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丁集选煤厂因原煤泥化严重,次生煤泥量大,导致煤泥水系统处理能力不足,经分析,去掉了螺旋分选尾矿的浓缩旋流器组,调整了尾矿高频筛的位置,使尾煤直接进入高频筛,简化了工艺流程,降低了次生煤泥量,从而减轻了压滤系统负荷。  相似文献   

2.
李燕  李瑞丰  陶健 《洁净煤技术》2015,(3):51-52,56
为减少进入煤泥水系统的煤泥量,简化煤泥水处理系统,提高产品发热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采用增加末煤干法脱粉工艺的方法对海湾选煤厂进行改造。通过比较分析可知,增加末煤干法脱粉工艺可预先脱除原生煤泥,减少煤泥入水量,降低煤泥处理系统负荷,简化煤泥处理工艺,降低煤泥处理费用,同时旁路煤泥可作为产品掺入末煤产品,企业年销售收入增加829.22万元,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针对补连塔选煤厂煤泥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降低原煤的原生煤泥量、对原生煤泥进行超前处理、降低次生煤泥产生量、降低煤泥在洗选系统的循环时间、对煤泥进行分选提质、优化煤泥处理工艺以及煤泥处理设备提效等技术路线;技术方案实施后,实现了动力煤选煤厂煤泥系统的优化,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二号井选煤厂原煤、煤泥性质,煤泥处理流程的基础上,说明原生、次生煤泥量大,煤泥中极细物含量高,加压过滤机压滤周期长等是造成中煤浓缩池煤泥处理困难的主要原因。通过调整系统带煤情况,改变过滤机工况和滤网孔径,提高煤泥高频筛的处理量,新建自动加药系统,合理选择煤泥水处理药剂等措施,选煤厂浓缩机澄清水中悬浮物含量和上清液浊度得以降低,减少了微小颗粒在浓缩机中的循环量,保证了洗水浓度大大低于国家环保标准;同时部分煤泥掺入粗颗粒回收系统进一步脱水,进入精煤产品,减轻了浓缩机入料煤泥量的压力,达到了煤泥产出与系统生产平衡;改造后极难选煤种的日均加工量由3.5万t提高至4.5万~5.0万t,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济三选煤厂煤泥水系统工艺流程,说明煤泥水桶溢流量大,超粒度物料进入压滤循环系统,离心液中大量末精煤经筛网离心机处理后直接变成煤泥混入中煤,+0.1753 mm物料进入煤泥水系统后成为产品煤泥,损失了精煤等原因造成了选煤厂煤泥水系统跑粗,提出了解决系统跑粗问题的关键在于控制煤泥水桶溢流、斗子捞坑的入料粒度及旋流器溢流。通过在煤泥水桶四周建溢流堰,增加倾斜角度的筛板,建集料桶,安装煤泥振动筛和弧形筛,将进入捞坑的所有水全部打至煤泥水桶等措施对粗煤泥回收系统进行了工艺改造。最后对选煤厂改造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选煤厂改造完成后,减少了粗颗粒进入压滤系统,减轻了煤泥水系统压力,提高了精煤产率,降低了设备事故率,每年可回收末精煤3652.11 t,创造效益189.91万元。  相似文献   

6.
伯方煤矿选煤厂的煤泥水系统因设备老化、处理能力不足等原因一直未达到设计标准;选煤厂采取了增设压滤机、改变压滤机入料方式、改造浓缩机耙架结构等措施,有效提高了煤泥的入洗能力;建议改进煤泥水系统的工艺流程,进一步从源头上控制进入煤泥水系统的煤泥量。  相似文献   

7.
陶亚东 《洁净煤技术》2013,(1):30-32,41
为了解决神东目前煤泥处置存在的混煤水分高、细煤泥难处理、冬季易发生冻车等问题,论述了选前脱粉的可行性。为了找出适合神东目前的脱粉技术,并以大柳塔选煤厂活井系统为例,从技术经济方面系统分析了脱粉前后煤泥量、材料费、煤泥处理设备等变化情况,发现按照25mm和13mm分级,分别可以多收益1.46亿元和1.07亿元。结果表明:选前脱粉降低了煤泥处理系统负荷,简化了煤泥处理工艺,降低了煤泥处理费用,提高了末煤系统入洗能力,提高了精煤分选精度、商品煤产率提高了1.02%,降低了混煤水分1.04%。  相似文献   

