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忠林  王忠华  王淑英  洪玲  张威  杨玉梅 《油田化学》2000,17(4):353-354,368
根据红岗油田萨尔图油层特征 ,筛选出了一种三元复合驱油体系 ,该体系与红岗油田萨尔图油层形成的界面张力可达到 10 -3 mN/m。该体系组成为 :0 .0 6 %表面活性剂S 96 1.5 %NaOH 0 .2 %聚合物 0 .2 %助剂 ,在油层温度下与原油间界面张力 3× 10 -3 — 7× 10 -3 mN/m ,粘度 >2 0mPa·s ,在室内岩芯流动实验中 ,该三元复合驱油体系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采收率 10 %左右。  相似文献   

2.
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体系驱油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庆油田应用的新型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体系,开展了微观仿真模型驱油实验和岩心驱油实验研究;对比了水驱油后聚合物溶液驱油、表面活性剂溶液驱、无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SP)二元复合驱体系驱油3种方案的驱油效果,研究了SP二元复合体系界面张力和乳状液的含水率对其驱油效果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SP二元体系的驱油效果明显好于聚合物溶液和表面活性剂溶液的一元体系,人造岩心水驱油后,开展SP二元复合体系驱油提高采收率17.50%;人造岩心水驱后聚驱,再开展SP二元复合体系驱油提高采收率10.10%。该研究对指导SP二元复合体注入方案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和勇 《石油知识》2009,(5):12-14
红岗油田在30多年的开发过程中.通过井网调整、均衡注水等措施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多年的注水稳产高效开发后,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目前注采井网基本完善.进一步调整井网增产的潜力不大。现主要依靠强化注水和提高产液量来实现稳产.生产成本逐年增大.随着可采储量增加幅度逐年变小.储采比下降,剩余可采储量高度分散.注入水低效、无效循环问题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4.
海上稠油油田聚驱后二元复合驱注入时机与注入方式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海上绥中36-1油田油层条件,进行了聚合物驱后二元复合驱注入时机、注入方式的优化实验研究。聚合物驱后在不同注入时机(直接转注、含水最低点、含水70%和含水95%时)转注二元复合体系,最终采收率分别为75.36%、73.32%、71.22%和68.61%,直接转注二元驱的采收率最高(42.61%)。在相同水驱条件下,以不同注入方式注入二元复合体系后发现,注入0.3 PV二元复合体系的驱油效果优于注入0.05 PV聚合物+0.2 PV二元复合体系+0.05 PV聚合物和0.1 PV聚合物+0.2 PV二元复合体系。但注入方式的改变对最终采收率的影响较小,以聚合物做保护段塞更有利于控制工业化成本。在相同段塞聚合物用量条件下,用前后保护段塞的效果好于单一前置段塞。在等经济的条件下,聚合物驱后进行0.3 PV二元复合驱可提高原油采收率19.05%,比等价的0.7 PV聚合物驱采收率高1.61%,使油田开发的整体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二元复合驱注入参数优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新型无碱二元复合驱油体系现已成为三次采油技术研究的新方向。针对辽河油田锦16块综合含水率高、开发难度大、水驱经济效益差等问题,利用现代物理模拟和理论分析等方法,在前期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筛选及其二元复合体系和三元复合体系性能评价的基础上,对优选出的二元复合驱油体系增油效果进行物理模拟研究,并对二元驱油体系注入参数进行优化。推荐二元复合体系配方组成为聚合物(cP=1400~1600mg/L)+表面活性剂(cS=0.20%~0.30%)。  相似文献   

