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水资源的高效和可持续利用依赖于管理体制。塔里木河流域在水资源管理体制上存在着没有形成流域统一管理、相关管理职能分散和缺乏民主参与机制等问题。塔里本河干流与源流,上游与下游、地表水与地下水、水量与水质等都密切联系在一起,整个流域以水为纽带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因此实行全流域统一管理是必然的选择。塔里木河流域统一管理体制来源于对现有体制的继承和改造,由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源流和干流管理局、区域水管理机构,以及公众参与和协商机构——流域管理理事会组成。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近年来塔里木河流域在治理工作中取得的成效.通过研究发现,塔里木河流域近年来开发力度加大,用水量增加较大,从而导致支流和干流的水量减少,同时该流域的水利设施建设较弱,也缺乏整体和系统的规划等一系列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提升该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的一些管理方法和措施,以便有效的对该流域的水资源进行保护和合理利用,实现该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塔里木河流域包括源流和干流在内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及变动趋势,依托所收集到的流域1965—2021年间的气象及水文资料,应用DEA模型及Malmquist生产力指数法,对塔河流域源流及干流水资源变化规律和用水效率展开计算。结果表明,在研究期间,源流径流总体呈增大趋势,尤其是1990年以来增速更为明显;干流则因各种原因径流及来水量均持续减小;流域水资源整体利用效率并不高。  相似文献   

4.
水事纵横     
新疆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 将纳入法制化管理 为强化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大常委会近日审议通过了《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条例》。这是我国第一部全面对流域水资源实施统一管理的地方性法规。 这部法规共有33项条款。主要内容包括,明确提出了“源流与干流的上中下游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等6项原则;规定了塔里木河流域规划编制、取用水制度及管理机构设置等项具体内容。 楼望皓 刘同起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河流域水量调度决策支持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塔里木河流域地处西部干旱区,气候极端干旱,降雨稀少,蒸发强烈,水资源相对贫乏,生态环境脆弱.尤其是源流区用水增加致使干流来水量逐年减少,干流下游河道断流,尾闾台特玛湖干涸,具有战略意义的绿色走廊濒临消失,必须加强流域水量统一调度.现介绍了塔里木河流域水量统一调度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具有来水预报、需水预测、调度方案编制和调度总结等功能.该系统从流域社会经济─水资源系统和河道来水─引水两个方面优化调度流域水资源,建立的水量调控模型框架和水量调度模型,能够适用于大型流域多水源、多用户复杂条件下的水量调度,具有可操作性和普适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措施。采取实证分析模式,分析了塔里木河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的技术路线及结构,计算出流域配置的关键管控阿拉尔断面的水流量,阐述了"源流、干流(上中下游)"的水资源配置目标及措施,给出了源流、干流及干流下游依序展开"集中同步组合、分段耗水管控、地下水深管控"的水资源调度方案。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是制约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工程措施和政策调控共同治理下,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已基本实现既定目标,塔里木河干流下游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恢复。从流域管理层面,总结了流域近期治理的经验和教训,并为今后的水资源管理和流域综合治理提出了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其它流域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分布不均,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有必要对该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以塔里木河流域自然、社会、经济、水资源等资料为基础,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塔里木河流域2015年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阿克苏地区和喀什地区综合评分分别为0.438和0.454,目前喀什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非常有限;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综合评分为0.620,水资源承载力较高,介于和田地区和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之间。塔里木河流域总体综合评分为0.508,目前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建议加强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科学、可持续地利用水资源。  相似文献   

9.
