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针对商河油田商62区块井网不完善性进行分析,并结合目前该区块油水井生产情况提出改善注采结构的建议。2014-2017年该区块通过精细注水,水井动态调配,油井生产参数优化,井组精细划分,对新增欠注井攻欠增注,低液井实施补孔等措施对商62块注采井网进一步完善,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牛20块层系非均质性严重、油水井井况差、注采井网不完善、主力层沙三中d3+4水淹和供液不足现状并存等问题,开展了牛20断块分层系开发可行性研究。在新认识指导下,确立了断块重建井网、细分层系开发的原则。开发中,应用分层系开发,油井转注完善注采井网。  相似文献   

3.
对于采用一套直井注采井网开发的碎屑岩油藏,受各小层间渗透率差异大影响,储层非均质性严重,注水井注水层段内各小层吸水不均,高渗层强吸水,对应同层位油井见效快,易水窜,低渗层吸水量小或不吸水,导致水驱控制储量动用程度差,影响油藏开发效果。通过对M油藏注水效果分析,结合吸水剖面、产液剖面、含油饱和度等动态监测资料,利用渗透率极差、非均质系数以及变异体系数值大小,提出了注水井段内各小层细分重组方法,指导现场注水井段优化调整20井次,新增水驱动用储量146万吨,阶段注水累增油2.5t,取得较好效果,可为其他油藏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4.
海26块是一个普通稠油注水开发复杂断块油藏,经过多年常规注水开发,在生产中暴露出诸多问题——局部注采系统不完善、复杂小断块注采井网完善难度大、各项措施增油效果逐年变差等,虽然近几年不断根据油田开发形式需要及时调整注水工作,但2006年断块自然递减率仍为22.1%,为了进一步延长油田稳产,2007年在完善注水井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实施一系列的转注、层段重组、深度调剖及油井调参、热洗等油水井配套措施,有效地降低了断块自然递减,实现了老井稳产。  相似文献   

5.
自2005年以来油水井大面积套变,严重影响了区块的开发效果,开发矛盾极其突出,导致区块较高含水条件下采出程度偏低。本文针对此问题从提高井网适应性等方面入手进行了论述,立足于调整完善注采井网、理顺注采关系,提高分层有效注水,实现区块良性开发。  相似文献   

6.
文 95块油藏是文南油田的主力开发区块之一。 83年投入开发 ,85年开始注水 ,89年以来由于见效井含水上升进入产量递减阶段 ,油水井井况恶化、注采井网严重损坏 ,开发效果变差。 96年以来开展油藏精细描述 ,深化剩余油研究 ,实施了以恢复完善注采系统 ,挖掘剩余油为主要内容的注采调整 ,积极进行滚动增储 ,可采储量增加 ,开发效果显著提高 ,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值得同类油藏借鉴。  相似文献   

7.
榆树林油田升382区块在开发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井网对砂体控制程度低,油水井间蹩压严重,层间矛盾突出,注采关系不完善,采油速度低,采出程度低等一系列开发矛盾。为了改善开发效果,在该区开展了开发效果评价、剩余油分布状况以及数值模拟研究,认为井网加密是目前较为有效的调整方法。同时开展了加密调整界限和方法等研究。加密后,对投产井及时进行效果分析,为同类区块的调整提供实践经验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罗霄  董波  余群  张洁 《辽宁化工》2015,(1):57-59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通过专门的注水井将水注入油藏,保持或恢复油层压力,使油藏有较强的驱动力,以提高油藏的开采速度和采收率,但是注不进、注不够水严重制约低渗油藏开发效果。由于渗透率低,水井日注水量少,地层能量难以补充,常规的一注一采井网开发油井见效困难,经济效益低,为合理补充地层能量,防止地层亏空过大伤害储层,在文88块中采取了新工艺,减少地层污染,完善注采井网,提高了文88块老井产量,为中原油区下步开发摸索思路。  相似文献   

9.
曲103断块位于山东省济阳县唐庙乡境内,构造位置处在曲堤鼻状构造曲9地垒式断块区的西部。主要有沙三段、沙四上段两套含油层系,内部划分为西部的曲103-斜7块以及东部的曲103-1块。区块东部内部构造简单,西部内部构造复杂,断层发育;东西两块储层物性以及开采特征均存在较大的差异,由于采出程度及剩余油分布不同,将采用不同的井网进行开采。本文根据构造、储层特征平面上分曲103-1块及曲103-斜7块两块,纵向上分沙三、沙四上两套层系,一块一案、一类一法进行调整,对Q103-X7块沙三单元进行分块部署,局部细分;沙四单元进行边外注水,挖掘高部位剩余油;Q103-1沙三单元进行井网加密,低注高采。以完善平面注采井网为主,主力层兼顾非主力层,立足于注水开发,充分利用老井、水井进行分注,完善注采井网。  相似文献   

