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水冲刷河床粗化数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建立了大坝下游清水冲刷河床粗化一维数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非均匀推移质不平衡输移,并引入混合层模式用于模拟河床组成的变化。利用Preissmann隐式格式求解水流方程组,用显式格式求解河床变形方程及床沙级配调整方程。该模型侧重于模拟河床粗化过程,也能用于河床一维变形计算。利用我们做过的清水冲刷水槽实验资料对模型进行了全面的验证,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沙质河床二维粗化数值模拟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沙质河床冲刷过程中河床变形、冲刷深度、悬移质含沙量恢复及床面级配等沿时空的变化与河床粗化紧密相关,只要对河床粗化机理和特性有较深认识才会对河床冲刷现象有较好的定量模拟。本文依据ADI算化原理,在交错网格上建立了非耦合非均匀不平衡输沙的平面二维非均匀沙水流挟沙力的计算方法和混合层计算模式。依据该模型所做的数值实验表明,模型能从定性上较好地模拟上述因素随时间沿纵横方向的变化,具有二维性,从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反映了数学模型能模拟河床冲刷过程中诸因素变化规律的潜力,并充分表明,正确预测冲刷河床变形的关系在于较好地模拟河床组成的粗化过程,对此,均匀沙模型是无能为力的。  相似文献   

3.
动床条件下溃坝水流的二维水沙耦合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现有大部分溃坝水流模型仅适用于模拟定床条件下的水流演进,但溃坝水流经常是在动床条件下演进.因此非常有必要同时模拟溃坝洪水演进时的水沙输移及床面冲淤过程.本文首先建立了动床条件下溃坝水流的二维水沙耦合模型.该模型主要由二维浑水控制方程、非均匀沙不平衡输移方程及河床冲淤方程组成,采用水沙耦合解法以及基于无结构三角网格下的有...  相似文献   

4.
现有大部分溃坝水流模型仅适用于模拟定床条件下的水流演进,但溃坝水流经常可在动床条件下演进。因此非常有必要同时模拟溃坝洪水演进时的水沙输移及床面冲淤过程。本文首先建立了动床条件下溃坝水流的二维水沙耦合模型。该模型主要由二维浑水控制方程、非均匀沙不平衡输移方程及河床冲淤方程组成,采用水沙耦合解法以及基于无结构三角网格下的有限体积法离散。同时利用Roe-MUSCL方法以及时间方向的预测-校正格式,使模型在时空方向具有二阶计算精度。然后采用已有算例及水槽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了初步验证。最后采用该模型研究了均匀沙及非均匀沙床面对典型溃坝水流演进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溃坝水流在定床及动床条件下的演进过程明显不同。溃坝水流因流速大,床面变形较快,且床面冲淤速率可与水流变化速率相当,故需要采用浑水控制方程及耦合解法。  相似文献   

5.
根据河道不平衡输沙原理,提出计算河道变形的基本方程组,按稳定非均匀流分河段逐时段进行水流和泥沙冲淤计算,探讨河道治理后河床变化以及由此引起水位的变化,为河道整治规划设计提供数据.  相似文献   

6.
尽管一维数学模型已比较成熟。但用于黄河下游尚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从一般挟沙水流基本方程出发,考虑黄河下游来水来沙及河床演变特性。汲取多家之长.建立了一维河流不平衡输沙复合模型。应用实测资料计算了黄河下游河床冲淤量。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符合较好,而且本模型可以用于水库泥沙冲淤计算。  相似文献   

7.
黄河下游河床平面变形模拟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黄河下游河道以游荡多变著称,河床演变具有典型的平面二维特征,本文分析了黄河下游河床横向变形的基本模式,认为河床的横向变形是由泥沙的侧向冲刷和河岸淘蚀综合作用的结果,数学模型中可通过这两种现象的分别模拟反映实际河岸的横向变化.引进土力学中有关河岸力学平衡的基本关系,结合河床演变计算的特点在数值方法上适当简化,提出了黄河下游河床横向变形的数值模拟方法,采用反映高含沙水流流动特性的基本方程组,用1977年典型高含沙水流洪水过程检验了模型计算多种含沙水流过程的适应性和模拟河床横向变形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泥沙问题是制约引黄灌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灌渠的规划设计阶段和日常的运行管理中都需要掌握渠道的泥沙冲淤情况。本文根据一维水流非均匀沙运动方程,结合灌区灌溉特点和测量资料情况作了概化处理,建立了适合于灌区的非均匀沙冲淤计算的数学模型。模型中考虑渠系沿程的分水分沙和冲淤交换,将断面流量按渠段划分并计算,悬移质泥沙按粒径分组计算,根据分组水流挟沙力和非均匀悬移质不平衡输沙公式计算泥沙含沙量。模型采用山东簸箕李灌区的实测资料进行验证,表明模型可用于预测不同来水来沙条件下非均匀沙在渠道内的运动淤积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9.
非均匀沙分级起动切应力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考虑水流条件、床沙组成的基础上,通过对泥沙颗粒受力分析,建立了滚动平衡方程式,得出非均匀沙分级起动切应力公式.在建立公式的过程中考虑了床沙非均匀性对起动的影响,定义了附加作用力G,并将其引入公式中.通过实验数据的验证表明公式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10.
关于建立非棱形河床不稳定流微分方程有限差分法问题C.Я.什科里尼科夫  3~9页根据谢维纳微分方程的推导,提出了建立适用于非棱形河床有限差分法的基本原理。据此可用A.H.米里杰夫和M.C.斯拉德克维齐简易方程予以表示。研究了河床形状突变区的计算方法。该法可用于稳定缓流的水流扩散计算。列举了非棱形河床和水流突然扩散河床大坝破坏的实验数据。波浪水流和单一波与锥形波组合波群的研究A.A.拉宾科  9~14页对形成的边界、自由水面、波浪水跃动力结构、行进波群、单一波和锥形波已有的资料作了分析。援引了非行进临界水流的实验资…  相似文献   

