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锦州市境内小凌河干流河段为例,经采样分析测定其表层底泥样品的总磷、总氮、有机质含量,并按照沉积物质量标准评定3种污染物的污染程度,评价分析Zn、Ni、Cr、Cu的相关性及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总磷、总氮、有机质含量为0.02%~0.06%、0.01%~0.05%、0.50%~1.60%之间,三者的同源性较好,正相关性显著,总体处于安全级,总磷、总氮和有机质含量较低;Zn、Ni、Cr、Cu的正相关性极显著,营养物与重金属之间的相关性不明显,底泥中重金属污染较轻;低潜在生态风险的采样点占比为93.75%,从低到高的潜在生态风险排序为Zn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北运河底泥物理性质和污染程度,采用柱状取样设备,在北运河断面开展现场底泥采集,测定底泥物理性质、营养盐及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有机质、总氮和总磷平均值分别为30.39 g/kg、0.161%和0.174%,参照评价标准,分别为一级断面、三级断面和四级断面。重金属Cd、Cr、Ni、Zn、Cu、Pb、As平均值分别为0.39、86.55、29.09、199.82、52.27、33.86、8.26 mg/kg,均超过北京市土壤重金属背景值,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上游段重金属偏中度污染,其中Cd和Zn为中度污染;中下游段为轻度污染。重金属平均含量处于轻度污染以下,污染程度不严重。底泥满足农用地回用和筑堤材料要求,开拓了资源化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桉树种植对其林区水库底泥理化特性的影响及水库内部营养盐和有机质的运移转化机制,针对广西南宁市桉树人工林区那降水库,测定了底泥的含水率、总氮、总磷、总有机碳和有机质,分析探讨了底泥氮、磷和有机质的分布特征及氮、磷与有机质之间的相关关系,并评价了底泥的肥力状况。研究结果表明:那降水库底泥氮、磷和有机质的含量随其深度的增加而降低; 8月底泥氮、磷平均质量比分别为2 199 mg/kg和256 mg/kg,均略高于12月的平均质量比(1 994 mg/kg和230 mg/kg),主要在于夏季水库形成水温分层,延缓了底泥营养盐释放;桉树培育期施用的肥料是底泥氮、磷的重要来源,农药及砍伐后的残枝落叶是底泥有机质的主要成分;底泥有机指数远大于0. 05,属于Ⅲ级肥污染状态;桉树对林区水体的氮、磷及有机质的贡献较其他树种更为显著,是林区水库底泥肥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合理处置重金属污染超标的底泥,是河道清淤工程的重点。以车陂涌清淤工程为例,通过原位测试、化学检验等,掌握河道清淤段不同位置底泥的污染特征。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底泥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得出河涌底泥低风险占31.71%、中等风险占29.27%、较高风险占2.44%、极高风险占36.59%,说明大多底泥需要处理。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来评价底泥作为农用地土壤的适宜性,73.2%样点属于清洁,尚清洁、轻微污染各占9.8%,中度及严重污染共占7.2%,说明大部分底泥可用于农田。最后提出了该清淤工程应注意的问题,为车陂涌水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茅洲河清淤后底泥沉积物中总氮和总磷的含量、分布和环境污染风险,从清淤前相关研究中优选20个典型断面和36个取样点位,测试分析了底泥中的总氮、总磷含量,并对其环境污染风险进行了讨论与评价。结果表明,茅洲河底泥中总氮含量由高到低为:沙井河支流段>沙井河口—珠江口段>洋涌河水闸—沙井河口段,清淤后整个研究区底泥总氮含量较清淤前降低74.70%、总氮的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降为2.07,为中污染级,生态风险明显降低;清淤后底泥总磷的生态风险虽有所降低,但仍为重污染级,推测主要是由于清淤厚度不足及水体内磷的循环、迁移转换所致。  相似文献   

6.
针对上海世博园后滩湿地公园水体底泥中氮磷营养盐、有机质含量、pH值和含水率等理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质为32.1~47.6 g/kg,全氮为648~916 mg/kg,总磷为545~720 mg/kg,底泥有机污染指数平均为0.245,超过评价标准5倍以上,为Ⅲ级肥污染,污染较严重.  相似文献   

7.
为提升高庄水库水质,同时提高水库防洪和调蓄能力,对高庄水库实施了水库生态清淤工程,并分析水库底泥及水库清淤前后水质监测数据。结果表明:高庄水库清淤前水质有下降趋势,断面等级的主要控制因素主要是总磷含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含量;底泥中的总氮含量主要来源于干物质,土壤综合污染程度不高,表现为尚清洁;底泥重金属具有同源性,表明其污染来源相同;清淤后水库水质断面等级提高明显,可降低水体中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含量,但作用不如降低氨氮含量明显;不同水期水质污染因子含量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高锰酸盐指数汛期略高于非汛期,氨氮含量汛期低于非汛期,总磷含量汛期高于非汛期;为提高水库清淤效益,建议本次清淤10 年后开展新一轮的清淤疏浚。  相似文献   