8.
雁北地区某选煤厂煤泥含量过高,严重影响到该选煤厂的正常生产,虽然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但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最终该选煤厂对系统进行了脱粉技术改造,降低了进入压滤系统的细煤泥量,煤泥系统压力骤降,同时,系统带煤量达到了设计能力,彻底解决了煤泥含量高带来的生产问题。  相似文献   

9.
新巨龙公司选煤厂针对脱泥两产品重介质旋流器主再选工艺悬浮液中煤泥含量高和粗煤泥分选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对粗煤泥分选系统进行了改造,采用TBS干扰床分选机对粗煤泥进行分选,提高了粗煤泥的分选效果和系统处理能力,降低了重介系统的煤泥量,进而降低了选煤厂能耗和介耗。  相似文献   

10.
为了降低洗煤过程中产生的煤泥量,降低煤泥水分,提高发热量,宁东选煤厂红柳分厂采用弛张筛进行深度筛分,对小于6 mm粒级的筛分效率接近80%,极大地降低了煤泥处理系统的压力和处理成本,增加了选煤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万年矿选煤厂扩能改造后煤泥水系统存在处理能力不足等问题,分析了煤泥水中固体物料粒度组成、洗水浓度对跳汰作业的影响以及絮凝剂与投药量的关系,对沉淀池、洗煤储水池、压滤系统、煤泥输送管路、高频筛和浓缩机进行了相应的改造和调整,提高了煤泥系统处理能力,实现了洗水闭路循环。  相似文献   

12.
"2+2"模式重介质选煤系统煤泥两级浮选、精煤泥两段脱水、尾煤泥水两段浓缩两段回收首创工艺技术,在多座选煤厂的应用结果表明,该工艺可解决我国炼焦煤选煤厂长期存在的以浮选精煤为主的精煤泥灰分、水分偏高的难题,可实现煤泥全部厂内回收、洗水闭路循环。  相似文献   

13.
针对城郊选煤厂煤泥水处理系统存在的块煤磁选机尾矿灰分低,压滤系统低灰煤泥含量高,浮选精煤损失,集中水池来料复杂,低灰煤泥损失严重等问题,从优化斜轮磁选机尾矿处理,改善加压过滤机入料性质,提高浮选机处理效率和回收集中水池的低灰煤泥4个方面论述了城郊选煤厂煤泥水处理系统的改造实践。最后对城郊选煤厂的改造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改造完成后,选煤厂煤泥水负荷减轻,粗精煤和浮精产率明显提高,降低了煤泥带介量,水处理效率提高,循环水质量得以改善,保障了洗水闭路循环,对保证洗选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城郊选煤厂每年可创造经济效益1530万元。  相似文献   

