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铁路工程居于"自然–工程–社会"这个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巨系统之中,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完成对铁路工程认知的升华,集成为具有深刻哲学属性的铁路工程知识,对铁路工程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从铁路工程发展历程描述铁路工程知识演化的过程,基于"科学–技术–工程"三元论架构,构建以铁路工程通用知识为基础、以铁路工程专业知识为核心的知识体系并辅以案例论证。其中铁路工程通用知识包括铁路工程科学技术知识、人文社会知识、工程管理知识三种类型;铁路工程专业知识包括工程决策知识、设计知识、实施知识、验收知识、运维知识与评估知识等六类。前瞻铁路工程知识变化与创新,强调铁路工程知识的科学运用,建设绿色智能铁路工程,乃铁路工程知识论研究的归宿。  相似文献   

2.
工程与社会的关系是工程社会学的基本问题之一。许多哲学家都认为,技术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的根源并不是由于技术本身,而是在于人性和社会。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国会提出了关于建立技术评估制度的议案,该议案主要致力于对技术可能会给社会、经济以及环境等造成的影响加以预测,使技术政策和决策在对直接的近期利益和间接的远期后果进行充分考虑的同时,也注重经济效益以及不可逆转的社会和环境影响。在技术动力学研究和技术的社会建构思潮影响下诞生了工程社会评估(Social Assessment of Engineering)。工程社会评估理论的发展归结为一对矛盾: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对评估的有效性要求及希望乃基于人类对未来的美好预期,这种预期是工程活动得以开展的前提。赋予评估的使命是给出这样一个美好预期。这种评估很难保证实际工程结果达到预期的有效性,但这并不影响评估的必要性。期待着将来来建立一个评估的可量化、可操作的指标体系。但应当说明这样的一个指标体系不是终极的,是动态演化的。  相似文献   

3.
工程知识的演化是工程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工程知识是以"物化"形态和"纯知识"形态两种形式存在的,与科学知识相比,工程知识的演化是与人工物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工程知识演化的内部动力是工程理论与工程实践中的问题,外部动力是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因素的影响和科学技术进步的推动。工程知识的演化研究还需要注意"要素性知识进步"和"知识系统集成"的互动、"工程知识标准化"和"工程知识创新"的互动、研发活动与相关制度的作用等机制性问题。  相似文献   

4.
工程造物实践是人类工程知识的源泉。工程造物实践活动是随着认识的提高而不断创新的过程,今天创新的工程知识就是明天被普遍应用的先进工程知识的来源。按照桥梁工程本征特性(即实践性、创新性和社会性)的理解,桥梁工程知识体系总体上包括基础科学知识、专业技术知识和人文社会知识三大类知识系统。以12座桥梁工程实践为例,论述工程知识的演化、特点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工程规划是在工程评估并对工程实施做出明确决策的基础上,对工程实施计划所进行的有目的的系统性谋划,需要将众多工程要素进行整合,遵循特定的理论、方法、规范以及与此相关的知识体系。工程规划知识是人类在工程实践中认识客观世界的智慧成果,是人类从工程实践的各个途径中获得的经过总结、凝练、升华的系统认识,通过系统性集成、实践性提炼、多学科融合等路径进行构建,具体呈现为工程法规性知识、工程技术性知识及工程效果性知识。  相似文献   

