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2.
3.
4.
5.
6.
7.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正在大力提倡工程教育的创新。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出现了新工科概念。新工科要求一定要根据我国重大战略发展要求,对有关新工科专业进行主动积极设置和发展,对多种类别、多个层次的新工科人才进行着重培养。在当前新工科发展背景下,学生一定要提高自身的工程实践素养。基于此,本文对新工科发展背景下学生工程实践素养的提升进行了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13.
14.
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教学,实现专业技能培养和价值观引领的协同效应,对于落实高等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及培养新型综合性、复合型工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基于工业催化课程自身涉及多学科知识交叉的特点,精心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确定了课程思政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课程思政的探索实践,获得良好效果,并对如何提高课程思政水平形成了一些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升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催化作用原理”课程以研究型教学模式为中心,以线上教学资源为辅、线下讲授与小组讨论为主,线上线下教学相融合,理论教学、课程实践及思政教育紧密结合,实现德育与智育协同育人。通过研究型教学的探索和实施,培养和提升研究生理论知识迁移能力、科技文献查阅与阅读能力、发现与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科学研究创新能力,促进研究生了解催化新进展及催化发展趋势,拓宽研究生科学研究视野,提高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为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山东化工》2019,(5)
在新工科教育理念和教育改革背景下,需要新思维、新体制机制全面创新工程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支撑和引领新经济。传统的《焊接工程学》课程在新时期主要暴露出一些问题,如:课程体系面向产业化和工程化程度不够,教学模式创新性不够等。本文总结分析了材料成型及控制专业开设的《焊接工程学》在传统教学模式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新工科"的发展内涵、方向和目标,研究了在"新工科"背景下该门课程的改革发展方向,从课程体系设计与改革、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师资配置、课堂情景模式的改革、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丰富"第二课堂"等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为该方面的教学改革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