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酸化压裂又称酸压,指在压裂过程中不向地层加入支撑剂,只将酸液作为压裂液,或用高黏度压裂液作为前置液,酸液作为后续液体,对油井的开采层段进行增产改造的一种压裂工艺。在酸压过程中,注入的酸液会与地层岩石发生化学反应,将压裂形成的裂缝壁面溶蚀成凹凸不平的表面。施工结束停泵泄压之后,由于酸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裂缝表面并不会完全闭合,在这种情形下,通过酸压形成的裂缝相较于常规水力压裂形成的裂缝具有更好的导流能力,从而提高油井的产液量。实际应用表明,酸化压裂技术能实现低渗透油田的稳产增产目的。主要对酸化压裂技术在低渗透油田中的应用及效果进行了简要分析,以促进我国油田酸化压裂技术应用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酸化压裂技术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工设计通讯》2019,(11):37-38
为了提高储油空间裂缝的导流能力,从而增加油气田资源开发的利用率而增加产量,酸化压裂技术的应用完美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酸化压裂技术应用到的主要技术有交替注入压裂液与酸液的技术、前置液酸压技术以及闭合酸压技术等。以酸化压裂技术的理论为基础,讨论更合理地利用这一技术来提高油气田的品质和产量,以便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海上低渗储层酸化低效的问题,采取微压裂改造和增强酸液溶蚀造缝等思路,根据不同储层物性、伤害特征和管柱条件,分别使用微压裂、爆燃压裂等技术与酸化技术有效结合,以及采用高效溶蚀型酸液体系。微压裂改造可形成近井裂缝缝网,它不同于常规水力压裂和酸压措施,不需要支撑剂,也不形成长缝,能加强酸液泵注能力,实现酸化溶蚀扩缝以及深部解堵,达到既增强常规酸化改造作用,又避免了沟通临近水层的效果。现场试验表明,以南海东部陆丰13-1油田和渤海渤中26-2油田等措施井为例,增效技术较以往常规酸化能大幅提高作业泵注能力,作业后增产效果显著,该技术对国内外类似油田的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近几年的经济水平提高带动了个各行各业的发展,其中化学产业的发展空前绝后,这是由于石油产业的发展迅速带动了化学业的进展。在石油开采和生产中会用到很多的化学物质或混合物,通过这些化学成分使得开发石油的难度大大减小,其中酸化酸压技术就是利用化学试剂去开发石油井的一种技术手段通过酸化压裂改造石油生产的措施,其高疏导能力和净化能力可以在石油井中形成一定长度的裂缝,使得原油顺利流出和开采并且可以打通输油通道和扩大储油空间可以实现油井正常投产和高产稳产。酸化压裂技术属于化学转向压裂技术的一种,本文在介绍化学转向压裂技术时会重点介绍酸化压裂技术的优缺点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并且介绍了酸化压裂技术的基本原理基础和主要工艺特点。  相似文献   

5.
在压裂前进行前置酸酸化,是近年来提高压裂效果发展的新工艺,本文结合酸化与压裂的特点,进行了压裂前置酸体系的性能对比评价。实验结果表明,相对常规土酸体系,有机酸体系岩粉溶蚀能力较低,具有明显的缓速作用,但岩心渗透率改善高,对储层伤害小。  相似文献   

6.
通过酸化压裂改造措施,形成一定长度、高导流能力的酸蚀裂缝,沟通、连接油气渗流通道和储油空间,可以实现油井正常投产和高产稳产。本文在介绍酸化压裂技术的基本原理基础和主要工艺特点的基础上,对压裂酸化技术面临的困难和酸化压裂技术发展现状及创新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通过进一步改造酸化压裂技术措施,能够形成长度合宜、导流能力强的酸蚀裂缝,进而沟通与连接油气的储油空间以及渗流通道,从而实现油气田的顺利投产以及稳产高产。本文主要是就酸化压裂技术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做进一步的研究,以了解酸化压裂技术的相关原理及工艺特点。  相似文献   

8.
试油作业是从钻井到油田生产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和承上启下的工艺过程,是工程技术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探讨了常规试油中的压裂工艺技术与酸化工艺技术的相关理论及工艺,进一步探究了压裂酸化技术在具体的施工中的应用,且分析了在压裂酸化技术中所存在的难点与挑战。  相似文献   

9.
酸化酸压技术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不仅在工艺方面形成了酸洗、基质酸化和酸压裂技术,液体方面也得到了大力发展,涌现出多种功能性酸液体系。综述了国内酸液发展历程及深度酸化酸压和转向酸化酸压常用的几种酸液体系发展现状,并对酸液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前常规的酸化压裂技术在一些大量低渗、特渗的复杂油层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被排挤否定了,它成效低、成本高,不是长期可持续发展路线。本文则介绍了一种最新型的工艺技术,即强脉冲-酸化压裂复合工艺技术,不仅综合了脉冲压裂和酸化压裂的各个特点,而且效率高,能够加大增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