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依托河南某水泥厂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工艺,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物,采用SMP系统对物料进行泵送,热盘炉系统进行物料焚烧处理,最后分析了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对水泥窑品质及替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泥熟料化学成分满足相关规定要求,水泥熟料质量达到相关标准,燃料及原材料替代明显,因此,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处置方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水泥窑对不同硫含量的的危险废物进行协同处置,分析了含硫危险废物对水泥窑预热器系统、回转窑系统、熟料质量等的影响,并结合相应影响参数给出了具有生产指导意义的优化措施和技术潜力点。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工业试验,对应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进行了研究。经过预处理的危险废物作为替代燃料用于水泥熟料生产,研究表明,本试验中将质量分数1.75%硫含量危废按照2 t/h、2.5 t/h、3 t/h泵送入窑,对熟料的质量和产量基本无影响,同时SO2排放完全符合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4.
李胜保 《水泥》2021,(9):19
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对水泥熟料的生产影响较大。本文针对一次典型的工艺事故,从原燃材料、物料特性、危险废物种类等方面展开分析找到了窑内结厚窑皮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了结圈问题。  相似文献   

5.
仲钨酸铵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水处理污泥,其中含有砷、锌、锰、锡、氟等有毒物质,具备毒性这一危险特性的可能性,属于危险废物。水泥窑在协同处置危险废物过程中,具有的高温、碱性环境,能够对危险废物中的重金属进行有效固化,避免在危险废物的处置过程中造成二次污染,因此在处置工业废渣上有着独有的优势。该公司自2020年开始研究水泥窑协同处置HW48类有色金属冶炼渣的可行性,在2021年8月及2022年上半年分别对仲钨酸铵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处理污泥进行处置测试,经过不断研究测试,实现了在保证熟料品质与不会造成环境二次污染的前提下,单窑处置废水处理污泥70t/d以上的处置量。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水泥窑协同处置电解铝大修渣后熟料碱含量、熟料强度、三率值以及煤耗的变化,以揭示大修渣的成分对水泥质量的影响,以及其原燃料替代情况。结果表明:大修渣碱含量为影响水泥窑况的主要因素,且处置量控制在生料量的2%以下为宜;大修渣能有效提高熟料28 d强度,协同处置期间,熟料3 d抗压强度平均降低1.2 MPa,28 d抗压强度平均增加2.3 MPa,熟料标准煤耗平均降低3.03 kg/t,有效实现危险废物无害化以及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危废是一种循环利用废弃物的方式。水泥厂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浆渣、废液、无机淤泥等危险废弃物,根据废弃物特性不同选择不同的加入点对熟料煅烧影响各不相同,本文探讨了危废加入窑系统后对熟料煅烧的影响。结果表明,根据危废热值、水分、有害成分等含量的差异选择不同的加入点可以有效降低煤耗和氨水消耗;通过浆渣入口的调整可以降低危废对窑工况和熟料煅烧的影响;对危废喂料量及有害成分的控制可以满足水泥质量要求的同时减少危废对熟料煅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水泥》2020,(6)
正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实用技术$94.40本书以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的全过程管理为出发点,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的每个流程的技术和管理要点,并列举了相关案例。本书旨在通过对水泥窑协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过程中,重金属固化机理以及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综述分析,结果表明:水泥生产过程中存在生料窑灰冷凝吸附、熟料晶格固溶以及水化凝胶吸附交换的作用机理,可确保危险废物中重金属有效固化;同时,可通过调控影响重金属固化效果的相关因素,减少重金属的挥发迁移,降低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张立详  郭成成 《水泥》2024,(3):24-26
介绍了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物造成的回转窑结圈和分解炉堵料情况,分析协同处置过程中配伍特征因子氟氯硫对分解炉堵料频次和回转窑内不同部位结皮的影响,通过2 000 t/d窑系统的数据统计发现,危险废物中的有害因子氟氯硫易造成分解炉系统堵料频次增加,硫和氯在回转窑6 m处开始增多,窑内34 m处硫离子含量达到最高,窑内44 m处氯离子含量达到最高,回归分析后发现窑皮中硫和氯含量随筒体延伸呈线性增高的趋势。通过近5年的生产总结,协同处置危险废物过程中熟料氯离子控制在0.100%以下为最佳状态,同时,入窑氯离子占熟料氯离子比例低于65%时,说明系统中氯离子存在循环情况,会造成工况恶化。  相似文献   

11.
采用离线式CKK流化床技术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具有垃圾适应性好,资源化程度高、节能减排效果好等特点。本文以300 t/d生活垃圾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为研究对象,借助热工检测和理论计算等技术手段,分析研究CKK系统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对水泥窑熟料质量、运行工况和节能降碳的影响。利用CKK技术协同处置生活垃圾后,熟料标煤耗降低4 kg/t,年减少二氧化碳减排20 300 t;分解炉出口NOx浓度平均由496×10-6 降低至340×10-6 左右,氨水用量降低1.0~1.5L/t。  相似文献   

