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计算机仿真技术是分析、评价、设计和改进日趋复杂的现代生产系统的重要工具。针对空调内机装配生产线的仿真及优化问题,首先简述了系统仿真定义及FlexSim软件特性,随后以某空调内机实际装配生产线为研究对象,先根据实测作业时间、评比系数和宽放率给出标准工时,再基于FlexSim仿真软件进行实际装配线建模及分析并指出其存在的瓶颈。由此基于5W1H和ECRS工业工程优化技术进行工序撤并、瓶颈消除,并提出一套装配线优化配置方案。最后再次分析和应用FlexSim仿真优化后的装配线模型以便验证方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仿真实验及实践结果表明,该优化方案的实施可显著提升目标装配线的生产效率并提升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生产线的建模与仿真国内外研究很多,而针对飞机装配线的建模与仿真的研究却比较少,研究讨论了运用Petri网模型对飞机装配生产线建模的步骤和方法,以及如何实现Petri网到eM-Plant模型的转化,最后运用上述方法对飞机装配中的一个实例进行建模仿真,通过对生产过程仿真结果分析,找到了影响该生产线生产率的瓶颈环节,并提出了生产线优化及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3.
生产线的建模与仿真国内外研究很多,而针对飞机装配线的建模与仿真的研究却比较少,研究讨论了运用Petri网模型对飞机装配生产线建模的步骤和方法,以及如何实现Petri网到eM—Plant模型的转化,最后运用上述方法对飞机装配中的一个实例进行建模仿真,通过对生产过程仿真结果分析,找到了影响该生产线生产率的瓶颈环节,并提出了生产线优化及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4.
制造企业生产线的优化能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产量.为了对某企业换挡器车间的装配线做出合理改善,在作业测定、生产线平衡等理论的基础上,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应用FlexSim仿真软件对改进前、后的生产线进行仿真,得出相应数据证明了优化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提出一种基于时延Petri网的飞机典型部件装配线的建模方法,通过此方法对飞机部件装配线进行仿真和优化,提高飞机典型大部件装配线的效率。根据部件装配线的特点,以Petri网替换算法为基础建立了飞机部件装配生产线Petri网模型,基于此模型进一步构造出Td PN网模型,通过对Td PN模型和该模型的可达标示图的分析,求解出各个装配工序的最早装配时间和最晚装配时间来对整个装配线进行优化。最后,以某型飞机外翼装配线为例,建立仿真模型,并对装配线进行优化,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数字化制造技术在一款汽车发动机装配线布局设计及装配工艺设计阶段的实战应用。在发动机装配线设计的同步工程阶段,依据生产线的生产纲领和工厂布局等规划目标,构建基于DELMIA的装配线仿真模型,详细阐明系统构建的流程和输入参数的计算方法,对装配线设计的合理性及装配工艺的可行性进行仿真验证和优化,仿真结果达到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基于Petri网的装配生产过程建模与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一机电产品装配生产线,介绍了应用Flexsim仿真系统进行生产线建模与仿真的流程和步骤,研究讨论了建立生产线Petri网理论模型及Petri网模型转换为Flexsim仿真模型的方法。通过生产过程仿真结果分析,找到了影响该生产线生产率的瓶颈环节,并提出了生产线优化及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基于智能装配单元的可重构装配线制造系统环境中的产品装配建模方法与装配序列表达机制,提出由产品层次装配模型与生产线装配工艺齿状结构描述相结合的重构装配线装配序列规划与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9.
提出混合装配生产线的两种平衡求解方法:理论建模和动态仿真建模。首先以某装配线为研究对象,以使工作站的时间与负载的差距最小为平衡的目标;其次采取改进的Petri网法进行求解,应用仿真软件建立动态模型;最后通过比较,结果表明综合运用这两种方法是求解混合装配线平衡问题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智能工厂规划设计过程中,智能生产线的计算机仿真技术能够帮助企业在实际投入硬件设备前做好优化,降低成本。因此,利用ABB机器人仿真软件Robot Studio,根据零件夹取的工艺设计和简单装配体的装配流程,设计规划了机器人夹取装配的空间布局,包括对活动机械夹具的设定、机械夹手多功能夹具创建Smart组件、机器人I/O信号板信号分配创建及连接等方面。使用SolidWorks三维建模软件设计机器人夹取装配线模型,再导入Robot Studio构建机器人多功能抓取及装配的方案设计、轨迹规划、离线编程和仿真过程。此设计方案与现实生产相符合,为智能制造方案实施中生产线规划设计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和可行性分析,可降低生产线设计和调试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