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烟酸缓释片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效果。方法7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对照组(38例),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2)治疗组(38例),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d和烟酸缓释片1000mg/d。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的改变;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颈动脉斑块厚度(Tmax)、颈动脉斑块面积(Smax)变化。结果(1)经过6个月治疗,两组TC、TG、LDL-C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01)。治疗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升高20.7%,对照组无明显变化。(2)治疗后,治疗组的IMT、Tmax、Smax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对照组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烟酸缓释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疗效较单独使用阿托伐他汀好,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0月所收治的160例脑梗死患者,予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查有无颈动脉粥样斑块,并确定斑块范围、大小、形态以及内部回声特点,并随机选择同期门诊体检者160例,予颈动脉超声检查作为对照。2组间检查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分析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发生的关联性。结果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为84.38%,对照组病例检出率为16.25%。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关联。颈动脉超声检查对于脑梗死患者而言具有重要临床治疗与预防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老年人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并探讨老年人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40例老年人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包括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狭窄程度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并将入选对象分为有传统危险因素的脑梗死组(A组)、有危险因素非脑梗死组(B组)和无危险因素无脑梗死组(C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A组颈动脉IMT增厚、斑块积分、复合斑、舒张末期峰值流速与B组和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T厚度的增加.斑块的检出率及形态学特征、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的降低等是颈动脉病变与脑梗死发生的有意义的检测指标,在脑梗死的防治中是参考意义较大的超声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高频超声评价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经临床确诊的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55例,对照组58例。利用高频超声探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情况。结果老年血管性痴呆组的IMT、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老年血管性痴呆组中软斑检出率高于硬斑及混合斑(P<0.05)。结论血管性痴呆组患者的IMT及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管性痴呆组检出斑块中软斑占优势。高频超声是检测血管性痴呆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彩超在检测老年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价值。方法 通过彩超检查6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直径,检测有无斑块,并测量颈动脉内径及内-中膜厚度(IMT),与60例老年健康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糖尿病组60例患者中,50例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2例出现中度及以上血管狭窄,对照组60例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0例,仅1例出现中度血管狭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45例经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钙20mg/d,疗程12个月,对比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斑块面积以及内膜中层厚度(IMT)变化。结果治疗后颈部彩色多普勒检查显示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明显减少,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有所变薄,统计学分析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托伐他汀钙具有调节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可以减轻或消除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延缓和逆转颈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脉压、血压昼夜节律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按照脉压的不同,分为3组:PP1组(脉压<51mmHg),PP2组(脉压51~65mmHg),PP3组(脉压>65mmHg);按照24h动态血压检测结果分为两组:夜间血压下降率<10%即昼夜节律消失,为非杓形组,共60例;夜间血压下降率≥10%即昼夜节律存在,为杓形组,测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结果随着脉压增高,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越严重,PP3>PP2>PP1(P<0.05);非杓形组夜间收缩压及舒张压明显高于杓形组,非杓形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程度分级明显高于杓形组(P<0.05)。结论脉压增大及昼夜节律异常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张祎昀 《化工之友》2008,27(7):17-18
