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在水下管汇结构中应用筒型基础,具有安装维修简便,安装过程中调平容易,承载能力高,抗海流冲刷、抗地震作用、抗意外碰撞和渔网拖曳、抗水平滑移能力强等优点.文章结合我国首座以筒型基础为支撑的水下管汇结构的海上安装施工,介绍了筒型基础的结构形式、基本工作原理、水下管汇结构形式,总结了筒型基础应用于水下管汇结构的优点,为后续水下管汇结构的设计和安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石油机械》2020,(5):39-45
吸力桩是海洋油气资源开发工程中水下管汇设施常用基础形式之一。为明确竖向载荷作用下吸力桩周围土体的影响范围及解决吸力桩的竖向承载力计算问题,采用理论公式计算和有限元仿真两种方法对极限承载力进行求解,采用数值软件建立了数值分析模型,利用位移控制方法,得到了吸力桩的载荷-位移曲线,并得出吸力桩的竖向承载力约为7 000 kN,规范公式计算得吸力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为6 582. 4 kN,并与数值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有限元分析求得的吸力桩竖向承载力与理论公式计算结果偏差为6. 34%。通过分析吸力桩周土体的屈服过程,发现在加载初期,屈服主要出现在桩端土体,随后桩端屈服区不断扩展,顶部土体开始出现屈服,并逐渐向下扩展,最终整个屈服区完全贯通。研究结果可为吸力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分析提供技术参考,对吸力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利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模拟筒型基础负压沉贯过程中的渗流场.结果表明在筒型基础裙端部的渗流场比较复杂,特别是裙端部的渗流速度最大;筒型基础内土体表面渗出速度随筒型基础入土深度增加而分布均匀,同时筒型基础内土体表面渗出速度或渗入速度随筒型基础入土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此结果与实践和试验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4.
筒型基础渗流场的有限元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有限元数值计算方法模拟筒型基础负压沉贯过程中的渗流场。结果表明:在筒型基础裙端部的渗流场比较复杂,特别是裙端部的渗流速度最大;筒型基础内土体表面渗出速度随筒型基础入土深度增加而分布均匀,同时筒型基础内土体表面渗出速度或渗入速度随筒型基础入土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此结果与实践和试验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5.
刘娟 《海洋石油》2023,(1):82-87
为了降低边际油田开发过程中原油存储装置的造价,提出了一种水下储油罐方案。该文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储油罐整体结构强度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罐油罐舱壁加强构件开展主要参数敏感性分析,最终确定了一种既满足强度要求又能有效提高经济性的水下储油罐结构加强方案。研究成果对开发边际油田水下储油罐方案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各项能源的需求量剧增。目前全球范围内运用最广泛的能源是化石能源,包括石油和天然气。随着石油化工技术的发展,各国家各大石油公司都将目光投向了海洋。海底蕴含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我国近年来海洋石油开采技术不断发展完善,但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在水下控制系统和生产系统设计、管道设施的安装等方面,都还存在不少问题。水下设备大多数都要用到水下管道。水下管道承担着水下连通、油气输送等任务。针对水下管道的应力研究分析,可以有效地提升水下设备的研发工作,保证海洋工程水下控制系统和生产系统的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7.
孙传轩    李中华    刘文霄    曾乔    杨超    刘启蒙    王耀峰   《石油矿场机械》2022,(6):36-42
水下油管悬挂器是水下采油树上的关键部件之一,由于其工作时与油气介质接触,且承受井内高压和油管串重力,需保证其与水下采油树可靠锁定。以水下油管悬挂器锁紧结构为基础,建立有限元模型,设置了载荷与边界条件、接触对和单元类型,并赋予材料属性。采用Explicit显式求解方法,完成油管悬挂器锁紧过程的模拟计算,得到各零件的最大应力值。根据API 6A标准对锁紧结构的强度和可靠性进行评估,为水下油管悬挂器的设计开发和试验、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贾鹏  刘培林  尹丰  刘璞  周雷  庞楠  石磊 《石油机械》2021,(4):64-71,78
针对水下管汇结构可靠性研究较少的现状,基于故障树模型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水下管汇结构进行可靠性分析.首先对水下管汇结构的通用构型进行分析,并确定研究对象;然后通过分析水下管汇所受外部载荷确定了其结构的失效模式,以水下管汇结构失效为顶事件,明确导致顶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事件,再逐级演绎,直至找出基本事件,据此建立了水下管汇...  相似文献   

9.
为保证油田的正常钻采作业,分析了水下套管悬挂器螺纹的连接强度。结果表明,套管悬挂器与套管螺纹连接组合中,最大应力出现在螺纹最后1扣,此处最容易发生屈服;内压对螺纹连接强度有较大影响,一定的内压值可以提高螺纹连接的强度;内压为20MPa时,套管挂与套管螺纹等效应力最大;内压大于20MPa时,内压对等效应力的影响有逐渐降低的趋势;随着压力等级的递增,套管螺纹等效应力在整个螺纹段更加均匀。  相似文献   