《新疆水利》2006,(1):14-17
塔里木河流域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流域,由于地处内陆、干旱、封闭的塔里木盆地,加之经济发展对有限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流域脆弱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源流与干流、上游与下游、生产与生态用水矛盾日益突出。2001年国务院批准实施了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规划,并在批复中明确提出了“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科学调度是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的关键”。2000年起自治区在塔河流域全面开展了限额用水工作,2001年按照国务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基于塔里木河流域25个气象站1961-2007的实测降水量数据,本文利用Mann-Kendall、R/S分析以及小波分析和周期性叠加趋势模型对塔里木河流域降水量的非线性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对未来降水量的变化做出预测。结果表明:1961-2007年之间塔里木河流域降水量整体呈增加趋势,位于塔里木河干流北侧气象站增加趋势要明显强于南侧,其中阿克苏河、迪那河、库车-渭干河和塔里木河干流流域呈极显著增加趋势;在塔里木河干流及阿克苏河源流区出现了增加率的高值中心,最大值在阿合奇,开都-孔雀河的源流区为降水量减少的高值中心,最大减少率在巴音布鲁克;塔里木河干流及子流域的Hurst指数均大于0.5,表明塔里木河流域降水量将保持较鲜明的持续性;相比较1998-2007年,迪那河流域和库车-渭干河流域降水量在2015-2020年的增加值最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浑水沟泥石流治理前后,泥石流输沙量变化与大盈江南底河段河床演变关系的研究,指出泥石流沟对主河河床演变影响的主要原因是,支沟泥石流输入主河泥沙数量的急剧变化改变了主河的来沙条件,导致主河河床的剧烈演变。当支沟泥石流输入主河的泥沙量大于主河输沙量时,主河河床将上涨,在宽谷或山间盆地可形成与平原河流相似的游荡性河流;当支沟泥石流输入主河的泥沙量小于主河的输沙量时,主河河床将下切,并逐渐恢复山区性河流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由于水资源短缺,加强管理对于邯郸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邯郸市水资源现状与主要的水资源管理措施的基础上,研究了邯郸市的水资源管理模式,指出邯郸市水资源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流域管理为主,计划用水与水费管理、水权交易相结合。并对邯郸市水资源管理模式进行了分区探讨,初步提出了西部山区蓄引提综合利用、中部平原井渠结合与东部平原地下微咸水利用三种基本模式。指出山区蓄引提综合利用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以蓄为主、蓄引提相结合、充分利用水资源;井渠结合模式的特点是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井渠结合,井灌井排,提高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的利用;微咸水利用模式的基本特点是挖掘浅层地下水潜力,咸淡水轮灌或浑灌。从而为邯郸市的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13.
彭慧 《海河水利》2005,(1):59-61
面对当前地下水资源低价或无偿使用的局面,首先探讨了地下水资源价值及价格构成,指出现行地下水资源费必须全面反映资源的价值以及水管单位、用户和环境的承受能力,然后在全成本水价理论基础上建立了地下水资源可持续水价模式。考虑了地下水资源开采成本及利润、水资源价值及地下水资源开采潜力等方面的可持续水价既能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又能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  相似文献   

14.
1999年1月中旬以来,黄河干流潼关—小浪底河段遭受严重污染,龙门以下河段水质均超过Ⅴ类,主要污染因子为CODCr,污染物主要来自渭河、汾河、涑水河等支流及入黄排污口。造成这次污染的原因除黄河流量小等自然因素外,还有流域内各省(区)水污染防治不力、污染治理严重滞后等人为因素。这次污染严重影响了沿黄城市生活和生产供水。因此,建议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建立流域水资源保护领导小组,加强黄河水资源保护法规建设,将黄河列入全国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工作的重点,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15.
In Portland (Oregon, USA), restoration actions have been undertaken at the watershed scale (e.g. revegetation and stormwater management) to improve water quality and, where water quality and quantity are adequate at the reach scale, to increase habitat heterogeneity. Habitat enhancement in urban streams can be important for threatened species, but challenging, because of altered catchment hydrology and urban encroachment on floodplains and channel banks. To evaluate reach‐scale restoration projects in the Tryon Creek watershed, we sampled benthic macroinvertebrates and conducted habitat quality surveys pre‐project and over 4 years post‐project. Species sensitive to pollution and diversity of trophic groups increased after restoration. Taxonomic diversity increased after restoration but was still low compared with reference streams. We found n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trait proportions and functional diversity. Functional diversity, proportion of shredders and semivoltine invertebrat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reference streams than in the restored stream reaches. We hypothesized that inputs of coarse particulate organic matter and land use at watershed scale may explain the differences in biodiversity between restored and reference stream reaches. Habitat variables did not change from pre‐project to post‐project, so they could not explain community changes. This may have been partly attributable to insensitivity of the visual estimate methods used but likely also reflects the importance of watershed variables on aquatic biota—suggesting watershed actions may be more effective for the ecological recovery of streams. For future projects, we recommend multihabitat benthic sampling supported by studies of channel geomorphology to better understand stream response to restoration actions. Copyright © 2014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三峡水库的调洪运用对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的影响,采用成熟的预报模型对2010年7月中下旬长江上游地区发生的大洪水过程进行还原计算,分析了三峡水库的拦洪削峰作用.结果表明,洪水过程中,通过对三峡水库的合理调度,有效降低了长江中下游干流各站水位,其中宜昌-沙市河段水位降低约2.5 m,城陵矾-汉口河段水位降低约1.0 m,九江-大通河段水位降低0.3-0.5 m,沙市水位降到警戒水位以下,缓解了荆江河段和中下游干流的防洪压力,缩短了监利-汉口河段各站超警戒水位时间.  相似文献   

17.
