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三元乙丙橡胶(EPDM)、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苯乙烯(St)为原料,采用悬浮接枝共聚法合成了EPDM接枝MMA-St共聚物(EPDM-g-MS),再与聚苯乙烯(PS)树脂共混制备了EPDM-g-MS/PS(MES)高抗冲塑料。研究了接枝体系的单体配比(fMMA)和接枝产物所含MMA-St共聚物的共组成质量比(FMMA)对MES的缺口冲击强度的影响,以及MES的相结构与增韧机理、热稳定性和耐候性,并与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BS)/PS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fMMA为15%、FMMA为29.1%时,EPDM-g-MS对PS的增韧效果最好;当MES所含EPDM质量分数为30%时,其缺口冲击强度高达45.1 kJ/m2;在MES的微观结构中,橡胶相EPDM以具有包藏结构的分散相存在,MES的增韧机理为裂纹分支终止兼有轻度基体剪切屈服;而在SBS/PS中,橡胶相(聚1,4-丁二烯嵌段)以网络状连续相存在,其增韧机理为基体剪切屈服。MES的热稳定性和耐气候老化黄变性能显著高于SBS/PS。  相似文献   

2.
采用乳聚丁苯橡胶(ESBR)、溶聚丁苯橡胶(SSBR)、低顺式聚丁二烯橡胶(LCBR)和顺丁橡胶(BR)增韧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研究了橡胶种类、橡胶用量、单体配比及多元复合橡胶对ABS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BR和复合橡胶作为增韧橡胶的ABS树脂,其熔体流动速率较大,熔体黏度较小。当橡胶用量小于15%(质量分数)时,随着橡胶相用量的增加,ABS树脂的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及硬度均增加,但是维卡软化温度呈下降趋势。复合使用3种或3种以上的胶种,ABS树脂的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及硬度均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国内外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增韧机理的研究情况,分析了ABS结构特点,讨论了ABS增韧机理,分析了橡胶空洞化对应增韧作用的贡献,研究了银纹、多重银纹及剪切带对增韧的作用,总结了橡胶数量、凝胶、粒径等对增韧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为基体树脂,采用双螺杆挤出机研究了不同抗冲击改性剂类苯乙烯弹性体、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高胶粉、聚烯烃弹性体(POE)、丁苯弹性体、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弹性体(SBS)和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SEBS)对HIPS的增韧效果。结果表明,SBS和SEBS对HIPS具有最好的增韧效果,当SBS含量达到40.0份时,能使HIPS体系的常温简支梁缺口冲击强度达到42.1kJ/m~2,-40℃低温冲击强度可达25.3kJ/m~2,具有优异的低温韧性和优良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5.
PS增韧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聚苯乙烯(PS)增韧改性的研究现状,分别对弹性体及非弹性体的增韧机理、影响增韧效果的因素和最近取得的成果做了概述。非弹性体增韧拓展了PS增韧改性研究的新领域,纳米粒子增韧开辟了PS增韧改性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以聚苯乙烯(PS)为内核、聚丁二烯(PB)为中间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壳层的3层核-壳结构橡胶粒子(PSBM)。通过改变PS和PB的配比,制得核-壳比分别为23/57/20(质量比,下同)、13/67/20、0/80/20的PSBM,并用于增韧聚氯乙烯(PVC)。并对PSBM的内部结构及其在PVC基体中的分散状态、PVC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及形变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SBM在PVC基体中具有良好的分散状态;PS/PB/PMMA为13/67/20时,对PVC具有较高的增韧效率,同时还保持了较高的屈服强度,而且具有很好的透光性;对共混物应力白化区的研究表明,PSBM的内核PS与中间层PB的界面层促进了橡胶粒子发生空洞,提高了增韧能力;PVC/PSBM共混物的增韧机理是PSBM橡胶粒子空洞化促进PVC基体发生剪切屈服。  相似文献   

