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醇水溶液中合成了标题配合物[Ni(bipy)3]2·4Cl·9H2O,(bipy=2,2′-bipyridine)。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等表征。结果表明此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为:a=1.3433(3)nm,b=2.2508(5)nm,c=2.3799(5)nm,β=105.48(3)°,V=6.935(2)nm3,Z=4,Dc=1.408g/cm3,μ=1.096mm-1,F(000)=2800。配合物中的每个金属镍离子与3个2,2′-联吡啶的6个氮配位,形成六配位的变形八面体。配合物通过O-H…O氢键构建为三维超分子。 相似文献
2.
采用室温溶液法合成标题配合物,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其表征。标题配合物中对苯二甲酸连接两个Cu(phen)2单元形成双核阳离子[Cu2(phen)4(pta)]2+,抗衡阴离子对甲醛苯甲酸根与水分子通过氢键形成游离[(fba)2·8H2O]2-单元,两者通过O—H…O氢键沿a方向延伸为一维链结构。相邻两个双核铜单元借助phen间的π-π堆积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3.
以硝酸镉与吡啶-4-甲酸(HIA)为原料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配合物[Cd(IA)2(H2O)4],并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该配合物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6.4400(5)nm,b=6.9489(6)nm,c=9.4051(8)nm,α=95.2600(10)°,β=104.580(2)°,γ=111.570(2)°,V=0.037079(5)nm3。配合物中Cd(Ⅱ)位于变形八面体环境中,与分属于两个吡啶-4-甲酸根的2个N原子以及来自于四个配位水分子的O原子配位。 相似文献
4.
利用溶剂热法合成了新型甲酸钴配位聚合物[Co(COOH)_2·2H_2O]。采用单晶X射线、粉末X射线(XRD)、元素分析、红外光谱(IR)、热重分析(TGA)表征了该配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Co(COOH)_2·2H_2O]晶体属单斜晶系,P_(21)c空间群,a=8.8334(11),b=7.2816(9),c=9.6103(12),α=90.00,β=97.666(2),γ=90.00,V=612.62-3,Z=4。 相似文献
5.
《广州化工》2017,(9)
以1,3,5-均苯三甲酸(H_3BTC)、氯化铜、氯化钡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配合物[CuBa_2(BTC)_2(H_2O)_4]_n(1)。配合物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Cu(Ⅱ)与四个羧基氧原子配位,呈四边形结构;Ba(Ⅱ)与七个羧基氧原子及两个水分子配位,呈三帽接的三角双锥构型。配体全部去质子化且以μ_7-配位模式将CuO_4四边形与BaO_9多面体连接成三维结构。晶胞参数:a=7.437(7),b=8.785(8),c=8.946(8),α=99.860(9)°,β=104.407(9)°,γ=97.021(10)°,V=549.3(9)~3,Z=1。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配位聚合物因其结构多样性及在催化、药物载体和气体吸附脱附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1-3]而得到迅速的发展。本文在水热条件下,成功的合成出一例新型的一维超分子化合物,[Ni(phen)3]2(1,2,4,5-H3BTC)2(1,2,4,5-H2BTC)·2H2O。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化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2403(3)nm,b=1.2907(3)nm,c=1.4512(3)nm,α=96.261(5)°,β=106.500(6)°,γ=105.061(4)°,V=2.1086(8)nm3,Z=2。在该化合物中,[Ni(phen)3]2+阳离子与[H3BTC]-和[H2BTC]2-阴离子通过静电引力、分子间氢键和分子内氢键,形成一个一维超分子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7.
采用溶液法合成了分子式为[Cu2(phen)2(OH)2(H2O)2][Cu2(phen)2(OH)2Cl2]Cl2.6H2O的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此外,还对该配合物进行了非等温热分解动力学研究。研究表明,配合物中有两组双核配位单元,分别为[Cu2(phen)2(OH)2(H2O)2]2+和[Cu2(phen)2(OH)2Cl2];两个配位单元的中心原子铜均为五配位的,具有扭曲的四方锥结构,配合物通过氢键作用形成超分子结构。此配合物的热分解反应是分两步进行的,第一步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为dαdT=Aφ.exp-E()R T3/2[(1-α)43(1-α)-13-]1-1,活化能E=151.8kJ/mol,指前因子lgA=16.9435;第二步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为dαdT=Aφ.exp-E()R T32[(1-α)43(1-α)-13-]1-1,活化能E=201.5kJ/mol,指前因子lgA=7.5447。 相似文献
8.
