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材料是构成人类现代社会文明和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之一。做好材料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断创新材料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当今社会及现代经济快速发展输送高质量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以怀化学院"材料类"专业为例,论述了"一定位三对接"材料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实施及成效。  相似文献   

2.
武汉工程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切入口,开启学生多元能力培养,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模式,贯彻工程教育理念,强调"三实一创""两型两化"人才培养,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模式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培养高质量人才。  相似文献   

3.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新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湖北文理学院作为一所地方型高校正完成由"211"人才培养模式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转变,更加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和实用能力。本文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具体说明人才改革的背景、遇到的问题,以及对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和提高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大智移物云"背景下,财会行业正发生巨大的变化,行业标准对当前财会类人才有着更高的职业要求。然而,财会类专业学生出现上课迟到、玩手机等诸多学习动力不足的表现。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以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财会类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财会类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内部影响因素和外部影响因素两大类,并针对内外部因素提出激发、增强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建议,以期为提高财会人才培养质量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5.
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教育的重要问题,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在转型和发展中应立足"地方性"和"应用型"的办法定位,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文章介绍了地方本科院校化工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接着从构建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引导向"双师型"发展、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校企合作培养化工类人才模式等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目的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6.
长久以来,本科人才培养存在以"学生为中心"和"教师为中心"不同观念的争论。教师与学生是教育教学改革或教育关系构建的内在要素,为了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促进人才发展,需要从本质上弄清两者的关系。本文从数学角度提出了一种新模式——椭圆式法,借此,再现了师生关系本质,重释了人才培养的本真、对改革教学管理或是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提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全国各高校积极开展新工科背景下的教育改革实践,以助力创新驱动发展,培养卓越工程技术人才。要实现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教学过程监管是重中之重,是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人才培养能够有效实现的纽带。本文以医药类院校《化工原理》课程为例,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以培养医药类工程技术人才为导向,从评价目的、评价内容及方法、评价效果三个方面介绍多维度课程教学过程管理与评价体系,以期培养既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又兼具医药基础的卓越医药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8.
张桂军 《化工设计通讯》2020,(9):111-112+168
生物技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应与高职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需求相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职业的培养是重点,充分体现在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为遵守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规律,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及其过程作为整合依据,改革教学内容,做到"教、学、做"一体化,通过工作任务的实施来带动理论知识模块的教学,把"工学结合"作为课程体系改革的突破口,由此带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国内经济市场需求,配合产业结构调整,探讨化工专业本科学生人才培养模式,按照技术市场需求、学生个人兴趣与专业培养要求的"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即分类教育、分班教学与课外锻炼相互补充,以工程教育为中心思想培养工程科学与技术服务的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0.
信息时代,高等教育"以学生为中心"育人理念在全球范围内已成为共识。依据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育人内涵,提出"尊重主体性与差异性,注重引导性与设计可行性,保持启发性,激励创新性"教学设计原则,提出"技术类课程混合式、语言类课程交流式和实训类课程轮岗式"教学模式,可为地方本科高校化工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创新创业背景下,针对当前涂料行业发展现状及人才需求趋势,以培养出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及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对涂料类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和改革。介绍了广东省涂料产业概况和涂料类人才所需的技能,因而构建了相应的培养模式,主要包括,建立完善的理论课程教学体系,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多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模式,专本联合培养学生模式,产学研结合培养学生模式,行业协会合作教学模式及建立完善的继续教育体系等。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我校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实验教学体系、深化校企合作模式、推进"学历+资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等形式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3.
为培养高素质环境工程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以IEET工程教育认证为契机,以产教融合为抓手,按照"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围绕着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培养条件、培养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了环境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以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从"就业难"与"用工荒"的矛盾入手,分析了在新形势下对应用化学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的必要性,通过完善新型培养模式、改革传统授课方式、深入开展科技创新活动、重视产学研合作与开发新产品等有效的措施,提出了在本科院校培养出具有创新理念、创造能力、创业观念的多规格、个性化和应用型人才的方法。对学生跟踪调查显示,本研究成效显著,可为新形势下应用化学类本科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立德树人"为中心任务,以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等新型农林人才"为根本目标,确立了"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教学、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全新课程定位。结合新农科背景下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要求以及新信息时代学生乐于使用智能移动工具进行学习的特点,线上搭建了以"主题讨论互动模块"为主要特色的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线下通过"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实现对学生差异化评价,探索出新农科背景下《无机及分析化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实践证明,新型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景德镇资源枯竭型城市人才不足的实际,对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化学徒制人才培养实证研究成果《陶瓷类专业人才培养要体现"工"与"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秉承"以器载道、以匠立世、以艺弘德"的教育理念,通过对建立的现代师徒制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非遗传承职业教育体系的探究,结合陶瓷文化技艺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在陶瓷艺术与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引领作用和辐射效能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国内"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理念及轻工类卓越工程人才培养实践的基础上,比较了中外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探讨了轻工类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路径。作为高等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重要途径之一的"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在运营模式、政府支持力度、校企合作责任制等方面还缺少法律上的或者有相应制度的约束,导致"卓越工程人才"培养人才的定位不够明确、机制不够健全、条件不够配套、效果不够显著。为了真正实现企业和高校双方共赢,需要在结合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的模式,优化当前国内"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离不开专业技术人才。国家"卓越计划"的实施要求高等教育能培养出适合现代企业需求的"卓越工程师型"大学生。以化工类学生为实施对象,以卓越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开展"专业实验、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研究,对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推行有重要意义,对培养出高质量的卓越型人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以国家、省对大学生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依据,结合我校高分子工程类大学生未来从事职业的特点,搜集了近年来我校高分子类大工程类学生创新培养的典型案例,并从精英高职人才培养、PMC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六维一体"的人才培养以及校企合作案例培养等五个方面对培养途径进行了分析,以寻求与专业相结合的创新培养途径,为学界在这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针对铜仁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制药工程专业现行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根据学校"依托梵净,服务发展"的特色办学理念,以"山"字型人才培养方式为主导,通过企业调研、专业岗位分析进行了课程模块化设计。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加企业对人才的满意度,对相关专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