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电刷镀非晶态Ni-P合金镀层形貌和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刷镀工艺制备了Ni-P合金镀层,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了镀层的表面和截面形貌,采用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技术测试和分析了Ni-P合金镀层中P元素的含量和镀层的组织结构。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该电刷镀工艺可以获得非晶态的Ni-P合金刷镀层。该镀层为柱状组织,镀层表面平整、光滑、致密,但随着刷镀层厚度的不断增加,镀层开始出现微裂纹。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电刷镀技术制备Ag-Bi合金镀层,揭示镀层的微观结构特征与耐腐蚀性能。方法 基于酸性硫代硫酸钠无氰镀液体系,利用电刷镀技术在铜基体上制备了纯银以及Ag-Bi合金镀层。利用XRD和SEM分析了镀层的物相组成和微观形貌,采用显微硬度计测试了镀层的硬度,通过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对镀层的耐腐蚀能力进行了表征。结果 电刷镀制备的合金镀层均由面心立方结构Ag(Bi)过饱和固溶体组成,在Ag-15.64Bi合金镀层中还形成了六方结构α-Bi相。所制备的镀层具有纳米级晶粒尺寸,范围为13.5~ 21 nm。与纯Ag镀层相比,电刷镀Ag-Bi合金镀层的致密性和平整度明显提高。合金镀层的硬度随着Bi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最高为220.7HV。镀层的自腐蚀电位和电荷转移电阻随着Bi含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腐蚀电流密度呈现相反趋势,Ag-4.52Bi镀层具有最佳的耐腐蚀能力,其自腐蚀电位为−0.189 V,腐蚀电流密度为1.76×10−2 mA.cm−2,电荷转移电阻为1 635 Ω.cm2。结论 通过在酸性硫代硫酸钠镀液中加入硝酸铋,可以电刷镀制备Ag-Bi合金镀层。Bi元素含量对镀层的显微硬度和耐腐蚀能力均具有显著影响。随着镀层中Bi元素的增加,固溶强化、细晶强化效应使镀层的硬度明显增加。合金镀层中孔隙和缝隙等结构缺陷的减少阻碍了腐蚀介质的渗入,Bi元素对镀层钝化膜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最终使镀层的耐腐蚀性能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硬质合金的基本特性,并提出了一种实用的施镀方案。其中包括一种新的预处理方法,过渡层金属的选择及后处理工艺等。 相似文献
5.
通过改变工作电压和活化时间,对45钢进行2号、3号活化液反接活化,采用表面形貌观察和金相分析的手段评价电净、活化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工作电压14 V、电极相对速度17 m/min、处理时间60s的电净工艺,效果较好;2号活化液最佳活化工艺规范为工作电压14 V,活化时间20 s;3号活化液最佳活化工艺规范为工作电压18 V,活化时间80 s。 相似文献
7.
利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MM-2000型试验机及MIROMETⅡ数显式显微硬度计对镀层的硬度,摩擦磨损性能及对耐蚀性能进行了分析测试,并研究了热处理对其组织结构及性能的影响,从而分析比较各种镀层性能及差异,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进口汽车内燃机缸套修复的最佳镀层,为镀层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SiC微粒对Ni-P合金刷镀层表面形貌和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改善Ni-P合金刷镀层表面的完整性,提高刷镀层的耐腐蚀和抗氧化等性能,实验采用电刷镀技术制备了Ni-P合金和SiC/Ni-P复合刷镀层.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能谱仪等观察和测试了两种刷镀层的表面形貌和结构,探讨了SiC微粒对Ni-P合金刷镀层表面形貌和镀层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iC微粒影响着刷镀层的沉积和生长过程,细化了刷镀层的晶粒,减少了Ni-P合金刷镀层表面的微裂纹,提高了刷镀层的致密度.但SiC微粒并没有改变Ni-P合金刷镀层的非晶态结构,SiC/Ni-P复合刷镀层仍以非晶态为主.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电刷镀技术在镁合金零件表面划伤修复中的应用,提出了电刷镀修复镁合金件的工艺流程及条件。 相似文献
10.
非晶态镍—磷合金电刷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非晶态镍-磷合金电刷镀层的结构,电刷镀工艺的分析,探讨了非晶态镀层的特点以及经过一定热处理后的镀层性能,并对这种镀层的应用发展作了简介。 相似文献
11.
12.
以45钢为基体,详细介绍了Ni-W合金的电刷镀工艺,通过观察镀层表面形貌和组织特征,并经过试验分析,得出镀层组织致密度高,硬度高,耐磨性好,与基体结合牢靠的结论。最后,在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复合镀修复零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5,22(3):15-17
采用无氰电刷镀银溶液,通过对钛基体进行喷砂、机械打磨、化学刻蚀等表面处理,电镀前再经过表面活化,可有效地提高钛基体与镀银层之间的结合力。 相似文献
14.
概括介绍电刷镀工艺,分析刷镀层的工艺性能及影响镀层质量的几个因素,针对石油机具产品的使用特点,已将镍铁钨合金用于产品零件刷镀上。经油田质量信息反馈表明,镀层性能符合技术要求,产品质量、成本明显优于硬铬层。 相似文献
15.
16.
17.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了经电刷镀Ni-W合金与氮碳共渗复合工艺处理的38CrMoAl钢表面层的性能、显微组织和相组成,并进行了磨损试验,探讨了电刷镀层厚度、氮碳共渗时间对表面硬化层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碳共渗后使38CrMoAl钢表面的电刷镀层与基体的结合由原来的机械结合转变为冶金结合。复合工艺处理后的表面层组织为Ni基体上分布着少量的WC和WN质点,其表面耐磨性较只进行电刷镀处理或氮碳共渗处理的提高了5倍以上。最佳的电刷镀层厚度为20um,最佳的氮碳共渗保温时间为80min。 相似文献
18.
电刷镀发展到今天已走过了半个多世纪,大致经历了雏型、成长和发展三个阶段。本文详细论述了国内外电刷镀技术现状和应用情况。由于在电源、阳极、溶液和刷镀专用机床等方面实现了“四大突破”,电刷镀技术的应用愈来愈广范。发展势头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19.
20.
试验结果表明,钢的离子硫、碳、氮共渗与刷镀复合处理是可行的,其中快速镍镀层与快速铁镀层相比,与离子硫、碳、氮共渗层结合的效果更好一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