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圆锥滚子滚动轴承,建立了其流体动力润滑模型,并进行了完全数值解分析,得到了流体动压力分布与油膜形状;研究了刚性等粘度的润滑区的最小油膜厚度为压力分布随卷吸速度、载荷、滚子长度与卷吸角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有限长圆锥滚子的润滑问题与无限长线接触、椭圆接触的问题有很大不同。研究结果可以用于指导高速轻载圆锥滚子轴承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圆锥滚子摩擦副的润滑分析(Ⅰ)刚性等粘度润滑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圆锥滚子滚动轴承,建立了其流体动力润滑模型,并进行了完全数值解分析,得到了流体动压力分布与油膜形状;研究了刚性等粘度的润滑区的最小油膜厚度与压力分布随卷吸速度、载荷、滚子长度与卷吸角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有限长圆锥滚子的润滑问题与无限长线接触、椭圆接触的问题有很大不同.研究结果可以用于指导高速轻载圆锥滚子轴承的设计.  相似文献   

3.
赵丽 《宁夏工程技术》2006,5(3):278-280
挡边与滚子接触情况是影响352226型铁路轴承温升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对铁路轴承进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借助SKF公司的经验,从理论上分析了圆锥滚子轴承内圈挡边和滚子接触处的润滑特性,通过对滚子与挡边在不同的接触点所形成的不同的摩擦力矩的特性曲线分析以及对滚子端面与挡边在不同润滑状况时跑合工作温度的试验,得出了滚子与挡边形成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的条件,即圆锥滚子轴承的挡边与滚子接触位置应当保持在内圈挡边的中心.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研究高速圆柱滚子轴承的运动学性能和耦合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简称弹流理论)的分析方法,直接采用弹流理论计算滚动体与轴承套图接触区的油膜厚度、油膜动压力及润滑剂牵引力,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工况条件下轴承的各运动零件的运动情况,所获得的分析结果得到了实验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考虑圆锥滚子轴承的非等截面属性和脂润滑状态,基于润滑脂Power-law流变模型,结合脂膜能量方程和固体热传导方程,建立轴承滚子与滚道接触的非等温脂润滑模型,分析滚子修形、打滑、歪斜和倾斜等对接触副脂润滑热成膜性能和拖动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未发生倾斜或歪斜时,Lundberg对数母线修形滚子的最小膜厚略大于切交母线修形滚子,而压力峰值略小于切交母线修形滚子. 在考虑温度效应后,脂膜厚度减小,压力峰值增大. 倾斜运动导致滚子主要承载端的脂膜压力和颈缩量增加,膜厚减小,因此滚子修形应考虑倾斜运动的影响;歪斜运动对膜厚和压力分布的影响则相对较小. 滚子/滚道副的脂润滑拖动系数随打滑加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不同组份的润滑油在不同工况条件 (改变正压力、温度、转速等 )下的润滑机理 ,特别是极压条件下化学膜、流体动力膜的成因及其与摩擦条件的关系 ,本文作者对流体润滑动态观测实验技术进行了研究 ,研制了一台流体润滑动态观测试验机。该试验机可以实现对正在磨损着的界面进行动态直视研究 ,可真实地了解摩擦、磨损过程本质 ,更为有效地提出符合实际的新理论 ,进而解决各类工程问题。该系统引进了微机测量系统 ,可对摩擦物理量的信号进行采集与处理 ,精度高 ,操作简便 ,真正实现了试验机的动态特性测试。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不同组份的澜骨油在不同工况条件(改变正压力、温度、转速等)下的润滑机理,特别是极压条件下化学膜,流体动力膜的成因及其与摩擦条件的关系,本文作者对流体润滑动态观测实验技术进行了研究,研制了一台流体油动态观测试验机。该试验机可以实现对正磨损着的界面进行动态直视研究,可真实地了解磨擦磨损过程本质,更为有效地提出符合实际的新理论,进而解决各类工程问题,该系统引进了微机测量系统,可对摩擦物理量的信号进行采集与处理,精度高,操作简便,真正实现了试验机的动态特性测试。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表面织构参数对径向滑动轴承流体动力润滑特性的影响,建立了基于经典雷诺方程的表面织构润滑计算模型,设计了具有不同分布位置和几何参数的长方体形状的表面织构,在施加雷诺边界条件的情况下使用有限差分法求解雷诺方程,分析了织构参数对轴承静态特性的影响作用,其静特性参数包括偏心率、偏位角、最大油膜压力、最小油膜厚度、摩擦力及轴承两侧泄油量。数值计算的结果表明:表面织构可以明显改变油膜压力的分布情况,尤其当织构分布在压力下降区和最大压力附近时;与光滑轴承相比,油膜的压力分布有显著的变化,通常分布在轴承上游的织构,可以使油膜压力的峰值增大。此外,织构在轴承表面的分布位置对轴承的其他静态特性有着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深腔圆锥动静压混合轴承润滑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更加准确探求深腔圆锥动静压轴承润滑特性,考虑润滑油膜紊流、热效应及轴向速度等因素,推导极坐标系下的广义雷诺方程、能量控制方程及其相关表达式,采用有限差分法对方程进行离散,利用帕坦卡正系数法则对离散化方程系数及常数项进行处理,数值分析油膜的三维压力场和温度场,试验研究静压浮起和动压润滑特性.结果表明:帕坦卡正系数法则可以有效地解决诸如油腔边缘存在"逆流"等因素而导致温度场不易收敛问题,在高速大偏心率情况下,油膜温升较高,应考虑温度对轴承性能的影响.流量与供油压力成正比关系,而与转速基本无关.随着转速增加动压效应增强,轻载时轴承在小偏心率下工作.深腔圆锥动静压轴承具有良好的静压浮起和动压润滑特性,理论计算值与试验结果一致,证明理论的正确性,为下一步转子动力学的理论分析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耦合部分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理论建立了高速圆柱滚子轴承动力学模型,着重分析了轴承元件表面粗糙效应对高速圆柱滚子轴承元件动态运动特性的影响,提出了考虑粗糙效应的轴承动态分析方法并得到了实验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的流变模型和简化的热传导边界条件,用有限元法联立求解雷诺方程和能量方程,得到了假塑性流体润滑向心轴承性能的热流体动力分析的数值解。在计算过程中,采用了不完整的上游边界及沿膜厚方向的平均粘度概念。结果表明,采用不完整的上游边界能较好地描述轴承的实际工况,并使在热流体动力分析中用计算确定混合系数η_(mix)值成为可能。研究还表明,考虑热效应时,假塑性流体的粘度指数改善特性对由于剪切减薄特性引起的承载能力下降有着很大的补偿作用。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的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圆弧齿轮的弹性流体动力润滑问题,应用现代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的研究成果,对单圆弧齿轮,提出了简便的弹性流体动力润滑计算公式并给出了算例。  相似文献   