14.
赵各庄矿选煤厂技术改造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各庄矿选煤厂原煤、煤泥筛分试验表明:原煤由难选煤转化为极难选煤,原煤煤泥中细粒级含量较大,细粒级煤泥灰分较高。针对选煤厂存在的处理能力低、精煤产率低、介耗超标和工艺系统复杂等问题,采用了无压给料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不脱泥不分级选煤工艺替换原跳汰—重介—浮选联合分选工艺。从受煤系统及原煤准备,分选、脱介及脱水作业,煤泥重介分选,介质回收,粗煤泥回收和煤泥水处理6个方面详细介绍了选煤厂技术改造措施。最后对选煤厂技术改造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技术改造后,赵各庄矿选煤厂简化了煤泥水系统,解决了选煤厂洗水浓度高的问题;选煤系统最大处理能力由300 t/h提高到450 t/h,节省吨煤加工费928.8万元/a,利润可达4500多万元/a。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霍尔辛赫选煤厂工艺流程,发现其主要存在-0.5mm煤泥未有效分选,粗煤泥脱水效率低,末煤系统生产能力不足等问题。分析了选煤厂煤泥性质,说明-0.25mm煤泥各密度级分布不均,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分布,主要集中在1.3~1.4,1.4~1.5,1.5~1.6kg/L三个密度级;当精煤灰分为10.50%时,浮选精煤理论产率为77.53%,理论分选密度为1.518kg/L,6±0.1含量为40%,可选性为难选。通过增加浮选环节,更换卧式离心脱水机和增加1套末煤系统对选煤厂进行扩能改造。改造后,-0.251mm煤泥实现有效分选,提高了精煤产率,减小了浓缩机处理量,降低了煤泥水系统压力;提高了粗煤泥脱水效率,满足了产能提升要求和精煤产品的水分要求;提高了末煤系统处理量,确保整个分选系统的平稳运行;选煤厂年增加销售收入22560万元。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唐家河选煤厂煤泥水系统工艺流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煤泥水采样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中矸煤泥水灰分高于原生煤泥灰分,直接进入浓缩机会造成精煤损失,降低尾煤灰分;进入中煤和矸石段的悬浮液较多,悬浮液中-0.3 mm粒级未得到有效分选;浮选尾矿灰分高于压滤煤泥灰分;中矸浓缩旋流器溢流、中矸高频筛筛下水直接进入浓缩机是造成唐家河选煤厂尾煤灰分偏低的主要原因。通过将中矸浓缩旋流器溢流、中矸高频筛筛下水导入浮选系统,在浮选机原有一、二室通道基础上增加通过面积,即一、二室小流量短路改造,实现了尾煤灰分、精煤产率和入浮煤泥量的提高。改造后,在精煤灰分相近的情况下,唐家河选煤厂浮选尾煤灰分提高了7.28%,每年增加精煤销售收入555.98万元。  相似文献   

17.
邢台矿选煤厂针对煤泥水系统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强管理,同时对工艺环节进行了调整,浮选入料性质明显改善,操作针对性更强,实现了中煤、矸石及粗煤泥的完全回收,洗煤成本显著降低,浮选精煤灰分降低1.5%,尾煤量降低60%,中煤中的煤泥含量由8%增加到32%,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采用热风和微波两种方式对煤泥进行干燥处理,从主要组分、燃烧特性和水分复吸特性等方面对煤泥干燥产品进行了分析。通过工业分析对比了干燥前后煤泥主要组分的变化,发现两种煤泥干燥过程中煤泥的挥发分、灰分和固定碳含量没有明显变化。采用热重分析研究了原煤泥和两种煤泥干燥产品的燃烧特性,发现除了失水阶段,3种煤泥样品的热重曲线没有较大差异,3种样品的燃烧特性指数十分接近。最后探究了两种干燥方式下煤泥干燥产品的水分复吸特性,发现环境湿度和煤泥含水率对水分复吸特性有显著影响,而干燥方式对水分复吸特性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煤泥及其利用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焕熊 《洁净煤技术》2000,6(3):31-33,50
较系统地对煤泥进行了分析,从煤炭加工工艺,选煤厂设计,矿区总体规划和煤泥性质等几方面提出了合理利用煤泥的一些措施,方法。将煤泥的燃用情况按煤泥水分高低分为3个等级。提出煤高效综合利用的关键是提高规范,实现低含水率煤泥可控制地给入炉堂。  相似文献   

20.
石后盛 《洁净煤技术》2012,(3):24-25,43
分析了新阳选煤厂二期煤泥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浮选入料跑粗,对分级浓缩旋流器组流程进行技术改造。实践证明,通过煤泥水系统的改造,浮选入料+1 mm质量分数由原来的10%以上降至1%左右;2325溢流+0.5 mm质量分数小于5%,底流-0.25 mm质量分数小于20%。2330分级浓缩旋流器底流灰分9%~11%,有效改善了原有工艺的不足,解决了浮选入料跑粗严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