10.
以2 000 m超深水卧式重力分离器承压结构为研究对象,依据分离器危险工况建立了参数化精细模型,探讨了分离器强度校核方法。在静力分析确定分离器局部危险位置的基础上,在危险位置对总体应力进行分析并参照压力容器相关标准的相应限制对各当量应力进行校核,计算了分离器的结构强度;分析了手孔壁厚、接管壁厚及支座形式等结构因素对分离器整体强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增大手孔及接管厚度将会减小手孔及接管处应力,但对分离器其余部分应力基本无影响;当支座采用倾斜支撑形式时会产生巨大应力导致支座破坏,但塑性流动基本不会影响筒体应力场,支座形式对筒体强度基本无影响,设计分离器支座时应优先选用竖直支撑形式。  相似文献   

11.
以渤海某海洋平台为例,通过对该平台桩基承载力的检测,分析得出该平台承载力未达到设计值,故对该平台桩基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沉降监测,在监测中,使用了适合海洋平台长期监测的光纤光栅技术。监测结果表明,平台的关键部位没有发生倾角的变化,因此判断桩基础没有发生不均匀沉降,此平台是安全的。建议在今后的使用过程中,平台使用方应继续按照桩基监测报警戒线的要求执行,不能随意增加上部荷载,同时必须严格控制活荷载,以保证平台桩基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评价冲刷对桩基础的影响常采用将冲刷掉的土层直接移去且认为下层土体物理特性不变的方法。该方法忽略了冲刷前后土体经历的应力历程的差异及由此导致的土体特性变化。基于冲刷作用下砂土地基土体特性的变化,对平台桩基承载力性状进行了研究。对冲刷后砂土地基土体的摩擦角、相对密度和超固结率进行了估算。在此基础上提出冲刷后砂土地基极限土抗力计算公式,并对冲刷后桩基土抗力p-y曲线进行了修正。最后利用SACS 5.2软件分析冲刷后横向受载桩的动力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忽略冲刷后土体特性的变化可能会导致横向受载桩过于保守的设计。  相似文献   

13.
桩基础在水平力作用下的力学特性,是结构-桩-土相互作用分析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以桩-土的相互作用为出发点,结合实际工程——文昌13-1/13-2平台的钢管桩,采用P-Y曲线法对桩的水平承载能力进行非线性分析。实例计算比较表明,在三维受力状态下,由于桩基础的非线性效应,简单地把单桩计算得到桩头等效非线性弹簧刚度作为结构边界条件可能导致比较大的偏差。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14.
桩基础在水平力作用下的力学特性,是结构-桩-土相互作用分析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以桩-土的相互作用为出发点,结合实际工程--文昌13-1/13-2平台的钢管桩,采用P-Y曲线法对桩的水平承载能力进行非线性分析.实例计算比较表明,在三维受力状态下,由于桩基础的非线性效应,简单地把单桩计算得到桩头等效非线性弹簧刚度作为结构边界条件可能导致比较大的偏差.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修正方法.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水下生产系统在深海应用时所受环境载荷特点.通过对比,对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几种水下生产设施的基础形式进行了研究.对打入桩、吸力桩和防沉板的适用环境条件、承载性能、安装便捷性和经济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表明吸力桩的综合性能优于其他的基础形式,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吸力桩作为水下生产设施基础的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根据吸力桩的结构和受载条件,说明了应用打入桩的承载能力计算方法来计算吸力桩的抗压能力和横向承载能力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外挂井槽技术可经济有效地满足现有平台增加井槽的需求,但外挂井槽方案的实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桩基承载力是影响外挂井槽方案是否可行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以渤海油田4腿平台为例,将外挂井槽对桩基承载力的影响分为3个方面,重点分析外挂井槽引起的水平载荷变化、垂向载荷变化和修井机井位变化对桩头力的影响。对比平台外挂井槽改造前后桩头力大小,总结外挂井槽改造引起平台桩头力的变化规律,对平台桩头力的变化进行预估,预估结果误差较小,在前期研究方案设计阶段可作为外挂井槽方案是否需要增加桩腿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7.
平台插桩前需要计算土层极限承载力以进行桩脚插深分析。实际工作中通常按均质土层的极限承载力公式计算,对复杂的互层土地基,目前的计算方法未考虑基础影响深度范围内所有土层的力学性质,其结果需要进行修正。应用有限元法对复杂互层土地基的承栽能力及破坏模式进行分析,可以反映综合地基承载力,无需进行修正。研究表明,对复杂的互层土地基,基础影响深度范围内土层的特性不同是造成地基破坏模式和承载能力差异的主要因素,应充分考虑3.5倍基础尺寸的深度范围内的所有土层的力学性质,这样得到的综合承载力与实际情况更为符合。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建筑市场中,大多数工业与民用建筑是老城改造或位于地段不佳的场地,因此,建筑物地基多数需要人工改造才能达到上部荷载的要求。一般中小型建筑项目,采用振动沉管灌注桩来处理地基承载能力的不足,是比较普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