目的 探讨临床糖尿病肾病(DN3期)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危险因素.方法 检测227例原发于糖尿病的患者的一般临床指标.同时应用高分辨彩色B超测患者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CCA-IMT)及粥样硬化斑块情况.结果 粥样硬化斑块阳性的患者血UA.RBC及MCV(平均红细胞体积).MCH(平均血红蛋白含量),载脂蛋白a.HDL(高密度脂蛋白)与粥样硬化斑块阴性患者有显著性差异;各指标均值均在正常范围内.患者颈AS的危险因素为UA、RBC、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结论 DN3期患者营养不良状况及低蛋白血症不明显,AS可能与UA、RBC.裁脂蛋白a.载脂蛋白b有关.高尿酸、贫血、脂代谢紊乱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图(SDS-PAGE en-zymograph)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50名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7名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和23名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0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及40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MMP-2水平。结果急性心肌梗塞组血清MMP-2水平明显高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塞组及不稳定性心绞痛组血清MMP-2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稳定性心绞痛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意义;急性心肌梗塞组及不稳定性心绞痛组血清MMP-2水平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MMP-2水平明显升高,其水平可能与冠状动脉斑块的稳定性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考察血脂异常对老年人脑梗死的影响。方法筛选100例脑梗死患者,年龄45~81岁,与100例健康受试者作对照,抽取受试者清晨空腹静脉血3mL,离心后将分离的血清置-25℃冰箱备用。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脂蛋白(a);氧化本科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磷钨酸镁沉淀检测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采用计算公式:LDL-C=TC-(TG/2.2 HDL-C);免疫比浊法检测载脂蛋白A、B(apoA、apoB)。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LPa、TC、TG、LDL-C、apoB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血清HDL-C、apo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患者组血清中各项脂质浓度异常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脂异常与老年人脑梗死密不可分,调解血脂水平至正常对于预防和治疗老年人脑梗死具有重要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患儿脑脊液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5例乙脑患儿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脑脊液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20例无神经系统疾病而需外科手术的腰麻患儿为对照组。结果乙脑患儿极期轻型、普通型、重型脑脊液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分别为(4.78±0.74)ng/L、(6.42±0.84)ng/L、(9.12±0.75)ng/L,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分别为(432.47±124.32)ng/L、(687.43±154.85)ng/L、(952.64±187.54)ng/L;对照组脑脊液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为(2.43±0.31)ng/L,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为(235.31±55.26)ng/L。乙脑患儿极期脑脊液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乙脑患儿脑脊液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随临床分型加重而增高(P<0.01)。乙脑患儿恢复期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为(394.76±142.76)ng/L,较极期下降(P<0.01)。结论乙脑患儿脑脊液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呈正相关,且与临床分型相关,检测乙脑患儿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的变化,有助于判定脑组织受损的严重程度及评估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检测胸腔积液中的癌胚抗原(CE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含量,探讨它们在良恶性胸腔积液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检测76例恶性胸腔积液及35例良性胸腔积液的CEA、VEGF、ICAM-1含量。结果恶性胸腔积液组CEA、VEGF和ICAM-1含量为(50.69±9.72)ng/mL、(404.93±46.97)ng/mL、(22.25±5.21)ng/mL分别高于良性胸腔积液组(8.73±2.54)ng/mL、(77.38±12.61)ng/mL、(2.56±1.03)ng/mL;肺腺癌组中的CEA含量(101.72±12.79)ng/mL比鳞癌组(34.53±8.44)ng/mL、小细胞未分化癌组(29.64±8.26)ng/mL、未分型癌组(30.29±9.73)ng/mL明显增高;低分化组VEGF含量为(434.51±48.56)ng/mL,中、高分化组为(390.43±46.19)ng/mL,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低分化组ICAM-1含量为(24.53±5.96)ng/mL,中、高分化组为(20.74±4.84)ng/mL,两者差别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2种方法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152例非瓣膜病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4例及对照组78例,观察6个月,比较2组的C反应蛋白(CRP)水平、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减少[(18.31±5.09)ng/mL,(33.28±6.43)ng/mL,P<0.05]。治疗组复发率24.3%(9/3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8.7%(19/39),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抑制炎症反应,减少阵发性房颤的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抵抗素水平及其抵抗素基因多态性位点299G/A与腹型肥胖的相关性。方法测量125例非糖尿病的腹型肥胖患者及85例对照者的身高、体重、腰围、血压,检测血清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抵抗素和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抵抗素基因299G/A多态性,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FPG×FINS/22.5。