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化学化工类专业高素质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九江学院构建并实施了应用型人才“产联研训赛”协同培养模式,即产学合作、多元联合、研教融合、强训提能、兴赛促学。学校将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对接,加强政府、高校、企业及行业学会多元联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营造全真实践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研训练、工程实训及各类竞赛活动,加强人才的“产学研用”协同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在地方高校化学化工类专业实施五位一体的PCRRT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对“双创”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结合笔者所在单位多年来的化学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从构建PCRRT人才培养保障机制、打造“双创”能力培养平台、营造强训提能全真实践环境、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构建学生双创实践“第二课堂”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初步构建了基于创新创业能力的化学化工类专业五位一体的“PCRRT”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校企合作是高校和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和借鉴地方高校传统校企合作模式,提出了适应高校教育改革发展的创新型合作办学模式。总结了我校开展协同创新校企合作的经验与体会,为相同背景的地方高校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我校化学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情况,通过对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优化和改革,深化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与企业共同培养电力行业化学化工类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教育的重要问题,作为地方本科院校,在转型和发展中应立足"地方性"和"应用型"的办法定位,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文章介绍了地方本科院校化工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接着从构建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引导向"双师型"发展、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校企合作培养化工类人才模式等方面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目的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6.
尤玉静 《广州化工》2011,39(6):169+174-169,174
在当前校地合作实践中,面向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以化工类人才的培养为载体,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学科专业特色和优势三个方面探讨服务地方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及设计,教学内容应与实际生产实例相结合,注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和新形势下专业特点培养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7.
校企合作模式对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论文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为目标,针对榆林学院化工类专业建设需要,对校企合作的教学体系与实践进行探讨,以期满足企业需求,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为培养高质量的化工类技术人才,探索化工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内蒙古科技大学以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为契机,通过对多年指导学生参加化工设计竞赛经验进行总结,对我校化工类专业教学和学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改革,提升化工大学生创新能力,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理论与设计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喀什大学现有学科教育(化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体现在高校课程设置、师生专业需求、实际培养条件等方面。为实现高质量培养学科教育(化学)专业研究生的目的,在“学、研、教”三位一体理念指导下建设创新培养模式,有机融合理论学习、研讨分析和教学实践过程,从“学、研、教”三者结合的维度出发,改进课程设置、深化课程实施、创新培养方式、优化培养条件。该模式弥补了传统培养模式的不足,引导学生理论与实际双向互促,研习与探讨双向结合、实践与思考双向发力,为高质量培养具有较强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学科教育(化学)专业研究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宋环  马涛  刘波  吴昊  谢宝玲 《化工中间体》2023,(14):138-140
在校企深度合作的办学模式下,高校基于OBE理念,以企业需求为产出目标,实施培养方案,设置教学大纲,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培养应用型化工类人才,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校企深度合作办学模式的剖析,着重阐述了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培养应用型化工类人才的可行性,并就如何加强校企共建建设,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高校面向社会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材料化学专业实践课程的设置不仅需要围绕工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也应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的大局中。本文针对现阶段地方应用型高校在材料化学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实践教学问题进行简要的概述,并提出材料化学专业教学实践应依托地方产业行业,以应用为根本,以需求为导向,实施产教融合,深化产学研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内涵发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探索出一条地方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创办应用型院系的办学之路。  相似文献   

12.
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重点。文章提出了一种创新应用型化学化工类专业"~(2+)1+1"的大类人才培养模式,并构建了与该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模块化课程体系包括理论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和基本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明确了基础课程在化学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在课程次序的安排上体现创新应用型人才阶段性培养流程。实践证明,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崇尚以人为本,更加贴近市场,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这对地方高等院校培养创新应用型化学化工类人才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蓉  袁光辉  李涛  黄婷 《广东化工》2022,(17):246-248
以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为契机,安康学院化学化工类专业按照“实基础、重应用、强能力、有特色”的人才培养要求,构建了“校地校企协同培养化学分析师”的人才培养途径,以秦巴地域水、土和产品分析检测和质量监控的技术技能运用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土水农产品化学分析师为培养目标,建立“三层次双融合”应用型化学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4.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提升地方高校工科专业办学水平指明了方向,是地方高校工科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此背景下,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化学工程学院通过拓展校际交流、鼓励学科竞赛,加强校企合作、搭建实践平台,开展科研训练、提升创新创业等三个方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地方高校化工类专业人才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地方本科高校办学向应用型、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加强高层次应用型工程人才的培养成为行业和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校企合作是地方本科院校实现转型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条可持续性强的有效途径。学院在制药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中积极探索与实践,引企入校,共建校企协同育人实践教学基地,通过特色课程体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及师资融合等多举措并行。在提高制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及科研平台搭建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对基于校企合作的制药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进行阶段性总结,在同类院校工程人才培养中探索出了一条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化工类毕业生不找对口工作、化工类企业找不到满意员工的现象,同时本科院校和职业院校化工类专业招生人数也在下滑。通过采访学生、走访企业、查看对口就业率数据、查阅相关人才流失案例研究报告等方式,结合作者在教育行业的经验,得出导致化工类人才紧缺的几点思考与分析:一是社会大环境对化学化工的误解;二是学校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存在问题;三是教师队伍的培养不够紧跟行业发展;四是课程思政教育及化工人才的情怀培养缺乏。要改善化工类人才紧缺的现状,需加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当前地方高校化工类专业的产学研用合作教育的现状,认为在地方高校化工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重理论知识、轻创新能力培养,教学和科研缺乏紧密联系,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师资队伍素质不高等问题。提出产学研用合作教育是提高化工类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建议通过开发科研项目载体,建立多样性的实践教学基地,实行"3+1"人才培养方案,创建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搭建学生创业平台等措施,以培养出高素质的化工类人才。  相似文献   

18.
结合北部湾地区化学化工类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和钦州学院现在的化学化工类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服务地方的应用型化学化工类人才为目标,将企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和目前的知识体系进行了优化整合。在理论课程设置、实验课程内容修订、实践课程的设计、选修课的开设等方面进行了系列调研,总结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意见,将对应用型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何坤欢  李家明 《广东化工》2013,40(12):204-205
培养服务于北部湾经济区的应用型人才,通过利用企业的资源优势和高校教育平台办学,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办学的模式既是一种互动实践,也是一种合作共赢。钦州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立足于北部湾经济区构建了系列产学研一体化教学基地,结合地方经济特色培养地方急需的复合型石化技术人才。在服务于北部湾经济区过程中取得了系列成果;为进一步提升北部湾经济区承接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通过健全长效机制,促进北部湾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未来是食品化工类专业人才的重要机遇。应用创新型人才是推动食品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多方资源协同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是高校的重要选择。协同育人平台整合各方优势资源,为学生学习、生产、管理和实践锻炼等提供更优越的环境,为学生获得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实践能力提供良好的平台,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应用、创新研究和创新发展等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以食品化工类专业为例,以“校、政、行、企”协同育人机制为依托,从师资团队建设、深化协同平台建设和改革考评体系等方面提出加强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就业和创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