油,来自Es3段生烃母质;Ⅱ类油δ~(13)C也较轻,Pr含量比Ph高,Ts/Tm小于1.0,甾烷呈V型或倒L型,来自Es1下段生烃母质,综合评价部分属于成熟原油,部分属于低成熟重质油;Ⅲ类油则为性质介于两者之间的混合型原油,总体评价为高成熟度优质原油。  相似文献   

16.
以均匀沉淀法作为纳米氧化锌铝掺杂的制备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铝离子掺杂量、煅烧温度等反应参数对纳米氧化锌粉体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水解温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煅烧时间,尿素配比和煅烧温度影响较小;最佳工艺为以OP-10做表面活性剂,锌离子浓度0.3 mol/L,水解时间4h,尿素与锌离子摩尔比为3,水解温度95℃,煅烧温度450℃,煅烧时间2 h,铝离子的最佳掺杂量(以锌离子的摩尔数为基准)5%。对铝掺杂纳米氧化锌进行了XRD、SEM粒径分析,结果表明掺杂效果良好,得到的铝掺杂纳米氧化锌粒径最小可达到20 nm。  相似文献   

17.
以苯酚、甲醛、丙烯酸为主要原料合成一种厌氧胶,试验对羟甲基酚醇的合成条件、醑化反应的工艺条件和厌氧胶粘剂的配方进行了优化。在原料配比为2.5:1,反应时间为70min,pH值为10,反应温度为75℃时羟甲基酚醇生成量最多;当丙烯酸分批投入,催化剂一次投入,反应时间为2.5h,反应温度为50—60℃时酯的收率较佳;当单体重8.1278g,引发剂、促进剂、助促进剂分别为单体质量的5%、2.8%和1.0%时,胶的调配最佳。  相似文献   

18.
E-44型环氧树脂固化和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梁璀  钟宏 《中国胶粘剂》2006,15(3):26-28,44
主要研究了金属导电浆料中常用的环氧树脂的固化。实验选用了常用的几种多乙烯多胺类及乙醇胺类固化剂,研究了固化剂用量,固化温度对E-44型环氧树脂固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其固化时间均随固化剂用量的增加和固化温度的升高而缩短,且固化产物性能提高。当以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四乙烯五胺为固化剂,固化剂用量为环氧树脂量的13%左右,固化温度为75℃或115℃,所需固化时间短,在30min左右,固化产物性能良好。以乙醇胺和三乙醇胺为固化剂,固化剂用量约为环氧树脂用量的16%,固化温度为115℃,固化时间约 2.5h,所得固化产物性能良好。应用该固化条件,所制备的铜导电浆料导电性能良好,电阻率≤4.7×10-3Ω·cm。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望峰岗选煤厂煤泥性质的分析,说明入浮平均粒度较粗,各粒级煤泥灰分均在30%以上,嵌布较均匀,单体解离度低,为浮选降灰带来困难;煤泥表面接触角较小为50.06。,说明其天然可浮性较差,经捕收剂十二烷或柴油处理后,煤泥接触角增大,煤的可浮性提高;若要求精煤灰分为14%,则标准浮选精煤产率约为65%。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煤浆质量浓度为80g/L,捕收剂用量为800∥t,起泡剂用量为128g/t时,煤泥浮选效果较好,浮选完善度最高为66.94%,精煤灰分符合要求,精煤产率较高为71.67%。最后以捕收剂、起泡剂和煤浆质量浓度为正交因素设计正交试验,考察各因素对煤泥可浮性的影响,并得出最佳浮选药剂制度。结果表明:当捕收剂用量为1000g/t,起泡剂用量为42g/t,煤浆质量浓度为60g/L时,煤泥浮选效果最好,此时精煤产率为71.59%,精煤灰分为14.30%,达到高产降灰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通过连续运行MBR研究了DO、HRT、C/N对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CODMn在2.1—12.8mg/L范围内,C/N为10:1,HRT为5h时,当DO为1mg/L时,TN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值56.43%,而DO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同步硝化反硝化的进行;控制DO为1mg/L,其余操作条件不变,当HRT为4h,TN的去除率达到最大值57.29%;C/N为20:1时,MBR对水中的CODMn、NH3-N和TN等的去除率均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因此,膜生物反应器的最佳操作条件是DO为1mg/L,HRT为4h,C/N为2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