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为了充分考虑温度和湿度变量对夏季电力负荷的综合影响,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温湿度多形式变量的夏季短期负荷预测方法。首先通过分析夏季气象因素对负荷变化的影响,构造了三种不同形式的温湿度变量作为模型输入变量。然后根据周特性变化对负荷进行分层,对各层负荷建立基于LASSO回归的预测模型,并通过枚举搜索求解算法对输入变量进行选择,优化预测模型。最后通过计算剩余变量对应的系数从而进一步估计出各时段负荷的分布。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及鲁棒性。  相似文献   

2.
传统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短期负荷预测模型存在着输入变量不易确定以及模型参数难以最优化的问题。针对这两个缺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IPSO-LSVM的短期负荷预测方法。首先引入LASSO回归筛选SVM预测模型中的滞后负荷,将筛选结果和其余影响因素作为SVM预测模型中的输入变量,建立LASSO与SVM的耦合模型(LSVM);然后采用IPSO算法对LSVM预测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优化,提高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最后采用优化后的模型进行预测。算例分析表明,IPSO优化LSVM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短期负荷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3.
基于粗糙集理论建立短期电力负荷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总被引:19,自引:10,他引:19  
选择模型输入变量和网络结构是采用神经网络建立负荷预测模型的关键步骤,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粗糙集理论的解决方法。此方法采用粗糙集理论对各种影响负荷预测的因素变量进行识别,以此确定预测模型的输入变量;在此基础上通过属性约简和属性值约简获得推理规则集,再以这些推理规则构筑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并采用加动量项的BP学习算法对网络进行优化。此方法能遵循一定的理论原则建立负荷预测模型以避免盲目性。最后通过实例计算证明此方法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降温负荷持续增长已成为中国南方夏季最大负荷屡创新高的重要原因。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熵和变精度粗糙集优化的不确定支持向量机方法,用于中长期降温负荷预测。方法通过挖掘数据中的相互关系去除冗余信息,从输入属性变量集中寻找核心变量。该方法利用基于信息熵改进的变精度粗糙集对支持向量机的条件属性进行约简,得到最小决策表,并将该最小决策表中对应的变量作为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的输入属性变量,进行年最大降温负荷预测。且随着预测年份的推移,该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的输入属性变量亦将随之滚动更新,能够为电网规划与运行人员提供不同预测时期降温负荷预测需重点关注的影响因子。最后,利用广东省实际数据对广东电网"十二五"和"十三五"年最大降温负荷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所提的预测方法预测效果良好,预测精度稳定,对于中长期预测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具有较好的鲁棒性,真正实现了中长期降温负荷的动态预测。  相似文献   

5.
基于变量选择与高斯过程回归的短期负荷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短期电力负荷预测精度是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技术措施之一,通过选取影响负荷的最优输入变量集合,建立高斯过程回归(Gaussian process regression,GPR)短期负荷预测模型。负荷预测建模输入变量的选取对预测精度有很大影响,首先采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算法给出输入变量重要性评分(variable importance measure,VIM),并对各输入变量影响程度进行排序,基于序列前向搜索策略确定最优输入变量集合,避免人工经验选取的不足。其次针对共轭梯度(conjugate gradient,CG)法求解高斯过程回归模型超参数时易陷入局部最优解,且存在优化性能依赖于初值选取、迭代次数难以确定的问题,采用改进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搜索模型超参数,形成优化高斯过程回归预测模型。最后,算例测试表明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短期负荷预测模型的精确度,研究了一种基于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参数优化的短期负荷预测方法。首先,对短期负荷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建立了计及温度累积效应的温度变量量化模型和计及负荷修正的日期类型变量量化模型;其次,建立基于RBF神经网络的短期负荷预测模型,分别基于近邻传播算法和遗传算法对RBF神经网络隐层节点的中心矢量和基宽参数进行优化;最后,基于某地区轻工业行业的夏季负荷数据进行了算例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未考虑参数优化的预测模型,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短期负荷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7.