以糖精钠(sac-Na)、甘氨酸和硫酸锰为原料合成得到糖精锰白色块状晶体,采用红外、X-射线单晶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证明该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121/c1,晶胞参数为:a=7.9660(7),b=16.1693(15),c=7.8078(7),α=90(°),β=99.640(9)(°),V=991.49(15),Z=2,Dc=1.767g/cm3,F(000)=542,R=0.0276。结构分析表明,Mn处于四角双锥八面体配位环境中,4个水分子在赤道平面上与Mn配位,晶胞中还包含有2个游离的结晶水,形成了含6个水分子的结晶物。 相似文献
9.
通过2,4-二硝基咪唑(2,4-DNI)的钠盐水溶液与硝酸铅的水溶液反应,制备出了2,4-二硝基咪唑铅配合物;采用自然挥发法培养出了适于X光结构测定的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结果为,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c,晶体学参数为:a=6.517(3)×10-1nm,b=17.131(6)×10-1nm,c=14.082(7)×10-1nm,α=90.00(3)°,β=97.80(4)°,γ=90.00(4)°,V=1 557.5(12)×10-3nm3,Z=4,Dc=2.531 g/cm3,μ=11.001 mm-1,F(000)=1 120,最后偏离因子R为0.022 6。根据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确定了2,4-二硝基咪唑铅配合物的化学组成为C6H10O12N8Pb,分子结构式为[Pb(DNI)2(H2O)4]。 相似文献
10.
用硝酸镉与1-萘甲酸、邻菲罗啉水热合成了配合物[Cd(na)2(phen)2]·[Cd(na)2(phen)2]·3H2O (Hna=1-萘甲酸,phen=1,10-邻菲罗啉),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红外、热重和元素分析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27123(16) nm,b=1.6369(4) nm,c=1.9656(2)nm,α=75.613(2)°,β=84.363(2)°,γ=71.5380(10)°,Z=2,V=3.7572(8) nm3.配合物包含两个离散的单核[Cd(na)2(phen)2]子单元和三个结晶水分子,并通过分子间氢键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在335 nm的紫外光激发下,配合物发射出源于Na-之间电子跃迁的荧光. 相似文献
11.
《广东化工》2018,(24)
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一个新的锰(Ⅱ)配合物[Mn(L)_2(1,4-NDC)_2]·3H_2O(L=3-硝基-4-(-1H-咪唑[4,5-f][1,10]邻菲罗啉)基苯酚,1,4-H2NDC=1,4-萘二甲酸),并对该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该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C 2/c,晶胞参数a=19.357(4),b=10.810(2),c=25.753(5)?,β=96.01(3)°,V=5359.2(19)?~3,Z=4,C62H40MnN10O17,Mr=1251.98,Dc=1.552 g/cm~3,F(000)=2572,μ(Mo Ka)=0.366 mm-1,R=0.0566和w R=0.1540。配合物1中,锰(Ⅱ)离子与来自2个L配体分子上的4个N原子配和2个来自2个1,4-萘二甲酸上的O原子,形成6配位的八面体配位几何构型。 相似文献
12.
以5-巯基-1-甲基四唑(Hmmtz)及1,10-菲罗啉(phen)为原料,与金属Mn(Ⅱ)盐反应得到一种新的混配配合物Mn(mmtz)_2(phen)(H_2O)_2,并对该化合物进行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以及差热-热重等表征。晶体结构分析表明,化合物C_(16)H_(18)MnN_(10)O_2S_2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c,晶胞参数为a=7.791 3(13),b=28.709(3),c=10.109 5(15),α=90°,β=111.844(2)°,γ=90°,V=2 099.0(5)~3,Z=4。配合物中的金属锰离子分别与1个1,10-菲罗啉提供的2个氮原子、2个5-巯基-1-甲基四唑提供的2个氮原子、2个水分子氧配位,形成八面体构型。 相似文献
13.