10.
针对商河油田低渗透油藏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剩余油分布特点,选取商13-4断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块油藏特征、剩余油分布特征的研究,进行了层系细分和矢量井网转换调整。采用了油水井排列方向与地应力方向平行的反九点注采井网,适时根据地层能量情况将反九点井网转换为排状注水井网,实现剩余油平面、层间均衡动用。通过矢量井网转换,区块水驱储量控制程度大幅提高,产量稳步提升、采收率增加,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1.
陵76区块经过十多年的开发,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期,注采矛盾突出,主力油层水淹严重,层间差异大。本文阐述了通过构造精细解释及小层精细对比,重新认识构造,并对区块油层重新划分,落实小层砂体,同时应用油藏数模和精细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区块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根据各小层出力状况及平面、层间剩余油分布规律,对陵76区块细分开发层系,提出合理的调整方案,通过钻调整井、层系调整等措施完善注采井网,提高陵76区块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锦98块杜家台油层储层物性差,地层倾角大,井网欠完善所造成高部位井注水受效差,油井低产低液的实际情况。为提高该断块开发效果,对断块实施注采井网调整可行性研究。通过实施切割行列式注水开发调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断块开发矛盾,提高了断块水驱驱油效率,改善了断块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3.
南六西二类B+三类油层弱碱三元区块针对注水井排附近,三次采油井“受效井比例低、含水最大降幅低”的开发特点,分析了三次采油区块基础井网注水井排附近剩余油潜力及分布特点,研究了基础井网注水井排附近三次采油井受效特点,对后续三次采油区块基础井网注水井排附近的井网布署及调整挖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齐2411块于1985年6月投入开发,同年12月转注水开发。近年来由于注采井网不完善,导致区块开发效果逐年变差。针对区块存在的问题,2011年通过实施区块综合治理,全面恢复长停井,完善区块注采井网,成功实现了区块产能升级。  相似文献   

15.
敖包塔油田葡36区块于2002年投入开发,开发初期采取东西走向直排布井,在反九点注水方式开发过程中表现出与裂缝走向一致的注采井见效快、含水上升快,甚至暴性水淹,而与裂缝走向垂直的注采井见效差,地层压力低、油井产液能力低。而后在2004年扩边时布井采取井排转角为N45°还是没有杜绝暴性水淹的现象,因此通过分析研究得出对该区块进行注采关系的调整使高含水井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提出高含水井转注形成线性注水这一方案,实施后取得了良好实验效果,为后续高含水期油田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前,随着喇嘛甸油田北北块一区过渡带的不断开发,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包括原井网适应性差,水驱控制程度低、采油速度低、采液强度不均衡、油水井数比不合理,注采井网不完善等。为了提高该区块的注水开发效果,2006年对该区块进行了井网加密,综合调整等措施。通过新钻井、油井转注后,由300m反九点法面积井网变为212m五点法面积井网。井网加密后,利用密井网的有利条件,开展各类油层地质特征与剩余潜力的深化认识,搞清了加密后各类储层沉积模式及发育特点,分析了不同油层类型动用状况特点,并通过油水井综合调整,改善了区块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7.
针对敖南油田反九点法注采井网开发中表现出的油井受效差,多向连通比例低,地层压力低的油田注水开发特征,对敖342-28井区进行注采系统调整,转注13口井,形成五点法注水。通过注采系统调整,增加注水井点,提高多向连通比例,扩大水驱波及体积;同时,实施油水井对应压裂,缩短驱替距离,建立有效驱替,恢复了地层压力,促进油井受效,有效的改善了油田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8.
针对坪北油田层间矛盾突出、井网不完善等问题,通过选取试验区开展井网细分重组试验,总结认识并指导老区调整。立足现有加密井网,结合产建、措施等举措对油水井进行层系归位,完善注采井网,减缓层间矛盾,从而改善整体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9.
油田进行高含水期,多套层系井网相互交错,注采关系趋于复杂,各层系间含水差异逐渐缩小,结构调整日益困难,多层高含水井和供液不足井逐年增多,层间矛盾和平面矛盾更加突出。如何控水挖潜,保持一定的产量规模至关重要。本文即探讨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期后,在注水方面如何深化调整,努力挖掘剩余油潜力的认识和做法。  相似文献   

20.
大港油田中北部地区经过多年的开发生产,油、水井因套变、套损而闲置或报废,造成注采井网不完善,油层动用程度低。近年来,随着侧钻井工艺技术及其配套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侧钻井恢复停产、停注井,完善注采井网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也为提高老油田水驱采收率开创了一条新路。该项技术是老油田剩余油挖潜的重要手段,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