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探究软土地区静力触探试验影响因素以及作用机理,依托龙锦路东侧、竹林北路北侧地块为背景,使用数值模拟软件对软土地区静力触探试验进行模拟,结果表明:随着内摩擦角增大锥尖阻力与侧摩阻力随之增大,且侧摩阻力所占总贯入阻力增大;粘聚力对锥尖阻力与侧摩阻力的影响相似,随着粘聚力增大锥尖阻力与侧摩阻力逐渐增大,但侧摩阻力所占总贯入阻力比例基本不变;弹性模量逐渐增大时,锥尖阻力、侧摩阻力以及比贯阻力均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2.
静力触探技术具有测试资料连续、重复性好、测试速度快、劳动强度低及经济效益高等优点,已在许多国家广泛应用,并在工程勘察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在应用静力触探成果确定土体压缩模量工程化应用方面尚待进一步完善。本文通过开展深层双桥静力触探及其相应点位的土体固结试验,将所得静力触探试验结果与相应点位的不同压力段土体压缩模量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归纳总结出适用于天津地区的基于静力触探确定各土性不同压力段土体压缩模量的经验公式,所得研究成果可为相关工程提供参考,并推动静力触探技术工程化应用进程。  相似文献   

3.
简介静力触探测试技术在申嘉湖高速公路工程软基处理施工中的应用,探讨如何应用双桥静力触探技术指导软基施工机械选型。  相似文献   

4.
月球基地建设与矿产资源开发的基础与关键是充分掌握月壤的力学与工程特性。目前由于缺少对小重力环境的真实模拟而难以系统、准确地揭示土的力学、工程等特性与重力场间的耦合环境效应。通过利用磁拟小重力模型试验系统开展了一系列小重力环境(1/6g、1/3g、2/3g、1g)下磁敏性无黏性土静力触探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模型探头在贯入过程中锥尖阻力随深度的增加表现出明显的3个应力增长阶段,在同一贯入深度处,锥尖阻力随重力场的增大而增大;归一化锥尖阻力随深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并最终趋于稳定,而随重力场的增大却逐渐减小;同时,归一化锥尖阻力的最大值和最终稳定值与重力场相似常数的倒数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潮汕平原地区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静力触探测试指标与室内试验压缩模量进行对比分析,并初步探讨该地区淤泥静力触探锥尖阻力与压缩模量的回归关系,对当地软土工程研究及实际勘察、设计、施工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静力触探判别软土固结历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确定地基土的固结历史对计算其变形和强度特性有着重要的作用。以福建沿海地区软土为例,应用静力触探测试技术进行软土固结状态的判别。结果表明,正常固结软土其锥尖阻力与深度曲线的拟合直线延长线与坐标原点近似相交,超固结软土则与横轴(正轴)有一截距,欠固结软土则与横轴(负轴)有一截距。根据截距大小可进一步判别软土固结程度。利用静力触探技术判别软土固结历史能避免采取土样及室内土工试验对土样的扰动,结果能反映土体实际固结状态。研究结果对合理评价软土的特性、对软土地基的沉降变形计算具有理论及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场地软土地基堆载预压前后的静力触探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结果和所取原状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综合对比、分析,查明地基经堆载预压处理后的实际效果,为基坑设计提供更为详实可靠的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8.
黄兴鹊 《土工基础》2006,20(2):89-90
1静力触探试验(CPT)今天我们所使用的静力触探试验,二十年代起源于荷兰,当时形象地称为圆锥贯入试验(CPT)。其原理是基于将探头匀速压入土中并根据油压表读数而推求得其阻力,有双重探杆的系统可以推求得锥尖阻力和局部摩擦力。上世纪七十年代,电子式传感器被应用到探头上来,例如常见的电阻应变式传感器,可以直接测量锥尖阻力等等参数并用配套仪器记录之。自从电脑被广泛应用以来,CPT亦进入另一层次之发展阶段,已可以通过标准程序进行控制,从而得到迅速而精确的结果,静力触探试验近几年的研究得到很大的发展。静力触探试验(CPT)得出圆锥…  相似文献   

9.
根据对萧山软土地区大量静力触探资料与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标准贯入试验等指标的相关分析,建立了静力触探力学分层标准、黏性土定名及状态分类、粉土和砂土的密实度分类,确定压缩模量、素填土、淤泥质土、黏性土、粉土、砂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以及预应力管桩的桩侧摩阻力特征、桩端承载力特征值,估算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判定沉桩阻力标准、液化判别等经验公式和经验值表,这在现行国标勘察设计规范删除地基承载力表和浙江省标勘察规范未给出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经验公式、压缩模量的情况下,总结得出当地静力触探经验公式和经验值表更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针对滨海软土流变性、高压缩性、渗透性的特点,介绍了几种滨海软土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分析比较了堆载预压、强夯、塑料排水板、复合地基等几种方法的优越性,得出了性价比较高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1.
软土地基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一种地基形式,如果软土地基处理不当,就可能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甚至引发安全事故。论文主要针对建筑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相关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软土地基工程系整体公路桥梁建设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工程质量实施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维系着总体桥梁的服役周期及公路运行品质。本着更大程度增强我们国家公路交通网络中桥梁工程软土地基构筑阶段建设质量之目的,经过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在这一领域中,已不断地涌现出更多先进的桥梁软土地基构筑工艺,而且此类新工艺在工程建设实践运用中均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关联到软土地基质量的因素比较多,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依照本地域的地质和气候条件制定出科学的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13.
张学芝  齐有军 《城市建筑》2014,(32):136-136
软土地基会直接影响到公路路基的稳定性,降低公路路基的承载能力。如果处理不当,会对整个工程造成巨大困扰,造成人员财产的损失。本文对现行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进行了分析比对和基本沉降分析,以求从理论层面找到软土地基处理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王岩 《建筑技术开发》2021,48(17):122-123
主要简单介绍了公路工程中软土地基的特征和施工难度,通过对现阶段软土地基条件下公路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软土地基条件下公路工程施工技术应用的有效措施,并进一步实施案例分析,以明确软土地基对公路工程施工带来的影响,加强对软土地基条件的处理,改善公路工程地基状况,为公路工程的后续施工奠定扎实基础,充分发挥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作用,从而保障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维护公路工程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杨为民 《城市建筑》2014,(8):187-187
由于建筑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存在会影响到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因此在建筑施工中,必须对软土地基进行相应的处理。应根据经济、技术的允许,选择合适的处理技术。本文对软土地基的一些处理技术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6.
汪勇军 《城市建筑》2014,(11):134-134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全面提升,房屋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也相对提高了。本文主要结合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需要,对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加强软土地基处理的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上海的近海区域地质条件差、地下水补给丰富,故大面积进行地基处理施工难度较大.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项目采用了冲击碾压和深井真空降水相结合的工艺处理近海的软土地基,取得了良好的技术与经济效益,为相关工程提供了类似软土地基处理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陈晓燕 《江苏建筑》2012,(6):78-79,101
静压预制桩在软土地区已越来越被广泛采用,它施工无振动、无噪声、无污染。  相似文献   

19.
根据沿海软土地区某基坑工程周边环境安全要求,在不同的施工阶段分别采用钻孔灌注桩排桩+止水帷幕+水泥土搅拌桩暗墩、水泥土搅拌桩挡土墙、钻孔灌注桩排桩+坑内钢支撑的支护体系.监测结果表明,通过合理安排支护结构施工、井点降水、土方开挖等工序,使基坑支护结构处于稳定状态,确保了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