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9 毫秒
1.
360的C盘搬家可以把我的文档、桌面等重要数据从C盘移动到其他硬盘,既保证了重要数据的安全又节约了C盘空间,是一项非常好用的功能。不过除了首次使用搬家功能时可以设置目标盘外,即使用"搬回C盘"也无法再次改变资料保存的目标位置,这样,在遇到升级硬盘或目标磁盘空间不足等情况想换个位置就麻烦了。  相似文献   

2.
黄雪菊 《电脑》1995,(11):59-60
C语言是近年来国内外得到迅速推广使用的一种现代语言.该语言功能丰富,表达能力强,使用灵活方便,既具有高级语言的优点,又具有低级语言的许多特点.现在很多大中专学校都在开设这门功课,不少微机爱好者、程序员也正在学习这种语言.C程序的运行环境有多种,但通常都是将系统文件安装在硬盘上;而有些微机是没有加装硬盘的,特别是学生用来做实验的微机.如何在软盘上配置C语言的系统文件,从而运行C程序呢?笔者通过对常用的Turbo C系统的大量试验,寻找出一种简便的方法,写出来供大家参考.该方法至少需要一个高密软驱(1.2M既可),两个更方便.需两张1.2M软盘,分别称为1号盘、2号盘.  相似文献   

3.
用户数据和程序数据不断写入注册表、Windows Update自动更新及还原点建立、软件更新升级……诸多细节问题一同构成用户C盘(系统盘)空间压力,很多Windows 7系统用户不得不面对使用一段时间后,出现C盘空间变小的问题。其实通过简单的设置,是可以有效缓解C盘空间压力的。常规磁盘清理其实是很有必要的,除利用Windows 7系统自带软件进行磁盘碎片整理、清理删除磁盘垃圾文件外  相似文献   

4.
笔者XP系统,在上网后当机重启,无法进入系统,显示“C盘读写error”。怀疑系统崩溃,用引导光盘启动,进入纯DOS,输入“Format C”,进行格式化失败,系统报错error。既然不能用Format命令格式化,那么笔者就用DOS版的PQ格盘吧,可输入程序名一运行,程序自动返还当前界面,无果。至此,开始怀疑是否硬盘出现物理坏道,用“scan-disk”命令检查C盘,同样报错,于此同时,笔者发现进入C盘之外的任何分盘读写一切正常。看来,只好把该硬盘接为从盘进入Windows对C盘进行格式化了,连接好后进入新系统,正确识别双硬盘及各个分盘,笔者找到已接为从盘的“C…  相似文献   

5.
ybc 《大众软件》2008,(11):62-62
最近朋友硬盘的C盘出现大量坏道.无法启动系统,其中重要数据丢失.虽用了Easyrecovery等工具救急,但仍未全部找回。现在郑重提醒广大读者一下:重要数据切莫放在C盘中,而且要记住及时备份。  相似文献   

6.
《电脑迷》2010,(22):90-90
安装Windows7系统时错误选择了D盘。之后将D盘格式化并把系统重新安装在C盘,现在每次启动系统时都会看到两个Windows7项,必须要手工选择才能进入。请问如何删除无效的那个启动项?  相似文献   

7.
任务编号:200604目标完成度:100%挑战者完成度:70%任务内容:WindowsXP中的“系统还原”功能可以帮助用户在系统出现故障时恢复到正常时的状态,虽然功能很实用,但对于系统分区空间较小的用户来说,这个功能很快就会把C盘占满,本期的目标是把系统还原的数据转移到别的盘符中,比如用D盘的某目录存放C盘的系统还原数据。任务装备:Windows2000/XP/2003任务难度系数:5/5新任务:安装了Firefox浏览器的朋友会发现一个不爽的问题,将Firefox设置为系统的默认浏览器后,在MSNMessenger中点击链接打开的仍然是IE。在不安装第三方插件的情况下,能否实现MSNMessenger链接用Firefox打开(如修改注册表等方法)?  相似文献   

8.
雾都 《个人电脑》2013,(11):110-112
存储在C盘分区中的重要数据,不但会占用宝贵的系统分区空间.而且还很容易发生丢失。为了保护它们的安全,我们应该使用重定向功能,将它们转移到非系统分区,这样也能为C盘分区腾出不少剩余空间出来,有利于加快系统运行速度。  相似文献   

9.
几个月前,小美请了位高手帮忙把使用了快一年的系统给重装了。可新装的系统没过多久又变成了以前的老样子,运行速度每况愈下,求教了高手之后才知道,系统使用时间一长,C盘的垃圾数据也会不断增多,  相似文献   

