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简要介绍了活性染料染棉时盐的促染机理,并且主要从4个方面阐述了棉纤维活性染料低盐/无盐染色的实现途径:新型活性染料的开发;棉纤维的改性;合理染色工艺的制定;无盐染色助剂的开发。 相似文献
3.
WLS助剂改性CVC织物硫化染料染色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自制的反应性阳离子改性剂WLS改性CVC织物,优化出有利于提高硫化染料吸附上染的改性工艺条件以及改性织物硫化染料染色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经阳离子助剂WLS改性的CVC织物染色性能显著提高,不仅提高硫化染料染色织物的染色深度,而且皂洗牢度和摩擦牢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
针对天然染料在棉纤维上染色存在上染率低和色牢度差的问题,研究棉纤维的阳离子化改性技术。探讨改性剂浓度、匀染剂和碱剂的种类与用量、改性温度及时间对改性棉染色织物K/S值的影响;分析测试染色织物的匀染性、色牢度和紫外防护性能。结果表明:通过优化棉织物的改性工艺,天然染料在改性棉织物上的上染速率得到提高,染色产品具有较高的表观色深,较好的色牢度和匀染性,并获得优异的紫外防护性能。 相似文献
5.
卢声 《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0(1):1-4,18
以改性剂N-羟甲基丙烯酰胺、氯化胆碱和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对柞蚕丝织物进行改性处理,研究了改性剂浓度、温度、pH值和浴比对改性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十二烷基三甲基氯化铵的改性效果最好。改性最佳工艺条件:改性剂浓度10 g/L、pH值6、温度70℃、浴比1:30。改性柞蚕丝织物用活性染料染色,织物的K/S值、染料的上染率和固色率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染色牢度较好。 相似文献
6.
在研究木棉纤维的成分及形态结构的基础上,分析了木棉纤维染色性能差的原因,并就木棉纤维的染色现状进行了综合性分析.分析表明:通过盐效应的作用,直接染料对木棉纤维的上染率可达80%以上;活性染料对木棉纤维的上染率为50%左右,通过盐的促染作用,可提高至70%;活性染料对阳离子改性后木棉纤维的上染率可达90%. 相似文献
7.
纯棉织物的化学改性及其染色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实验和极差分析,对棉织物阳离子改性及染色工艺条件进行研究,得出了较好的改性和染色工艺。前者工艺为:改性剂质量浓度40 g/L,NaOH质量浓度4.0 g/L,改性时间30 min,改性温度95℃,浴比20∶1;后者工艺为:pH为7,染色时间60 min,染色温度60℃,浴比30∶1。结果表明,棉纤维织物经阳离子改性后用活性染料进行染色,染料上染率、利用率和鲜艳度高于传统染色,改性染色废水可以回用,染色后织物各项性能指标不低于常规染色织物指标。 相似文献
8.
探讨本色棉纤维经过染色后性能的变化,分别对染色棉、本色棉纤维的手感进行了主观评定,并借助电子显微镜、纤维长度分析仪、细度分析仪、单纤维强力机等仪器对染色棉、本色棉的表面状态、纤维长度、细度、回潮率、纤维拉伸性能、摩擦性能等物理机械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染色棉纤维的各项性能比本色棉纤维均略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对后道纺纱工序产生较为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纤维素纤维的化学改性与反应性染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伏宏彬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9(3):5-9,22
对纤维素纤维通过化学改性和交联作用,增加纤维与染料的反应能力,以达到色泽增深和提高染色牢度的目的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纤维素纤维染色不仅需要进一步提高活性染料的固色率,改善其各项性能,而且还要重视纤维的活化改性和交联染色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将废弃鸡毛溶解,制备出一种蛋白助剂,探讨该蛋白助剂改性涤纶织物对分散染料热溶染色性能的影响。确定出涤纶织物蛋白助剂最佳改性工艺条件,并评价不同工艺处理涤纶织物分散染料热溶染色效果及吸湿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蛋白助剂与壳聚糖复配,并借助反应性阳离子交联剂的作用,能够将涤纶织物改性,显著提高分散染料热溶染色涤纶织物的表观色深度,而且不降低织物的耐摩擦色牢度,同时改性涤纶织物吸湿性能提高,穿着舒适性提高。 相似文献
11.