8.
太湖底泥主要营养物质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推进太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给太湖水生态清淤提供决策参考,结合太湖流域管理局2018年组织开展的太湖污染底泥勘察项目调查结果,对太湖底泥中的有机质、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含量及其平面分布、垂向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与2003年底泥调查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总磷主要集中分布在竺山湖底泥0~30 cm深度内,高含量的总氮和有机质主要分布在竺山湖和东太湖;在外源污染有效控制后,生态清淤工程有利于降低湖区表层底泥的营养物质含量。  相似文献   

9.
红枫湖水库底质污染物富集现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测定红枫湖水库底质样品中有机碳、总氮、总磷、氨态氮、有机氮和亚铁的含量,对红枫湖水库底质与湖泊富营养化的关系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质质量比平均值为38.43 g/kg,含量丰富;总磷质量分数平均值为0.140%,含量高且在湖中各点差异明显;湖泊底质氮质量分数为0.574%,总体偏高;总有机碳和总氮的相关系数r1=0.219(p0.05),相关性不显著,有机碳与总磷的相关系数r2=0.809(p0.01),具有显著相关性;底质有机指数较高;底质中碳氮比值表明其中的有机质主要来源于藻类等浮游生物,总氮和总磷主要来源于外源污染物的排入。  相似文献   

10.
底泥污染是造成茅洲河流域水质黑臭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底泥勘查取样检测,采用底泥沉积物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底泥营养盐污染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营养盐、有机质污染均达到了重度污染等级。采用单一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系数和多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系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重金属污染达到了极强生态风险等级。根据底泥污染程度的不同,结合垂向变化分析,确定了不同区域底泥达标清淤深度在0.7~2.5m之间,继而确定了清淤量为331万m3,为茅洲河流域污染底泥清淤提供了可靠依据。其研究路线、方法可为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粤北乐昌铅锌矿区水道(包括铅锌矿废水排泄沟、霜降河段及武江段)底泥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分析了底泥中重金属含量,对其污染特征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在各采样点含量均超过清洁对照点;底泥重金属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范围是为2.25-60.5,平均为35,综合评价等级为Ⅳ级,属于重度污染。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输出系数法分析仙女湖流域各县区农业面源污染的总氮和总磷入河量,结果显示流域内主要农业污染源为畜禽养殖排污及农田化肥流失,二者总氮和总磷入河量占比超80%,各县区中袁州区是流域内总氮和总磷的主要污染来源,总氮和总磷入河量占比为59%。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状年2020年及2008年以来阳澄湖水质及营养状态的各类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2008年相比,总磷、总氮、高锰酸盐指数、氨氮4项主要指标及富营养化指数均有不同程度降低,降低幅度范围为15.2% ~90.0%.超标因子主要为总氮和总磷,近年来总磷与总氮浓度变化呈现明显的季节性特征,总磷夏秋季节高,冬春季节低...  相似文献   

14.
瓦埠湖沉积物中氮与磷赋存形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连续提取法研究了瓦埠湖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和氮的组成特征。结果显示:瓦埠湖沉积物中总磷含量为293~874 mg/kg,平均为470 mg/kg,总磷主要由无机磷组成;在沉积物的提取磷中铁结合态磷为主要赋存形态;铁磷、钙磷、铝磷的相对百分含量指示出该湖泊的磷源自污染较少的区域。瓦埠湖沉积物中总氮的含量为208~464 mg/kg,平均为265 mg/kg,氮的主要组成为有机氮,有机氮、有机指数等显示该湖泊属于清洁类型,未遭受污染。瓦埠湖流域的社会与自然状况的调查结果、湖泊底泥的有机碳氮比等均表明湖泊营养物质来自面源,各指标含量在空间分布的特点与相关性的差异,说明了物质沉积存在重力分离与水动力作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乐昌铅锌矿废水经排污沟进入霜降河并最终流入武江。对该三段水域底泥进行样品采集和化学分析,应用地积累指数Igeo对底泥中重金属污染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水体底泥重金属Pb、Zn、Cu背景值含量分别为5.82 mg/kg、63.5 mg/kg和2.59 mg/kg;据此计算的地积累指数Igeo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水体底泥重金属Pb达到极强度污染,Zn和Cu均为强度污染。从元素的污染频率分析(Igeo>0各级所占的百分比之和)来看,Pb的污染频率较小,Zn和Cu都达到100%;但是,值得注意的是,Pb达到极强度污染的频率却高达67%,明显比Zn和Cu要高。总体上,霜降河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稍强于排污沟,而显著强于武江段。  相似文献   

