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2,2’-联咪唑(H2biim)和邻苯二甲酸(H2phth)为配体,以钴为中心离子采用水热方法合成了配合物[Co(H2biim)2(phth)],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分析和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了晶体结构的解析和表征。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分别为a=0.849 39(3)nm,b=1.156 45(5)nm,c=2.059 40(10)nm,β=94.769°。V=2.015 90(15)nm3,D=1.619(g/cm3),Z=4。热重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在300℃以下稳定。  相似文献   

2.
欧阳淼  张运良 《广东化工》2012,(18):25-26,24
以邻氨基苯磺酸与吡啶-2-甲醛进行缩合得到席夫碱配体(KL),然后与Cu(AcO)2.H2O进行配位反应,得到了席夫碱配合物[Cu(L)2][Cu’(L)2].CH3OH.3 H2O,用元素分析、FT-IR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配合物的一个独立单元由三个晶格水分子、一个晶格甲醇分子和两个不同的单核铜单元构成。有趣的是,这两个单核铜单元的组成完全相同但配位模式不同,它们均由一个铜离子和两个脱质子的席夫碱配体组成,其中一个单核铜单元中的两个磺酸基均参与了配位,另一个则只有一个磺酸基配位。  相似文献   

3.
溶解2,9’-二甲基邻菲咯啉的15ml乙醇水溶液中(v/v=2:1)加入新制备NiCO3沉淀,搅拌下再滴加入1.0mol/L的甲酸液,该溶液室温下静置缓慢蒸发5天,得到绿色块状的[Ni(C14H12N2)(H2O)(HCO2)2].H2O晶体。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7.399(2),b=10.373(2),c=11.442(2),α=82.42(3)°,β=81.77(3)°,γ=76.10(3)°,V=839.3(3)3,Z=2,C16H18NiN2O6,Mr=393.01。最后残差因子R1=0.0353,wR2=0.0835。中心金属离子Ni与邻菲咯啉配体的2个N原子及一个甲酸根中的2个O原子螯合形成八面体赤道面,轴向与结晶H2O与另一个甲酸根中的2个O原子与形成NiN2O4畸变八面体配位结构。  相似文献   

4.
以2,2’-联咪唑(H2biim)和邻苯二甲酸(H2phth)为配体,以钴为中心离子采用水热方法合成了配合物[Co(H2biim)2(phth)],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分析和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了晶体结构的解析和表征。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分别为a=0.849 39(3)nm,b=1.156 45(5)nm,c=2.059 40(10)nm,β=94.769°。V=2.015 90(15)nm3,D=1.619(g/cm3),Z=4。热重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在300℃以下稳定。  相似文献   

5.
冯秀玲  张玉平 《化学试剂》2013,35(3):261-263,270
在80℃下合成了1个新的标题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和单晶X-射线进行了表征。标题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a=0.671 14(9)nm,b=1.165 88(14)nm,c=1.401 83(18)nm,α=96.410 0(10)°,β=94.825 0(10)°,γ=97.901(2)°,V=1.074 2(2)nm3,Z=2。配合物由1个VO2、两个2,2’-联吡啶分子和1个NH4HSO4构成,NH4HSO4分子通过氢键在a方向形成一维超分子链状结构,通过荧光光谱研究了该化合物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6.
采用常温搅拌法合成了2,3,6-三巯基均三嗪(ttcH3)和4-氨基-3,5-二(3-吡啶基)-1,2,4-三唑(3-bpt)与过渡金属镉的配合物[Cd(ttcH2)2(3-bpt)2]·2H2O,对其结构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以及热重分析等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显示该配合物为单核,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配合物在氢键作用下拓展为3D超分子网络结构。热重分析显示该配合物的骨架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范广 《应用化工》2012,(1):53-55
利用H3PO3的还原性,合成了一个一价铜配合物[Cu(pyz)(NO3)]n(1)(pyz:吡嗪),并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单晶X-射线衍射对配合物(1)进行了表征。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中的一价铜离子通过硝酸根和吡嗪的桥连作用,连接成二维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8.
以3-乙基-4-对甲氧苯基-5-(2-吡啶基)-1,2,4-三唑为配体合成了配合物[CuL2(ClO4)2]·2CH3CN,测定了其X-射线单晶结构,并用电子自旋共振谱(ESR)及电子光谱对[CuL2(ClO4)2]·2CH3CN进行了表征。晶体学数据:P-1空间群,a=0.83286(11)nm,b=0.91266(14)nm,c-1.4225(2)nm,α-100.516(7)°,β=101.067(4)°,γ=98.780(4)°,V-1.0234(3)nm3,Z-1,s=1.163,最终残余因子(I〉2σ(I))R1=0.0391,wR2=0.1163;对于全部数据R1=0.0430,wR=0.1202。  相似文献   

9.
10.
以邻氯蜷苯磺酸与吡啶-2-甲醛进行缩合得到席夫碱配体(KL),然后与Cu(AeO)2.H20进行配位反应,得到了席夫碱配合物[Cu(L)2][Cu’(L】2】’CH3OH·3H2O,用面素分析、FT—IR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r表征。结果表明t配合物属]i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配合物的一一个独立单元由置个品格水分子、一个晶格甲醇分子和两个不同的单核铜单元构成。有趣的是,这两个荤核铜单元的组成完全相同但配位模式不同,它们均由一个铜离子和两个脱质子的席夫碱配体组成,其中一个瞥核铜单元中的两个磺酸基均参与了配位,另一个则只有一个磺酸基配位。  相似文献   