6.
关家堡海上油田已经完成了井网部署,即将投入商业开发。为了达到高速高效开发的目的,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注水开发初期实施ASP三元复合驱的可行性,对比了复合驱“早期-低浓度-大段塞”、“中期-中浓度-中段塞”和“晚期-高浓度-小段塞”3种注入方式下的驱油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关家堡海上油田推荐使用“早期-低浓度-大段塞”方式,即开发初期就实施复合驱,ASP三元复合驱体系为600mg/L聚合物、0.3%表面活性荆和1.2%碳酸钠,段塞尺寸为0.50倍孔隙体积。该研究成果对于关家堡油田的高速高效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胜利油区海上油田水驱开发产量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急需转换为二元复合驱方式进行提速增效开发。二元复合驱作为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和采油速度的有效方法,已经在陆上油田大规模推广应用。但是,由于油藏条件存在差异,海上油田无法照搬陆上油田方案。按照海上油田开展二元复合驱技术要求,通过对多个驱油剂产品的溶解性、热稳定性、抗盐性等关键指标进行优选,得到由聚合物C10与复配的高效活性剂组成的配伍性和稳定性良好的二元复合驱油体系。结合室内物理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对二元复合驱油技术的注入黏度、注入速度以及段塞尺寸等注入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该二元复合驱油体系注入0.4 PV之后,采收率提高29.2%,相对于同段塞尺寸单一聚合物驱增加11.3%。数值模拟预测结果显示,在最佳黏度比为0.5、注入速度为0.07 PV/a、最佳注入段塞尺寸为0.42 PV的条件下,与水驱相比二元复合驱可提高采出程度11.6%,最大幅度提高海上油田采油速度和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8.
双河油田438Ⅰ、Ⅱ1-2层系二元复合驱过程中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产出浓度上升快,含水率回升,日产油降低,窜流严重,为此,研究了二元复合驱驱替段塞前缘推进速度受储层渗透率级差和段塞大小的影响情况,并探讨了合理注水时机和抑制窜流的措施。研究表明,采用整体深度调剖和分注、分采、动态调配等综合调整手段,能有效封堵窜流通道,扩大二元复合驱效果,提高采收率。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无碱二元复合驱注入参数优化依据,即以配方体系黏度范围确定聚合物溶液浓度范围;以油水界面张力达10-3mN/m对所需表面活性剂含量优化。考察了聚合物溶液浓度、表面活性剂含量及段塞尺寸对驱油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聚合物溶液浓度为1 400~1 600mg/L,表面活性剂含量为0.2%~0.3%,段塞尺寸0.5~0.7 PV时,无碱二元复合驱油效率比水驱提高25%,与聚合物驱、弱碱三元驱相比,无碱二元复合驱更优。  相似文献   

10.
双河油田438区块是河南油田第一个水驱开发直接转入二元复合驱开发的区块。由于油层非均质严重,吸水状况严重不均,区块综合含水率高达96.5%,需要用调剖来调整剖面严重不均的状况。调剖方案从调剖井的选择、调剖配方设计等方面优化设计。通过筛选12口井调剖试验,调剖后原有的强吸水层得到有效封堵,调整层间层内矛盾,改变液流方向,扩大聚合物溶液的波及体积,提高表面活性剂的洗油效率,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氮气辅助蒸汽驱中各注采参数对开发效果的影响,并优选最佳注采方案。以JY油田J2区块的11-12井组为例,采用CMG数值模拟软件的STAR热采模块,通过模拟各种氮气辅助蒸汽驱方案,分别评价了注气量、采注比、蒸汽干度、注汽(气)速度及油藏特征参数对最终采收率的影响,并结合正交试验方法对注采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获得了最佳注采方案。结果表明:氮气辅助蒸汽驱过程中氮气注入段塞的体积应小于0.6HCPV,采注比以1.4左右为宜,氮气段塞注入前,蒸汽干度越高越好,而氮气段塞注入后,蒸汽干度控制在50%以上,提高注汽(气)速度以提高采油速度。最优注采参数组合为氮气注入体积0.2HCPV,注入速度为140 m3/d,采注比为1.6。试验井组开展氮气辅助蒸汽驱后单井平均产油量从1.8 m3/d提高至5.9 m3/d,单井平均含水率由97.2%下降至67.8,降水增油效果显著。研究成果为重质油藏开展氮气辅助蒸汽驱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扩大聚合物驱在不同类型油层上的应用,参考两三结合先导性试验区的资料,针对萨中开发区高台子油层进行了聚合物驱数值模拟合理注入参数的优选,并对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指标进行了预测.优选聚合物注入参数为:注入聚合物分子量为800×104,浓度为800 mg/L,年注入速度为0.10 PV,聚合物驱油时间为7 a,聚合物用量为560 mg/L·PV,总注入孔隙体积为0.70 PV.萨中开发区高台子油层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为4.29%.  相似文献   