针对动态神经网络风电功率预测模型输入变量较多、模型复杂的问题,将神经网络和平均影响值方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平均影响值的超短期风电功率预测方法。此方法综合考虑了各输入变量对输出变量(风电预测功率)的外部贡献率和内部贡献率,筛选出了对输出变量贡献率最大的输入变量,建立了一个优化的神经网络超短期风电功率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模型降低了预测模型的复杂度,减少了测量噪声对预测精度的影响,得到了较好的风电功率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基于动态神经网络的超短期风电功率预测方法中预测模型输入变量多、模型复杂等问题,文中将平均影响值(MIV)和主元分析(PCA)方法相结合,对预测模型进行了优化。MIV方法表征了输入变量对输出的影响程度,可筛选出对预测输出具有最大影响的输入变量,简化预测模型,但变量的信息利用率不高。PCA法从剩余的输入变量中提取出主元,通过增加少量的主元变量提高信息利用率,弥补MIV方法的不足。数据分析及实验结果表明,通过MIV和PCA法优化的预测模型的输入变量能在获得较高的累计贡献率的同时降低模型复杂度,保留原系统的重要信息,并降低模型引入噪声的风险,使得风电功率预测精度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对于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短期负荷预测来说,日期类型(星期几)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影响因素。通常,日期类型系数被编成7位二进制码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该文提出一种日期类型系数的确定方法,将日期类型系数编为1位输入变量,由于精简了输入量,从而提高了预测精度。该日期类型系数通过计算不同日期类型的负荷–气温散点图的拟合曲线、并估计不同日期类型的负荷之差得到。为了消除夏季气温累计效应对负荷的影响并得到更清晰的负荷日期特征,该文采用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气温修正方法,对气温变量进行修正。最后通过对苏州的实际负荷数据预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充分考虑城市发展变化的多元性与预测电力负荷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变量,提高电网规划中电力负荷的预测精度,本文提出了基于计量经济-灰色理论的多变量电力负荷预测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电力负荷与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确定预测过程中与电力负荷强度相关的各影响变量。然后利用统计学中的计量经济理论,找到彼此之间的联系,建立电力负荷与各变量之间的数学预测模型。最后再利用灰色理论对目标年各变量的值进行预测,以解决数据匮乏、波动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难题,并带入数学模型,完成预测。工程实例验证了该方法是正确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邓慧琼    张晓飞    曾凡淦    郑玉燚    付庆    李培强   《陕西电力》2023,(3):59-66,78
峰谷分时电价下会在基础负荷低时形成新的负荷峰。建立了一个以电动汽车充放电费用最小,电动汽车接入所引起的电网损失最小以及对电压稳定性的影响最小为优化目标的电动汽车充、放电调度数学模型,并通过凸优化算法解决了多变量、多目标和高维优化问题。考虑反复潮流计算的繁琐性,利用网络损耗灵敏度和L-P灵敏度来提升调度效率,并将电压稳定作为约束来保证调度过程中不会出现电压失稳的情况。最后在改进的IEEE33节点配电网系统中进行算例验证,表明本文所提方法可以降低充放电费用,满足用户对经济性的考虑,另外可以降低电动汽车充电负荷对系统的网络损耗和电压稳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姜凤利  张鑫  王俊  朴在林 《中国电力》2017,50(3):137-142
由于风电输出功率的随机性,风电机组的大量接入给配电网无功优化带来更多不确定性因素。为了提高配电网无功优化对风力发电并网的适应能力,建立了多负荷水平下基于场景分析的考虑风电接入的多目标无功优化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节省电能损失费用和节点电压偏差2个指标,将2个指标进行模糊化,采用最大化模糊满意度指标法将多目标优化问题转换为单目标优化问题,然后采用自适应遗传算法进行求解。并以IEEE 33节点测试系统为例,计算和分析了在不同场景时最大负荷、一般负荷和最小负荷3种负荷水平下,电容器投切、系统有功损耗、节点电压以及节省电能费用情况。计算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无功模糊优化方法,在不同负荷水平、不同场景下改善电压质量和降损节能效果显著,适合多负荷水平下含风电机组的配电网无功优化需要。  相似文献   

13.
随着间歇性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比例日益增高,配电网局部电压越限、网损增加的情况时有发生,降低了配电网对分布式能源的利用率,制约了配电网的经济运行水平.提出将有功调节措施(储能)考虑到无功动态优化模型中,旨在制定合理的储能充放电策略以平滑风光出力波动,减少无功补偿装置的动作次数,并在此基础之上,以节点电压偏移和网损为最...  相似文献   

14.