12.
用可燃废弃物替代烧成燃料减排二氧化碳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可燃废弃物替代烧成燃料煤煅烧水泥熟料,可有效减排二氧化碳。本文首先介绍了可替代烧成燃料排放二氧化碳的计算方法,然后重点分析了用可燃性工业废弃物和城市生活垃圾替代烧成燃料减排二氧化碳的效果,并对利用水泥回转窑直接焚烧垃圾和在水泥回转窑旁设置垃圾焚烧系统处理垃圾两种方式减少CO2排放的效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除尘器窑灰是具有一定活性的细粉,因其SiO2成分高,在硫铝酸盐水泥生产中直接回窑处理造成熟料成分变化,并影响熟料的质量。本文对窑灰的再利用进行了试验研究,实验室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利用除尘器窑灰作水泥组分,不经回窑煅烧直接作为水泥混合材,能提高水泥的早期强度,具有消除污染、提高和稳定熟料质量、降低水泥成本等优点,为合理利用除尘器窑灰开辟了途径。  相似文献   

14.
水泥熟料生产线配套建设的余热发电工程是依附于水泥工艺生产状况及余热条件,而随着水泥行业生产工艺的技术进步,其熟料烧成系统能耗不断下降,窑尾预热器出口进SP余热锅炉的烟气温度相应降低,对余热发电系统设计及运行产生重要影响。以典型5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余热参数为例,对比分析了有、无公共过热器的两种余热发电系统,得出结论为:有公共过热器的余热发电系统高压蒸汽产量相对偏低;若公共过热器出口蒸汽温度越高,系统输出功率也越大;余热发电系统设计公共过热器是否合理,取决于窑尾预热器排烟温度及循环水温度两项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刘彦 《河北化工》2014,(6):119-121
随着水泥熟料煅烧技术的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已使单位水泥熟料的热耗大幅度下降,但窑头熟料冷却机(AQC)和窑尾预热器(SP)等排放的低温废气热量约占水泥熟料烧成总耗热量的30%以上,因此回收其中的低温余热从而进一步降低水泥生产热耗是十分必要的。某水泥公司现有3条1000t/d回转窑生产线,满负荷生产条件下,窑头可产生平均温度为380℃,流量为1.395×105 Nm3/h的烟气,窑尾可产生平均温度为330℃,流量为2.76×105Nm3/h的烟气,根据此公司余热热源情况,经计算,装机方案确定为:1台额定容量为5 MW的单压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3台单压AQC余热锅炉和3台单压SP余热锅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某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项目为工程实例,数据分析协同处置危废对熟料台产、标煤耗、吨熟料发电量、游离钙、初凝时间、终凝时间、3d和28d抗压强度的影响,通过对其三年的运行数据进行统计,可知危废处置量与标煤耗、初凝时间和终凝时间呈负相关性,危废处置量与熟料台产、熟料发电量、游离钙、3d和28d抗压强度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就水泥窑处置生活垃圾时,垃圾灰渣成分及其波动对熟料质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生活垃圾焚烧产生的灰渣可以作为水泥替代原料;垃圾灰渣作为替代原料会带入一些干扰元素,为保证垃圾处置量及熟料质量,需要对垃圾进行均化等处理。  相似文献   

18.
叶骏  潘赓  杨加松  考宏涛 《硅酸盐通报》2017,36(4):1283-1287
水泥生产过程中主要热量损耗在于窑尾预热器出口废气带走热、窑系统表面向环境通过辐射及对流方式传导热量、窑头熟料冷却机余风带走热和出冷却机熟料带走热损失等.研究水泥窑尾预热器表面耗散热和回转窑筒体热回收技术,是提高水泥厂能量利用率的重要措施.为了在预分解窑更高效的使用能源审计分析.本文从能量平衡的角度分析了预分解窑系统的能源利用及损失情况,研究了耐火材料降低预热器筒热损失及利用二级窑壳回收回转窑表面余热的情况,提高水泥窑系统的能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我公司一条4 800 t/d的水泥熟料干法生产线配套建有日处理200 t城乡生活垃圾项目,近段时间以来水泥窑窑尾分解炉锥部及烟室部位频繁结皮,且处理困难,严重影响回转窑热工制度,影响熟料产质量。本文结合对窑尾结皮料的化学分析结果,详细探究了形成结皮的原因,提出了为预防结皮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熟料硫碱比对水泥浆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模拟预分解窑煅烧制度,在电炉中烧制不同硫碱比的高碱熟料,分别对掺与不掺石膏的浆体,用旋转黏度计、微型坍落度仪以及维卡仪(测净浆针入度)等方法测其流变性能;并结合岩相分析、扫描电镜(SEM)对熟料硫碱比影响浆体流变性的机理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表明:对于高碱熟料,硫碱比过低会导致水泥浆体的流变性变差,其主要原因是煅烧熟料时液相黏度高将导致矿物晶体发育不完善、晶粒细小,水化加快。适当提高熟料硫碱比,有利于改善水泥浆体的流变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