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1985年春季美国纺织机械展览会上日本津田驹公司展出了8台最新的无梭织机,其中6台是ZA200型喷气织机,2台是ZW300型喷水织机。它们的主要特点是采用了尖端的电子技术和使用了微机控制织机的各种主要动作,现简介如下。一、采用尖端电子技术1.电子控制送经:使用一个传感器通过张力辊感受经纱的张力,经微机处理、分析,对经纱张力进行控制,使经纱始终处于适当的恒张力状态。该  相似文献   

2.
探讨一种基于PXI总线的织机经纱张力测试系统的运行效果.织机经纱张力测试系统由PXI主机、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调理适配器及虚拟仪器软件组成,传感器采集主轴转角信号、主轴零位信号、经纱张力信号.介绍了测试系统的工作原理、测试方法,并对多台喷气织机的经纱张力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电阻应变仪及其他系统相比,该测试系统建立系统快、编程简单、可靠、系统抗干扰强、测量精确、通用性强.  相似文献   

3.
介绍多系统经纱织物小样织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及使用效果.多系统经纱织物小样织机在钢筘上设置移动导针装置,导针向下弯折,导针横动距离可以控制,并设有张力补偿部件,通过试织纱罗织物和浮纹织物,证明多系统经纱织物小样织机可以在一台织机上实现多个系统经纱织物的试织,且变换品种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4.
为了真实反映织物织造时经纱张力的波动情况,正确评价织机性能,为织机设计制造提供定量化数据,采用虚拟仪器技术研发了经纱张力动态测试系统;探讨了织造过程中经纱张力波动曲线的测试方法和影响因素。对通过该系统两种织机、两种织物的经纱动态张力曲线进行对比测试分析,指出:不同织物、不同织机,其经纱张力的波动规律并不一致,在建立电子送经等控制系统时,采样点的选取位置和系统参数设置等应区别对待,这样才能使织机运行达到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5.
由于织机运行中经纱张力变化对织造过程以及织物影响显著,控制经纱张力波动显得十分必要.本文综合叙述了目前该领域研究的热点,提出并分析经纱张力检测装置的类型及特点,阐述并分析了经纱张力控制策略及其特点,指出了未来高速织机经纱张力控制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织物质量并满足喷气织机高速、高性能要求,本文结合交流伺服系统高控制精度的特点,在ARM微控制器LPC2294的丰富硬件资源的基础上,研制了基于交流伺服系统的喷气织机经纱张力控制系统。论文完成了伺服系统在经纱张力控制中的理论分析和整体设计,该系统能够满足喷气织机的高速和高精度要求,并能使经纱张力保持恒定。  相似文献   

7.
喷气织机与普通有梭织机相比速度提高,幅宽增加,因而入纬率高。为了使喷气织机能保持高效率,对经纱上浆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普通有梭织机效率降低的因素中除了机械原因造成的停台外,主要就是经纬纱断头引起的停台,其中经停又明显地高于纬停。气流引纬的喷气织机,虽可消除由梭子引起的经纱断头,却又增加了因经纱质量不佳引起的纬纱停台。因为梭子可以使毛羽造成的局部开口不清,而粘连的经纱强行分开后继续正常织造,但气流引纬则无法使粘连的经纱分开,扩清纬纱通道,结果是引纬受阻造成停台。为了保证织造时开口清晰,就要适当加大经纱张力,于是在喷气织机高度运转的条件下,经纱受到的摩擦作用加剧,势必增加经纱断头。有的工厂在用PAT—A190  相似文献   

8.
基于模糊-PI并联控制的经纱张力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腾云  张森林 《纺织学报》2010,31(9):122-127
为保证织造过程中经纱张力的稳定,采用三相交流伺服电动机驱动送经和卷取机构的经纱张力控制系统,在分析经纱张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模糊-PI控制器并联控制的系统模型,分析了该模型的工作原理。在主轴回转周期内多次检测经纱张力,考虑织物花型和织轴半径对经纱张力的影响,引进了补偿系数,修正张力误差,采用模糊控制器和PI控制器并联对送经电动机转速进行调整,以保持经纱张力的稳定。所设计的织机经纱张力控制系统在GA731剑杆织机上调试运行结果表明,经纱张力波动范围在2%之内,系统具有良好的动静态控制特性,符合实际生产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鲁喜  杨建成 《纺织学报》2016,37(7):137-141
为提高经纱张力的控制精度,防止碳纤维在送经机构长距离输送过程中因自身质量下垂,导致经纱张力控制精度不高对织物质量造成影响,结合现有的经纱张力控制方法,提出基于神经网络的模糊信息融合综合算法。根据神经网络得到的权值函数,以多层织机的送经机构为研究对象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在多层织机送经机构的不同位置安装张力传感器,通过无线信息采集系统,对经纱张力进行在线多点检测,然后将检测的张力信号进行模糊信息融合。实验结果表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识别准确率优于单传感器,提高了用于碳纤维织物的多层织机经纱张力的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10.
织机上的经纱通过后梁后,由于开口运动的原因,经纱张力将产生周期性的变化。本发明是有关织机后梁的改进,它能限定后梁运动的变化,从而降低经纱通过后梁张力变化的差异。本发明的机构对邻近布边的经纱能赋于  相似文献   