PLA纤维染色性能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聚乳酸(PLA)纤维的发展,研究其染色问题,文中讨论了用4种分散染料对PLA纤维染色的可行性及其染色速率和牢度.结果表明,选用S型分散染料得色浅;E型、SE型分散染料和醋酯纤维专用染料染PLA纤维能够获得深浓颜色;在60~100℃时上染最快,染色温度以110℃为宜;还原清洗对提高染料的皂洗牢度和干熨烫牢度有利. 相似文献
12.
以壳聚糖为原料,双氧水为氧化剂,醋酸水溶液为介质制备水溶性低聚壳聚糖;以环氧氯丙烷作交联剂,用壳聚糖溶液对棉织物进行预处理,并用活性艳红X-3B对其染色.经试验对比确立了低聚壳聚糖水溶液处理棉织物的优势,并探讨了低聚壳聚糖和环氧氯丙烷质量浓度对预处理棉织物活性染料染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低聚壳聚糖2 g·L-1、环氧氯丙烷3 g·L-1时,预处理棉织物的上染百分率、固色率、K/S值和断裂强力均有明显提高,并且适合低盐染色,有较好的耐洗色牢度. 相似文献
13.
木棉纤维由于染色性差极大地限制了其在针织服装中的应用,为探究木棉纤维的染整工艺,首先对木棉/棉针织面料进行前处理,然后对处理过的针织面料进行活性染料染色探究。通过对K/S值分析得到,食盐的最佳用量为40g/L,纯碱的最佳用量为15g/L时,工艺最佳。 相似文献
14.
15.
为提高棉织物靛蓝染料的上染率,缩短染色工艺流程,对阳离子改性剂聚环氧氯丙烷胺化物(PECH-amine)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采用FTIR、1 HNMR对PECH-amine的结构进行了表征,GPC测定其分子量分布,并对经PECH-amine改性棉织物的染色深度K/S值和色牢度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合成PECH-amine的最佳反应条件为:m(聚环氧氯丙烷)∶m(二甲胺)=1∶2,温度90℃,时间8h.PECH-amine改性棉织物K/S值高达25.06,而相同染色条件下未改性棉织物的K/S值仅为16.60.染色织物的耐洗牢度、干摩擦牢度和湿摩擦牢度良好.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衍射仪、电子单纤维强力仪、热系统分析仪及氨基酸分析仪分析了和田地毯羊毛及新疆绵羊毛的纤维形态、结晶度、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能及氨基酸含量,考察了上述性能对活性染料染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新疆绵羊毛,和田地毯羊毛的胱氨酸含量低3.15%、酪氨酸含量低16.40%,不利于普通活性染料染色.受鳞片状态、细度差异及结晶度等因素影响,即使选用新型活性染料染色,和田地毯羊毛的表观染色深度K/S值及彩度Ct均较差,值得进一步研究而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7.
采用Anozol活性染料对蛋白质改性粘胶纤维——含丝素蛋白粘胶纤维的染整工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Na2CO3和H2O2对其前处理效果的影响.探讨了经除氧酶处理后前处理织物染色性能的变化以及元明粉、Na2CO3对织物上染率、K/S值和色牢度的影响,并通过试验得出一套适宜于该粘胶织物的染整工艺.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亚麻织物阳离子化处理的机理,并通过正交实验及分析,优化出亚麻织物阳离子改性和染色的最优工艺条件.通过改性亚麻织物和未改性亚麻织物染色试样的对比分析,得出阳离子改性处理对提高天然大黄染料在亚麻织物上的染色性能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采用直接染料、活性染料对竹浆纤维染色,研究竹浆钎维的上染率、染色速率、染色提升力,并与粘胶、棉的染色性能进行比较,得出结论:竹浆纤维染色性能优异,并具有较好的染色提升力和染色牢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