7.
采用乳液技术在聚丁二烯(PB)和丁苯橡胶(SBR)乳胶粒子上接枝共聚苯乙烯和丙烯腈合成了PB质量分数为60%的ABS接枝粉料,将其与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SAN树脂)熔融共混获得了一系列不同组成和结构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树脂),研究了橡胶粒子粒径对ABS树脂的形态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B和SBR橡胶粒子的粒径分别为0.3μm和0.05 μm左右时,橡胶粒子的粒径对ABS树脂力学性能的影响十分显著.单独采用小拉径SBR橡胶粒子不能有效地增韧SAN树脂,而大粒径PB橡胶粒子对SAN树脂具有良好的增韧效果.  相似文献   

8.
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苯乙烯-丁二烯-异戊二烯三元橡胶(SIBR)增韧制备的具有超高冲击强度的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的微观结构,发现SIBR增韧HIPS的形态结构不是传统的海一岛结构,而是一种形状规整的立体网络结构。冲击断面照片显示SIBR增韧主要以剪切屈服为主.从而增强了材料的抗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9.
在SAN、HIPS装置上试生产PS树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和高抗冲聚苯乙烯装置上生产确定质量指标的本体聚苯乙烯(PS)树脂有一定的难度。从实践中总结探索出一套生产B-3、B-4、B-5型PS树脂的主要控制条件,其中B-5型PS树脂的性能和美国685D型PS树脂的性能相当。  相似文献   

10.
采用动态热力学分析仪、激光粒径分析仪和凝胶渗透色谱仪等分析了高顺式聚丁二烯橡胶/低顺式聚丁二烯橡胶(LCBR)共混体系对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LCBR用量增加,HIPS的结构和性能发生变化。交联度增加,橡胶相粒径减小,聚苯乙烯相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变,而凝胶含量在w(LCBR)为20%时出现最大值;HIPS的拉伸强度基本不变,熔体流动速率、冲击强度、光泽度降低,维卡软化温度增加;受多重因素影响,HIPS的弯曲模量、断裂拉伸应变及负荷变形温度的变化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11.
采用ABS高胶粉(ABSHR)对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苯乙烯-g-马来酸酐(SMA)合金进行增韧改性;探讨了ABSHR对合金体系的力学性能、耐热性和流变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扫描电镜(SEM)对其断面形态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ABSHR可以显著提高ABS/PET/SMA合金的冲击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当ABSHR加入量为20份时,冲击强度从7.7kJ/m2提高到17.6kJ/m2,断裂伸长率从24.6%提高到60.2%;而体系的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维卡软化温度随着ABSHR的增加而逐渐降低;ABSHR增韧体系的剪切黏度和假塑性均得到提高。未增韧的合金断面较平整;而增韧的合金断面产生大量橡胶撕裂带,并伴有应力发白现象。  相似文献   