11.
紊流k-ε模型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并较适于模拟紊流运动的数学模型之一,它的特点是,用紊动动能k和紊动能量耗散率ε来表征紊流的局部状态并封闭雷诺方程式。本文在紊流k-ε模型和窦国仁悬沙冲淤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二维动床紊流k-ε模型。并据此计算在明渠水流中设置方墩以后的河床冲淤变化。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所预报的水流流态和河床冲淤部位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且特别适用于有回流分离区的局部河段的河床变形的计算。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下游河岸横向变形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在水流运动方程中增加弥散应力源项,考虑弯道二次流的影响,引入横向环流输沙对河床冲淤变化的影响,对悬移质不平衡输沙方程、推移质输沙方程及河床变形方程进行了修正.根据黄河的特点建立了模拟河岸侵蚀、崩塌的计算方法,应用所扩展的平面二维数学模型对黄河下游河道的横向变形及河势演变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计算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河道横向变形.  相似文献   

13.
紊流k-ε模型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并较适于模拟紊流运动的数学模型之一,它的特点是,用紊动动能k和紊动能量耗散率ε来表征紊流的局部状态并封闭雷诺方程式。本文在紊流k-ε模型和窦国仁悬沙冲淤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二维动床紊流k-ε模型。并据此计算在明渠水流中设置方墩以后的河床冲淤变化。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所预报的水流流态和河床冲淤部位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且特别适用于有回流分离区的局部河段的河床变形的计算  相似文献   

14.
对非均质流挟沙力研究现状分析表明,目前悬移质水流挟沙力公式存在的问题:一是未能正确反映水流势能转化为动能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阻力因子;二是未能正确处理泥沙颗粒的非均匀性特点;三是未能正确计算悬液黏度对颗粒沉速的影响。本文基于大量室内平衡输沙试验及野外河渠准平衡输沙观测资料,建立了非均匀沙悬移质输沙平衡关系,得到了新的适用于各级含沙量的非均匀沙悬移质挟沙力公式。进而根据建立的输沙平衡关系,得到了挟沙水流的不淤流速及阻力坡降关系,可用于河道治理及渠系设计。  相似文献   

15.
在考虑水流条件、床沙组成的基础上,通过对泥沙颗粒受力分析。建立了滚动平衡方程式,得出了非均匀沙 分级起动切应力公式。在建立公式的过程中考虑了床沙非均匀性的影响。定义了附加作用力G,并将其引入公式中。 通过实验数据的验证表明公式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16.
一、有限差法水库河床变形计算的基本方程式 (一)水流运动方程式 天然河流中水流虽然是不稳定流,但是其中某一河段在某一短时间内水流运动,可以近似地认为是稳定非均匀流,其水流运动方程式为: (dy)/(dx)=d/(dx)((V~2)/(2g))+(V~2)/(C~2R)…………(1) 式中:y——水面高度; x——纵向距离; V——断面平均流速; R——水力半径; C——谢才系数。  相似文献   

17.
三峡库区非恒定一维水沙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考虑水沙输移过程中的非恒定性,建立了三峡库区非恒定一维水沙数学模型。模型中采用张红武提出的不平衡输沙理论以及选用符合三峡库区河道水沙特点的悬移质挟沙力公式和推移质输沙率公式,对现有三峡水库泥沙模型进行了改进.采用三级算法求解水流方程组,并选用了分沙比等于分流比的汊点分沙模式,与泥沙连续方程组进行非耦合求解.利用三峡水库蓄水后实测资料对所建模型进行验证,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符合良好,表明该模型能够模拟三峡库区干支流河道非恒定的水沙演进过程和河床冲淤变形规律。  相似文献   

18.
本文建立了模拟黄河下游冬季输沙及河床变化的数学模型。根据实测资料对明流(不结冰)情况下的经验输沙公式进行了修正以用于冰盖水流的情况。在本模型中计算了模拟河段内各个断面在每个时段的水流条件、输沙率及河床的断面形态。在河床演变过程中根据河流最小能耗原理对河宽的变化进行了调整。冲淤沿断面的横向分布是根据有效拖曳力的原则分配的。模拟结果与实测资料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的一维全沙数学模型,既包含有非均匀悬移质不平衡输沙的计算,也包含有非均匀推移质(包括卵石)不平衡推移之计算。本模式的显著特点是,考虑了河床的补给作用,从而使描述泥沙冲淤过程的微分方程更趋完善,还基本解决了泥沙在横断面上的分配问题,使一维计算得到准二维计算的结果。在三峡工程变动回水区泥沙冲淤计算中,本模式的计算结果既与天然资料相一致,又与实物模型的试验结果相吻合。大量的数值计算表明,本模式具有通用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平衡输沙和不平衡输沙情况下非均匀沙水流挟沙力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平衡输沙时非均匀沙分组挟沙力公式及可能挟沙力经验曲线,定性分析了非均匀沙可能挟沙力与均匀沙挟沙力之间的差异,并且探讨了来沙条件对水流挟沙力的影响,提出了非平衡输沙时瞬时挟沙力和有效挟沙力概念及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