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根据中药鉴定学的学科特点和培养目标,探讨云班课的翻转课堂在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校中药学专业正在学习中药鉴定学课程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学生随机分为2组,每组16人,分别为传统方法教学组和云班课翻转课堂组,实验组采用基于云班课的翻转课堂模式进行授课,对照组采用传统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法授课。取8次实验课综合成绩进行分析。结论:采用云班课的翻转课堂在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中取得良好教学效果,值得在教学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PBL教学法在中药学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2018级中药学1班、2班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改良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综合课堂满意度评价、线上学习平台学生学习数据统计、考核结果评价改良PBL教学法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课堂满意度更高,实验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PBL教学法的应用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还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指导中药临床运用能力,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使"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施变得可行;慕课是在线开放的共享网络课程平台。将慕课—翻转课堂应用于基础化学实验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将慕课—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相结合,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课堂的需求。首先分析了当前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再以分子荧光法实验为例,探讨了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的实施及应用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动力,还有助于提高实验教学效果,为创新实践教学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天然药物化学》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法应用比较总结出,运用"以微课为载体的翻转课堂教学法"在课程教学法,比传统教学、单纯使用微课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有着较大的优势。体现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掌握关键知识点牢固、应用知识主动性高,等等。本文结合教学过程中采用方法,详细介绍采用"以微课为载体的翻转课堂教学法"具体过程,总结该方法的特点、优点,以期为天然药物化学的教学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物理化学实验是化学化工类专业学生的基础必修实验课程,对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意义重大。传统的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由于学生的预习不到位、实验室所用仪器与教材不匹配等原因,而存在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不高的问题。基于微课翻转课堂的的物理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运用较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7.
生物化学是临床医学及相关专业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专业课程。为评价翻转课堂融合案例教学法(CBL)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在临床医学专业教学中开展教学改革,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师课堂讲授法,实验组采用翻转课堂融合CBL教学法。通过问卷调查和试卷考试评价教学效果。结果显示,翻转课堂融合CBL教学法有助于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提升了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化工原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具有的科学性与先进性,将其应用于化工原理实验课程中。通过线上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线下学生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结果表明,翻转课堂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提升了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基于超星学习通的O2O混合式教学在医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雅安职业技术学院2020级临床医学专业三年制大专的两个班级共79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一个班40人为研究组,采用基于学习通的混合式教学法;另一个班39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研究组章节测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85%以上的学生对O2O混合式教学满意。结论:该教学模式有效提高了学生的成绩和教学满意度,以期为医用化学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将基于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运用于“临床药理学”教学中,并探讨其效果。选取南京中医药大学2019级临床和中西医临床专业选修该课程的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传统教学模式的对照组和采用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组。通过理论考核及对教学模式满意度调查,评价此模式在临床药理学教学中的效果。实验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89.44±3.53)显著高于对照组(84.79±3.95)(P<0.05)。其中对于60分的论述题,实验组学生得分(52.88±3.55)显著高于对照组(47.81±3.58)(P<0.05)。因此,将SPOC翻转课堂应用于“临床药理学”教学可以显著提升学生成绩,特别是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推进高校教学改革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随着高职院校网络的全覆盖化,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亟需创新和优化,而蓝墨云班课应用打破了传统高职化工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主要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对基于蓝墨云班课的高职化工教学应用做出相关的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它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本文在研究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介绍了翻转课堂模式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指出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模式应注意的问题,以供高等院校其它实验课教学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阶段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到化学实验教学中,探究翻转课堂对解决化学实验教学问题的潜质,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学习效率,不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实验反思、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翻转课堂通过"课前学习-课中解决问题-促进知识内化-总结反馈"的学习过程,实现了对传统课堂教学的革新。针对翻转课堂在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学中存在的局限性。以《化工仪表及自动化技术》课程为例,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法的研究。并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对比,论证翻转课堂教学法在高职专业课程教学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微课和翻转课堂是广受师生欢迎的一种课程教学模式。本文结合中职化学教学特点,以"金属钠的性质"为例,设计一节在微课支持下,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的化学探究类实验课程教学的教学设计。最后,结合案例总结出此种教学模式,有利于解决该类课程课时不足,实验药品昂贵,安全隐患多,实验室开放时间少等问题。并充分说明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化学探究类实验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材料物理性能是普通高校材料类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学生对该课程的高效掌握,对后续课程的学习至关重要。从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为出发点,将"微课"和"翻转课堂"相结合,探索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材料物理性能课程中教学模式的应用,旨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引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教学做评"一体化在《妇产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2012级四年制护理学本科2个班学生103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比较两组学生理论和综合技能考核成绩,并采用问卷调查两组学生对两种教学模式的评价。[结果]两组学生理论和综合技能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实验组对于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优于对照组。[结论]"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法,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理论成绩、综合职业能力方面由于传统教学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总结教学经验,为基于课程学习中心和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提供参考。翻转课堂主要为任务驱动式学习,课前在课程学习中心完成教学视频、在线学习作业、讨论题目,并网上提交,课堂教学采用学生为主体,核对课程学习中心作业、讨论题目、答疑等,启动同伴互助学习、微型讲座等混合式教学模式。翻转课堂、同伴互助学习、教师微型讲座,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9.
黄秋妹  倪明龙  王珍  肖春芬  石茗 《广州化工》2022,(12):205-206+210
高职化学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根据课程特点和我校校情将化学实验项目分知识点制作成微课,将课程的思政元素融入到微课和实验教学中。采用基于微课的课堂翻转,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提高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翻转课堂已被应用于多门课堂教学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本论文中,设计了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讨论,将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充分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通过翻转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授课教师能够更加深入理解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师自身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