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45钢为基体,采用电刷镀法制备了镀层,利用Olympus PME-3型金相显微镜观察了镀层的组织形貌,用MH-5型电子显微硬度测试仪测定了镀层的硬度以及镀层径向的一系列硬度值,探讨了保温温度对硬度变化的影响,并得出硬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Ni-W-D耐高温合金镀层在300℃保温30min时,其硬度达到最高值973 HV,与基体相比提高了3倍多,且晶粒细小、组织致密;在高温下服役时,出现了相变再强化现象.  相似文献   

2.
电刷镀非晶态Ni-P合金镀层形貌和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平 《腐蚀与防护》2005,26(7):294-296,302
采用电刷镀工艺制备了Ni-P合金镀层,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了镀层的表面和截面形貌,采用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技术测试和分析了Ni-P合金镀层中P元素的含量和镀层的组织结构。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该电刷镀工艺可以获得非晶态的Ni-P合金刷镀层。该镀层为柱状组织,镀层表面平整、光滑、致密,但随着刷镀层厚度的不断增加,镀层开始出现微裂纹。  相似文献   

3.
杜宝帅  闫芝成  张忠文  张都清  索帅  李新梅 《表面技术》2024,53(4):110-116, 183
目的 采用电刷镀技术制备Ag-Bi合金镀层,揭示镀层的微观结构特征与耐腐蚀性能。方法 基于酸性硫代硫酸钠无氰镀液体系,利用电刷镀技术在铜基体上制备了纯银以及Ag-Bi合金镀层。利用XRD和SEM分析了镀层的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采用显微硬度计测试了镀层的硬度,通过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对镀层的耐腐蚀能力进行了表征。结果 电刷镀制备的合金镀层均由面心立方结构Ag(Bi)过饱和固溶体组成,在Ag-15.64Bi合金镀层中还形成了六方结构α-Bi相。所制备的镀层具有纳米级晶粒尺寸,范围为13.5~ 21 nm。与纯Ag镀层相比,电刷镀Ag-Bi合金镀层的致密性和平整度明显提高。合金镀层的硬度随着Bi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最高为220.7HV。镀层的自腐蚀电位和电荷转移电阻随着Bi含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腐蚀电流密度呈现相反趋势,Ag-4.52Bi镀层具有最佳的耐腐蚀能力,其自腐蚀电位为−0.189 V,腐蚀电流密度为1.76×10−2 mA.cm−2,电荷转移电阻为1 635 Ω.cm2。结论 通过在酸性硫代硫酸钠镀液中加入硝酸铋,可以电刷镀制备Ag-Bi合金镀层。Bi元素含量对镀层的显微硬度和耐腐蚀能力均具有显著影响。随着镀层中Bi元素的增加,固溶强化、细晶强化效应使镀层的硬度明显增加。合金镀层中孔隙和缝隙等结构缺陷的减少阻碍了腐蚀介质的渗入,Bi元素对镀层钝化膜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最终使镀层的耐腐蚀性能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硬质合金的基本特性,并提出了一种实用的施镀方案。其中包括一种新的预处理方法,过渡层金属的选择及后处理工艺等。  相似文献   

5.
通过改变工作电压和活化时间,对45钢进行2号、3号活化液反接活化,采用表面形貌观察和金相分析的手段评价电净、活化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工作电压14 V、电极相对速度17 m/min、处理时间60s的电净工艺,效果较好;2号活化液最佳活化工艺规范为工作电压14 V,活化时间20 s;3号活化液最佳活化工艺规范为工作电压18 V,活化时间80 s。  相似文献   

6.
7.
利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MM-2000型试验机及MIROMETⅡ数显式显微硬度计对镀层的硬度,摩擦磨损性能及对耐蚀性能进行了分析测试,并研究了热处理对其组织结构及性能的影响,从而分析比较各种镀层性能及差异,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进口汽车内燃机缸套修复的最佳镀层,为镀层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SiC微粒对Ni-P合金刷镀层表面形貌和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梁平 《表面技术》2005,34(1):22-24
为了改善Ni-P合金刷镀层表面的完整性,提高刷镀层的耐腐蚀和抗氧化等性能,实验采用电刷镀技术制备了Ni-P合金和SiC/Ni-P复合刷镀层.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能谱仪等观察和测试了两种刷镀层的表面形貌和结构,探讨了SiC微粒对Ni-P合金刷镀层表面形貌和镀层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iC微粒影响着刷镀层的沉积和生长过程,细化了刷镀层的晶粒,减少了Ni-P合金刷镀层表面的微裂纹,提高了刷镀层的致密度.但SiC微粒并没有改变Ni-P合金刷镀层的非晶态结构,SiC/Ni-P复合刷镀层仍以非晶态为主.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电刷镀技术在镁合金零件表面划伤修复中的应用,提出了电刷镀修复镁合金件的工艺流程及条件。  相似文献   