6.
李伯聪 《工程研究》2009,1(3):237-248
工程活动是有目的的人类活动,企业是现代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工程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是创造“广义价值”的主体。本丈着重从工程哲学和跨学科研究的视角,对大庆油田发展历程中的若干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从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和石油产品具有“双重属性”的角度分析了大庆油田的“企业责任”问题;从工程哲学、管理科学、伦理学、创新研究的视角,对大庆的管理经验、科技创新、战略决策、“百年油田”目标的确定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工程是直接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工程一方面促进人类的进步,同时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对工程演化机理进行研究,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认识工程的发展。本文首先对工程传统、工程创新、工程同化与工程异化内涵进行辨析,在梳理工程演化与工程史的关系中,提出以阶梯式发展视角来看待工程演化,从而提出工程演化路径与机理模型,对工程实践具有哲学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8.
新型举国体制以现代化重大工程为战略抓手,是重大工程科技创新的重要法宝。重大工程具有参与主体多元、多学科交叉融合、产业链长、建设周期长、技术复杂度高、知识关联性强、安全和质量标准高等特性,具备生态系统的典型特征,即复杂性、交融性和动态演化,基于创新生态理论视角研究复杂重大工程创新对重大工程的实施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对复杂重大工程创新生态系统的内涵及构成进行解析,侧重探讨创新主体之间的依赖和演变关系,突出大型央企核心引领者和平台建设者的角色定位,强调以"共赢"理念为核心,制定发展战略和提升创新能力策略,以提升大型央企的资源整合和协同推进等能力。在新型举国体制下,探索提出大型央企需顺应新兴技术发展方向,协同生态系统中的配套主体共同创新实现生态系统整体跃迁,优化重大工程平台,推动复杂重大工程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郭峰  义雯  孙永福 《工程研究》2022,(3):208-214
铁路工程知识是铁路工程实践的理论升华,同时指导工程实践。从工程哲学的视野出发,分析铁路工程活动的内在规律,探析铁路工程知识逻辑结构,构建以铁路工程通用知识为基础、铁路工程专业知识为核心的铁路工程知识体系,并对该知识体系构成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工程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地利用科学技术知识、自然资源、社会资源,能动地创造社会存在物以满足人类需要的活动及其结果。本文主要阐述工程主体的本质及其作用。本文认为,工程主体是人本身,具体表现为工程决策主体、工程规划设计主体、工程实施主体、工程利用主体和工程终结主体等五种形态。工程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力量在工程层面的具体显现,它表现为真理主体性,目的主体性,选择主体性,价值主体性和综合主体性等形态。工程主体性与工程构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对工程活动成败以及结果的存废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理念是主体在实践中通过揭示事物本质及规律而建构起来的总体性、根本性观点,是主体世界观、方法论与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工程理念是人们在长期的工程实践中经过理性思考形成的对于人工造物活动的发展规律、发展方向和工程理想追求等工程总体性特征的高度概括和思想升华,它带有理想化特征,是工程实践智慧的集中展示。作为反映并体现工程活动本质、规律、特征、发展趋势和价值追求的总体性、根本性观念,工程理念贯穿于工程活动始终,在工程活动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处于全局性、战略性、统帅性指导地位的造物总观念、总原则、总方针。具体而形象地讲,工程理念是工程活动的战略依据、统帅思想和总设计纲领。工程理念在工程活动中发挥的作用体现在:先行引导作用,价值导航与精神驱动作用,对工程活动起统帅与支配作用,影响工程活动的效应与效果,通过实践模型来指导造物行动。  相似文献   

12.
铁路工程的蓬勃发展离不开铁路工程知识的理论指导,铁路工程知识又在铁路工程实践中不断得以深化。本文立足于工程哲学视角,以铁路工程知识为研究对象,从铁路工程知识基本内涵及本质特征出发,探寻以需求为发展导向的铁路工程知识演化动力,在此基础上探究铁路工程知识演化进程中的时代特征,为铁路工程知识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殷瑞钰 《工程研究》2009,1(1):75-82
工程演化论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和新的研究领域,工程哲学的深入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都提出了研究工程演化论的要求。文中分析了“演化”、“演化论”、“工程”和“工程演化论”这几个基本概念及相关问题,指出工程演化论研究中应包括“理论研究”和“实例研究”两大方面的内容,前者包括对工程演化的过程、路径、方向、动力、机制、约束条件等问题的研究,后者的重点是研究具体行业领域中工程的演化问题,文章最后阐述了研究工程演化论的目的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前工程社会学在我国正逐渐兴起,出现了"工程共同体论"、"社会评价论"和"建设工程系统论"三种不同研究范式,各学者对系统的工程社会学体系莫衷一是。本文首先批判性梳理了上述三种范式,指出其对于工程社会学建构的作用和意义;其次,借鉴英国科学社会学家约翰·齐曼对科学社会学知识的类型划分,将工程社会学体系划分为"内部工程社会学"和"外部工程社会学",并提出"工程域"和"工程社区"两个概念,它们是工程社会学的基本范畴,也分别是内部工程社会学和外部工程社会学的核心概念;最后,展望工程社会学发展前景,指出工程社会学必将成为社会学"学术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  相似文献   