13.
为使冀东高浅北区首次聚合物驱顺利实施,针对高浅北区油层大孔道发育特点和边底水情况,进行了高浅北区聚合物驱注入参数研究.在室内配方和先导性矿场试验研究基础上,结合冀东高浅北区的地质开发特征,确定聚合物驱聚合物段塞相对分子质量、质量浓度、矿场注入速度的合理范围.利用Eclipse数值模拟软件,建立冀东油田地质模型,模拟优选出适合冀东油田的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注入质量浓度、注入速度等注入参数.通过不同注聚方案对比,合理的注人参数有利于提高采收率,同时可最大限度避免油层堵塞,改善开发效果.为冀东油田注聚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对改善厚油层的注聚开发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喇嘛甸油田北东块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油试验效果与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喇嘛甸油田北东块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油是在先导性试验成功后进行的三元驱扩大规模的矿场试验, 为分析试验区的试验效果,对试验区油层沉积特征、剩余油分布状况以及三元复合驱油机理进行了研究,认识到将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对象确定为河流相沉积为主的河道砂且有效渗透率不小于0.1 μm2、有效厚度不小于1.0 m的油层具有可观的开发潜力和应用前景.通过采用高浓度聚合物+三元体系的注入方式,使油藏内驱替过程中残余油形成油墙,含水下降幅度大、稳定周期长,有效提高了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的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15.
应用矿场统计、物理模拟、数值模拟3种方法研究了注入时机对三元复合驱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后,三元复合驱注入时机越早最终开发效果越好,含水率为86.0%~98.0%时开展化学驱,初始含水率每下降1百分点提高采收率0.3~0.7百分点;油层非均质越强,注入时机对三元复合驱效果影响越大,越应尽早进行化学驱;当油层较为均质,渗透率变异系数0.65、化学驱控制程度75%,含水率98%的条件下进行化学驱,仍能提高采收率20百分点以上;若油层非均质较强,渗透率变异系数0.75、化学驱控制程度75%条件下,则需在含水率95%以前进行化学驱才能提高采收率18百分点以上。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石化胜利油田二元复合驱采出液进行了分析,并用分子模拟方法考察了聚合物、石油磺酸盐和助表面活性剂在油水界面的状态。实验室合成了阳离子聚合物净水剂,并在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东一联污水处理站进行了现场工业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期间一次沉降罐污水中油质量浓度从试验前的1900mg/L降至1050~1250mg/L,外输污水含油量合格,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18.
海拉尔油田低渗、特低渗透储量占总储量的19.6%.常规注水开发水井注入差、油井不受效、产量递减快.为加快低渗储层动用步伐,海拉尔油田开展了贝尔油田希11-72区块注空气和苏德尔特油田贝14区块注CO2驱先导性试验.应用油藏工程理论,深入总结注气机理,跟踪评价“两气驱”矿场实施试验效果.结果表明:贝14区块注CO2明显优于希11-72区块注空气驱试验效果;注空气驱油技术不够成熟且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在海拉尔油田应用潜力小;注CO2驱技术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江苏油田高勘探区复杂断块油藏的滚动勘探开发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江苏油田地表水系发达,地下断块油藏错综复杂,属于典型的断块小油气藏发育区。油藏类型复杂、规模小,非均质性强、工作难度大。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地面施工条件导致勘探与开发阶段无法明确区分,有利于实施滚动勘探开发这一方法。江苏油田在滚动勘探开发中,将勘探任务与开发部署紧密结合,按照滚动勘探、滚动评价、滚动开发的工作程序来统筹安排和部署油气勘探开发研究与生产工作。滚动勘探开发工作中的关键技术与主要方法包括三维构造精细解释与早期油藏评价、关键井实施与重新评价、多学科紧密结合与概念设计、方案论证与方案优化等内容。江苏油田通过实施滚动勘探开发,不仅发展和形成了许多关键技术,也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储量、产能增长幅度高于“八·五”以前任何发展时期。确实体现了勘探开发一体化,增储上产一体化,勘探开发综合效益一体化。  相似文献   

20.
目前对储层参数时变特性的研究仅局限在对时变机理的定性分析以及储层参数变化的统计方法描述(并引入到数值模拟计算中)上.针对上述问题,在深入剖析油藏注水开发储层参数时变机理的基础上,根据连续损伤力学观点,首先对孔隙度、渗透率时变进行了数学建模,建立了孔隙度、渗透率与时变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基于此定量关系,建立了力学模型,首次从力学角度给出了储层参数时变的根本原因和力学基础,给出了细致的数学推导过程,并对最终结果进行了实验验证.研究结果指出储层渗透率随冲刷倍数的增大而增大,渗透率的变化倍数与冲刷倍数的2/3次方呈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