10.
非晶态镍—磷合金电刷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新民 《表面技术》1996,25(4):40-42
通过对非晶态镍-磷合金电刷镀层的结构,电刷镀工艺的分析,探讨了非晶态镀层的特点以及经过一定热处理后的镀层性能,并对这种镀层的应用发展作了简介。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电刷镀技术制备了Ni/ZrO2纳米复合刷镀层,对镀层的表面组织结构、显微硬度进行了观察、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当镀液中纳米ZrO2颗粒含量为20 g/L时,复合镀层的形貌最为平整致密,晶粒最为细小,硬度达到峰值(581.4 HV);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Ni/ZrO2纳米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250℃时达到极大值(688.9 HV),表现出较好的耐高温软化性能.  相似文献   

12.
以45钢为基体,详细介绍了Ni-W合金的电刷镀工艺,通过观察镀层表面形貌和组织特征,并经过试验分析,得出镀层组织致密度高,硬度高,耐磨性好,与基体结合牢靠的结论。最后,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复合镀修复零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采用无氰电刷镀银溶液,通过对钛基体进行喷砂、机械打磨、化学刻蚀等表面处理,电镀前再经过表面活化,可有效地提高钛基体与镀银层之间的结合力。  相似文献   

14.
刘朝义 《表面技术》1991,(3):27-30,7
概括介绍电刷镀工艺,分析刷镀层的工艺性能及影响镀层质量的几个因素,针对石油机具产品的使用特点,已将镍铁钨合金用于产品零件刷镀上。经油田质量信息反馈表明,镀层性能符合技术要求,产品质量、成本明显优于硬铬层。  相似文献   

15.
镁合金直接化学镀工艺中热处理温度是影响镀层质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利用扫描电镜观察镀层的表面形貌确定了最佳镀液温度。将试样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热处理,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不同热处理温度下的晶化程度,从而确定镀层的结晶温度,并用显微硬度仪测量镀层显微硬度。  相似文献   

16.
史东才  郭成  程羽  邹维 《模具工业》2004,(10):45-46
电弧喷涂快速制模多采用低熔点金属Zn或者Zn_Al合金 ,硬度低、耐磨性能较差 ,难以胜任模具工作时的恶劣工况。本试验选用快速镍和致密快镍两种镀液对其进行表面强化 ,对在不同施镀电压以及不同镀液始镀温度条件下获得的强化镀层的耐磨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 ,探讨了镀层耐磨性能与刷镀电压以及镀液温度的关系 ,得到了耐磨性能最好时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7.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了经电刷镀Ni-W合金与氮碳共渗复合工艺处理的38CrMoAl钢表面层的性能、显微组织和相组成,并进行了磨损试验,探讨了电刷镀层厚度、氮碳共渗时间对表面硬化层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碳共渗后使38CrMoAl钢表面的电刷镀层与基体的结合由原来的机械结合转变为冶金结合。复合工艺处理后的表面层组织为Ni基体上分布着少量的WC和WN质点,其表面耐磨性较只进行电刷镀处理或氮碳共渗处理的提高了5倍以上。最佳的电刷镀层厚度为20um,最佳的氮碳共渗保温时间为80min。  相似文献   

18.
电刷镀发展到今天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大致经历了雏型、成长和发展三个阶段。本文详细论述了国内外电刷镀技术现状和应用情况。由于在电源、阳极、溶液和刷镀专用机床等方面实现了“四大突破”,电刷镀技术的应用愈来愈广范。发展势头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19.
脉冲电镀Ni-SiC纳米复合镀层工艺与微观形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脉冲电镀法制备了Ni-SiC(纳米)复合镀层,研究了脉冲参数对镀层中纳米颗粒含量和镀层显微硬度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镀层的显微形貌及纳米复合镀层的相组成.用显微硬度计测试了镀层的显微硬度.结果表明,脉冲电镀能获得晶粒度细小、致密、光亮、均匀且高硬度的复合镀层.  相似文献   

20.
张俊 《热加工工艺》1992,(5):42-43,45
试验结果表明,钢的离子硫、碳、氮共渗与刷镀复合处理是可行的,其中快速镍镀层与快速铁镀层相比,与离子硫、碳、氮共渗层结合的效果更好一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