考虑分布式能源的间歇性和随机性对配电网电压的影响,用模糊数表征分布式电源出力不确定性和负荷功率的波动性,构建配电网多目标模糊无功优化模型,提出分布式电源和无功补偿装置输出无功功率的协同优化方法。以有功网损最小和电压偏差最小为目标函数,并将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模糊化,根据其隶属度函数形成模糊适应度函数,再将两目标通过最大满意度法转化为单目标,最后利用免疫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从而确定在负荷功率模糊波动下具有不同模糊出力水平的分布式电源和具有不同运行方式的无功补偿装置输出无功功率的最优值。以IEEE33配电网系统为算例,验证了所提出的模型和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需求日益扩大,其对电动汽车充电装置性能与功能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基于此,提出了一种多功能电动汽车模块化充放电系统。在此基础上,对由三相桥式AC/DC变换器和电磁隔离型双有源全桥DC/DC变换器构成的充放电模块的控制策略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可以提高充放电模块能量传输效率、功率密度等目标的两级变换器协调优化控制策略,分析得出了双移相控制下消除DC/DC变换器回流功率的条件,并通过仿真模拟动力电池的充放电过程验证了结论;在直流母线电压控制中引入充放电机负载的功率前馈补偿来提高动态和稳态性能,最后通过仿真模拟验证了控制策略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初壮  徐洁  黄大为  孙陶然 《电测与仪表》2019,56(11):61-67,74
针对由于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出力和负荷的不确定性而引起的电压波动的问题,采用电容器组、分布式电源和静止无功补偿装置(Static Var Compensator,SVC)协调控制的方法,平抑电压波动。首先,在电容器组静态优化时,运用网络参数变动定理修正系统潮流,提高潮流计算的速度,快速得到补偿后新的各节点电压。其次,对于电容器组的静态优化结果,采用谱系聚类法合并分段,满足投切开关动作次数的约束,确定各电容器组的动作时刻和补偿容量,为实时电压控制建立良好的控制环境。最后,在电容器组补偿的基础上,分析DGs、SVC无功出力极限并作为约束条件,当实时节点电压越限时,通过电压灵敏度分析计算DGs、SVC实时无功调节量,并通过算例分析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无功电压控制是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高比例新能源发电是新型电力系统的主要特征,挖掘新能源发电、储能以及柔性负荷等柔性可控资源的无功电压潜力能有效保障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文中提出了一种考虑源网荷储互动的配电网无功电压控制方法,从负荷需求侧响应出发基于市场实时电价信息以负荷转移成本和用户购电成本为基础实现价格驱动需求响应的负荷平移策略;利用储能系统协调新能源发电出力和负荷平移规则,构建综合考虑源网荷储互动的配电网无功优化模型。通过调节无功补偿设备、储能充放电策略协调新能源出力,在满足负荷需求侧响应需求的基础上达到系统无功电压的最优控制。通过改进的IEEE33节点系统仿真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源网荷储的充分互动能够有效提高系统无功电压调节能力,实现配电网安全、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基于虚拟电厂的实时充电进程控制模型,既考虑了电动汽车车主的出行行为特性,又缓解了配电网的负荷不平衡,达到车-网互动的目的。采用双层算法求解所提模型,外层算法采用静态路由算法读取负荷数据,并采用前推回代方法计算节点电压及配电网网损;内层算法采用老化算法判断电动汽车的接入相,并采用轮询调度算法平衡配电网的三相负荷不平衡。通过调节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可以有效地降低配电网网损以及平衡原配电网的三相不平衡度。算例仿真表明,所提策略可以有效地避免充电高峰,缓解配电网的三相负荷不平衡度,同时降低配电网网损,保障电网安全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19.
建立以有功网损和节点电压偏差最小为目标的有源配电网无功优化模型,计及分布式电源和负荷功率的不确定性,采用两点估计法(two-point estimate method,TPEM)计算有源配电网随机潮流,并求解优化模型中的目标函数。正态分布交叉(normal distribution crossover,NDX)算子引入到带精英策略的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2)中,扩大了算法搜索范围、加强了算法全局搜索能力,对有源配电网多目标无功优化模型进行求解。通过IEEE 33节点系统中的算例验证了所提出有源配电网多目标无功优化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更好地利用固定串联补偿电容器改善网架薄弱、供电半径大以及长线路末端有重负荷配电网的电压偏差,研究了确定固定串联补偿电容器选址定容的多目标优化方法。以电压整体偏差、串联补偿容抗和有功网络损耗最小为目标建立配电网固定串联补偿多目标优化模型。基于灵敏度方法和固定串联电容器减小线路电压损耗的原理确定安装固定串联电容器候选线路和补偿容抗取值范围。运用带精英策略的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求解建立的模型。算例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串联电容器能够有效地提高电压质量和降低有功网络损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