11.
喷气织机经纱张力的高精度检测及误差补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晓东 《上海纺织科技》2006,34(11):10-12,20
对经纱张力检测装置中产生误差和干扰的几种原因进行分析,介绍了一种高精度的织机经纱张力检测装置。该经纱张力检测装置采用16位微处理器技术、光电技术、高精度传感放大技术及动态误差补偿技术等,具有自动张力清零功能,可通过荷重传感器检测实时张力,并与设定张力进行比较、运算,产生控制信号,从而实现高速喷气织机经纱张力的高精度实时控制。  相似文献   

12.
经纱张力是织机最重要的上机参数之一。经纱张力的大小对织物的结构与物理机械性能指标有很大影响,并在织造过程中也会影响该工艺的进程。一定品种的织物,当经纱自织轴上引出后的织造全过程中已确定的经纱上机张力应该保持不变。只有在这种条件下,织物的结构才能保持全长一致。所以,在织机上测定和控制上机张力的大小,在生产过程中就显  相似文献   

13.
祝章琛  韩万军 《纺织学报》1990,11(11):13-16
通过在ZA型喷气织机上动态经纱张力的测量,用张力信号的时间曲线、概率分布、自相关函数和频谱曲线分析了经纱运动的动态性能和阻尼器对经纱张力的影响。为了实现送经运动的优化控制和调整经纱应力状态,本文提出了判断准则和估价了经纱张力状态。  相似文献   

14.
现代无梭织机的运转速度正在不断提高,要保证高速无梭织机高效率的运转,经纱的上浆质量是一个关键,它必须满足两个基本的使用要求:1.把浆料均匀的涂布在经纱上,并达到设定的上浆率;2.上浆过程中经纱张力要均匀,波动要小,以尽可能低的张力满足织造过程中因上机张力及经纱开口等所需的最大伸长余量。  相似文献   

15.
<正>"勒纱轴"是指纺轴在织机上织造时织机上机张力与织轴在浆纱时的卷绕张力不匹配,织机上机张力过大,拉动织轴上的经纱,使织轴上的经纱扭动,导致部分表面经纱勒进松软部位或裂缝,形成"勒纱轴"。一旦出现"勒纱轴",整个织轴几乎就要报废,即使强行织造,产品也要降等或划为等外布。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寻求缓解织机开口引起的经纱张力变化的解决办法,研究经纱在开口过程中路径的变化规律,定量地分析开口参数对经纱伸长量的影响,获取抵消开口引起的经纱张力变化所需要的后梁摆动规律,同时对比分析不同综框上的经纱所需要的后梁摆动规律的差异。研究发现设计跟随织机开口运动摆动的后梁对缓解经纱张力变化有较好的效果,而且这种缓解效果与综框数量、梭口参数、织物组织有很大的关系,织物组织变化引起的经纱张力变化最好通过电子送经系统中调整经纱张力检测周期来补偿。提出针对玻纤、高强涤纶丝等弹性较小的经纱,平纹组织的织物,采取对称梭口,设计跟随开口运动的后梁机构比较适合。  相似文献   

17.
为提高织物质量和满足喷气织机高速、高性能要求,利用交流伺服系统高控制精度特性,在删微控制器LPC2294丰富硬件资源的基础上,研制了一种基于交流伺服系统的喷气织机经纱张力控制系统.硬件调试和软件仿真证明该系统能够满足喷气织机的高速和高精度要求,能保持经纱张力恒定.  相似文献   

18.
送经机构是喷水织机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是一个具有很大降速比的轮系。蜗杆传动由于传动比大 ,工作平稳 ,噪声低 ,结构紧凑 ,可以自锁等优点 ,是目前喷水织机中普遍采用的装置。本文以GD76 7型喷水织机为例 ,验证蜗杆传动的可行性 ,并对高速、重磅织机的蜗杆传动提出建设性的意见。GD76 7型喷水织机的送经方式是积极连续式 ,织轴的转动力来自主轴 ,但是经纱张力使织轴始终有送经的趋势 ,轮系的作用是控制织轴在一定时间内放送一定数量的经纱 ,所以 ,经纱张力始终作用于轮系。我们可以认为 ,轮系传递的功率主要取决于经纱张力。在GD76 7型…  相似文献   

19.
织机经纱张力模型的建立和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来震 《丝绸》2004,(8):34-37
以双后梁系统的新型织机为基础,分析经纱回路各个部件的受力情况和经纱的形变情况,建立经纱张力模型。并分析系统工作的稳定性,以及影响经纱张力系统的要素。  相似文献   

20.
基于虚拟仪器的织机经纱张力测试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一种基于虚拟仪器的织机经纱张力测试新方法 ,并对多台喷气织机的该项指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 ,与传统的电阻应变仪及其它方法相比 ,该方法具有建立系统快、简单、准确、通用性强、界面友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