15.
治理黄河的关键工程——小浪底水利枢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中锋 《工程研究》2009,1(3):265-274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是我国治理黄河的一项重要控制工程,这项工程意义重大,作用突出,效益广泛。本文从小浪底水利枢纽的概况、论证决策过程、设计目标、建设内容、复杂性与挑战性、建设成就、管理成就以及效益发挥等方面,对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进行了较为全面和客观的介绍,以期读者了解这一经典工程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如何充分发挥小城镇的社会整合功能是城镇化进程中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从小城镇的工程属性出发,通过梳理小城镇的演变轨迹以及工程活动在小城镇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着力探讨了小城镇作为"人工物"在不同时代的社会整合功能。在此基础上,结合小城镇在工业社会的不同发展模式以及中国的现实国情,尝试提出了我国在城乡融合发展道路中应遵循的若干原则。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工程社会学在我国逐渐成为一门兼具跨学科特征的"显学"。首先,基于学科内在建构路径及其演化逻辑,反思性审视工程社会学既有建构路径。认为,在研究领域形态向研究范畴形态升级过程中,"工程共同体论"、"工程系统论"和"工程评价论"三种建构路径并未形成共识。其次,工程社会属性的实践共识为迈向整合的工程社会学建构路径奠定了必要的学理基础。最后,提出工程社会学建构路径的"整合论",从问题研究形态的工程社会属性到研究领域形态的工程内部运作机制及其社会影响,再到"工程域"和"工程社区"两大基本研究范畴,最后迈向"内部工程社会学"和"外部工程社会学"有机整合的学科形态。  相似文献   

18.
任何工程都存在一个从策划到设计、实施、运行、维修,直至退役的过程,基于这一基本事实,从工程全生命周期的视角对工程方法论进行探讨。首先提出基于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工程方法论的总体观点,即工程活动存在一个完整的生命过程,工程方法论是一种过程方法论;其次,论述基于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工程方法论的构成内容,包括工程策划方法论、工程设计方法论、工程实施方法论、工程运行及维修方法论和工程退役方法论;再次,提炼出整体性、系统性、实践性、协同性、真善美统一,以及讲求效力、效益与效率等基于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工程方法论的内在本质特征;最后,从价值、生命周期、知行关系和思维运作进程等四个不同维度,总结基于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工程方法论的逻辑模式与步骤。  相似文献   

19.
周永红 《工程研究》2011,3(4):375-383
本文从规律与规则的区别入手,提出了存在性规律和建构性规律的理论视域.认为工程规律是在工程实践活动中,在理解当前工程活动所涉及的各种要素之间相关性的基础上、协调各种规律综合作用的建构性规律.它直面的是在集众多技术的某种特定工程建构中“如何做”的问题,与揭示事物本质的“是什么”的规律不同.工程活动不仅涉及“是什么”,更重要...  相似文献   

20.
学科概念知识图谱是判断学科发展演化的重要依据,也是构建智能导学系统的基础性工作。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概念的高精度层级结构模型,该模型通过抽取学科的知识体系中的基本概念,建立了一个学科知识体系数据库,使用自然语言处理和信息可视化等工具,描绘出该学科的演化发展脉络。为了验证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我们选用了50多年来ACM/IEEE发布的计算机学科知识体系作为数据集进行分析,给出了6类学科知识图谱,这些图谱客观反映了计算机学科经历了知识领域体系重构和快速更新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