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合成纤维工业》2015,(5):31-34
在钛酸四丁酯(TBT)的1,4-丁二醇(BDO)溶液中加入络合剂制备了合成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用络合型耐水解催化剂(RWC),并通过水解和间歇聚合实验研究了催化剂RWC的催化活性及耐水解性能。结果表明:催化剂RWC具有较好的耐水解性能,在常温下放置7 d或196℃高温下均未出现水解现象,而常规催化剂TBT在常温下即出现水解白色絮状沉淀物;催化剂RWC具有与TBT相当的催化性能,分别用TBT,RWC催化剂,所制得PBT试样的特性黏数分别为1.006,0.992 d L/g,端羧基含量分别为25.4,30.5 mmol/kg,产品质量接近。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一种应用型钛系聚酯(PET)催化剂TY,考察了在PET合成中催化剂TY对酯化时间、缩聚时间、产品性能等的影响;并与传统锑系催化剂三氧化二锑(Sb2O3)的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钛系催化剂TY不仅能缩短酯化时间和聚合时间,而且催化剂用量少、催化活性高;钛系催化剂TY用量为20~25μg/g时,催化活性最佳,催化剂TY 20~25μg/g的催化活性相当于Sb2O3350~400μg/g的催化活性;钛系催化剂合成的PET切片的特性黏数达0.683 d L/g,与锑系PET相比,色相L值提高达71.68,b值相差不大,端羧基含量及二甘醇含量降低,结晶行为及热性能相当;钛系催化剂TY适合无重金属聚酯的工业生产,工业应用性强。 相似文献
3.
直接酯化法合成PBT中钛系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钛系催化剂在直接酯化法合成PBT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采用不同种类的催化剂和不同的催化剂含量进行实验.在催化剂对酯化反应速率、THF 生成量及缩聚反应速率的影响方面得出了一些规律性的结果.同时运用端羧基分析、DSC、恒温 TG 等方法测定了钛系催化剂对 PBT 热氧化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5.
使用国产催化剂和进口催化剂钛酸四丁酯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从催化剂钛酸四丁酯的钛含量及含水量、反应过程中副产物产率及原材料的单耗、 PBT产品的特性黏数及色相等对比分析了国产和进口催化剂钛酸四丁酯对PBT树脂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国产钛酸四丁酯的二氧化钛质量分数为13.863%、含水量为177.033μg/g,能满足PBT生产工艺要求;相比进口催化剂,使用国产催化剂生产PBT树脂的过程中,副产物产率较小为0.069 t/t,精对苯二甲酸和1,4-丁二醇的单耗均略低,催化剂单耗略高;使用进口和国产两种催化剂生产PBT树脂,所得产品的特性黏数、端羧基含量、色相b值等质量指标均无明显差异;国产钛酸四丁酯具有价格低、供货周期短及退换货方便等优势,可替代进口钛酸四丁酯应用于PBT树脂的生产。 相似文献
6.
以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合成用催化剂钛酸四丁酯(TBT)、钛酸四异丙酯(TPT)为对比,考察了自制钛系催化剂TY–3在PBT合成中对酯化时间、馏出液中四氢呋喃(THF)含量、缩聚时间、切片性能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用量情况下,使用自制钛系催化剂TY–3合成PBT,酯化及缩聚时间最短,馏出液中THF含量最少,PBT切片产品的色度最好,其最佳用量为70~80 mg/kg。中试试验效果较好,有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相似文献
7.
《应用化工》2019,(11)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Ti-Mg复合催化剂,用于合成聚对苯二甲酸1,3-丙二醇酯(PTT)。考察了催化剂焙烧温度、催化剂用量及反应条件对合成PTT产品的影响。结果表明,经550℃焙烧的Ti-Mg复合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在反应条件:催化剂用量为550 mg/L(基于对苯二甲酸的质量),酯化温度235℃,酯化时间180 min,缩聚反应温度260℃,缩聚时间140 min,磷酸三苯酯用量为150 mg/L(基于对苯二甲酸的质量)时,合成的PTT产品的特性粘度达到0.913 8 dL/g,b值为2.38,端羧基含量为17.24 mmol/kg。分别采用XRD和SEM表征催化剂,发现催化剂表面呈现光滑且规整的六角棒状结构。 相似文献
8.
《应用化工》2022,(11)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Ti-Mg复合催化剂,用于合成聚对苯二甲酸1,3-丙二醇酯(PTT)。考察了催化剂焙烧温度、催化剂用量及反应条件对合成PTT产品的影响。结果表明,经550℃焙烧的Ti-Mg复合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在反应条件:催化剂用量为550 mg/L(基于对苯二甲酸的质量),酯化温度235℃,酯化时间180 min,缩聚反应温度260℃,缩聚时间140 min,磷酸三苯酯用量为150 mg/L(基于对苯二甲酸的质量)时,合成的PTT产品的特性粘度达到0.913 8 dL/g,b值为2.38,端羧基含量为17.24 mmol/kg。分别采用XRD和SEM表征催化剂,发现催化剂表面呈现光滑且规整的六角棒状结构。 相似文献
9.