10.
《网络与信息》2009,23(7):48-48
首先,C盘对应的分区容量设为多大,是有一个合理值的,过大或过小都不好. C盘过大,会浪费硬盘空间.如果将什么都放在C盘,做GHOST备份数据量就会过大.因C盘系统有时需要重建/恢复,数据文件存在C盘也有不安全或不方便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回音壁     
壁 《电脑爱好者》2002年第21期介绍了用一张软盘轻松恢复操作系统的方法。不过,现在许多电脑爱好者出于不同的需要,都在电脑上装有双操作系统、那么,双操作系统如何轻松恢复呢?其实这也不难。下面把我的方法介绍给大家: 假设在C盘安装了Windows 98,在D盘安装了Windows XP。首先用ghost分别将C盘和D盘备份到E盘,并分别取名为Win98.gho和WinXP.gho。然后制作两张启动软盘,并把ghost.exe分别拷贝到这两张软  相似文献   

12.
平淡 《电脑爱好者》2012,(24):63-65
C盘是传统的系统分区,本文介绍如何为C盘调整出更多的剩余空间,加快系统运行速度。大家知道系统使用一段时间以后,C盘的剩余空间就会逐渐变小,这样会导致系统运行效率降低。那么到底是哪些东西在占用C盘的空间,我们又该如何为C盘减肥?上篇火眼金睛找出C盘占用文件在日常的使用中,C盘的可用空间会变得越来越小。空间的占用主要由两方面的因素引起,一是系统本身,一是应用软件引发。系统自身越来越"虚胖"系统更新占用的空间大家知道Windows7默认情况下,系统更新是自动开启的,这样只要你的电脑联网,Windows7就会自动下载补丁并安装。  相似文献   

13.
现在的硬盘容量动辄上百个GB,按说不会出现硬盘不够用的情况。怎奈以微软为首的软件厂商们丝毫不体恤我们,安装个WindowsXP要1.5GB,Windows2003将近2GB的空间,Office2003完全安装要800多MB(想当初Windows95才几十MB)……,所以,如果你稍不留神,系统盘(本文默认在C盘)所在的分区分小了,它的可用空间也就越来越小,系统也就变得毛病不断……  相似文献   

14.
C2M是一个把C语言遗留代码转换为Matlab中使用的mex封装文件的半自动化系统.该系统主要由C2Mmap和C2Mrule这两个彼此独立但又相关的工具构成.C2Mmap是一个半自动化转换工具,帮助用户在Matlab与C语言之间建立映像;C2Mrule为C函数自动生成相关的封装文件.描述了C2Mmap和C2Mrule,用例说明了封装代码的实际过程.  相似文献   

15.
计算机硬盘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用C盘无法启动、用SYS无法传输系统文件,但用A盘启动后C盘读写正常的故障,这类故障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原因所致; 1.系统引导文件遭到破坏,使硬盘无法启动。象这类故障可用软件修复,如VE和BM等。 2.硬盘系统引导文件没有丢失,有些偶然也能用C盘启动。这类故障多半是由于硬盘0道磁记录物质疲劳所至。对于这一类故障采用避过0道写入引导程序的方法即可解决,因为硬盘系统引导文件是写在由  相似文献   

16.
本人用的是Virtual Drive2000,因为过去用的时候是正常的,但后来总是提示放入光盘,可能系统有问题吧?格式化了重装,折腾了半天还是老样子。后来我发现,我的硬盘分了C、D、E三个分区,原来的光驱是F,现在一安装虚拟程序,光驱仍是F,而虚拟的盘符是G,会不会是因为系统总去搜索F盘而忽略了G盘呢?我想  相似文献   

17.
《计算机与网络》2012,(16):32-32
最近发现自己的电脑C盘越来越小,经常会弹出"您的C盘系统资源不足",C盘是系统盘,垃圾文件过多或者剩余空间不足都会导致系统运行缓慢。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以下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当出现C盘容量不足时,我们解决办法一般都是对C盘垃圾文件进行清理,那么哪些文件可以删除或者转移到别的盘呢?下面详细介绍下,其实C盘可以删除的文件主要是垃圾文件或者存放在C盘的相关软件或数据。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是信息社会,数据采集是信息组织的重要的途径.当前信息采集的主要形式是通过B/S模式的应用系统实现,但是B/S模式的实现模式决定它无法实现对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工作,这时候就不得不引入C/S模式来补充系统.如何有效组织两种模式,使系统的整体架构和数据处理更加统一完善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傻博士信箱     
1 一个大小为2.5G的硬盘被分成C、D、E三个逻辑驱动器,C盘为DOS6.22,D盘为FAT32格式并装了Windows98 beta3,E盘也为FAT32格式,实际操作时不慎用format误格式化了D和E两个逻辑驱动器,开机后为D、E盘“丢失”(即找不到逻辑盘D和逻辑盘E)。现在为了运行某些软件,将如何找到逻辑D、E盘,并完成从FAT32格式到FAT16格式的转化?  相似文献   

20.
利用IBM的OS/2操作系统,可以简单轻松地在硬盘上分出两个C盘,并分别装上DOS6.22和WIN95两套操作系统,每次开机或热启系统时会出现一个“系统选择菜单”,由你任意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