台湾集集堰沉沙池泥沙浓度与浊度率定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体浊度观测为水环境及水资源领域中之例常观测项目,泥沙浓度则为水资源及水利工程中重要之水文观测数据。浊度数据对于水生态环境、水资源利用评估及公共用水营运,为极重要判别指标 泥沙浓度数据则为集水区保育及河道稳定评估规划所需之重要基本数据。现行浊度观测方式及仪器,相对于传统泥沙浓度之观测,其仪器自动化程度高、价格较低,且设站较为简易方便且普遍。虽河川中悬移泥沙浓度与浊度之物理定义不同,但在工程实务应用上仍有许多泥沙浓度数据以浊度数据来替代表示。本文研究特定水沙条件下之浊度与浓度率定关系,并以集集拦河堰为案例,探讨试样水体浊度、浓度观测数值在不同含沙量条件下之对应及量化关系规律,并依ISO标准规范,进行不确定度分析及误差分析。研究成果显示,浊度观测方式之重现性及精度良好,且浊度与浓度测值间对应率定关系明确,但此率定关系与泥沙类别、泥沙粒径及分布组成条件密切相关。参照本研究所提出之泥沙浊度与浓度观测之率定关系规律,可以利用现已普遍设站之水质观测站之浊度观测数据,建立推估特定流域河道之水、沙特性关系。  相似文献   

18.
生态补偿是用水竞争激烈的流域遏制水环境恶化趋势,实现向可持续开发利用转变的重要手段。生态补偿标准的核算是实施生态补偿的关键环节。针对流域水生态补偿实施中的不足,借鉴国内外在理论体系、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相关层面的研究成果,构建了完善补偿标准的理论框架。以永定河流域为研究对象,给出了流域水生态补偿标准的实施依据。并根据水量水质不可分割特性,给出了跨区域的水量、水质补偿标准测算方法,探讨了基于污染物处理水平的补偿标准计算过程。最后针对补偿标准测算中出现的问题,给出了完善流域水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Michigan's current water management system is highly decentralized and based more on jurisdictional than watershed boundaries. There is both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justification to examine alternate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approaches given the current system's potential for inefficiency and redundancy. Our research addresses a central question: How might an integrated watershed governance system be applied in Michigan, where jurisdictional authority and political will are fragmented both horizontally across agencies and vertically across scales? We identify the key challenges facing Michigan's current approach to managing water resources and then describe two alternatives, referred to as Integrated Watershed Commissions (IWCs), which would coordinate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decision making on a watershed basis. The first alternative represents a relatively radical departure from the state's current structure, an “unconstrained” vision for comprehensive watershed management, which is not bound by the state's present political and management limitations. The second alternative, a more conservative or “constrained” vision for watershed coordination, operates primarily within Michigan's existing governance structures, and therefore includes mostly incremental change. For each alternative, we propose watershed boundaries and management structures, and discuss possible benefits and caveats. We also identify plausible next steps that can be taken in the near future, short of IWC implementation, that may catalyze water management reform and enhance coordination and collaboration in managing water resources in Michigan.  相似文献   

20.