12.
聚硫橡胶增韧环氧树脂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制备了室温固化双组分聚硫橡胶增韧环氧树脂胶粘剂,研究了聚硫橡胶与环氧树脂(ER)比例、甲组分处理温度及反应时间时胶粘荆剪切强度的影响.采用冲击实验检测固化产物的冲击强度,通过扫描电镜(SEM)分析增韧体系的微观形态结构特征.实验结果显示,mER:m聚硫橡胶=8:1、甲组分于160℃下反应2.5 h时,剪切强度达到23.8 MPa,剥离强度2.81 kN/m,冲击强度8.92 kJ/m2,胶粘剂的耐介质性能良好.SEM测试结果表明,聚硫橡胶对ER增韧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3.
宁志强  徐晓沐 《化学与粘合》2007,29(5):345-346,364
双马来酰亚胺树脂(BMI)具有优异的耐高温等优良特性,因此广泛用于航空航天等领城.但是,未改性双马亚酰亚胺树脂熔点高、溶解性差、脆性大,而通过增韧改性却可以较好地改善其性能,更好满足加工工艺和使用性能上的需要.介绍了二元胺增韧、烯类化合物增韧、热塑性树脂增韧、橡胶增韧、无机填料增韧等几种双马来亚胺树脂的改性增韧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含活性官能团的聚丁二烯系列液体橡胶 (以下简称PBLR)的品种、性能及特点 ;概括比较了PBLR改性增韧环氧树脂的方法及特点 ;分别列举了PBLR改性环氧树脂在微电机浇注料、树脂砂轮、水利机械涂敷、电子灌封及飞机粘合剂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环氧树脂增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综述目前环氧树脂增韧的几种最新机理,如分散相的撕裂和塑性拉伸、钝化基体树脂裂纹、裂纹钉铆、逾渗理论及其他几种增韧机理。探讨了橡胶弹性体、热塑性树脂、柔性链段固化剂、刚性纳米粒子、热致液晶(TLCP)、核-壳结构(CSP)、互穿网络(IPN)等增韧环氧树脂的方法及其相应机理,并指明了今后环氧树脂增韧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主持人语     
《粘接》2017,(7)
<正>环氧树脂综合性能优异,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环氧树脂增韧研究一直是一个热点问题,使用的方法很多,如:橡胶粒子增韧、高性能热塑性树脂增韧、互传网络、纳米微粒和纤维增韧等,也提出了银纹-剪切理论、剪切-屈服理论和孔洞-屈服理论等增韧机理。但这种方法会牺牲一些性能,包括玻璃化转变温度、弹性模量或工艺性等。为  相似文献   

17.
聚偏二氯乙烯树脂增韧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强  徐辉 《中国塑料》2008,22(7):11-15
介绍了聚偏二氯乙烯(PVDC)树脂的增韧改性方法,包括化学改性和物理改性方法。化学改性主要是通过提高氯乙烯(vC)单体含量、引人缩水甘油基丙烯酸甲酯(GMA)或丙烯腈(AN)单体来改善PVDC的韧性。物理改性方法主要有弹性体增韧改性和纳米碳酸钙刚性粒子增韧,文中主要介绍了PVDC和乙烯一酷酸乙烯共聚物(EVA)、甲基丙烯酸甲酷一丁二烯一苯乙烯共聚物(MBS)弹性体、丙烯酸酷共聚弹性体(ACR)的共混增韧体系。最后,指出了PVDC增韧改性的研究前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聚苯乙烯共混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国内外聚苯乙烯(PS)树脂的生产、应用及新品种的开发情况,重点讨论了PS的各种增韧方法,分析了低顺式聚丁二烯橡胶、高顺式聚丁二烯橡胶、复合橡胶、三元乙丙橡胶、纳米复合材料及其他材料对PS的改性,对PS及其相关技术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几种不同品种异戊橡胶的研究进展,并且针对其优异的综合性能,着重介绍了其在应用领域中的最新研究进展;针对异戊二烯橡胶和聚苯乙烯性能的差异和互补,简述了聚异戊二烯增韧聚苯乙烯的研究概况,展望了其在橡胶工业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在粒径为100 nm的聚丁二烯(PB)胶乳上接枝聚合苯乙烯(St),合成了核壳比为70/30(PB/PS)的PB-g-PS接枝共聚物,将其与聚苯醚(PPO)、聚苯乙烯(PS)树脂熔融共混,制备出一系列橡胶含量、基体组成不同的PPO/PS/PB-g-PS共混物,并考察了共混物的相容性、力学性能及形态结构。结果发现:PPO与PS为完全相容体系,且PB-g-PS在PPO/PS基体中的均匀分散程度随体系中PPO引入量的增大而明显改善,共混物的冲击强度及屈服强度也随之逐渐增大,进而促使共混物发生脆-韧转变所需的橡胶含量逐渐降低;随着共混体系中橡胶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冲击强度逐渐提高,而屈服强度却逐渐降低,共混物的韧性断裂特征越发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