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9 毫秒
1.
目前二氧化硫(SO_2)的减排技术成熟且研究较多,而SO_2的高效利用却研究较少,利用SO_2与烯烃共聚制备新型聚砜是高效利用SO_2的良好途径。现阶段聚砜主要应用集中在材料领域,特别是聚砜光功能高分子材料近年来在众多领域获得了应用。文中综述了一个世纪以来利用自由基共聚机理,将烯烃类物质与SO_2共聚制备聚砜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共聚产物主链上SO_2的嵌入对聚合物结构及性能的影响规律。旨在对今后烯烃与SO_2共聚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二氧化碳与环氧化合物共聚制备脂肪族聚碳酸酯过程中催化剂的循环利用,提高产物的热力学和力学性能,对其均相催化剂进行载化,即将活性组分/中心负载在无机或高分子载体上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文中综述了二氧化碳和环氧化合物共聚中负载型催化剂的研究进展,重点对羧酸锌催化体系、SalenMX催化体系、稀土三元催化体系等不同负载型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催化效率、产物性能及优缺点进行了系统阐述,为负载型催化剂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杂化共聚"是将结构和活性差异很大的乙烯基单体与环状单体共聚合成新型聚合物的方法,是共聚物合成的一条新途径。文中介绍了"杂化共聚"的创新性成果,重点阐述了近5年来国内外乙烯基单体与环状单体的共聚反应及其机理,综述了"杂化共聚"2种催化剂膦腈碱(t-BuP_4)和B(C_6F_5)_3的应用及CF_3SO_3H/nBu4NI引发剂体系的应用,同时介绍了杂化共聚物的应用领域,最后展望了"杂化共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杂化共聚"是将结构和活性差异很大的乙烯基单体与环状单体共聚合成新型聚合物的方法,是共聚物合成的一条新途径。文中介绍了"杂化共聚"的创新性成果,重点阐述了近5年来国内外乙烯基单体与环状单体的共聚反应及其机理,综述了"杂化共聚"2种催化剂膦腈碱(t-BuP_4)和B(C_6F_5)_3的应用及CF_3SO_3H/nBu4NI引发剂体系的应用,同时介绍了杂化共聚物的应用领域,最后展望了"杂化共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CO2共聚物的研究开发对环境保护、资源再利用及新材料研究领域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与CO2共聚的单体是影响其共聚物结构、性能及成本的重要因素。综述了与CO2催化共聚单体的研究进展,这些单体主要包括二元共聚的环氧丙烷、环氧环己烷,三元共聚的某些单体。进一步就今后CO2催化共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可望为CO2共聚物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衣康酸的制备工艺。其主要可通过微生物发酵法、柠檬酸合成法和顺酐合成法制得。衣康酸分子中含有2个羧基和1个碳碳双键,可通过与其他单体共聚合制备新型高分子材料。如将衣康酸与丙烯腈共聚可制备改性聚丙烯腈原丝;将衣康酸与二元醇缩聚可制备新型聚酯材料;将衣康酸、丙二醇和癸二酸缩聚可制备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新型生物基聚胺材料等等。另外,利用衣康酸多官能团特点,还可以对部分高分子材料灵活改性。如衣康酸接枝聚烯烃和尼龙改善材料的相容性;衣康酸改性丁苯胶乳可大大提高其机械稳定性、抗冻性等性能。由于石化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伴随着衣康酸的产能增加,成本降低,利用衣康酸单体合成的新型高分子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杯芳烃作为继冠醚和环糊精之后的第三代主体分子具有独特的分子离子识别能力和结构易修饰性.利用聚合物稳定性好、易于加工的特性将杯芳烃键合到聚合物上,有望制备出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共聚法是一种制备含杯芳烃聚合物的重要方法,通过在杯芳烃上沿或下沿接上可聚合基团制备含杯芳烃单体,然后均聚或与其它单体共聚形成聚合物.主要阐述了含杯芳烃单体及其聚合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二元自由基共聚单体选择的Q、e判据及单体竞聚率r存在0和1两个临界值的特点,依据二元单体竞聚率r1、r2与数值0、1之间的关系,把共聚行为类型分为交替共聚、嵌段共聚、理想共聚和非理想共聚等。在二元共聚物瞬时组成F1与单体组成f1的共聚曲线的变化率临界点处投料制备均一共聚物基础上,根据共聚行为分类,针对不同的共聚...  相似文献   