宁蒙黄河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料分析表明,宁蒙黄河冰凌灾害频繁的被动局面是由于主槽萎缩、卡冰结坝所致;而洪灾与用水安全问题则是河势变化无常和多沙支流突发性洪水淤堵干流形成"沙坝"引起的。为有效恢复宁蒙河段的行洪排沙功能,实现河道减淤、恢复和维持河道中水河槽、保障防洪(凌)安全的宁蒙黄河治理目标,从产沙、输沙、调控机理三个角度出发,分析了各因素对宁蒙黄河河床演变特征的影响。就产沙而言,通过产沙地貌分区、遥感影像分析和流域水系分区相结合的方法确定黄河上游不同沙源区的分布。基于提出的风蚀输沙通量计算方法及风沙入河估算方法,并结合区域风速与植被覆盖率实测数据,发现近30 a风速下降、区域植被覆盖率上升是风沙侵蚀量与入黄风沙量逐渐减少的原因。分析宁蒙河段日均风速、日降雨量和已有侵蚀观测资料,发现宁蒙地区的风水两相侵蚀主要体现为风蚀与水蚀交错存在及其交互促进,风力侵蚀主要发生在3—5月,水力侵蚀则集中在7—9月。现场观测与黄土降雨侵蚀模型试验则表明,重力侵蚀在黄土高原的整个侵蚀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份额,暴雨形成的径流是黄土遭到侵蚀的主要外营力,也是激发和加剧重力侵蚀发展的重要影响因子。总体来看,宁蒙黄河的流域产沙具有典型的风-水-重力多营力交互特点,在比尺模型与野外观测揭示的流域径流汇集过程、沟道水流与河床自适应以及非平衡输沙机理基础上,构建了复杂地貌形态的小流域产流产沙动力学模型,成功模拟了不同植被特征和分布状况对流域产流产沙的影响,并得出了植被的减水减沙效果与延滞径流洪峰的作用同郁闭度呈正相关关系,陡坡区域植被对径流洪峰的延滞作用大于缓坡区域的结论。就输沙而言,以泥沙起动、推移质输沙与河床均衡调整等基础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水沙两相流数值模拟方法与冲积河流全沙运动模型相似条件。数值计算与模型试验表明,龙羊峡、刘家峡水库联合运用改变径流分配是导致宁蒙河道淤积萎缩的主因,协调水沙关系是修复黄河行洪排沙功能的有效途径。并分析确定了宁蒙黄河河道水沙调控阈值和多沙支流入汇口干流防淤堵的流量阈值,即宁蒙黄河临界调控流量为2 000~2 500 m~3/s,临界含沙量5.4~10.5 kg/m~3,调控时间为15~20 d,证实了通过协调水沙关系可修复和维持宁蒙黄河行洪排沙功能;防止多沙支流入汇堵河的黄河流量阈值为2 500 m~3/s,治理淤堵沙坝配合"挖引疏浚"有效冲刷的干流阈值流量为3 000 m~3/s。从各河段模型试验给出的来沙系数阈值沿程减小的变化趋势看,在内蒙古河段现状河床边界条件下,全线冲刷要求的流量至少为2 600 m~3/s,表明黑山峡工程必须预留充足的水沙调控库容。就宏观调控而言,针对流域下垫面条件多样、入黄泥沙沙源众多、河道输沙受水库调度影响显著等特点,以干流水库群为调节器,以径流泥沙为调节对象,采用模块化开发方法集成了风-水-重力侵蚀模型、河道输沙模型、冰情预报模型于水库联调模型上,构建了可进行大范围、高精度的水沙过程模拟预报的宁蒙黄河区域数字流域模型平台,并成功在下河沿—石嘴山河段进行了调试和应用。此外,针对宁蒙黄河河型复杂、凌汛期易卡冰结坝、夏季多沙支流突发性洪水易堵干流形成"沙坝"等河情状况,提出了"水沙调控、支流拦沙、堤外放淤"的处治模式。在稳定性分汊河段、大型支流入汇段、受沙卵石河床组成限制的河段,则指出不宜强行套用微弯型治理方案,而可采用"工程导送(简称为‘导’)、塞支强干(简称为‘塞’)、挖引疏浚(简称为‘挖’)"方针,亦即"导、塞、挖并举"的对策。建设黑山峡水库、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等是宁蒙河段长远治理的根本对策,通过增加河道内汛期水量和调水调沙,恢复并维持中水河槽,提供防凌库容,才能彻底解决宁蒙河段凌洪灾害,并得出建立黄河上游沙源固定、支流泥沙阻截、干流泥沙输导与堤外淤沙处置的"固-阻-输-置"综合防治体系,是目前可行的治理对策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