11.
以3-乙基-4-对甲氧基苯基-5-(2-吡啶基)-1,2,4-三唑(L)配体合成了配合物[Ni2L2Cl2]·2H2O,测定了其X-射线单晶结构。晶体学数据:P2(1)/n空间群,a=12.909(5),b=8.678(3),c=16.437(8),α=90.00°,β=99.01(3)°,γ=90.00°,V=1818.6(13)3,Z=2,S=1.109,最终残余因子(I>2σ(I))Rl=0.0670,wR2=0.1892;对于全部数据Rl=0.0760,wR1=0.2013。  相似文献   

12.
范广 《陕西化工》2012,(1):53-55
利用H3PO3的还原性,合成了一个一价铜配合物[Cu(pyz)(NO3)]n(1)(pyz:吡嗪),并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单晶X-射线衍射对配合物(1)进行了表征。单晶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中的一价铜离子通过硝酸根和吡嗪的桥连作用,连接成二维层状结构。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1种新的诺氟沙星(NFA)-钴(III)-多吡啶配合物:[Co(NFA)(phen-NO2)(H2O)2](Cl O4)3[NFA=1-乙基-6-氟-1,4-二氢-4-氧代-7-(1-哌嗪基)-3-喹啉羧酸;phen-NO2=5-nitro-1,10-phenanthroline]。用红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应用荧光光谱方法研究了配合物与CT-DNA的作用,发现这此配合物均以插入方式与CT-DNA作用。采用二倍稀释法研究了配合物的抗菌活性,结果表明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G+)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溶液法在室温水-乙醇溶液中,以CuCl2·2H2O、一水合邻菲啰啉(Phen·H2O)和对氰基苯甲酸(p-CNC6H4COOH,HCBA)为原料合成了标题配合物[Cu(Phen)(H2O)(CBA)Cl]·H2O。通过X-射线衍射法测定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构分析表明,中心Cu(Ⅱ)离子配位数为5,构成CuN2O2Cl四方锥配位模式。通过O—H…O氢键形成一维超分子带,超分子带又经带间C—H…O氢键作用形成超分子层,并经C—H…N氢键作用堆积组装形成三维超分子构造。并对其进行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差热分析等表征。对配合物磁性做了进一步测试,在2~300 K区间遵循韦斯定理χm(T+0.10)=0.44 cm3·K·mol-1。并采用Van Vleck方程对配合物进行了拟合,最佳拟合结果为g=2.156(1),zJ'=-0.138(4),一致性因子为R=3.607×10-8。磁性测试结果表明Cu(Ⅱ)离子之间存在较弱的反铁磁耦合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用扩散法合成了一种以4,4'-偶氮联吡啶(Azpy)为第二桥联配体的新叠氮铜二维配合物[Cu(azpy)(N_3)_2]n。对配合物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结构分析、红外光谱表征及磁性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在配合物中,铜离子之间通过EE叠氮桥联和4,4'-Azopyridine(azpy)桥联形成了一个二维层状结构,并具有4-连接(44.62)拓扑结构。对磁性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该配合物中EE-叠氮桥联的Cu(Ⅱ)离子间存在反铁磁性耦合,而配合物在低温时出现了铁磁性耦合可能是由自旋倾斜造成的弱自发磁化作用引起的。  相似文献   

16.
李光华  丁国华 《化学试剂》2012,34(3):245-247
采用溶剂热法合成[Cu2L2](L=2,4-dichloro-6-{[(2-hydroxyphenyl)amino]methyl}phenol),并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表征。该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a=12.932 2(10),b=5.083 2(4),c=14.760 9(11),β=96.069(7)°,V=1 241.7(11)3,Z=4,Dx=1.924 mg.m-3,μ=2.19 mm-1,F(000)=716,R[F2>2σ(F2)]=0.175,wR(F2)=0.252。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为具有手性对称的平面结构。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新型晶体配合物二羟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铬[(HOC2H4)2NCSS]3Cr,对其结构进行解析和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晶体的结构,结果表明配合物[(HOC2H4)2NCSS]3Cr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a=17.9410(19),b=10.3755(11),c=14.4284(16),β=113.5710(10)°;晶胞参数比:a/b=1.7293,b/c=0.7191,c/a=0.804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分析等表征手段对其结构进行分析,表明其结构均与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的晶体的结构吻合。  相似文献   

18.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新型配合物[Mn(4,4′-bpy)(tca)2](4,4′-bpy=4,4′-bipyridine,tca=trans-cinnamicacid),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目标配合物是Trignnal晶系,P-3空间群,具有新颖的三维结构,主要晶体学参数为:a=3.1755(3)nm,b=3.1755(3)nm,c=1.26751(15)nm,α=90.00°,β=90.00°,γ=120.00°,V=11.069(2)nm3,Z=2。目标配合物具有反铁磁相互作用的磁性质。  相似文献   

19.
合成和表征了两种新的异双核配合物「Cu(oxen)Mn(L)2」(ClO4)2,oxen表示N,N‘-双(2-氨乙基)草酰胺根阴离子;L为N,N,N’,N‘0四甲基乙二胺和1,3-丙二胺;测定了配合物「Cu(oxen)Mn(tmen)2」(ClO4)2的变温磁化率(4-300K);其数值用最小二乘法和从自旋Hamiltonian算符H=-2JS1S2-DS21导出的磁方程拟合,求得交换积分J=-6  相似文献   

20.
以2,2’-联吡啶(BIPY)和苯甲酸钠为共原料,和氯化钴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钴配合物[Co(BIPY)(C_6H_5COO)_2],并通过扩散法得到了该配合物的单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对该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晶体结构表明:该分子结构中,钴配位中心分别与一个2,2’-联吡啶和两个苯甲酸配位。我们还对该配合物的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