9.
以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与二烯丙基双酚A 为共聚单体, 在适当的催化剂等作用下, 制备了一种改性双马来酰亚胺共聚树脂。对这种改性双马来酰亚胺共聚树脂的溶解性能、固化反应机理和固化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对这种树脂固化物及其玻璃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力学、电气和耐热性能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三聚甲醛和环氧乙烷的本体共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研究了三聚甲醛与环氧乙烷的本体共聚,讨论了共单体环氧乙烷的用量、催化剂用量、聚合时间及聚合温度对共聚甲醛的收率及产物热稳定部分的影响;同时比较了共单体环氧乙烷和二氧五环对共聚的效果。结果表明,成本较低的环氧乙烷与三聚甲醛的共聚产物,其热碱稳定部分较高、分子量也较大。因此这一条共聚路线是较有利的工艺路线。  相似文献   

11.
淀粉与丙烯酸类单体接枝共聚可以制备兼具天然与合成高分子性能的聚合物。分析了淀粉-丙烯酸类单体接枝共聚所采用的聚合方法、引发剂、溶剂、淀粉接枝前预处理等,总结了淀粉-丙烯酸类单体接枝共聚物在高吸水材料、生物降解塑料、废水处理、纺织浆料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从稀土氧化物出发制备了含稀土的单体或添加剂,通过与其他有机单体共聚或加入共聚体系,制备了固体含稀土聚合物。对所制备的单体或添加剂进行了元素分析及 IR,TG 和 DTA 测试。对含稀土聚合物进行了荧光性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几种功能性单体在无皂乳液聚合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离子型小分子亲水单体和非离子型大分子亲水单体与两亲性单体共同参与共聚的无皂乳液聚合,制备了高固含、稳定的苯-丙乳液.讨论了功能性单体的类型、用量,投料方式对共聚速率及乳液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无皂乳液聚合新机理。  相似文献   

14.
CO2共聚物的研究开发在环境保护、资源再利用及新材料研究领域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CO2共聚单体是影响其共聚产物结构、性能及成本的重要因素。文中综述了与CO2催化共聚的各类单体的研究进展及产物理化性能的特点,这些单体主要包括环氧化合物、烯类化合物和可再生型环氧烷烃;并介绍了通过三元共聚以调控分子链单元与分子链结构,从而改善聚合产物的理化性能。进一步就今后CO2催化共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与手性单体共聚,可调控基于非手性单体所制备的螺旋聚合物的光学活性。文中利用[Rh]金属有机催化剂,进行了手性(M1)和非手性(M2)N-炔丙基酰胺单体的共聚反应,聚合物产率高于97%。利用圆二色光谱技术及旋光仪对共聚物的光学活性进行了表征,发现共聚物组成对其光学活性有显著影响,不仅影响共聚物光学活性的大小,甚至还决定着聚合物主链所形成螺旋结构的手性。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含手性碳原子的新型偶氮苯生色团,通过酰氯化反应制备出含偶氮苯生色团的单体,将所合成的单体与丙烯酸酯类单体进行自由基共聚得到以偶氮苯生色团为侧基的高分子.利用1H NMR、FTIR、UV-Vis吸收光谱,对所合成的单体及聚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了所制备的聚合物的全光开关效应.结果表明,在激发光的照射下,通过聚合物中偶氮苯基团的顺-反-顺异构循环在聚合物材料中可形成光致各向异性;在较低驱动光功率(28.1 mW)下这种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全光开关效应.  相似文献   

17.
考察了TiCl4浓度、聚合反应时间、温度、外加Lewis碱等对SOCl2/TiCl4引发体系α-蒎烯(M1)/苯乙烯(M2)共聚活性及其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TiCl4浓度,聚合反应速率减慢,共聚产物分子量上升,但TiCl4浓度太低不利于反应进行;共聚产物分子量及其分布随反应时间的延长,变化不大;温度升高,聚合反应速率加快,共聚产物分子量下降;外加Lewis碱有利于减小两单体的聚合反应活性差,提高共聚产物分子量.  相似文献   

18.
天然高分子系高吸水性树脂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我国对于高吸水性树脂的需求量逐年增加,采用天然高分子材料如淀粉、纤维素和壳聚糖等作为原料与亲水性乙烯基单体进行接枝共聚制备的高吸水性树脂,产品性能优异,成本低廉,污染少,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介绍了此类天然高分子材料制备高吸水性树脂的品种发展。  相似文献   

19.
钯系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一直是CO与烯烃共聚反应制备聚酮研究较多的催化体系。但由于其价格较高,严重制约了CO与烯烃共聚制备聚酮的工业化进程。系统分析了近几年来钯系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包括钯种类、配体类型、钯的负载方式及反应介质的应用等。以期为制备新型、高效的钯催化剂提供思路,推动CO与烯烃共聚反应制备聚酮的工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聚噻吩类衍生物电致发光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典型的具有光电性能的噻吩类导电高分子,包括烷基取代、侧链含杂原子取代以及与其他单体共聚的聚噻吩衍生物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对它们的制备、结构及发光性能进行了归纳、总结和评论,并对其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