10.
高性能树脂PBT增韧酚醛塑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加入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对酚醛塑料的增韧改性。包括合成的最佳工艺、PBT改性前后酚醛塑料的韧性,以及热稳定性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PRT改性酚醛塑料的韧性得到了大大增强,而并未影响其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抗黄变耐热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节能灯专用料的制备,探讨了复合稳定剂对节能灯PBT材料老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稳定剂327/622抗黄变效果优于327/770,抗黄变PBT专用料经168小时氙灯人工加速老化试验,冲击强度保持90%,拉伸强度保持95%以上,色差△E小于5。模拟室内环境试验箱试验2000h,色差△E为4.72。 相似文献
12.
用耐水性的化合物氢氧化钛、草酸氧钛、以及 Ti O2 纳米材料 ,分别作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 PBT)合成的催化剂 ,与现在普遍使用的催化剂钛酸丁酯进行比较和研究 ,结果发现氢氧化钛、草酸氧钛虽有催化作用 ,但催化效果不及钛酸丁酯 ,而 Ti O2 纳米材料催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钛白粉和硫化锌2种白色颜料对质量分数为30%的玻璃纤维(GF)增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为0.5%钛白粉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无缺口冲击强度均明显下降,而添加相同用量的硫化锌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明显提高。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产生这种力学性能差异的原因。结果发现,钛白粉会降低复合材料中PBT的结晶速度和结晶度;添加钛白粉的复合材料具有最小的β晶型含量,从而导致复合材料韧性下降;钛白粉不利于复合材料中以GF为核生成的串晶的生长,从而使GF与PBT的界面粘结力变弱,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下降。而加入硫化锌后的效果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14.
为制备高效的煤直接液化催化剂,综述了提高煤直接液化催化剂活性的方法,分析了各方法对煤直接液化催化剂性能影响的作用原理,指出了煤直接液化催化剂研究中各方法的关键点和难点,各方法之间并非相互孤立,应有机组合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针对目前煤直接液化催化剂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展望。煤直接液化催化剂活性提升的方法主要有提高催化剂前驱体的分散度,提高活性相的抗聚结性能和利用多元金属/非金属的复合/协同效应,后续研究应加强煤中灰组成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深入研究非金属元素对催化剂加氢和抑焦性能的影响,探索多种协同复合的催化剂制备系统,针对特定煤种研制专用高效直接液化催化剂。 相似文献
15.
用纺丝级PBT切片,在常规纺丝设备上可生产出满足纺织加工要求的PBT纤维,本文就切片干燥、纺丝温度、纺丝组件、冷却条件、热辊温度、拉伸等工艺条件对PBT质量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TT)合金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随着降温速率的增大,PBT/PTT合金的结晶峰温均降低,结晶峰均加宽.采用Jeziorny法、莫志深法和Flyn-Wall-Ozawa法分析非等温结晶过程,Jeziorny法能够描述PBT/PTT合金的初期结晶过程,对后期结晶存在一定偏差,各PBT/PTT合金的结晶维数变化不大;莫志深和Flyn-Wall-Ozawa法能很好地描述PBT/PTT合金的非等温结晶过程,随PTT含量增加,由Flyn-Wall-Ozawa法求得PBT/PTT合金的活化能呈增加趋势.相对结晶度为0.5,m(PBT)/m(PTT)分别为90∶10,70∶30,50∶50时,PBT/PTT合金的活化能分别为-201.9,-116,0,-66.6 kJ/mol;相对结晶度为0.5时,m(PBT)/m(PTT)为50∶50的合金活化能比PTT(-77.4 kJ/mol)还高. 相似文献
17.
PBT工程塑料概况及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PBT工程塑料的市场及技术进展。针对国内PBT供应商与国外PBT供应商的差距,提出了加强 新品种开发,提高现有品种质量水平,积极开发国内外市场和加快原料1,4-丁二醇的国产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PBT/PET共混体系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熔融共混,通过粘度匹配原则, 确定PBT/PET共混体系的熔体温度为275-285℃,在283℃时制得PBT/PET共混切片,并对其共混体系进行相容性研究。结果表明:PBT/PET共混体系的理论热焓均小于41.8 mJ,为热力学相容体系;由扫描电镜观察PBT/PET共混体系在PBT和PET交界处发生了相分离,当PBT与PET共混比越接近,相分离程度越明显;DSC分析表明PBT/PET共混体系在非晶区相容,晶区不相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