《硅酸盐学报》2020,(6)
使用K_3[Fe(CN)_6]提供氰基阴离子和Fe~(2+)阳离子,与Ni(Ac)_2·4H_2O和2,2’–联吡啶(2,2’–bpy)在水热条件下反应制备了氰基桥连的双金属铁镍配合物[Fe(2,2’–bpy)2Ni(CN)_4]_n(1),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X射线衍射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配合物1中,[Fe(2,2’–bpy)_2]~(2+)阳离子和[Ni(CN)_4]~(2–)阴离子通过氰基桥联形成Fe~(2+)、Ni~(2+)离子交替存在的一维锯齿链[Fe(2,2’–bpy)_2Ni(CN)_4]_n,热重分析显示,双金属配合物[Fe(2,2’–bpy)_2Ni(CN)_4]_n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磁性测量表明,配合物[Fe(2,2’–bpy)_2Ni(CN)_4]_n中金属铁镍离子间存在强的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界面合成的方法,以3,5-二(4-吡啶基)-1,2,4-三唑(Hbpt)和乙酸盐为原料合成了标题配合物,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等技术对合成配合物进行了结构测定和性质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均属于同构物质,均为单斜晶系,P121/c空间群。固体状态的荧光性质测定表明,配合物均具有较强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5.
由Ag2CO3、2,5-二氯-4-氨基苯磺酸(HL)和2-甲基吡嗪(2-Pyr)反应,得了一种新型磺酸银配合物[Ag2(2-Pyr)(H2O)4]L2(1),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单晶衍射等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a=0.92748(19),b=0.77156(15),c=2.0044(4)nm,β=91.34(3)°,V=1.4340(5)nm3,Z=2,F(000)=850,Dc=1.999g/cm3,R1=0.0867,wR2=0.1717[I>2σ(I)]。配合物中银离子被2-Pyr配体和配位水分子连接成一维的链状结构,进一步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扩展为三维的超分子结构。并且得出了第二配体(2-Pyr)的存在使磺酸银化合物的结构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化学世界》2015,(12)
用3d金属离子锰与2-羟基-3-吡啶羧酸配体合成出新的水杨酸式螯合具有三维网络结构的Mn(H_2O)_2(HNic)_2配合物。均三苯甲酸苯环上一、三、五位置上的羧基都有脱质子化进行各种不同的结合,利用这点水溶液合成氢键配合物Mn(H_2O)_2(HNic)。我们采用常规分析方法即元素分析谱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利用X-射线衍射晶体结构分析,结果显示该配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每一各晶胞包含两个Mn(H_2O)_2(HNic)_2分子,一个2-羟基-3-吡啶羧酸分子,通过N原子质子化的H原子与临近2-羟基-3-吡啶羧酸分子上的羟基上O原子又形成了一个八元环的氢键结构,该配合物具有复杂的氢键结构。 相似文献
17.
用溶液法合成了标题化合物,并通过X-射线衍射对其单晶结构进行了测定。该结构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分子量M r=639.48,晶胞参数a=1.035 39(7)nm,b=1.205 38(8)nm,c=1.351 34(9)nm,V=1.441 61(17)nm3,Z=2,D c=1.473 g·cm-3,F(000)=666。通过红外光谱(IR)、单晶X-射线衍射,热重分析等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8.
硝酸铜与2-甲基-5-吡嗪羧酸在室温无菌条件下通过反应得到[Cu(C6H6N2O2)2(H2O)2]n.n[NO3].nH2O配位聚合物,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属单斜晶系,P 21/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0.837 4(2)nm,b=1.623 1(5)nmc,=0.767 3(2)nm,α=90°,β=98.509(5)°,γ=90°。配合物中存在硝酸根抗衡阴离子,丰富了氢键的来源,更易形成超分子的聚合物。且在此配合物中,还存在未键合的N原子和含有孤对电子的O原子,可作为配合物的配体,进一步与其它金属作用形成混金配位聚合物。 相似文献
19.
《化学与粘合》2016,(4)
在水热条件下利用邻苯二乙酸,2,2′-二联吡啶和硝酸镉反应生成配合物[Cd_2(1,2-pda)_2(bipy)_2(H_2O)_2]_n(1,2-pda=邻苯二乙酸、2,2′-bipy=2,2′-二联吡啶)。采用红外光谱、差热-热重、C H N元素分析、荧光及单晶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配合物属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na2(1);晶体学参数:a=18.5087(18)nm,b=8.9432(9)nm,c=23.685(2)nm;α=β=γ=90。其基本结构单元由两个Cd(II)原子、两个邻苯二乙酸根、两个2,2′-二联吡啶、两个水分子组成。邻苯二乙酸与Cd(Ⅱ)原子交替连接形成一维直线,相邻的两条直线通过氢键的支撑连接形成一维双链结构。荧光性质研究表明,配合物在504nm处呈现较强的荧光发射(λ_(ex)=350nm)。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