结果 (1)腹型肥胖组与对照组相比,各主要指标的均数±标准差如下:Resistin分别为(3.761±1.608)ng/mLvs(3.048±1.233)ng/mL(P<0.05);FINS分别为(9.827±4.431)mIu/Lvs(6.574±4.181)mIu/L(P<0.05);HOMA-IR分别为(3.761±1.608)vs(3.048±1.233)(P<0.05)。(2)以Resistin为应变量的多元逐步回归方程:Y=-2.541+0.302X1+0.196X2+0.026X3(X1为胰岛素,X2为胰岛素抵抗指数,X3为腰围,P<0.01)。(3)腹型肥胖组抵抗素基因299G/A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腹型肥胖者血清抵抗素水平显著升高与H...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浆中内皮素(ET)浓度变化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筛选40名除外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系统疾病的健康人为对照组,将40例随机选择新入院的脑梗死和脑出血(CT证实)各20例作为实验组,分成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进行放免测定。结果实验组脑梗死组血浆ET1浓度2.98~3.87pg/mL,平均ET1值为3.059pg/mL。脑出血组血浆ET1浓度2.98~5.87pg/mL,平均血浆ET1值为4.8605pg/mL。脑出血的平均ET值高于脑梗死的平均ET值(t=7.3842,P<0.001)。脑梗死的ET值与对照组的ET值差别不显著,三者的血浆ET值均与年龄、性别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给予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异烟肼和地塞米松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于我院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中随机抽取7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异烟肼治疗,观察组联合给予地塞米松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脑脊液炎性因子水平和临床疗效。结果:经本文研究,对照组有效率30例(81.1%)。观察组有效率36例(97.3%)。对照组IL-6(42.57±5.10)pg/mL,TNF-α(14.38±2.12)pg/mL,CRP(3.19±1.03)mg/L。观察组IL-6(35.27±5.07)pg/ml,TNF-α(9.83±2.08)pg/mL,CRP(2.51±0.76)mg/L,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异烟肼和地塞米松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脑脊液炎性水平,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推广应用具有显著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血中脂蛋白(a)[Lp(a)]和纤维蛋白原(FIB)的关系。方法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95例,于入院次日清晨抽血检测其Lp(a)和FIB含量,同时选择性别和年龄相似的健康体查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不同梗死面积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中Lp(a)、FIB的水平。结果 (1)急性脑梗死组血液中Lp(a)、FIB分别为(432.78±87.12)mg/L、(6.87±3.12)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2)不同梗死面积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组间Lp(a)、FIB的水平呈现大梗死灶>小梗死灶>腔隙性梗死的趋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与血液中Lp(a)、FIB的水平关系密切,Lp(a)、FIB水平越高提示梗死面积越大,病情严重。Lp(a)、FIB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并可预测患者的梗死面积、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8.
《广东化工》2021,48(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wnt5a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门诊首次进行2型糖尿病筛查患者,根据有无高血压分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40例A组,初诊无高血压患者40例B组,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C组。收集各组一般资料并测定各组患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尿酸(UA)、收缩压(SBP)、舒张压(DBP)、BMI等指标并检测血清wnt5a。结果 (1)三组血清wnt5a水平依次为,T2DM合并高血压组T2DM组健康对照组,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wnt5a与体重、BMI、FPG、HBA1C、TG、TC、UA、SBP、DBP、Fins、F-CP、HOMA-IR、呈正相关,与HOMA-β呈负相关,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wnt5a为因变量,体重、BMI、FPG、HBA1C、TG、TC、UA、SBP、DBP、Fins、F-CP、HOMA-IR、HOMA-β等为自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出Wnt5a的独立影响因素是TG、BMI。结论:血清wnt5a在T2DM合并高血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作为T2DM合并高血压的预测指标,为T2DM合并高血压的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对急性脑梗死事件预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50例脑梗死患者(病例组)与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血尿酸测定,比较两组尿酸水平。结果脑梗死组和对照组空腹血尿酸升高分别为24例和6例,占48.0%和12.0%,血浆尿酸浓度分别为(459.3±77.2)umol/L及(322.8±70.5)u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尿酸是动脉粥样硬化期的一个危险因素,也是急性脑梗死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崔丽京  利健文 《广东化工》2012,39(14):59-59,62
目的:研究川芎嗪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川芎嗪注射液10 mL,1次/天,连续14天,静脉滴注);治疗组:银杏达莫20 mL,1次/天,连续14天,静脉滴注。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4天患者血浆vWF及血清hs-CRP浓度的变化,测定治疗前、治疗第30天的NIHSS评分,判定两组的疗效。结果:在治疗第14天,川芎嗪注射液组的vWF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第14天时,与对照组相比,川芎嗪注射液组hs-CRP浓度下降明显(P<0.01)。川芎嗪注射液组治疗的有效率及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能够直接降低血清vWF和hs-CRP的浓度,这可能是其治疗脑梗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