13.
以成分为Fe-12Cr-2.5W-0.4Ti-0.25(Y2O3)雾化粉末为原料,分别使用聚乙二醇为模壁润滑剂,硬脂酸为粉末润滑剂进行压制。对比了模壁润滑与粉末润滑对模压制品的力学性能影响。研究铁基高温合金粉末模压成形致密化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粉末润滑有助于在低压条件下颗粒的重排和致密化,但是其本身占据了压坯的体积从而限制了致密度的进一步提高;采用模壁润滑避免了粉末中混入有机物,使得制备高致密材料成为可能;粉末的退火软化有助于压制成形,并提高合金的致密度:在较高压力下,使用模壁润滑的样品颗粒之间结合更为紧密,孔隙明显减少,这是导致其力学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压粘效应对短径向轴承流体动力润滑的影响,采用线性化的压粘方程,结合短径向轴承的雷诺方程,用傅里叶正弦变换方法得到了油膜中压强的解析解,并以此解析解为基础,推导出了承载系数、摩擦力、功耗等公式。计算结果与一些文献中关于润滑现象的定性叙述是一致的。与其他文献之不同点是对计及压粘效应的短径向轴承进行了定量计算。在所推导公式中使压粘系数α等于零,经过问题的退化,可以得到常粘度时轴承性能的相应公式,  相似文献   

15.
用弹性流体动压润滑理论分析了渐开线直齿圆锥齿轮传动的弹流计算,推导出相应的计算公式并给出了形成弹流润滑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机械系统中广泛存在滚滑点接触副,本文用非牛顿体弹流理论分析这种问题的润滑机理,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三维弹流润滑接触区的内的压力分布,油膜厚度分布和剪应力;进一步研究剪切发热和润滑剂压缩性发热得到三维温度分布。  相似文献   

17.
气体润滑轴承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概述了气体润滑轴承的研究状况和发展趋势,并介绍了一种最新研究的表面节流气体润滑轴承.  相似文献   

18.
滚动轴承的弹性流体动压润滑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正常润滑条件下有一定转速的滚动轴承,主要进行接触疲劳的基本额定寿命计算.由于滚动轴承的润滑状态对轴承的疲劳寿命影响很大,还应根据轴承的润滑状态对轴承的基本额定寿命进行修正,即还需进一步进行滚动轴承的弹性流体动压润滑设计。  相似文献   

19.
八纵向沟水润滑橡胶轴承润滑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润滑橡胶轴承是水下最适宜的轴承之一,笔者对潜水泵上常用的八纵向沟水润滑橡胶轴承,在水润滑下影响摩擦系数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剖析了其润滑机理,并提出了一组有用的参数。  相似文献   

20.
考虑常温条件下轴承歪斜状态时,滚子副在载荷冲击工况下的瞬时动态润滑问题,分析载荷冲击及歪斜角对滚子副动态润滑的影响。结果表明:膜厚及压力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油膜的分散与聚拢运动,负荷突增会导致油压陡增、聚拢运动强化、膜厚减薄、油膜接触区扩张;载荷冲击时,与未歪斜时轴承滚子的膜厚和压力相比,歪斜后轴承滚子压力的最大峰值随时间推移明显增大,最小膜厚的变化幅度增大;实际工况下多数时刻,歪斜滚子副的最小膜厚变得更薄,最小膜厚处为滚子端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