16.
广州城市河涌氮、磷污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州市区典型河涌氮、磷污染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上覆水中氨氮质量浓度为6.21~22.40 mg/L,间隙水中氨氮质量浓度为19.9~152.0 mg/L。河涌上覆水以及间隙水中的氮污染主要是无机氮污染,且以氨氮为主,占总无机氮的90%以上。各河涌的氨氮和总氮值之间表现出很强相关性,但上覆水的氨氮和总氮值与间隙水的氨氮和总氮值之间,却不存在明显相关性。底泥间隙水与上覆水磷形态差异较大,间隙水中可溶性正磷酸盐与总磷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且有机磷质量浓度比上覆水要高;底泥中可溶性磷(Psol)、铝结合磷(PAl)质量浓度较低,铁结合磷(PFe)质量浓度较高。悬浮物中各形态磷质量浓度整体上均比底泥样品要高。  相似文献   

17.
基于已有底泥营养盐污染评价方法与成果、最新太湖大范围底泥勘察监测数据,提出了太湖底泥营养盐污染分级判别依据,评价了太湖浅层(0~30 cm)底泥TP、TN、OM(有机质)的污染情况,分析了不同营养盐之间的相关性以及重度污染区域状况。结果表明:太湖浅层底泥中不同营养盐空间分布差异较大,TN与OM分布特征较为相似,TP分布特征较为不同,TP污染以竺山湖最严重,TN污染、OM污染以东太湖最严重;TN与OM之间呈极强正相关(r为0.918~0.937,p<0.01),TP与OM之前呈弱相关(r为0.245~0.328,p<0.01);重度污染区域主要分布在竺山湖、贡湖北部、湖心区靠近竺山湖与梅梁湖处、东太湖、东部沿岸区以及西部沿岸区局部地区、南部沿岸区局部地区;0~10,10~20,20~30,0~30 cm不同深度的底泥重度污染区域面积分别为216.14,222.64,147.31,145.37 km2。研究成果可为太湖底泥污染治理与富营养化防治提供一定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辽宁大伙房水库水质变化与安全预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1979~2005年调查了大伙房水库理化指标、水生生物群落、藻类叶绿素a、初级生产力,对水质安全预警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水库水质安全预警,总磷为轻-中警,总氮为轻-重警,生态综合预警为轻-中警.大伙房水库水体只受到轻度污染,水质等级为近Ⅱ级,属浮游植物响应型中营养水体.  相似文献   

19.
选取城市径流中主要污染物为目标污染物,研究了骨料粒径对多孔混凝土的溶解氧、高锰酸钾指数、总磷、总氮等净化能力,综合评价多孔混凝土的水质净化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水质净化实验研究,连续粒径骨料相比间断粒径骨料的生态混凝土对溶解氧的消耗量较大,骨料级配范围越大,对溶解氧的消耗量越大,消耗量基本在1. 8~2. 5 mg/L范围。连续粒径骨料相比间断粒径骨料的生态混凝土对总磷的吸附量较大,骨料级配范围越大,对总磷的去除率越大,去除率基本在1. 5 mg/L左右。连续粒径骨料相比间断粒径骨料的生态混凝土对总氮的吸附量较大,骨料级配范围越大,对总氮的去除率越大,消耗量可降低至0. 5 mg/L以下,40 d去除率可达76. 7%。骨料级配范围窄的生态混凝土对高锰酸钾指数去除率较好,实验所用人工废水高锰酸钾指数为26. 7 mg/L,在第40 d降到了20 mg/L以下,同时去除率达到25%,在微生物活性处理期,高锰酸钾去除率达到50%左右。  相似文献   

20.
珠江重要河流底栖动物水质生物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和2012年调查了珠江流域66个样点的底栖动物和水化学指标,利用2011年北江11个样点和郁江17个样点的底栖动物群落和水化学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获得综合环境因子(主成分1和主成分2)。分析36个候选底栖动物参数与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结合参数的分布范围,确定适于珠江流域开展河流生态系统生物学质量评价的3个底栖动物参数:双翅目百分比、刮食者百分比和BI指数,进而构建了珠江流域河流生物学质量评价的综合生物指数及评价等级(清洁、轻度污染、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66个样点的综合生物指数评价结果显示,珠江流域河流生物学质量以轻度至中度污染为主,占80.3%,清洁占13.6%,重度污染占有6%。研究表明,在珠江流域应用底栖动物开展中大型河流水质生物学评价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